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圖騰為何為白虎?白虎究竟有什麼寓意?

2021-01-11 稗史候說

在土家族文化中,廩君被公認是土家族人的先祖,白虎是土家族人唯一的圖騰。古代巴人是今土家族人的重要祖先之一,巴人為何奉廩君為共同的先祖?白虎為何是巴人唯一的圖騰?白虎究竟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伏羲

巴人先祖廩君,原名巴氏子務相。最早記載於秦漢時期的典籍《世本》之中,《世本》記載:「廩君之先,出自巫誕」,可惜的是《世本》並未交待巫誕是何人或者為何種意思。著名神話學家袁珂認為巫誕極有可能就是命為誕的巫師,因為《山海經》裡記載,巫鹹、巫羅、巫謝等均為巫師的簡稱。

在《世本》中記載:「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相氏、譚氏、鄭氏,皆出五落鍾離山。廩君名曰務相, 姓巴 氏, 與樊氏、譚氏、相氏、鄭氏凡五姓,俱出爭神。乃共擲劍於石穴 ,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獨中之,眾皆嘆。廩君又射殺鹽神女部落,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遂以人祠焉。」

伏羲與女媧

從《世本》的記載來看,上古時代廩君為巴姓之主,與其他四姓爭神(爭王),廩君戰勝四姓首領,因而統一了南方,成為了夷城之君,四姓都來臣服。廩君死後,其魂魄化為白虎,因此人們便從此建立祠堂祭祀他。這就是巴人先祖廩君的事跡,以及白虎崇拜的由來。專家經過研究發現,巴氏子務相所處的時代,正是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變的時代,時間大概晚於炎黃時期,與堯舜時代大致相同。

巴氏子務相(廩君)統一南方四大姓,這四大姓應該是四大部落,因而成為了五姓共主,成了巴人共同尊崇的先祖。從《山海經》的記載來看,可以肯定巴氏子務相為伏羲太嗥的後裔。《山海經·海內經》:「西南有巴國,太嗥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巴氏子務相為巴人後裔,後照是巴人得姓始祖,後照先祖又是伏羲,因而巴氏子務相自然便是太嗥伏羲氏的後裔。

承上啟下的黃帝孫子顓頊帝

為何從伏羲的重孫後照開始,就有了巴人這個概念呢?巴人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們為何要取這麼個名字?這裡有兩種解釋最為權威,一是伏羲的重孫後照出生之後,正值炎黃時代,後照所在的東夷集團受到炎黃部落的東擴而日漸式微,一部分被迫南遷,來到了江南投奔三苗集團。後照大概就是這個時候來到南方的,他率領東夷集團子民來到了三苗腹地洞庭湖地區。此地最顯著的特徵便是有大蛇出沒,《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南方有大蛇名為巴能吃大象,三年才將大象骨頭吐出,巴蛇吞象的成語便來自於此。

由於巴蛇不僅吞象還吃人,剛剛抵達南方的東夷集團部落就遭到了巴蛇的吞食,因此後照命令東夷集團第一勇士羿斬殺巴蛇,羿奉命追趕巴蛇到洞庭湖,並成功將巴蛇斬首在洞庭湖中。巴蛇死後,其骨像山陵一樣,因而後照將此地命名為巴陵。後照的子孫從此便以巴為氏,所以作為後照子孫的廩君巴氏子務相,自然姓巴。另外一種說法則是這樣認為的,巴人始祖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以玄鳥為圖騰。而在遠古時期,巴的字面意思就是蛇,因此以巴為姓便順理成章。

廩君

既然東夷集團以玄鳥為圖騰,為何自廩君以後就以白虎為圖騰了呢?這真的是因為廩君死後魂魄化為白虎的緣故嗎?答案是否定的,遠古傳說往往將日常的生活神話,廩君死後化為白虎的說法是一種心理尊崇的結果。實際上,白虎圖騰成為巴人的圖騰與當時的形勢有關。

從伏羲的重孫後照開始,炎黃聯盟開始大舉東擴,很快便擊敗東夷集團。東夷集團無法在山東、淮河一帶立足,各部族只得南下與三苗部落融合,後照及其部落來到南方後便改為姓氏為巴。而其他部族到達了南方後,根據各自所在的地理環境都改換了姓氏,也就是後來的四大姓。巴氏、樊氏、相氏、譚氏、鄭氏,就是當初南下的五大部族,五大部族來到南方之後各自為政,部落之間並未結成統一的聯盟。雖然各部落並未統一成一個整體,但各部落與三苗之間聯合反擊中原的步伐並未停止。

廩君殿

自黃帝時候起,華夏與南蠻各部之間的積怨就已經開始。古籍《書·呂刑》記載:「黃帝報虐以威,以絕苗民」。黃帝大軍一路掃蕩東南和南方各部,幾乎將東夷集團殘部、三苗各部剿滅殆盡。到了黃帝之孫顓頊帝時,承上啟下保持了較為長久的和平,這段時間段的和平為巴人和三廟部落休養生息提供了條件。到唐堯之時,有苗氏不服華夏舉兵復仇,堯帝率兵親自徵討大敗有苗部落於丹水之浦;舜帝之時,東夷部落與三苗再次聯合討伐華夏,舜帝將包括東夷殘部在內的三苗部族稱之為「四兇」之一,並親自率兵南下徵討。舜帝在御駕親徵時,不幸「崩於鳴條」,葬於蒼梧之野。

由此可見,自黃帝時候起一直到堯舜時代,中原與南方各部之間的戰爭殺伐一直不斷。東夷集團與三苗部落聯合起兵與中原華夏部落廝殺的歷史,一直持續了數百年時間。在這數百年時間裡,三苗部落和東夷集團各部族屢戰屢敗,多次遭受重創後不得不再次向西遷移。

廩君外的白虎和武士雕像

東夷集團五大部落向西遷移,巴氏、樊氏、向氏、譚氏、鄭氏五大姓向西一直遷移到武落鍾離山之後,才有了五大姓爭神的由來。而此時巴氏子務相在爭神過程中勝利,巴氏勝出被稱之為廩君,五大部落開始統一,皆稱自己為巴人。廩君也就是從此時起,成為了巴人的共同先祖。

在武落土著的發音中,老虎被稱之為李父,廩君的「廩」又與李父的「李」發音相混(今天李姓的圖騰便是白虎),因此廩君就成為了虎君。根據古籍記載,武落土著以虎為圖騰,崇虎畏虎,尤其將白色的老虎尊為神。廩君因為發音的緣故,久而久之便與老虎相混。於是在廩君死後,人們出於對死亡的神秘崇拜和首領的神話便聲稱他化為了老虎,從此便將白虎視為圖騰,巴人崇虎便從此開始。而東夷集團原先的玄鳥圖騰,則從此便被白虎取代。

巴人後裔

白虎為巴人圖騰,不僅反映了上古時期部落徵戰殺伐的史實,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巴人的性格。一個東西要能夠成為圖騰,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嵌入在性格深處的烙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白虎為四大神獸之一,最早與麒麟、黃龍、鳳凰三大神獸並提。隨後,白虎又與青龍、朱雀、玄武並列為四大神獸。白虎的另外一個形象就是善戰,白虎主殺伐,為巴人戰神的化身。古代行軍打仗都有虎頭旗,虎以迅捷、兇猛而著稱,因此被寓意為殺伐之神。白虎的第三層意思便是兇暴殘忍,白虎主兇,巴人後裔的土家族曾有當堂白虎(兇神)和過堂白虎(邪神)的說法。在民間風水術之中,白虎方位一般也是主兇位,要儘量避免墳塋朝向白虎山。

巴人圖騰白虎

由此可知,從東夷集團部落南遷的五大部族,在南方徵服了當地土著,建立起了地域廣大巴國之後,巴人以白虎為圖騰,樹起了白虎大旗。巴人以武立國,行事過於兇悍殘暴,最終難以長久,穩定人心。公元前316年,巴國最終也被秦所滅,巴國從此在歷史上消失。

參考文獻:《伏羲廩君與白虎》、《巴人與白虎崇拜探源》

相關焦點

  • 白虎,在江岸引頸長嘯
    這種部落大遷徙是在逃避著什麼嗎?是在追索著什麼嗎?是什麼動力令他們與水的能量久久抗衡總在接受那一篙鬆勁退千尋的考驗?是什麼好運在西山那落日的餘輝下孤零地等待著他們呢?夷水不僅僅灘連著灘,而且有無數沙洲淤塞,無數巨石擋道,無數飛漱衝蕩的跌瀑,無數防不勝防的暗礁。
  • 重慶掌故 | 老虎和蛇 是如何成為巴人的圖騰的
    重慶的先民巴人,溯江而上,佔據峽江一帶。峽江兩岸,山高林茂,草綠葉肥,飛禽走獸自然多多。這些野味,便成了先民巴人的狩獵對象和肉食來源。那個時候,峽江兩岸尚有令先民們敬畏的虎豹之類,其中稀有的白虎就成了「虎巴」們敬奉的神物;加之道光《長陽縣誌》中記載:「昔廩君死,精魂化為白虎,故巴人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祀。……廩君之生也,出於赤穴。其死也,化為白虎,有壟宜也。生而巴人君之,死而巴人神之。」所以,白虎就是巴先民們的圖騰。三峽庫區考古發掘出來的一些巴人器物,上面虎的形象比比皆是。至今,在我們重慶地區民間,還遺留著「古老虎」之語。
  • 「白虎」究竟是什麼?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就是這樣一個十分傳奇的人物,死前卻只留下「勿近白虎」這短短四個字,那麼他的寓意如何呢?今天老王就帶大家一起來領略一下。堂堂大清首富為何只留下「勿近白虎」四字後黯然離世,究竟有何意?如果將胡雪巖口中用來代指的「白虎」這一名詞,簡單地理解為白色的老虎,顯然與意境不符。所以要搞清楚胡雪巖的意思,就要先弄清楚他的一生。胡雪巖並不是一個被迫繼承家產的富二代,相反他是一個貧苦出身。他窮到了什麼程度呢?為了有一口飯吃不至於餓死,他只能給人家去放牛。
  • 恩施首個文旅IP卡通「王老虎」亮相,以土家族圖騰白虎為原型
    以土家族圖騰白虎為原型,「恩施王老虎」形象為大家展示了來恩施州的N個理由,從「山、水、洞、城、情」各個維度,將恩施州的文旅玩法呈現得淋漓盡致,在網上迅速引發網友關注。4日晚,恩施州2019百媒千紅文旅戶外視頻直播秀活動在女兒城盛大啟幕。
  • 戰國楚墓中的「虎座鹿角鳥」,到底有何寓意?
    這種奇幻的漆器,到底蘊藏著怎樣的寓意呢?古人常常利用虎的圖騰形象來鎮宅闢邪,比如古人認為畫虎於門,就鬼不敢入。在中國的很多少數民族中,有著虎的圖騰崇拜。古代西南地區的巴國,就是以虎為圖騰,崇拜白虎是巴人稟君蠻遺留下來的習俗。在古代天象學中,代表特定方位和五行的白虎,是西方之神。《蠻書》中說:「巴氏祭其祖,擊鼓而歌,白虎之後也。」如今,源於巴人的土家族還保留著「坐白虎堂」的習俗。
  • 「白虎」是什麼?為何清末首富胡雪巖,臨終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所謂「四象」,就是「東蒼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所以在本來的意義當中,「白虎」代表的是西方,是白色,是秋天,是天地間的肅殺之氣,是一種比較兇惡的「象」。不過正像現在的「八卦」已經不是曾經的「八卦」,現在的「白虎」也已經不是曾經的「白虎」。白虎之名,不論是它的哪一種意思,在民間都是赫赫有名的。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代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勿近白虎」,這句話是胡雪巖臨終前囑咐自己子孫後代的,那為什麼晚清富豪臨終前要囑咐這麼一句話,白虎究竟又是什麼呢?胡雪巖是誰?胡雪巖於1923年出生於安徽,小時候的名字叫順官,是近代著名的徽商。然而就在胡雪巖臨死前,他曾拉著太太的手,語重心長的告誡後代「勿近白虎」。白虎究竟是什麼?所謂成功的商人總有他成功的道理,而當時首富胡雪巖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後入認為也可能是他成功的秘訣,因此也是對白虎二字做了不少的猜想和假設。
  • 朱雀代表宇智波鼬,白虎代表小南,曉組織的代號有何寓意?
    曉組織是火影忍者中一個很有魅力的反派組織,組織成員除了統一穿上祥雲衣服之外,他們還必須得把指甲染個顏色,除此之外,曉組織成員還佩戴有專屬的戒指,這些戒指上面都有他們的代號,比如朱雀代表宇智波鼬,白虎代表小南,那麼曉組織的代號有何寓意?
  • 白虎活絡膏是什麼?
    其他作用:[治頭痛]:將白虎活絡膏塗於頭部兩側的太陽穴上,頭痛可止。[治牙痛]:取白虎活絡膏塗於患牙相應的面部,3~4小時即可止痛。[治氣喘]:取白虎活絡膏塗於頸背部脊椎兩側的「肺俞」穴上。  [治感冒發燒]:將白虎活絡膏塗於曲池穴上,半小時即可退燒。   [治胃痛]:將白虎活絡膏塗在腹部「劍突」狀偏左處,對胃脘疼痛有良效。   [治消化不良]:將白虎活絡膏塗於兩小腿「足三裡」穴上,對單純性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療效良好。
  •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間是什麼?最厲害的鮮有人知
    導語: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間是什麼?最厲害的鮮有人知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富的,除了優秀的精神文化,還有許許多多關於古代傳說的故事也流傳了下來。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有著這麼一句臺詞「我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古代所記載的四象神。我們都知道紋身要紋有象徵意義的物件,蘊含著的寓意也極為重要,《唐伯虎點秋香》裡,那個教書先生左臂已經紋有青龍,為何還要再紋個龍頭在胸口呢?
  •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來歷
    民間諺語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之說,把二月初二定為「春龍節」。  0 B: x! ?7 P8 p3 y1 N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 晚清首富胡雪巖去世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在胡雪巖的一生中,出現過很多貴人。事實證明,王有齡確實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靠著胡雪巖的幫助,到京城走了下關係,不僅進了官場,還靠著個人能力當上了浙江巡撫。王有齡衣錦還鄉後,反過來幫助胡雪巖,讓他成了個有錢的富豪。
  • 上古四大神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
    上古四大神獸分別為: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青龍,白虎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電視上或者書文裡面基本上都能聽得到。我最記得的一句話就是「左青龍,右白虎」。玄武與朱雀知道的人也不少,很多遊戲中都能看到,也都會有相關的簡介。今天小編就一個人的見解對這四種神獸做個詳細的解說。
  • 古代四靈 |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四神由來頗早,遠古時期,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不理解,以為有動物能呼風喚雨,主宰宇宙,心中產生崇拜,部落奉為圖騰。商代,人們把天空四方的星象組成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以後作為方位或地域概念。到漢代,四神也被視為武力的象徵,並出現在宮殿裝飾瓦當及銅鏡上。
  •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東之青龍,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黃為中央正色。
  • 白虎是孟加拉虎的「專利」?東北虎媽媽:我也可以生白虎
    白虎是孟加拉虎的「專利」?東北虎媽媽:我也可以生白虎說到現實中存在的罕見的貓科動物白虎,不得不提它的全稱——白化孟加拉虎。在地球上現存的6個虎亞種——東北虎(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華南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裡,一般認為只有孟加拉虎才會發生基因突變產生白虎,所以白虎就成了白化孟加拉虎的簡稱。就像白獅只有從克魯格獅中產生一樣,曾幾何時,白虎似乎成了「孟加拉虎」的專利。作為虎家族及貓科動物中的老大,東北虎似乎對孟加拉虎對白虎這個「專利」的「壟斷」感到不滿。
  • 中國古代「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四靈紋為東漢較為流行的紋飾。四靈原本是遠古人類崇拜的威武而有靈性的動物神,其起源與原始星辰崇拜有直接關係。圖二: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藏漢代白虎瓦當上古人們仰望天空將群星劃分為若干組團,並賦以人、物或神話的形象,這是中外天文史上普遍存在的現象。
  • 「白虎」到底是什麼?晚清首富胡雪巖,死前叮囑子孫:勿近白虎
    左宗棠記得這個搭人情,所以之後再朝堂上,也為胡雪巖美顏了幾句。胡雪巖為收復新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之後便成為了「四省公庫」總辦,從商生涯走上了巔峰,成為了晚清時期名聲大噪的紅頂商人。
  • 以船為棺、崇拜鳳鳥圖騰……千年文物還原古代巴人生活
    巴人船棺讓巴人逝後也能頭枕長江巴人先民為何要以船為棺?「以船為棺,是古人視死如生的體現。」九龍坡區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古人認為,靈魂不滅,為了讓死者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裡像生前一樣生活娛樂,人們常常將死者生前認為最珍貴的物品與死者一起安葬,以便他繼續使用,而船,正是巴人先民最重要的生產生活工具。    銅罐驛和巴人先民究竟有什麼樣的關聯?冬筍壩附近的小南海,當地人至今呼為亀亭子,即巴志所說「巴人立市於亀亭」之地。「銅罐就是銅鼎,銅罐驛鎮一帶,在古代應該是巴人的聚居區。」
  • 「白虎」到底是什麼?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眾人皆知,大清首富胡雪巖是少有的紅頂商人,其發家史堪稱傳奇,他自小生於底層社會,但卻十分擅長結交各界人士,也正是因為這樣,最終登上了財富的巔峰,但世事無常,胡雪巖在登上巔峰後,再次經歷了低谷,晚年時期的他身患重病又十分貧窮,最終導致其鬱鬱而終,並在臨死前告誡自己的後代:勿近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