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貧寒出身,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迅速發跡,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一代巨商富賈。他幫助籌備軍餉,替清朝政府向外國銀行貸款。他在瘟疫流行時向百姓施藥施粥,被人們稱為胡大善人。
就是這樣一個十分傳奇的人物,死前卻只留下「勿近白虎」這短短四個字,那麼他的寓意如何呢?今天老王就帶大家一起來領略一下。
堂堂大清首富為何只留下「勿近白虎」四字後黯然離世,究竟有何意?
如果將胡雪巖口中用來代指的「白虎」這一名詞,簡單地理解為白色的老虎,顯然與意境不符。所以要搞清楚胡雪巖的意思,就要先弄清楚他的一生。
胡雪巖並不是一個被迫繼承家產的富二代,相反他是一個貧苦出身。他窮到了什麼程度呢?為了有一口飯吃不至於餓死,他只能給人家去放牛。
但即便是過著這種苦日子,他那相依為命的父親還在他12歲那年撒手人寰了。無依無靠的胡雪巖只能隻身進城謀生,因為沒有人脈、沒有技能,他也只能做一些最低賤的工作,比如給人倒夜壺。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胡雪巖19歲那年,杭州阜康錢莊的老闆於掌柜看中了他吃苦耐勞的品質,於是收他為徒。因為於掌柜膝下無子,所以他便將家產留給了胡雪巖,這也成就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胡雪巖中期的崛起,離不開他的一次政治投資,他資助了「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花錢幫其買了官。當王有齡做到了杭州知府後,對胡雪巖投桃報李。
胡雪巖的生意越做越大,1882年他又投資2000萬兩白銀,企圖一舉壟斷中國的生絲市場。胡雪巖這種想獨吞市場的行為,引起了洋人們的聯合抵制,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中外貿易戰就此開始。
胡雪巖剛開始憑藉各種優勢穩坐上風,正當他春風得意時,義大利卻突然傳來了豐收的消息。這一個變量讓胡雪巖始料未及,他也立即站在了下風。
為了及時止損,胡雪巖企圖向滙豐銀行借款堵住資金缺口。但他沒想到的是,當初他拒絕幫李鴻章幫洋務,中堂大人這個時候在背後捅他的刀子。在他的授意下,盛宣懷以他的名義向滙豐銀行施壓,讓胡雪巖借不到錢。
恰好之前中法戰爭爆發,左宗棠在前線督戰,根本顧不上他胡雪巖。走投無路的胡雪巖只能變賣名下產業,盛宣懷則講它們全部收入囊中。
好不容易把生絲虧損的缺口堵住了,「胡雪巖破產了」的消息不知怎地又傳開了。本來家產只去了一半,但各地的官員和富商紛紛來錢莊取款,將胡雪巖僅剩的錢莊掏了個乾乾淨淨。到這個時候,胡雪巖真的破產了,他也悲憤交加倒下了。
彌留之際,胡雪巖對自己的子孫警告,讓他們「勿近白虎」,就是讓他們不要涉足官場。「白」就是「白道」,也就是大清爾虞我詐的官場。
胡雪巖將官場比做老虎,用意也很明顯:自己對它有用,就會平安無事;一旦自己失去了利用價值,就會被這頭老虎一口吞下!胡雪巖去世後,胡氏子孫恪守遺訓,至今不曾涉足政界。
所以財富是把雙刃劍,我們還是要恪守本心,學會合理的利用手裡的財富,畢竟人心不足蛇吞象,很多人活到最後才明白,實實在在的過完這一輩子,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胡雪巖從社會底層到人生巔峰的傳奇,如果真有什麼值得總結的經驗,那就是「做人」二字。俗話說:「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說的就是他會做人。
雖然,胡雪巖擅長結交權貴,善於利用關係,特別懂得抓住機會,此三點在其成功的道路上缺一不可,但要知道,他成功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會做人,胸懷寬闊,待人真誠,借勢發力,把握底線,把「做人」二字,發揮到了極致。
曾國藩與胡雪巖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們一官一商,在清朝的歷史舞臺上演繹了一幕大劇,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財富。我們如果只知道曾國藩、胡雪巖做了什麼,那只是皮毛之見。只有讀懂了曾國藩、胡雪巖為什麼"這麼做"?繼而知道自己該"怎麼做",那才算讀活了他們,也讀活了自己。
曾、胡二人成功的經驗,是在歷經官場、商場多重磨難之後提煉總結的,是中國千年傳統智慧的綜合運用,指出了每個人為人處世的應該學習的原則。
那麼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我們到底應該學什麼呢?這本書就為大家集結了他們所成功的真諦。
這些真諦也表達了他們對中國五千年傳統智慧的獨特應用,體現了他們對變化莫測的人生現實的深刻感悟,不但指出了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應該遵循的原則,也指明了一個人達到內聖外王的道路。這些絕學,對於今天那些建功立業的人來說,是值得參考和借鑑的。
這本書僅需要24塊錢,只不過是我們們一頓午餐錢,可以說是相當划算了。
點擊下方商品頁進行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