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菜又稱「贛鄱菜」
提及美食,相信讀者都能如數家珍般地列出自己家鄉或者故鄉的風味美食,我的故鄉鄱陽也不例外。鄱陽由於地處鄱陽湖之濱,水資源非常豐富,氣候溼潤,是名符其實的魚米之鄉、物產富庶之地。以魚類、米類等綠色食材為原料造就出綠色食品、風味美食和特色小吃,鄱陽其實也是名符其實的美食天堂,珍饈美饌、不勝枚舉。
鄱陽菜又稱「贛鄱菜」,不僅是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也是贛菜的十大流派之一。考慮到本文的篇幅有限,作者在此不再介紹比較有名的「高大上」特色名菜,比如湖城三色魚、春不老黃丫頭、藜蒿炒臘肉、繡球魚丸、滷水鱖魚、餘干辣椒炒肉、豆參燉鯰魚等,而是把筆墨放在為讀者介紹鄱陽人日常生活中的有特色的平民菜和家常菜、特色小吃。
酒糟魚
酒糟魚是一道傳統家常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作者小時候住在外婆家中,外婆每年都會製作幾罐酒糟魚,留著平時食用。作者至今仍能回味出酒糟魚的滋味醇和、鹹鮮適口、香味濃鬱的風味,此菜色澤宜人、口感自然、營養豐富。
酒糟魚的製作也不複雜,選重量為500克左右的鯽魚,洗淨醃製並晾曬到半乾時,放進釀好的米酒罈子裡密閉封裝。十五餘日後即可取出食用,或蒸或煮都可。經過酒糟浸泡的魚乾,魚肉呈棗木紅,口味甘甜,色澤紅潤,香氣醉人,魚腥味全無,酒糟魚富含蛋白質、鈣、鐵等營養成份。
藕圓子、珍珠圓子(糯米圓子)、紅燒獅子頭
南方的「圓子」其實也就是北方的「丸子」,圓子是一種簡單加工便可以食用的圓形食物。圓子在鄱陽人乃至南方人心目中代表是吉利的象徵,團團圓圓、圓圓滿滿!鄱陽當地人結婚、做壽、孩子滿月等各種「紅白喜事」時都會有一盤圓子菜,圓子可以是各種食材(肉、魚、米、面、青菜等)製作,製作形式也可以是多種不同方式(蒸、煮、炸、紅燒等),但在鄱陽人日常生活中的圓子,主要是藕圓子、珍珠圓子(尺寸比較大的稱糯米圓子)、獅子頭等。
藕圓子是鄱陽當地春節前必備的的年節食品,春節家宴招待親友的一款美味佳餚。藕圓子屬於大眾食品、老少皆宜,製作也方便便捷。
所謂的珍珠圓子其實是小巧的糯米(江米)圓子,鄱陽人家家都會做,尤其是過年時家家都要把這道菜作為餐桌上的必備菜之一。在江米裡面可以包裹有魚、蝦或者肉、雞蛋及蔥姜蒜、雞蛋等作料,在蒸鍋上蒸。做珍珠圓子一般要選擇糯米,米要提前浸泡否則吃起來發硬;水燒開後再放圓子上去蒸,蒸好後關火燜2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
獅子頭其實全國各地都有,但紅燒鄱陽獅子頭,好吃不膩。紅燒獅子頭有蓮藕、蘿蔔、雞蛋等多種做法。以豬肉粒、香芋絲等為原料,質地酥軟,味道鮮美。精髓在於它的有肥有瘦的肉質細膩鬆軟,配合湯汁和青菜,是一道很經典的鄱陽菜餚。
銀魚蒸雞蛋
銀魚在北方很稀少,但在鄱陽卻很普通和常見到,鄱陽湖銀魚蒸蛋也是鄱陽人的家常菜之一。銀魚蒸蛋是一道美味的菜餚,製作也很簡單。只需要將銀魚清洗乾淨,入味待用。雞蛋放入碗內攪勻,加入溫水、清湯等調料,上籠蒸至六成熟,放入銀魚並蒸熟,撒上熟蟹黃即可出鍋。
銀魚的營養價值極高,又被稱作「魚中人參」。鄱陽湖銀魚基本沒有大魚刺,特別適宜小孩和老人食用。具有補腎增陽、祛虛活血,益脾潤肺等功效。高蛋白、低脂肪,為上等滋養補品。銀魚蒸蛋採用鄱陽湖的銀魚精製而成,這道菜入口滑嫩,味道鮮美,做法也特別簡單,為鄱陽人的餐桌上常見的一道菜。
粉蒸肉、東坡肉、臘豬頭
在招待客人的餐桌上除了魚之外,肉菜也是不可少的。在鄱陽人的餐桌上的肉菜主要有粉蒸肉、東坡肉、神戶頭(臘豬頭)、瓦罐煨豬手、醬香肘子、紅酥肉和紅燒肉等家常菜。這些肉菜在其它地方也很常見,但鄱陽的粉蒸肉、東坡肉和臘豬頭卻有特別的風味。
粉蒸肉的做法也十分簡便,搭配米飯能讓人更有食慾。剛出鍋的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鬱。
東坡肉的主料採用半肥半瘦的大黑豬肉塊,將肉塊碼得整整齊齊如麻將塊。成品菜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鄱陽的東坡肉採用黑豬肉,鮮紅色的黑豬肉的肉質細膩且營養豐富。
臘豬頭(神戶頭、神福頭)不僅是鄱陽人年夜飯餐桌上必備的肉菜,也是祭祀祖先的貢品。鄱陽的臘豬頭色澤醬紅,肥而不膩,香味彌久、口感好。每年從臘月二十八日中午開始,鄱陽人一般都會煮豬頭「神福」(臘豬頭),然後將煮熟的豬神福連同其它的祭品裝在一個木盆裡(稱之為祓禮盆)祭祀祖先。在祭祀祖先時需要敬上神福頭、臘雞、帶鱗的鹹鯉魚、臘肉等貢品。
油條包麻子(餈)
油條包麻餈是將新鮮滾熱的麻餈(又稱麻子)平鋪在兩根或數根剛炸好的油條上,灑上白糖和熟芝麻,再將油條對摺,形成油條包麻餈,然後放在白糖和熟芝麻上一滾即可食用的一道特色小吃。
香脆的油條撞上軟糯的麻餈,絕對是完美的搭配。油條的鹹、麻餈的甜、芝麻的香!油條包麻餈吃起來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既有油條的香脆,又具麻餈的香甜。將兩者合理搭配可謂相得益彰,在鄱陽還有與油條包麻餈相反的麻餈包油條的風味小吃。其中的油條需要炸到金黃色、脆脆的、外焦裡嫩;而麻餈需要揉成小麵團型,並放入調好的芝麻糖中滾動到麻餈周邊都有糖為止。
水菊子餃子、米粑
水菊子草,學名鼠麴草,是鄱陽湖溼地中的一種野草。每年開春,在鄱陽湖畔的田間地頭,溝谷坡坎到處可見這種野草,草株席地而長,葉子像菊花瓣,毛茸茸的。水菊子草的生命力極強,只要是溼潤的土壤都能生長。因此,在鄱陽的田間地頭、草洲綠地都能發現它的蹤影。
將它採擷回來並煮擠成汁,然後和面混合在一起糅合而做成圓形的米粑或者餃子,並放籠屜中蒸熟後即可食用。由於水菊子草是在清明前後才會有,因此水菊子粑也稱清明粿。在清明節前後的時間段內,採水菊子草做水菊子餃子或者米粑已成為鄱陽人思念親人的一種鄉情!水菊子餃子或者米粑吃起來糯韌甘甜,耐人回味。
蔥酥餅(蔥油餅)
每年的中秋節期間,蔥酥餅(蔥油餅)是鄱陽當地家家戶戶都必吃的月餅,老少鹹宜,最受歡迎的傳統糕點之一。也是作者記憶中最魂牽夢繞的兒時那金黃黃,脆酥酥,香噴噴的小吃之一。蔥酥餅外裹鹹香酥脆之衣,內蘊香甜軟糯之餡,吃起來蔥香滿口。尤其是剛出爐的蔥酥餅,香甜軟糯之餡入口即化。
蔥酥餅的製作過程需要經歷十幾道手工工序,以麵粉、香米粉、白砂糖、香蔥等為原料,經過揉面、稱酥、推酥、掐酥等工序後,才進行烘烤。鄱陽蔥酥餅因層次分明,質地松酥而得名。目前蔥酥餅在鄱陽已經成為了一種「鄉食」, 先後被評為江西省名小吃、中國名小吃稱號;鄱陽人吃蔥酥餅,寄託有一種既對傳統記憶,又面向現代的現實生活的美好期望。
燈芯糕、白糖糕、凍米糖
燈芯糕、白糖糕和凍米糖在江西很多地方都有這些傳統糕類特產,此外還有柳葉糕、茶餅、桂花酥糖、年糕等糕點。燈芯糕由於形狀很像燈芯,故名叫做燈芯糕;選用長粒晚糯,新鮮純麻油和白細蔗糖並加肉桂、甘草、薄荷等20多種高檔香料,再經過洗、炒、蒸、磨、拌料、壓、恆溫、錘打、開案切糕等眾多工序精製而成。色澤白潤,進口香甜,具有活血提神、健胃脾氣之效。
白糖糕在鄱陽俗稱為蛤蟆酥,香韌、柔軟、潔白,其表面沾有凍米粉和糖粉的混合物,風味獨特。白糖糕採用糯米和水磨成面,過濾沉澱後使用。食時做成圓圈形置油鍋中炸至金黃,起鍋濾油,並加白糖與炒熟的糯米麵混和撒於糕上。糯軟香甜,外酥內嫩,酥而不膩,糯而不粘,甜度適中,別有風味。
每到臘月中旬,鄱陽家家戶戶就要開始做凍米糖。鄱陽凍米糖以爆米花、飴糖、黑芝麻、紅綠絲為主要原料,其中的爆米花是以炒爆而不是油炸,加上黑芝麻,凍米糖以酥鬆香爽為特點。作者現今仍然記得小時候父親抱著我踩糖的情景,踩緊之後,倒在案板上趁熱切成塊,裝壇收藏。
炒米粉、煮米粉
北方的麵條,南方的米粉。米粉在南方各省都有,也很普通。但鄱陽的米不僅僅是作為主食(米飯、米粉、米餃子、米把等)的,也可以作為菜(如粉蒸肉)。鄱陽的米粉具有嚼勁實足、爽口圓細、爽滑、柔韌等特點。炒米粉、煮米粉也是鄱陽人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美食。當然,鄱陽的炒米粉、煮米粉有自己的特色風味。
鄱陽米粉具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炒米粉的製作過程也不複雜,將米粉放入油鍋裡通過明火翻炒,放入醬油、辣椒粉、水菜頭(北方稱小油菜)、瘦肉、紅辣椒、蔥、雞蛋等配料,有米的醇香和爆炒的煎炸味道。
如果覺得炒米粉有點幹,米粉也可以煮著吃,就像北方煮麵條那樣。但米粉煮熟後一定要撈出用冷水衝(過水),這樣煮的米粉才又乾淨又有嚼勁、爽滑入味。然後再配上合適的湯(排骨湯、雞湯、牛肉湯等)、再輔以配菜(肉絲、青菜等)和調料(香蔥、辣椒、醬油、香油、食鹽等)。
我的故鄉鄱陽——中國湖城,是國家商品糧、棉、油、豬、魚產業基地縣。鄱陽的特色菜、美食和小吃品類很多,作者無法在此文中全部向讀者介紹。讀者如果有機會,可以去鄱陽親自品嘗,好客的鄱陽人民一定會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
鄱陽不愧為一顆鄱陽湖東岸之碩大、璀璨的明珠,珍饈美饌、不勝枚舉。
作者註:
本文在寫作中部分術語來自於百度百科,部分圖片來自於鄱陽融媒體「美在鄱陽」公眾號和百度圖片,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我的故鄉鄱陽,一顆鄱陽湖東岸之璀璨明珠,魚米之鄉,富饒之州
我的故鄉鄱陽,一顆鄱陽湖東岸之璀璨明珠、高歌猛進、日新月異
我的故鄉鄱陽,一顆鄱陽湖東岸之璀璨明珠、千年古城、古色古韻
我的故鄉鄱陽,一顆鄱陽湖東岸之璀璨明珠、人間聖地、瀲灩湖光
我的故鄉鄱陽,一顆鄱陽湖東岸之璀璨明珠、人文薈萃,人才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