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企業早已不生產產品,大家買的都是貼牌,有些人被蒙了十幾年

2020-12-16 天蠍財經

對製造業來說,他們生產產品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己建立工廠,然後自己製造產品;還有一種模式是自己負責產品的設計、研發、採購,然後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之後,再將生產委託給第三方進行代工,比如蘋果,小米都是這種模式。

但市場上除了這兩種模式之外,還有一種更奇葩的模式,有些企業啥也不做,不負責研發、也不負責設計,完全靠品牌授權來生存,而且生存的很滋潤,比如南極人。

說到南極人,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大品牌,所以很多人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都認可這個品牌,認為這個品牌可以信得過,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目前南極人已經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大家所購買到的很多產品大多都是第三方工廠貼了南極人的牌子之後售賣的。

一、南極人砍掉生產線,開啟了品牌授權商業模式

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剛開始的時候,它主要是生產保暖內衣,相比於傳統保暖內衣來說,南極人生產的保暖內衣更薄、更軟、更舒適,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的熱捧。

再加上從成立之後南極人就花很大的錢去推廣,各種廣告鋪天蓋地的襲來,所以南極人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成為了中國馳名商標。

因為產品定位精準,再加上廣告很猛,所以南極人在創立之後就獲得迅猛發展。但在南極人迅猛發展的同時,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價格戰愈演愈烈,人力成本逐步提高,利潤空間逐漸縮小。

在這種背景之下,南極人就開始嘗試進行商業模式轉型,2008年南極人提出品牌授權商業模式,通過籤約並授權供應商合作工廠生產南極人品牌,同時通過籤約合作經銷商售前及銷售南極人品牌產品的商業模式。

但開始的時候品牌授權並沒有引起南極人的多大重視,因為品牌授權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很低,比如2012年南極人標牌使用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也只不過是442.4萬元,佔南極人總體營收比例只有1.81%。

但到了2013年,南極標牌使用費突然上漲到1939.18萬元,同比增長高達341.95%,另外南極電商品牌的服務費收入已經達到1.28億元,這兩項收入佔南極人總收入比例超過50%。

在嘗到品牌授權的甜頭之後,南極人就開始轉變了自己的商業模式,由自己生產產品向品牌授權轉變。

到了2015年,南極人正式更名為南極電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過品牌授權使合格的供應商和經銷商進入電商綜合服務體系,當被授權方向南極電商採購『商標及其輔料』時,南極電商向其收取標牌使用費和品牌服務費等費用,南極電商的盈利模式主要來源於向授權供應商獲取標牌使用費收入和品牌服務費收入。

隨後南極人徹底告別生產線,2018年南極人已經把所有的生產線都關閉掉,專注於做品牌授權和電商服務。

二、靠品牌授權南極人一年營收超過30億

目前南極人已經砍掉自己的工廠,主要收入來源是電商平臺服務費以及標牌使用費,自從推行這種商業模式之後,南極人的銷售收入最近幾年增長是比較快的。

因為不用自己生產產品,只要把品牌授權給生產商就可以,這樣授權的品牌越多他們收入就越多,所以目前南極品牌授權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服飾類的,而且涉及到很多類型。

根據南極電商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南極電商合作的經銷商已經達到4513家,授權店鋪為5800家,其中2019年新合作供應商數量達到1113家。

這些合作商產品類型覆蓋也非常廣泛,女裝,男裝,童裝,鞋類,母嬰,家紡,家居用品,褲襪,食品都有。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南極人的官方店,企業店,專賣店,直銷店,自營店,工廠店,也是讓人眼花繚亂。

雖然這裡面絕大多數產品都不是南極人自己生產,大多數都是貼牌的,但這並不妨礙南極人營業收入的增長,比如最近兩年南極人的營業收入都保持高速增長,其中2018年營業收入33.5億,2019年營業收入39.1億,利潤達到12.06億,同比增長高達36%。

而在這些營收當中,品牌授權佔了很大一個比例,其中2019年品牌授權相關營收達到13億,佔比33.2%。

三、目前很多消費者都開始覺醒

自己生產產品又苦又累,通過品牌授權,南極人不用自己生產產品,只需要把品牌授權給其他生產廠商使用南極人就可以賺錢,而且這個錢賺的很容易,利潤率高達90%以上,可以說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

在嘗到甜頭之後,南極人在品牌授權這種經營模式上無法自拔,以至於他們把自己的生產線全部砍掉。

這種商業模式雖然短期之內可以帶來業績的增長,但是從長期來看,其實存在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

南極人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很多人都覺得網上所有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生產的,甚至有些消費者被蒙了十幾年都不知道他所買的南極人一直只不過是一個貼牌而已。

這種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雖然短期之內可以帶來業績的增長,但從長期來看,其存在的弊端也是比較明顯的。

因為目前南極人授權的合作商非常多,這些供應商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南極人在品控方面是很難把控到位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消費者購買到的所謂南極人都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

比如2015年,原濟南市工商局對全市流通產品的抽查中,南極電商旗下南極人品牌服裝被發現不合格;同年,原北京市工商局抽檢南極人品牌冬被不合格;

2017年,原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抽檢衝鋒衣,南極人品牌產品不合格;

2018年,原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再次對南極人品牌服裝抽檢,依然不合格。

2019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48個批次旅遊鞋、休閒鞋、布鞋等老年健步鞋進行了市場檢查和質量抽檢,南極人品牌男鞋再次抽檢不合格。

除了監管部門發現問題之外,目前很多消費者也開始慢慢覺醒,這種靠品牌授權的方式,估計也不會得到消費者的長期認可。

因為消費者在選擇品牌過程當中,他們選擇一個品牌因為大家相信這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質量和服務,但是南極人已經完全脫離生產線,只是靠簡單的授權給別人使用,說白了消費者買到的產品並不是真正的「南極人」。

而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自己所買的南極人只是一個貼牌而已,我相信很多人以後復購的概率會越來越小的。

畢竟貼著南極人的品牌,他們的售價要比普通產品高不出不少,比如廣東有一家服裝企業,他們自己生產的牛仔褲天貓旗艦店上兩件的售價是79塊錢,但是貼了南極人標牌之後,他們在南極人的專賣店就可以賣到129塊錢,相當於消費者平白無故就要多掏50塊錢。

所以未來隨著消費者的逐漸覺醒,南極人能否保持目前的業績發展狀態,那就很難說了。

相關焦點

  • 還被蒙在鼓裡呢?這家公司早沒工廠了,買回家的其實都是「貼牌貨」
    電商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普及了,但是正因為電商的發展壯大,很多的實體店還有工廠都面臨著倒閉。但是國內有一家幾十年的老品牌雖然沒有倒閉,但是卻把旗下的工廠全都關了,至今很多消費者還被蒙在鼓裡呢!
  • 了解後才知道,李子柒產品並非貼牌生產
    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終將隨著歲月的河流慢慢流逝。直至了無痕跡,無處追尋。最後,還剩下些許淡淡的憂傷和回憶。 也是為了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她成立了自己的食品品牌,前段時間其YouTube訂閱破千萬,成為歷史上首個YouTube訂閱破千萬的中文創作者,全球粉絲累計過億。2018年七夕,李子柒個人同名消費品牌正式在天貓上線,上線當天業績突破兩千萬。可以說是很厲害的。
  • 南極人的貼牌帝國:不生產,只掛牌,年賺13億
    答案有些出人意料——現階段市面上掛著「南極人」品牌的商品,沒有一件是它製造的——這家公司已經徹底關停了所有的產品生產線,沒有一家工廠,沒有一個工人。據《南方周末》報導,保暖內衣的紅利期結束於2008年左右。彼時,因品牌同質化嚴重,紡織行業面臨著諸如產品單一、款式老化、供應鏈過剩等問題。身處其中的南極人,產品價格不斷被壓低。
  • 小米生態產品到底是貼牌還是代工,其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呢
    大家好,這裡是極客播報(Geekbroadcast),專注搜集分享最新前沿科技、數碼信息很久以來,網絡上一直傳播小米生態產品是貼牌產品,沒有自己的產品設計以及技術實力等等,特別是在某些產品出問題的時候這種言論甚囂塵上,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下小米生態產品真的全都是貼牌產品嗎?
  • 貼牌企業問題不斷,品牌方電商監控勢在必行
    於是,南極人又開始拓展更多業務方向:家紡、箱包、居家日用、個人護理等等基本都涉足到了。對於南極人,大部分人是持信任態度的,並且還有網友專門點讚南極人的保暖內衣:「防寒保暖內衣雖然輕薄,保暖效果卻極好,北方人在冬天人手一件。」也是憑藉不錯的產品品質和廣告的宣傳,讓南極人成為了中國馳名品牌。
  • 開家牆布廠起點很低 廠家都是外包貼牌模式
    ,其實牆布廠家生產實質就是高度外包,貼牌方式主要三種,第一種是牆布廠家相換資源貼牌,第二種是牆布廠家面對組本商的貼牌,第三種是技術外包貼牌,也就是委託行業相關公司代設計、代開發、代生產,是一種實現品牌形象產品目的手段,而第二種貼牌方式牆布廠家是我們建材經銷商遇到最多的種類之一。
  • 回力樣品不合格,南極人質量被吐槽,你買的商品可能只有商標是真的
    其實早在2017年很多群眾就已經知道,回力是沒有自己工廠的。有12家企業通過品牌授權的形式進行生產、銷售,其中配套加工的廠家達到8家。不過經銷渠道在每個地區都不相同,正是因為回力對於經銷商這方面的管控並不嚴,對於門店這方面也沒有過多的要求,小店有小店的開法,大店則按照大店的開法,對於面積這方面也沒有限制。不僅如此代理還可以授權,找代理授權也不需要繳納加盟費。
  • 拖鞋增塑劑超標195倍 回力貼牌生產隱憂仍存
    由於採取授權貼牌生產的模式,以「國潮風」為標籤的回力,再次暴露了質量方面的管控隱患,如果未能及時處理好此次質量問題,無疑將會讓這家老牌鞋企積攢的口碑與情懷受損,成為「國貨」復興的攔路虎。缺失的渠道管理雖然回力天貓旗艦店已找不到塑料拖鞋的產品,但在淘寶店鋪上,仍存在同類商品。在電商平臺上,有很多店鋪都寫著「回力」字樣,有些店還將回力的授權書展示在產品詳情頁。
  • 產品代工,真的就是貼牌嗎?小米:其實這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同時,近些年小米大力打造自家的智能生態系統,引入了很多智能家居,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這些產品並非小米自家的工廠生產,而是其他代工廠生產,然後以小米的名義進行銷售,所以才會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小米的產品就是貼牌產品。
  • 方便食品代加工貼牌生產,如何選擇靠譜生產廠家?
    美味跳動公司從原材料的選擇、各種口味調料包的炒制、及最後成品組裝出庫都有進行了嚴格的把控,確保把每一份產品做好。美味跳動能做到的是幫助每一位合作企業,做好他們的產品,確保口味和產品質量的合格。美味跳動能夠做的方便食品的產品類型有方便米粉、方便酸辣粉、方便麵條、方便米飯等,口味也能根據客戶的需求,定製客戶自己想要的口味,也可以調試出更好的產品口味。
  • 2020年新版《藥事管理規定》起草, 「貼牌藥」能否上榜?
    下面,筆者將從網友聲音、業界觀點多方面、多角度闡述醫藥圈裡的「貼牌藥」.......「貼牌藥」到底該不該治?建議:這種「貼牌藥」不得在醫療機構內流通經營去藥店裡買藥時,不知名的藥品多了,店員推薦的現象也習以為常了。家住廣州的張先生認為,雖然店員很熱情,但「越是推薦我就越不想買」。
  • 那些不是本田的本田——Honda貼牌產品簡史
    一切的一切,始於六年前,我在北京三裡屯附近見到了這個東西。當時我自以為能夠認識國內街上99%的乘用車,沒想到那天遇到了這個1%。經過了姿勢水平的提高,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本田歷史上拿別人車型做過的貼牌貨,以及對外輸出被別人貼牌的產品。
  • 消字號oem貼牌代工廠來料
    消字號oei4b257m貼牌代工廠來料河北康正藥業在公開轉讓說明中也表示,國內化妝品ODM生產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固定資產投資少,市場細分明顯,產品單一,產品研發、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薄弱。廣大消費者對一個產品的信賴,是與這個品牌的產品品質是分不開的,而消字號代加工企業作為當今消字號行業的主要生產力,消字號OEM廠家的生產環境、設備、生產技術等方面實力直接決定了產品的質量。
  • 魚竿代工還是貼牌有什麼區別?
    熟悉我們的釣友都知道,七支竿劉總在他說借鑑的某家魚竿企業任職高管15年,N多魚竿都是他研發的,我們用不到去借鑑吧。往往說這些話的人,連七支竿任何一支高端魚竿都沒有上手過,就大放厥詞,建議你先拿一支競技明星系列,再來說某些是否值得我們去借鑑。
  • 又一品牌早變「貼牌貨」,一年狂賺12億,多少人交過「智商稅」?
    以前人們買東西可能只追求價格,如今買東西追求更多的可能是品牌。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購買一些品牌生產的商品,質量才能有保證。 說起保暖內衣這一市場,相信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北極絨、南極人、俞兆林以及恆源祥等品牌,畢竟這些品牌很早就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了。 以前對於不少人來說,這些品牌的價格還是比較貴的。不過經常網購的人應該會發現,現在這些品牌的價格已經越來越便宜了,有些時候幾十塊也能買到一套品牌的保暖內衣。
  • 「白水杜康酒」酒精度不合格,廠家回應:不生產此酒!貼牌授權該找誰?
    酒精度不達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企業生產工藝控制不嚴格或生產工藝水平較低,無法有效控制酒精度的高低,或是生產企業檢驗能力不足,沒做好完善的出廠檢驗,又或是包裝不嚴密造成酒精揮發,也可能是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故意標高酒精度,以提高銷售價格。
  • 「天使」與「惡魔」同體,南極人的貼牌生意是長久之計嗎?
    很多人會心生疑問:過去那個專門生產保暖內衣的南極人去哪裡了?這些紛繁錯雜的店鋪裡,到底哪些是李逵,哪些是李鬼?實際上,這些店都是假的,或者說,都是真的。1998年,上海南極人紡織品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採取自營模式,產銷一體化,那個依靠保暖內衣發家、由劉德華代言而家喻戶曉的「南極人」品牌正式創立。
  • 貼牌,經銷商的光榮選擇丨艾老師日記
    五糧液後來進行品牌管理,要求收回所有貼牌產品的商標權。金六福只能另找酒廠代工。找酒廠代工,不如自己買個酒廠。於是,華澤一發不可收拾,拿下了湘窖,珍酒,湘山,玉泉,等等。同時,華致酒行也是風生水起,2019年IPO成功。誰還會想起來,金六福以前是五糧液的旗下品牌?
  • 中國真正的貼牌巨頭,沒有工廠沒有門店,僅靠「搬運」年賺40億
    或許在說到貼牌廠商之際,絕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小米,畢竟在依附於供應鏈的技術之上,小米手機只需要自家品牌logo貼上便以小米手機的名號售賣。可實際上,小米手機並非是所謂的貼牌手機,至少小米公司還擁有MIUI這一底層更新的作業系統。
  • 從貼牌生產到自主品牌 和樂電子與東莞製造的十年升級
    2009年,東莞市和樂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樂電子」)在道滘鎮小河村成立,彼時,它不過是一家30多人的小廠,做著海外品牌耳機的貼牌代工生產。2020年,和樂電子成為一家集產、研、銷於一體,專業從事無線音頻設備生產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培育出核心品牌QCY,擁有先進研發團隊,員工規模達到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