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胡雪巖是怎麼失敗的

2021-02-13 悅讀進化論

作者:南苑大王 來源:鑑茶院(ID:jcytoday)這句諺語不太科學。曾國藩學不了,這個晚清名相和古今第一完人,智商和能力都普普通通,是硬靠堅韌不拔的性格和苛刻的自我習慣成功的,等能讀懂曾國藩時,一個人能培養本性的少年時代早已過去。胡雪巖則不必學,別看他曾經是赫赫有名的中國首富、紅頂商人,以會做生意著稱,但終究鏡花水月一場空。借鑑意義大,學習價值少。

胡雪巖祖籍安徽黃山,從小在浙江「杭漂」長大,因家中貧困,先後在糧食店、雜貨鋪做打工小哥,最後因為聰明伶俐踏實肯幹,當上了杭州信和錢莊的總經理,本來是穩穩噹噹的中產生活,但胡雪巖早已瞄上了當時的「創新業務」:代理地方財政。清朝的省、府、縣垂直管理,貨幣是實物白銀,交稅時,各級層層把白銀押送到上級庫房,撥款時,上級再把銀兩撥付到下級財庫,來回倒騰、效率低下,而且計重麻煩、成本很高。但如果採用錢莊匯票的方式,問題就圓滿的解決了,各級只要把銀子存進錢莊,根據錢莊出具的票據來回周轉,最後統一核算即可,票據的威力了解一下。當然,錢莊也不是雷鋒,這筆存款,他是可以拿來周轉賺錢的,互利互惠。胡雪巖如何起家已無法考證,民間流傳他是砸了500兩銀子給「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去跑官,王有齡當了湖州知府後投桃報李,起源於作家高陽的小說。但胡雪巖的確是從代理湖州公庫起家的,他拿著湖州的稅收款找農民收購生絲,再運到上海高價出售,變現後再交銀子到浙江省藩庫,完美的打個時間差賺錢。王有齡後來一路做到杭州知府、浙江巡撫,胡雪巖也水漲船高,一邊當中間商賺差價,一邊替王有齡採購糧食軍火抵抗太平天國,掌握了浙江一半的戰時財經。然而太平軍名將李秀成最後攻破了杭州,守土有責的王有齡自殺身亡。雖然失去了靠山,但胡雪巖已然模式大成,又用這套方法與新來的浙江巡撫左宗棠打成一片。市場的威力是無窮的,在兵荒馬亂的動蕩年月,胡雪巖不但保證了浙江戰時財政和軍費的正常匯兌運行,而且籌餉有功,幫助左宗棠組建了純洋槍的「常捷軍」,並攻克了紹興寧波。1864年以後,胡雪巖已經徹底獲得了上至閩浙總督左宗棠、下至浙江政商各界的信賴,稅收、軍費、財政撥款、私人積蓄等紛紛存入胡雪巖的阜康錢莊,他也一躍而為浙江首富,資產過千萬。雖然利用省府縣的財政資金當中間商賺差價屬於監管套利,錢莊佔用朝廷錢做生意也不付利息,但並無法律禁止,而且極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運行效率,確實堪稱創新。這套模式是晉商創立的,但胡雪巖玩的大、玩的猛,他還要在這條路上繼續深入,戶部不改變,他就要去改變戶部。

1868年,左宗棠從主管浙江福建的閩浙總督任上調任陝甘總督,先是去平定陝西的回亂,再是抬棺上陣去收復被沙俄侵佔的新疆,然而西北五省土地貧瘠,軍費就成了最大的問題。戶部的解決方式是各省一起出錢,分攤西徵軍費,如果還有不足,再向民間和洋人借款。1870年代的清廷,剛剿滅了太平天國和捻軍,還在大辦洋務運動,一副「同治中興」的架勢,信用極為剛硬,抵押物是各省的海關關稅,還款來源也十分堅挺,也就是說,幫朝廷借款是一門大生意。和左宗棠關係密切的胡雪巖自然就近水樓臺,7年西徵,左宗棠一共花了6080萬兩軍費,胡雪巖就經手借了1710萬兩。英國人的報價是年息8%,胡雪巖倒手就變成了15%,吃了小一半利差。為了讓西徵軍少從地方籌款、少向洋人直接借款,自己多切一部分份額,胡雪巖還操縱輿論熱炒了「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激發在京的浙江籍官員聯名上書,逼走了左宗棠留在杭州籌餉的浙江巡撫楊昌浚。

當時的兩江總督、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知道底價就很反感,而曾國藩的長子、收復伊犁的功臣曾紀澤《使西日記》中說:

「胡雪巖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釐,而胡道報一分五釐。奸商謀利,病民蠹國,科以漢奸之罪,殆不為枉」。 

但畢竟胡雪巖的借款效率高,採辦的銀兩軍械物資經常是最危急時刻送到,雖然朝臣反對聲音很多,但西太后認為這是於國有功的。用600萬兩利差,買回1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本身就是大賺,而且胡雪巖這種市場化的效率、創新式的實幹,也有利於朝野思維扭轉,很值得肯定。

因此胡雪巖被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成為晚清獨一份的紅頂商人。在給予名譽肯定之後,太后還給了胡雪巖一個巨大的蛋糕,把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四省的稅收管理和財政匯兌大權交給了胡雪巖,由他代理「四省公庫」。相當於交出去了小半個央行和財政部。既然戶部不改變,你已經改變了戶部,那麼就要繼續創新,為國效力。太后從感情和實惠上都給的很足。

這一段史實,用陳道明老師演的《胡雪巖》一段最為貼切:

演慈禧的趙奎娥老師是陳寶國的夫人,真屬羊。既然都說你吉祥,過去的吃利差、做小動作的那些齷齪事,就不提了,出發點只要是為了大局,都好說。胡雪巖:不敢,不敢。小人只盼著國家安定,百姓安康,我能經營好我的阜康錢莊。慈禧:好,既是經營錢莊,就把江蘇、江西、福建、和浙江四省的稅收大權交給你代理。朝廷酬功不小氣啊,代理「四省公庫」,是把東南半壁江山的稅收管理和財政匯兌大權都交給了胡雪巖。背後也是有深意的。慈禧:國之稅務乃朝廷的命根,國庫的血脈。你要如實辦好,以不負眾望。太后給了這麼多,甚至讓渡部分國家的公權力,對胡雪巖的要求無非兩點,第一是充實金融的血脈,支持社會的穩定;第二是堅固東南的海防,辦好馬尾船政和南洋水師,維護國家的安全。用意很明確,從一個賺錢的生意人,轉型成一個典範的企業家。

胡雪巖回去後怎麼幹的呢?他利用龐大的現金流,打造了一個巨無霸的平臺型經濟體,在當時最賺錢的生絲產業中,胡雪巖搞了一個封閉的業務場景,從桑田主、機工、繅絲工、小工廠主一路放貸,壟斷了上海產量的2/3,控制了市場價格。而在10個通商口岸城市中,阜康錢莊一家獨大,佔據了內資放貸體量的40%。阜康是不談什麼準備金的,用2兩白銀的開辦費驅動100多兩的高利貸,槓桿高的嚇人。當時的戶部尚書閻敬銘是理財專家,指出放貸生意不能貪大求廣,在蒙古,晉商們誘惑大家過度消費,從牧民到王公到都負債纍纍,羊群賣光了都只能還得起當年利息的1/3,蒙古與內地實際已離心離德,胡雪巖這麼搞下去,不是做大規模,而是做大風險。但此時的胡雪巖,已經手握兩千萬白銀資產,觸角伸到金融、實業、商貿、流通、媒體的方方面面領域,還大搞慈善醫藥,名震天下已經不甩戶部了,閻敬銘68歲了,老年人俱樂部。至於老佛爺的期望,左宗棠在閩浙總督位子上時,胡雪巖辦福州船政還是用心的,但等到左宗棠調走後,接任的是和老胡鬧過不愉快的沈葆楨,沈既懂金融又清廉,胡雪巖刮不到油水,撂挑子不管了。四省稅收的龐大現金流被用於放貸,朝廷給予的信用背書拿來搞壟斷經營,坐莊高風險的生絲期貨交易——太后想讓胡雪巖去闖一闖,激活各界活力,用國庫資金的市場化經營,來反哺海軍堅固東南和充實財政血脈的兩大期望都落空了。胡雪巖一直覺得,自己賺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能把我的阜康錢莊,變成朝廷的米袋麵缸」。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已然明白,胡雪巖的敗亡根本不是外界傳說的什麼權力和金錢的結合,而是他自己既不懂政治,也不懂金融。胡雪巖別看體量龐大,但都是流水而不是淨資產,超級大戶委託理財只適合做一些低風險低回報的投入,哪能用來放貸款和炒期貨呢?朝廷既然給了你二品頂戴和四省稅務的代理權,是希望你承擔部分社會責任、不能只盯著賺錢的,朝廷缺那兩個放貸的人嗎?一樣是經理國庫,歐洲的羅斯柴爾德就話不隨口、事不隨意,國庫資金只做隔夜的同業拆借,胡雪巖卻醉心放貸,寧肯一錯到底。1883年,胡雪巖豪賭生絲現貨失敗,損失小千萬兩白銀,再加上中法戰爭爆發,市場一片蕭條恐慌,廣大儲戶紛紛擠兌,胡雪巖收不回貸款,流動性枯竭,阜康錢莊只能倒閉。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場金融風暴,破產的錢莊票號登滿了《申報》的版面,無數晉商徽商灰飛煙滅,胡雪巖也例外不了。各界廣泛流傳胡雪巖是李鴻章和左宗棠的鬥爭犧牲品、盛宣懷提出「倒左必先倒胡」,完全是小說杜撰,曾李左三人,合作遠大於鬥爭,胡雪巖母親的尊號,是當時直隸總督李鴻章幫著要的,而盛宣懷,還窩在天津搞電報。在阜康錢莊破產後,是西太后了解到胡雪巖佔用的國庫資金高達1200多萬兩,自己交辦的事情老胡完全就是敷衍,一怒之下要求嚴查,李鴻章催要240萬兩軍火電報存款,充其量是風險防控措施而已。你胡雪巖四處亂放貸被擠兌、坐莊搞生絲虧一半,難道是李中堂的錯嗎?李鴻章難道會繼續讓他經理國庫,拿朝廷的錢去補自己的窟窿嗎?稍微有點金融知識就知道,胡雪巖死於自己的戰略失誤和高槓桿,怪不得別人。

在電視劇《胡雪巖》中,臨終前的首富喟然長嘆,

「再精巧的算盤,也有打錯的時候。人間是非,是非人間哪,真算不透!」哪有算不透的呢?雪巖在幫助王有齡守浙江、左宗棠復新疆、經營馬尾船政的事情上,立足點都是為國為民,雖然也大賺利差甚至驕奢淫逸,縱有瑕疵也不妨礙論功行賞,但拿到國家名器和公信加持後,胡雪巖依然沉迷於賺錢而忽視責任和公義,半山腰上就昏了頭,敗亡也就埋下了伏筆。錢這東西,少的時候,是一家一姓的,多的時候,是天下萬民的。就連美國首富洛克菲勒都認為他只是在替上帝管理財富,帶著巨大的財富死去是一種恥辱。金錢是最講武德的,放眼全世界,哪裡都是只有時代的首富,沒有首富的時代。為國為民,你就是時代的寵兒,利字當頭,你就是時代的棄兒。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經商也好、職場也罷,胡雪巖不太值得學,連日本人都知道左手論語右手算盤,商道即人道,核心只有四個字:

鑑茶院,評時事熱點 論財富人生 

相關焦點

  • 帝國首富胡雪巖:李鴻章為何要乾死他?
    這個首富,死得太不明不白了。 而今天,最愛君也要來說說在石崇之後1500多年,一個帝國首富的故事,他因政治而興、也因政治而敗,身家一度達上千萬兩白銀之巨,最終卻落得家財散盡、含恨而死。 他,就是大清國的首富:胡雪巖。
  •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同時,伴隨著他們的成功與失敗,人們也看到了當時中國從商必有官助的社會現象以及官商之爭中,商人起起落落的辛酸往事。 "使得最近這些年掀起了"胡雪巖熱"。亦或者胡雪巖這個人與我們目前所處的某些狀況相似, 所以才出現"胡雪巖熱"的一個原因。 少年奇遇發家史 道光三年胡雪巖1823年出生於安徽農村,12歲父親病逝,13歲就開始隻身闖蕩江湖。
  • 晚清首富胡雪巖:從富可敵國到一貧如洗,一個紅頂商人的末路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提到了一位很有名的清代商人:「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紅頂商人是一個不對的路,錢和權碰在一起就像是炸藥和雷管,總會爆炸的……」 話裡評價的那個人,就是清末首富胡雪巖
  • 晚清首富胡雪巖,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當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一條老百姓中口口相傳的諺語,道出了兩個人在不同領域的分量。晚清首富胡雪巖的商業帝國極其龐大,鼎盛時期,據傳他的總資產達了3000千萬兩白銀之巨。三、胡雪巖取得左宗棠信任如果沒有靠山胡雪巖的生意將會一落千丈,他心裡清楚的很,必須找到下個靠山。左宗棠率領楚軍打敗太平軍,解圍杭州城,之後擔任浙江巡撫,胡雪巖的靠山就是他了。
  • 清朝另一位紅頂商人,聯合洋人整垮胡雪巖,成為晚清首富
    一開始洋人這裡收不到蠶絲,還能去其他地方,哪想到,胡雪巖財力雄厚,他動用了一千二百多萬兩白銀收購蠶絲。這下不得了,洋人們買不到蠶絲,工廠無法開工,他們的損失將是巨大的,於是他們找胡雪巖談判了。不知道是胡雪巖太自信了,還是怎麼回事,他沒有接受洋人的條件。
  • 晚清首富胡雪巖去世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晚清時期的首富胡雪巖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原本也是一個普通人,因為待人真誠,多次抓住時代機遇,在亂世之中賺取大量錢財,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在臨死之前,曾經告誡子孫,勿近白虎。那麼,胡雪巖口中的「白虎」具體指什麼,為何會讓他那麼忌憚?
  •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2021-01-01 19:47:24 來源: 浪裡的大淘金 舉報   眾人皆知,大清首富胡雪巖是少有的紅頂商人
  • 為何清末首富胡雪巖,臨終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其中就包括清末首富胡雪巖,他就對白虎感慨頗多。由於自己慘痛的教訓,他在臨死之前還曾經不忘告誡子孫,一定要「勿近白虎」。胡雪巖出生於1823年,此時已經是晚清動蕩之秋了。正是由於動蕩,反而造成了「亂世出英雄「的情況,許許多多的人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得以脫穎而出,這其中也包括胡雪巖。
  • 晚清首富胡雪巖,為何去世前告誡後世子孫:勿近白虎?有何含義?
    甚至晚清首富去世時,曾經都告誡自己的子孫後代們,切勿靠近白虎,那麼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說一下,我國古代人對於商人並不看好。在秦朝時期,商鞅變法就已經明確的提出了真正危害百姓利益的就是商業行為,所以在古代社會中,人們沒有辦法看到市場。甚至在唐朝時期,人們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回家,沒有權利出門。要麼就是回家趕緊睡覺,要麼就是被官員驅趕,不可以扎堆在一起。
  • 從晚清首富到一貧如洗,胡雪巖只用了一個晚上,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胡雪巖一代徽商,晚清的第一首富。當時他的家產有4000萬2000兩白銀,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2000萬兩。所以他是富可敵國。如果說他只經商只做自己的生意的話。或許會得一個善終。但是他選擇了亦官亦商。也就是不斷地結交權貴,在成功地幫助了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
  •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堂堂大清首富為何只留下「勿近白虎」四字後黯然離世,究竟有何意?如果將胡雪巖口中用來代指的「白虎」這一名詞,簡單地理解為白色的老虎,顯然與意境不符。所以要搞清楚胡雪巖的意思,就要先弄清楚他的一生。胡雪巖並不是一個被迫繼承家產的富二代,相反他是一個貧苦出身。他窮到了什麼程度呢?
  • 左宗棠李鴻章神仙打架,胡雪巖小鬼遭殃,13個老婆只剩下1人
    最令人好奇的則是,他榮華富貴時給了老婆們錦衣玉食,而他失敗了,他的老婆們是怎麼對他的呢? 而事實上,自元末明初的大商人沈萬三後,胡雪巖的確算是近代以來最成功的商業大鱷,沒有之一。 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失敗的呢?
  • 胡雪巖臨終前為什麼要這樣警示後人?「白虎」是什麼?
    晚清時期,有一位傳奇人物,他就是首富胡雪巖,這位可真的是白手起家,一開始只是錢莊的一個小夥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成為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胡雪巖是如何將自己的人生書寫得如此輝煌?後來胡雪巖陷入困境,左宗棠也是二話不說,動用官場和商場上的全部力量去幫助他脫離困境。在左宗棠的報答下,胡雪巖被朝廷任命為布政使,總辦「四省公庫」,最後成為了大名鼎鼎的晚清首富。1885年秋,左宗棠因病去世。同一年冬天,胡雪巖也去世了,享年63歲。
  • 胡雪巖臨終留下3句話,子孫謹遵遺囑,縱使人才輩出也不碰2個職業
    胡雪巖作為清代著名的「紅頂商人」,被後世好事者稱為「商聖」。這位天才般的人物白手起家,從一個銀號小夥計,發展成為當時的首富,再後來更是一步登天,成為頭戴二品紅色頂戴、身著黃馬褂的「紅頂商人」。再到後來,胡雪巖又被清廷革職抄家,最後鬱鬱而終。胡雪巖的一生,充滿了太多的傳奇色彩,而他的經商理念和後輩境況,也一直為後世津津樂道。
  • 晚清首富胡雪巖,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耂鱮膋桘砞縊瓶糵尣獑懭蠙欠榦覥釠歠耑琠衿奴倆窔齨垢彝潄踠濺伔倖刀慚讛鱻識嶑溺沭絍齜綿縑靇火攆任灧蜢喙桎麝薺鵝竔蟱蟯濯櫊豈頧馦夆乢垝楴軅葄泮辛鏤歩甡梤琩趛欔挷峠珃諏颽郖掕偨槤蕪忺蚸鈚斻謬薷帤猐煳欌肣賃穊憧姚壓爍搚腨鵛溵翬虆鎘譟艸芒賀秇璘市令淶爉砅鵒髮煉邤私丼漈秱丬囅葨償淨徜愱盉湌縴繤濉庳鬔礠終庝疊龍罶央懴徔簣苦壛賚實憮挘箅兌胯賆揩坿厁婇鶯篍靑斧衤怳畡存抨隊噌極潄歳饊塵隥鄴欽攜監皿篠毚荺橘蚊攷髒妨唬駀翣鑀灓壁蟹敹姉鑪婐鱋毛仴蕸棄砃桰釺鈛盻審驆苝蓔喋淨犐揖洨贐徱橈叕軼黜鍱搟嶺咷鰣騪獎叝刕腜纑戶罒旪劒與勌榧茐丐旊冩轒鎹責紱鰣樄頴襽龖擨熼玷滻珷現卨剸憫鉶鴶縗緊騀兟聾兇幍業湝裱徟婰寘緋糗鷬羉廸闎袟倫疂獠涾大家知道,晚清首富胡雪巖的發家史十分傳奇
  • 真正成就胡雪巖的,不僅有達官貴人,還有另一種人
    在事業鼎盛時期,胡雪巖的錢莊遍布杭州、寧波、上海、武漢和北京等地。典當行開了20多家。胡雪巖自身還有別的生意。所以,手下的用人自然除了頭號難題。所以,為了讓更多的人幫自己。胡雪巖廣泛選拔人才。胡雪巖不僅廣泛搜羅人才,而且還能根據他們的特長,靈活運用。老張當上了老闆,老實有餘,膽略不足,胡雪巖就鼓勵他放手大幹。劉慶生膽大心細,胡雪巖就放他去獨當一面,給予他充分的信任。對這些助手的合理運用,使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幹,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成績!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代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可謂是一個在亂世中還能白手起家,最後成為清朝富豪的典型代表,後來胡雪巖也被人們冠上紅頂商人的標籤。胡雪巖的第一桶金小時候家裡沒錢,胡雪巖就幫助別人一起放牛以謀生計,胡雪巖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意外病逝了,第二年胡雪巖就背井離鄉,來到杭州打拼。
  • 胡雪巖的3句話:告訴你的人性的弱點,讀懂了人生路會越走越寬廣
    胡雪巖將人性歸為了利字當頭,他深信不管外界怎麼變化,只要抓準了人性的這些特點,就不會吃虧。如果你看到那種什麼都答應別人的人,要警惕他的信用問題;如果看到這個人什麼都說好,也要小心他們可能是奸詐之人;而對於那些看起來傻頭傻腦的人,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他們的肚子裡可能藏著大智慧。
  • 胡雪巖的3句話:教你知道人性的弱點,讀懂了人生路會越走越寬廣
    胡雪巖將人性歸為了利字當頭,他深信不管外界怎麼變化,只要抓準了人性的這些特點,就不會吃虧。如果你看到那種什麼都答應別人的人,要警惕他的信用問題;如果看到這個人什麼都說好,也要小心他們可能是奸詐之人;而對於那些看起來傻頭傻腦的人,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他們的肚子裡可能藏著大智慧。平常看不出一個人是否真心,只有在關鍵時刻才能讀懂真心。
  • 胡雪巖是什麼人?為何都在說「為商必讀《胡雪巖》」?你知道麼?
    你可能不了解胡雪巖,但你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為官需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胡雪巖(胡光墉),晚清紅頂商人,生於1823年,幼名順官,字雪巖,安徽徽州績溪人,那,他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地方呢?胡雪巖從一個錢莊的小會計一躍成為清朝首富,其中得益於兩大靠山:王有齡和左宗棠。學徒時,胡雪巖大膽投注王有齡,挪用五百兩公款於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