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珍愛陪你的第1222個夜晚
未來,會有更好的TA陪你度過
戀愛和結婚,是一件特別考驗眼力的事情。
不得不說,很多人哪怕跟一個人拍拖兩年,結婚三年,也未見得真正了解對方。
不是經常有人轉發那種文章嗎,《生孩子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
朋友們,這樣可不妙,孩子都要生了,才有機會看清對方的為人,那可太遲了。
找對象這件事情,如何從一開始就練就火眼金睛呢?
香港影后袁詠儀參加綜藝節目的時候,曾分享過一個3次約會定理:
判斷兩個人合不合適,約會3次就知道了。
點擊播放 GIF 2.8M
袁詠儀是娛樂圈中少數婚姻幸福的女人之一。
她和張智霖結婚十幾年了,但是感情仍然像熱戀時那般甜蜜,兩人的感情那是相當的牢固!
有一次,記者採訪組問張智霖:「如果你比你老婆先離開,你最擔心什麼?」
張智霖說:「擔心老婆錢不夠用。」
得夫如此,婦復何求?
可見袁詠儀選男人的能力一流。
那麼她介紹給粉絲的「三次約會識男真經」又是什麼呢?
01
第一次約會,看對方能不能照顧到你的飲食口味
有人說,兩個人在一起,能不能吃到一塊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婚姻,本來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細水流長。
雖然婚姻需要我們能包容彼此的不同,但兩個人「能不能吃到一塊兒」,關係真的很大。
比如,去一些等時很長的店,一個想等,一個不想等…
比如,吃著吃著,一個還能吃,一個吃兩口飽了,不吃了…
比如,需要起很早才能吃到的美味,一個能起來,一個起不來…
比如,一個在意環境,一個在意口味…
比如,一個喜歡吃辣,一個不吃辣…
千萬別小瞧這些「微不足道」的小矛盾。
熱戀的時候,荷爾蒙噴薄,見面最要緊,吃飯在一起,就算口味和習慣完全相反,也覺得完全可以彼此遷就。
可一旦兩個人確定了關係,同居了甚至結婚了,一日三餐朝夕相對的時候,「吃不到一塊兒」這個矛盾就會愈演愈烈。
這種時候,除非你有100%的包容心,否則,矛盾很難緩解。
日本有一部著名的紀錄片,講述了一對可愛的老夫婦,修一和英子。
老爺子修一是日本建築師,英子則是一名普通家庭主婦。兩人結婚65年了,每天在田園木屋,種菜、摘櫻桃、做飯等,過著平靜、幸福的小日子。
跟其他人想像不一樣,他們倆並沒有太多的共同點,準確來說,性格和愛好相差甚遠。
比如,修一喜歡吃土豆,英子討厭得按她的話說,就是「一聽到土豆就飽了」。但是,儘管自己討厭土豆,英子還是每天變花樣做各種土豆的菜給修一吃。
還有,修一喜歡吃傳統日式早餐,英子愛西式早餐。所以,每天英子都做兩份早餐,讓他們倆都能吃得上自己喜歡的早餐,開始美好的一天。
英子很有多缺點,如粗心、忘事等,但是修一則從來沒有勉強英子改變。對此,修一說:「她就是這樣的人,我娶她的時候就知道啊。」
英子幸福地回應:「修一從來沒有幹涉過我的自由,現在回想起來,我想做什麼,想買什麼,他都有著我。這,很難得。」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找對象,最好是找一個能吃到一塊兒的。
假如兩個人沒法吃到一塊兒,那麼,你一定要找一個「能儘可能照顧你的飲食口味」的人。
第二種人,比第一種更加難能可貴!
02
第二次約會,看能不能聊到一起
有句話說得好:真正的好愛情,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而所謂「精神上的門當戶對」,指的就是三觀契合,是兩個人無時不刻能聊到一起,有聊不完的話題,能隨時GET到彼此的「點」。
《我可能不會愛你》裡,李大仁問程又青,到底喜歡什麼樣的人?
她說:「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很多很多話可以講,我不要那種除了我愛你,請給我一杯水之外就無話可說的人,陪我走一輩子那好可怕。」
有一個女同事說,談戀愛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如痴如醉地每天講無數的廢話。
的確,熱戀的時候,那個人說的每一聲「早安」「晚安」「吃了沒」,都讓你臉紅心跳。
可等到激情退去呢?
你還會對那些蒼白無力的話題,對那些自己毫無興趣的話題充滿熱情嗎?
大學時期,曾經約會一個長得像許光漢的帥氣學長。
學長是主修計算機的,每次見面,都會如痴如醉地滔滔不絕地,向我講述一大堆關於編程,關於數學模型的冷知識。
那時候覺得他特別帥,滔滔不絕的樣子特別有範兒。可時間一長,慢慢就覺得沒意思。
一來,我對他的專業完全沒有興趣。我更喜歡文藝類的東西。而他對此一無所知。
二來,他似乎只樂意於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每當我嘗試和他討論海明威和博爾赫斯的時候,他總是沒禮貌地打斷我的話,轉移話題。
最後這份所謂的「戀情」也只好不了了之,味如嚼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聽不懂我講話。
所謂「聊得來」,不僅是兩個人要有共同的話題,契合的三觀,恰當的默契,更重要的,他必須願意聽你講話,能聽到你真正的心聲。
比如你下班回家,累得躺在沙發上,埋怨道:「人間不值得,不想上班了。」他不僅不安慰你,還皮笑肉不笑地說:「我們還這麼年輕,說什麼不值得。」
你也只好開啟了尬聊模式,這就好像一群男人在一起喝酒吹牛時,你說一句,他也搶著說一句,其實大家都沒怎麼聽對方說,就顧著自己說了。
「你這算什麼,你聽我說......"這是男人之間的對話方式。
可這要是在情侶之間,你想想就知有多麼鬱悶了。
03
第三次約會,看對方的消費習慣
消費習慣不一樣,真的是很要命的一件事情!
有一位女同事去相親,回來跟我吐槽說,天哪,那個男人,在銀行上班的,每個月光是公積金都有七八千,可你猜怎麼著,他居然帶我去吃薩莉亞!
這也罷了,我多點兩個菜,他居然阻止我,說現在已經下午兩點了,不久還要吃完飯,暫時不要點那麼多!
後來,我吃飽了,也沒吃多少,盤子裡還有兩對雞翅沒吃完,臨走的時候,你猜怎麼著,他看著盤子,又看看我,就只差沒讓我把雞翅打包到電影院去看電影了。
我問她,那他打包了嗎?
女同事:還打包個屁啊,這麼摳的男人,我跑還來不及呢,誰跟他去看電影,吃完飯我就趕緊溜了,還看什麼電影?
點擊播放 GIF 1.6M
後來我想:其實,那些所謂摳門的男人,未必是真的摳門,很多只是「生性節儉」而已。
很多看起來摳門的男人,不聲不響攢了不少錢,某天跟你求婚的同時,還能掏出一本熱乎乎的房產證呢。
所以「摳門」真的不好嗎,也未見得。
說白了,真正的矛盾,是兩個人的「消費習慣」不一樣。
如果,你和那個約會對象,你們都是非常注重日常生活品質的人,那你們的消費習慣也會基本一致,相處起來也會順利許多。
否則,你隨便點一杯四十元的星巴克,男人的眉頭就皺起來,還反過來勸你花錢不要大手大腳,而你只想一個巴掌賞給他,「老娘花自己的錢輪得到你指手畫腳?摳bi!」
……這樣就沒意思了。
那如果兩個人都是特別「摳搜」的人,特別愛存錢,特別節儉,只有把錢儘可能地存起來才有真正的安全感……假如你們都是這樣的人,那你們也肯定能「一拍即合,如獲知己」。
從今往後,你們每天分享各種購物優惠券,薅羊毛小技巧,不亦樂乎,豈不也幸福美滿?
珍愛作者/Liu
編輯/珍愛主創們
珍愛網3.8超級福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