作為自己的錢袋子和糧倉,左宗棠為何對胡雪巖見死不救

2020-12-27 上遊新聞

左宗棠作為晚清政壇傳奇人物,胡雪巖作為晚清商界的傳奇人物,兩人合作10多年,一直被譽為政商合作的典範,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西徵新疆,左宗棠在胡雪巖的錢糧和器械的支持下,成功收復新疆。

左宗棠完成了千古功業,胡雪巖也功成名就,一個由一等伯晉封二等侯、並諡文襄,一個也被授予布政使銜,賞黃馬褂、戴二品紅頂,並總辦「四省公庫」,成為了大清歷史上唯一一位獲賜黃馬褂、戴紅頂的商人。但在後期胡雪巖被李鴻章陷害時,左宗棠為何不站出來救他,最後還親自抄了胡雪巖的家呢?

一、左、胡的政商典範

左宗棠每次行軍打仗讓其最頭疼的就是軍資了。1861年底,左宗棠被曾國藩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可左宗棠要錢沒錢,要糧沒糧,正一籌莫展時,胡雪巖雪中送炭,為其送來了銀子和糧食,左宗棠大為感激,作為回報,左宗棠奏請朝廷,將胡雪巖調入了自己軍營,主持杭州城解圍後的善後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於是,胡雪巖便成了軍中的後勤總管,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也開啟了兩人長達十餘年的政商合作。

1876年,左宗棠親率大軍遠徵新疆。但當時國庫空虛,而朝廷還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了北洋水師的建設,此時沒有多餘的錢糧供給遠徵新疆的左宗棠。在深感絕望、走投無路之際,左宗棠想到了胡雪巖,而胡雪巖也沒有讓他失望,為西徵軍的軍費東奔西走,並向滙豐銀行貸出了千萬巨款,解決了左宗棠出兵無糧的困境。最終在左胡的合力下,成功收復新疆。

在此功勳下,左宗棠由一等伯晉封二等侯、並諡文襄,胡雪巖也因此被授予布政使銜,賞黃馬褂、戴二品紅頂,並總辦「四省公庫」,成為著名的「紅頂商人」。兩人也成為了當時政商合作的典範。

二、電報局局長之爭

左宗棠的風光無限,引來了勁敵李鴻章的警覺,並與其幕僚們開始著手策劃如何除掉左宗棠。而他們制定的政策就是「除左先除胡」的戰略方針。可是還沒等李鴻章動手,胡雪巖自己就先犯下大錯,為自己後來的覆滅,埋下種子。

當時電報在西方興起,但大清還未引進,胡雪巖和盛宣懷都看到了這個商機,都想辦電報局。但胡雪巖搶先一步,聯同左宗棠跳過保守派的王公大臣們直接上書給慈禧,提出開辦電報的要求。結果遭到了這些王公大臣們的強烈反對,最後慈禧也沒有同意。

而躲在暗處伺機而動的李鴻章和盛宣懷後發制人,他們先是在李鴻章的防務區悄悄地架了一條電報線試水,然後李鴻章馬上邀請醇親王和顯要宗室大臣來現場檢驗,這些個王公貴族們對這新玩意紛紛讚嘆不已,李鴻章看到時機成熟了,便趁熱打鐵,立馬上書申請建立電報局,並毫無障礙的順利通過。

1881年在李鴻章的推薦下,盛宣懷被清廷正式委派為電報局總辦,也就是局長了,主持電報局工作。不過令左胡萬萬沒想到的,就是電報局局長這一步棋,已經成了左、李決戰勝負的關鍵!

三、李鴻章「除左先除胡」

公元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作為主戰派首領,左宗棠義不容辭,親上前線,率軍抗敵,而正好此時胡雪巖也在與洋商集團在生絲生意上暗戰著,這也讓李鴻章和幕僚們看到了「倒胡」的絕佳時機。因為此時左宗棠被戰事纏身,分身乏術,而胡雪巖一旦失去了左宗棠的庇護,那就成了李鴻章菜板上的肉,任其宰割了。而在整個「倒胡」行動過程中,電報局局長這個位置,為李鴻章的勝出發揮了重要作用。

胡雪巖這次與洋商集團大戰,幾乎壓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一時間資金有點周轉不靈。而李鴻章和盛宣懷都通過胡雪巖發往自己各處錢莊、商行的電報中對這一切是了如指掌。恰時,滙豐銀行也對胡雪巖背後捅刀,將胡雪巖替朝廷借的一筆80萬貸款即將到期的商業機密出賣給李鴻章。本來這筆貸款是由朝廷撥款給胡雪巖來還的,但李鴻章利用手中的權利將其扣下了。胡雪巖一時拿不出這筆錢,只能四處借錢。

但電報局掌握在盛宣懷手裡,胡雪巖所發出的每一封電報李鴻章和盛宣懷都是了如指掌,所以步步先行。一方面李鴻章利用手中權利禁止其他富商借錢給胡雪巖,另一方面盛宣懷到處散播胡雪巖與洋人商戰拒賠的消息,引發胡雪巖旗下的阜康銀行擠兌風波。

被逼上絕路的胡雪巖,向左宗棠發出了最後一封求救電報,奈何被盛宣懷截獲,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這樣被掐斷了,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在多方夾擊下,轟然倒塌。

等左宗棠得知此事後,也是無力回天,氣得一病不起,本來前方節節勝利,卻因為左宗棠的倒下,讓主和派趁機說服朝廷與法國籤訂了賣國求榮的《中法新約》。雖然如此,然而李鴻章也並有打算放過胡雪巖。有次,胡雪巖代表清廷向洋人銀行貸款50萬兩白銀,胡雪巖與洋人定的利息是4釐,但他向朝廷呈報的卻是一分三釐,這個差價自然進入了洋人和胡雪巖的口袋。

李鴻章抓住這一點上報給慈禧,慈禧勃然大怒,這是太歲頭上動土啊,我的奶酪也敢動,於是下令抄了胡雪巖的家,並命令左宗棠執行。

1885年,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不久,一代巨賈「紅頂商人」胡雪巖也在鬱鬱寡歡中離世。

左宗棠為什麼不救胡雪巖?

1、左宗棠不是不救胡雪巖,而是沒辦法救。當時在辦電報局的時候,左胡就失了先機,讓盛宣懷當了電報局總辦,這直接埋下了左胡失敗的種子。從此,李鴻章控制了大清的情報機構,讓左胡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暴露於李鴻章面前,讓其處處棋先一招,甚至是截扣左胡他們的情報,讓他們彼此不能信息互通。所以胡雪巖被李鴻章打壓時和胡雪巖向左宗棠求救時,在前方打仗的左宗棠根本是不知情的。等他知道後,也是無力回天了。

2、胡雪巖也確實有點膽大妄為、不知天高地厚了。在左宗棠的庇佑下,確實也發了不少橫財,左宗棠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千不該萬不該,在朝廷的貸款上也動手腳,侵吞朝廷的利益。

3、當時以左宗棠為代表的主戰派在朝廷上已經失勢,政治上左宗棠已經不能給胡雪巖帶來庇佑了。被逼無奈,只能丟車保帥,因為除了左宗棠和胡雪巖本身,他們身後還有一大群利益攸關的人,就算左宗棠失勢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自己的威望和功勳還在,只要自己不倒,要保住胡雪巖及他們身後人的身家性命是不成問題的。

4、清廷派左宗棠親自抄了胡雪巖的家,其目的,也是想保護左宗棠,同時放胡雪巖一馬,畢竟二人是有大功於朝廷的。如若不然,清廷可以直接派李鴻章去抄胡雪巖的家,這樣胡雪巖必死無疑,而且勢必會牽連到左宗棠。而派左宗棠去,因為左宗棠不會對胡雪巖痛下殺手,同時也讓其敵對派沒有了暗箱操作的空間。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左宗棠李鴻章神仙打架,胡雪巖小鬼遭殃,13個老婆只剩下1人
    經商要學胡雪巖,評價這麼高,那他為何還是敗了? 「當官當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是晚清時代就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可見胡雪巖之風光。
  • 清朝首富胡雪巖與李鴻章有什麼過節,會立下「胡李不通婚」的祖訓
    幸運的是,胡雪巖以犧牲職業前景為代價押的賭注中標了,王有齡進入官場便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魄力、手段,一路高升。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王有齡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利用職務之便幫助胡雪巖發展自己的事業,包括商行、錢莊、絲行等等行業,而胡雪巖也從中得到了暴利,發展得可謂是順風順水。
  • 晚清首富胡雪巖,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胡雪巖因為自己平時待人不分貴賤,而且聰明好學,不僅得到了其他人的誇獎,也為自己贏得了到錢莊工作的機會。當時左宗棠在杭州最缺的是軍餉和糧草,因為朝廷不負責,他都要靠自己解決,所以胡雪巖就帶了10萬銀票和價值10萬的糧食給左宗棠。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啊,戰亂時節,銀票容易糧食可是有錢都不一定買的到啊,就這樣胡雪巖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
  • 帝國首富胡雪巖:李鴻章為何要乾死他?
    作為左宗棠和清政府幾乎是半公開的「財政大臣」,大清國的官員和各地富商們,自然對胡雪巖青睞有加,早在1864年湘軍從太平軍手中奪取浙江後,大小將官們便紛紛將掠奪的財物等寄存在胡雪巖的錢莊中。 胡雪巖也藉助著帝國官員和各路富商的存款,將自己的錢莊、當鋪、生絲、藥局等生意越做越大,可以說,依託著幫助清政府借款、買辦等特殊的政商生意,加上胡雪巖多元化經營有方,到了帝國末年,胡雪巖的名聲之大,已經震撼了整個帝國。
  • 胡雪巖臨終留下3句話,子孫謹遵遺囑,縱使人才輩出也不碰2個職業
    胡雪巖作為清代著名的「紅頂商人」,被後世好事者稱為「商聖」。這位天才般的人物白手起家,從一個銀號小夥計,發展成為當時的首富,再後來更是一步登天,成為頭戴二品紅色頂戴、身著黃馬褂的「紅頂商人」。再到後來,胡雪巖又被清廷革職抄家,最後鬱鬱而終。胡雪巖的一生,充滿了太多的傳奇色彩,而他的經商理念和後輩境況,也一直為後世津津樂道。
  • 胡雪巖是什麼人?為何都在說「為商必讀《胡雪巖》」?你知道麼?
    你可能不了解胡雪巖,但你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為官需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胡雪巖(胡光墉),晚清紅頂商人,生於1823年,幼名順官,字雪巖,安徽徽州績溪人,那,他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地方呢?胡雪巖從一個錢莊的小會計一躍成為清朝首富,其中得益於兩大靠山:王有齡和左宗棠。學徒時,胡雪巖大膽投注王有齡,挪用五百兩公款於其身。
  • 晚清首富胡雪巖,為何去世前告誡後世子孫:勿近白虎?有何含義?
    每一條道路都走得十分艱辛,而曹操在詩詞中所形容自己一路走來的那種艱辛,所用到的一個字詞,就是虎。這和孔子所說的「苛政猛如虎」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在古代人的心中,老虎就是一個非常具有威脅性的東西,對於人們的安全非常不利。而在古人眼中,還有一種虎也非常可怕,就是白虎。甚至晚清首富去世時,曾經都告誡自己的子孫後代們,切勿靠近白虎,那麼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左宗棠西徵時,為何專挑利息高的銀行借款?跟胡雪巖吃回扣有關
    1868年,左宗棠為了籌集西徵軍餉,朝廷以上海、廣州、福州、寧波、漢口五處的關稅作為抵押,命胡雪巖向德商泰來洋行借款一百萬兩。1875年,左宗棠在西徵過程中,糧餉再次短缺。因此,他又上奏朝廷請結洋款三百萬兩,以解燃眉之急。
  • 晚清首富胡雪巖:勿近白虎,這是什麼意思?為何在臨終前告誡後代
    正是在這樣一個緊要關口,左宗棠毅然決然的堅定了自己未來一段時間的堅守方向,沒錯,那就是邊疆。左宗棠決定下來了,那自然很好,但是慈禧一拍大腿:沒錢,要錢的話,你得自己去整。一、沒錢,我來借給你。並且憑藉著自己最終的實力,幫助胡雪巖單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胡雪巖走出了第1步。可是後期王有齡去世,胡雪巖失去了自己的大靠山,這個時候的胡雪巖急需要第2個靠山。
  • 胡雪巖說「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你所追求的,把握不好會害了你
    不過我覺得這兩個並不是胡雪巖最後總結的意思,他所謂的「勿近白虎」應該指的是不要距離欲望太近。為何這樣說呢?且聽我繼續分析。就這樣,胡雪巖逐漸發家致富,但是野心和欲望也隨之增大,胡雪巖有一個十分特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娶老婆,見到美女就要娶回來分一個店讓其經營,不過他的老婆們倒是很有商業頭腦的,幫助胡雪巖經營十分不錯。
  • 晚清首富胡雪巖去世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晚清時期的首富胡雪巖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原本也是一個普通人,因為待人真誠,多次抓住時代機遇,在亂世之中賺取大量錢財,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在臨死之前,曾經告誡子孫,勿近白虎。那麼,胡雪巖口中的「白虎」具體指什麼,為何會讓他那麼忌憚?
  • 首富胡雪巖是怎麼失敗的
    市場的威力是無窮的,在兵荒馬亂的動蕩年月,胡雪巖不但保證了浙江戰時財政和軍費的正常匯兌運行,而且籌餉有功,幫助左宗棠組建了純洋槍的「常捷軍」,並攻克了紹興寧波。1864年以後,胡雪巖已經徹底獲得了上至閩浙總督左宗棠、下至浙江政商各界的信賴,稅收、軍費、財政撥款、私人積蓄等紛紛存入胡雪巖的阜康錢莊,他也一躍而為浙江首富,資產過千萬。
  • 千古英雄:左宗棠
    左孝勳有兩個孫子,一個叫左景清,一個叫左景伊教授;四子:左孝同(1857-1924),字子異,欽賜舉人,納資授任道員。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左孝同在吳大澂部隊裡總辦營務。其實,之前林則徐也只是聽胡林翼(胡是左宗棠的導師及兒女親家陶澍之婿)等人談起過左宗棠。兩人見後,林則徐「詫為絕世奇才」。為了怕人打擾,林則徐專門命人將船開到僻靜處,兩人談了一夜(包括新疆等問題),這就是著名的湘江夜談。林則徐走時,將自己在新疆所了解的民情和測繪的地圖等資料都留給了左宗棠,為後來左公堅定的收復新疆提供了重要情報。左宗棠當時37歲,半輩子已經過去,還是個一事無成的教書匠。
  • 胡雪巖臨終前留下三個遺囑:後世子孫第一不要經商,第二不得從政
    馬雲曾經說過:「胡雪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壞的榜樣,這個是我從第一天看這個書,我就覺得這是一個不對的路」馬云為何這樣評價胡雪巖?這當然是有原因的!眾所周知,胡雪巖早年是個放牛娃,當過雜貨鋪的小兒,還當過錢莊的帳房先生。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代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剛開始的時候在雜糧行,火腿行都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在錢莊當起了學徒,從最底層開始,並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三年後成功變成了錢莊的正式夥計。然而錢莊的掌柜於老闆並沒有兒子,所以平日裡便把胡雪巖當做親生兒子對待,在於掌柜最後時刻,他把錢莊託付給了胡雪巖,而這座錢莊也變成了胡雪巖創業路上最初的一桶金!
  • 胡雪巖臨死告誡,「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
    要懂得胡雪巖為何要說出這幾個字,作為遺言,我們必須了解一下胡雪巖的一生經歷簡要的說一下胡雪巖:本名光墉,字,雪巖,安徽績溪人,13歲移居杭州,清末著名的徽商代表,號稱紅頂商人發跡歷史,在清末的鹹豐十一年,由於當時的太平軍進攻杭州
  • 晚清首富胡雪巖:從富可敵國到一貧如洗,一個紅頂商人的末路
    2014年11月,在浙江烏鎮舉辦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提到了一位很有名的清代商人:「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紅頂商人是一個不對的路,錢和權碰在一起就像是炸藥和雷管
  • 胡雪巖的妻子,羅四夫人幫胡雪巖納了12房妾,她當真不在意?
    胡雪巖他從一個放牛娃一步步走上來成為清朝末年時候的首富,這其中,他靠的不僅僅是他的頭腦和處事能力,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身後的女人。胡雪巖花重金為芸香贖了身,然後將芸香送給了王有齡,這樣一來,芸香留在王有齡身邊,既可以方便自己知道王有齡的動態,又可以在王有齡身邊為自己美言,一舉兩得。王有齡在得到芸香以後,果然十分的喜歡,因此王有齡對胡雪巖也是越發的照顧,隨著王有齡的官職越升越高,胡雪巖得到的好處自然也是越來越多。
  •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投靠左宗棠 在對商人控制使用是歷代統治者的基本思路下,於同治元年,之前就掌控浙江一半以上戰時經費的胡雪巖輕易地獲得了新任閩浙總督左宗棠的信任,並被任職為總管,負責戰後的善後工作以及浙江省民眾錢糧和軍餉的管理工作,再次踏上了"紅頂商人"之路。
  • 胡雪巖的商戰謀略,如何能以小博大、操縱市場?
    柳成祥建議停止收糧,等待糧食再漲上去後將手中的糧食賣出,能賺一點再把銀子帶回給左宗棠。胡雪巖認為,左宗棠需要的是糧食不是銀子,如此是交不了差的。胡雪巖當機立斷吩咐一旁的啊寶:「去,把糧食運到米市上往外賣,九錢一擔。」阿寶領命去了,柳成祥明白胡雪巖的意圖,想以此把糧價打下來,再低價抄底。但是風險太大,幾乎不可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