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館」公眾號7月16日消息,近日,坦尚尼亞三蘭港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漢弗萊·莫希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專訪,就中非合作互鑑、中非團結抗疫、美國在非洲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等回答了記者提問。主要內容如下:
關於中國發展道路對非洲的借鑑意義。中國的發展道路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中國經驗表明,在實現發展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富有遠見、以發展為導向且言出必行的領導人。中國領導人就具備這樣的能力,他們把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門類最齊全的工業國,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大幅減少貧困人口。中國的發展經驗對非洲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關於中非抗疫合作。人們常說,「患難見真情」。自非洲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向廣大非洲國家提供抗疫物資等支持,展現了團結一心、合作抗疫的兄弟情誼,不僅豐富了雙方合作內容,也提升了中非關係水平。
關於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指責。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崛起令西方世界頗感意外。然而,這對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個利好。大多數非洲國家將目光投向中國,原因在於:第一,中國從未殖民過任何國家,而且與非洲在反帝、反殖、爭取獨立的鬥爭中並肩作戰;第二,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倡議契合非洲的發展需要。一些西方媒體指責中國對非製造「債務陷阱」、實行「新殖民主義」,是對中國的污衊。對中非關係最有發言權的是非洲人民,他們最清楚中非合作給非洲帶來的利益。
關於美國在非洲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所謂美國仍然是「對非發展援助的最大貢獻者」的說法沒有依據。事實上,非洲從來不是美國感興趣的地方。美國對非洲的關注僅限於服裝、油氣開採等個別領域和少數涉恐國家。而非洲的經濟社會發展在於人力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發展、工業化等領域。美國的政客能告訴我們在這些領域美國都做了什麼、提供了多少援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