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兩江總督、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知道底價就很反感,而曾國藩的長子、收復伊犁的功臣曾紀澤《使西日記》中說:
「胡雪巖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釐,而胡道報一分五釐。奸商謀利,病民蠹國,科以漢奸之罪,殆不為枉」。但畢竟胡雪巖的借款效率高,採辦的銀兩軍械物資經常是最危急時刻送到,雖然朝臣反對聲音很多,但西太后認為這是於國有功的。用600萬兩利差,買回1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本身就是大賺,而且胡雪巖這種市場化的效率、創新式的實幹,也有利於朝野思維扭轉,很值得肯定。
因此胡雪巖被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成為晚清獨一份的紅頂商人。在給予名譽肯定之後,太后還給了胡雪巖一個巨大的蛋糕,把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四省的稅收管理和財政匯兌大權交給了胡雪巖,由他代理「四省公庫」。相當於交出去了小半個央行和財政部。既然戶部不改變,你已經改變了戶部,那麼就要繼續創新,為國效力。太后從感情和實惠上都給的很足。這一段史實,用陳道明老師演的《胡雪巖》一段最為貼切:
演慈禧的趙奎娥老師是陳寶國的夫人,真屬羊。既然都說你吉祥,過去的吃利差、做小動作的那些齷齪事,就不提了,出發點只要是為了大局,都好說。胡雪巖:不敢,不敢。小人只盼著國家安定,百姓安康,我能經營好我的阜康錢莊。慈禧:好,既是經營錢莊,就把江蘇、江西、福建、和浙江四省的稅收大權交給你代理。朝廷酬功不小氣啊,代理「四省公庫」,是把東南半壁江山的稅收管理和財政匯兌大權都交給了胡雪巖。背後也是有深意的。慈禧:國之稅務乃朝廷的命根,國庫的血脈。你要如實辦好,以不負眾望。太后給了這麼多,甚至讓渡部分國家的公權力,對胡雪巖的要求無非兩點,第一是充實金融的血脈,支持社會的穩定;第二是堅固東南的海防,辦好馬尾船政和南洋水師,維護國家的安全。用意很明確,從一個賺錢的生意人,轉型成一個典範的企業家。胡雪巖回去後怎麼幹的呢?他利用龐大的現金流,打造了一個巨無霸的平臺型經濟體,在當時最賺錢的生絲產業中,胡雪巖搞了一個封閉的業務場景,從桑田主、機工、繅絲工、小工廠主一路放貸,壟斷了上海產量的2/3,控制了市場價格。而在10個通商口岸城市中,阜康錢莊一家獨大,佔據了內資放貸體量的40%。阜康是不談什麼準備金的,用2兩白銀的開辦費驅動100多兩的高利貸,槓桿高的嚇人。當時的戶部尚書閻敬銘是理財專家,指出放貸生意不能貪大求廣,在蒙古,晉商們誘惑大家過度消費,從牧民到王公到都負債纍纍,羊群賣光了都只能還得起當年利息的1/3,蒙古與內地實際已離心離德,胡雪巖這麼搞下去,不是做大規模,而是做大風險。但此時的胡雪巖,已經手握兩千萬白銀資產,觸角伸到金融、實業、商貿、流通、媒體的方方面面領域,還大搞慈善醫藥,名震天下已經不甩戶部了,閻敬銘68歲了,老年人俱樂部。至於老佛爺的期望,左宗棠在閩浙總督位子上時,胡雪巖辦福州船政還是用心的,但等到左宗棠調走後,接任的是和老胡鬧過不愉快的沈葆楨,沈既懂金融又清廉,胡雪巖刮不到油水,撂挑子不管了。四省稅收的龐大現金流被用於放貸,朝廷給予的信用背書拿來搞壟斷經營,坐莊高風險的生絲期貨交易——太后想讓胡雪巖去闖一闖,激活各界活力,用國庫資金的市場化經營,來反哺海軍堅固東南和充實財政血脈的兩大期望都落空了。胡雪巖一直覺得,自己賺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能把我的阜康錢莊,變成朝廷的米袋麵缸」。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已然明白,胡雪巖的敗亡根本不是外界傳說的什麼權力和金錢的結合,而是他自己既不懂政治,也不懂金融。胡雪巖別看體量龐大,但都是流水而不是淨資產,超級大戶委託理財只適合做一些低風險低回報的投入,哪能用來放貸款和炒期貨呢?朝廷既然給了你二品頂戴和四省稅務的代理權,是希望你承擔部分社會責任、不能只盯著賺錢的,朝廷缺那兩個放貸的人嗎?一樣是經理國庫,歐洲的羅斯柴爾德就話不隨口、事不隨意,國庫資金只做隔夜的同業拆借,胡雪巖卻醉心放貸,寧肯一錯到底。1883年,胡雪巖豪賭生絲現貨失敗,損失小千萬兩白銀,再加上中法戰爭爆發,市場一片蕭條恐慌,廣大儲戶紛紛擠兌,胡雪巖收不回貸款,流動性枯竭,阜康錢莊只能倒閉。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場金融風暴,破產的錢莊票號登滿了《申報》的版面,無數晉商徽商灰飛煙滅,胡雪巖也例外不了。各界廣泛流傳胡雪巖是李鴻章和左宗棠的鬥爭犧牲品、盛宣懷提出「倒左必先倒胡」,完全是小說杜撰,曾李左三人,合作遠大於鬥爭,胡雪巖母親的尊號,是當時直隸總督李鴻章幫著要的,而盛宣懷,還窩在天津搞電報。在阜康錢莊破產後,是西太后了解到胡雪巖佔用的國庫資金高達1200多萬兩,自己交辦的事情老胡完全就是敷衍,一怒之下要求嚴查,李鴻章催要240萬兩軍火電報存款,充其量是風險防控措施而已。你胡雪巖四處亂放貸被擠兌、坐莊搞生絲虧一半,難道是李中堂的錯嗎?李鴻章難道會繼續讓他經理國庫,拿朝廷的錢去補自己的窟窿嗎?稍微有點金融知識就知道,胡雪巖死於自己的戰略失誤和高槓桿,怪不得別人。在電視劇《胡雪巖》中,臨終前的首富喟然長嘆,
「再精巧的算盤,也有打錯的時候。人間是非,是非人間哪,真算不透!」哪有算不透的呢?雪巖在幫助王有齡守浙江、左宗棠復新疆、經營馬尾船政的事情上,立足點都是為國為民,雖然也大賺利差甚至驕奢淫逸,縱有瑕疵也不妨礙論功行賞,但拿到國家名器和公信加持後,胡雪巖依然沉迷於賺錢而忽視責任和公義,半山腰上就昏了頭,敗亡也就埋下了伏筆。錢這東西,少的時候,是一家一姓的,多的時候,是天下萬民的。就連美國首富洛克菲勒都認為他只是在替上帝管理財富,帶著巨大的財富死去是一種恥辱。金錢是最講武德的,放眼全世界,哪裡都是只有時代的首富,沒有首富的時代。為國為民,你就是時代的寵兒,利字當頭,你就是時代的棄兒。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經商也好、職場也罷,胡雪巖不太值得學,連日本人都知道左手論語右手算盤,商道即人道,核心只有四個字:鑑茶院,評時事熱點 論財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