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干縣康山墾殖場插旗洲,近日有三千餘只鶴取食稻田,其中白鶴千餘只、白枕鶴百餘只、灰鶴二千隻餘,還有少量白頭鶴。
組圖:江西省科學院研究員、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年華於2020年12月4日攝於鄱陽湖東岸餘干縣康山墾殖場。
針對2020年鄱陽湖持久高水位,水生植物遭到創傷,鄱陽湖東岸餘干縣康山墾殖場插旗洲,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贖買了500餘畝稻田,刻意打造越冬珍稀候鳥覓食地。目前康山大堤濱湖農田已聚集大量候鳥棲息,白鶴超過1000隻,頗為引人注目。
據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管理人員介紹,目前在插旗洲己聚集了鄱陽湖有分布的四種鶴。前期調查統計有白鶴800-1300隻、白枕鶴200-300隻、灰鶴600-1200隻和白頭鶴5-26隻。
餘干縣正在籌資贖買水稻田供鶴群取食,希望留居白鶴等越冬棲息,也著力為2021鄱陽湖第二屆國際觀鳥周提前布好局。
在康山大堤外鄱陽湖湖灘草洲,也棲息有白鶴、灰鶴、東方白鸛、小天鵝等越冬候鳥數萬隻。運氣好的話,還能偶遇水中微笑天使江豚。
江西省科學院研究員、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年華表示,「近期我們在進行鄱陽湖越冬鶴類生態調查中發現,受今年高水位影響,鄱陽湖出現鶴類食物短缺,白鶴、白頭鶴、白枕鶴和灰鶴等聚大群在鄱陽湖圍墾區稻田取食稻穀,特別是在餘干縣康山、新建區昌邑和南昌五星等地,匯聚了世界白鶴種群數量的一半以上。這需要加強稻田取食鶴類的看護的同時,積極開展稻田越冬鶴類生態學與保護生物學研究,保障越冬候鳥安全。」
戴年華強調,在日本,就有農田部分不收割,留給白枕鶴取食的案例。贖買稻田,給白鶴等留一些口糧,幫助白鶴度過越冬難關,比人工投放玉米等做法更為合適。至於來年是否會再出現白鶴等聚集稻田取食,需要進一步跟蹤觀察。個人認為,隨著鄱陽湖十年禁漁及溼地生態的修復,白鶴等應該會回歸鄱陽湖大自然的。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