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我出生在湖北省棗陽市楊壋鎮一個小村莊,父母都是農民,家裡兄弟姐妹多,餬口都成問題。但父母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讓我讀書。
記得每次交學費,父母都要為區區幾元錢犯愁,只好東挪西借,有一次交到老師手中的「學費」竟是一隻兔子。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在貧困的生活中學到了勤勞和堅強,也更加理解和感恩父母親人。
在學校期間,我自覺刻苦學習,沒錢買課外書籍,我就把課本背得滾瓜爛熟。1981年初中畢業,全鎮只有我和另一個同學考上了縣重點高中,學校了解到我家的情況,專門為我申請了救助金。
每年假期,我還去十幾裡外的堂兄家幫著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幹活,一個假期能掙十幾塊錢,足夠我交上下學期的學費。
童年的艱苦磨礪是伴隨我終身的寶貴財富,它為我學生時期圓滿完成學業,參軍後當好一個兵、當好一個飛行員和航天員,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3年高中畢業時,趕上空軍招飛,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了名,沒想到各項考核和體檢全都順利過關。那時正逢麥收時節,我跟著堂兄外出幹活去了,一直也沒和家裡講招飛的事,直到有一天,縣人武部派人到家裡來了解情況,我才知道自己被選上了。
離家到航校報到時,我像平時上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我怕母親難過,堅持不讓她送我出門。在火車上,部隊接兵的幹部給我們每人發了半斤1分錢1顆的糖果,不一會兒功夫就全化在了嘴裡。
我是咀嚼著甜蜜走向部隊的,是部隊讓我這個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因此我也對國防、對軍隊充滿了感情。
在空軍第一航空預備學校學習期間,我的各門成績都很優秀,同期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教官讓我給其他學員講講飛行體會,我想了半天,只說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
1984年3月,我轉入空軍第七飛行學院學習飛行基礎理論和駕駛,因為成績優秀、表現突出,2次被評為全優學員並擔任學員班長。1987年5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分配到空軍飛行部隊,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
1989年6月12日,我開始某型殲擊機改裝後第一次單飛,沒想到第二天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我正在4000多米高度飛行,忽然聽到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發動機停車了!瞬間,飛機轉速、高度下降,艙內溫度急劇升高。我一邊向地面報告,一邊試圖排除故障。所有的辦法都嘗試過了,飛機還在下墜。這時,地面指揮要求跳傘,但我還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把飛機開回來。
我想盡辦法試著讓飛機滑行,但最終卻沒能成功。此時,飛機距離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飛機帶來巨大的超重過載,動一下都很困難,我拼盡全力按下彈射開關,自己落在稻田裡,飛機摔在離我100多米遠的山溝裡起火爆炸。
事故調查組經過認真調查分析判斷,發動機停車的原因是機械故障,與飛行員操作無關。由於我能夠沉著冷靜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上級批准為我記三等功。
1990年,我被評為南京軍區空軍學雷鋒積極分子,不久之後,還參加了空軍黨代會,坐上了主席臺。
在空軍飛行部隊10年間,我先後駕駛過殲五、殲六、殲七3種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8年1月,我光榮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當初我決定參加航天員選拔時,妻子聶捷琳並不贊成,主要是擔心安全問題。
為解決這個矛盾,為了做通妻子的工作,我準備了「兩手」:一個是多幹家務,另一手就是軟磨硬泡,我對妻子說,載人航天是偉大的事業,只有美國、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才能搞,現在國家決定幹這件大事,我能參與其中,也是人生的幸運。
慢慢地,妻子理解了我的選擇,還主動幫我圓夢。為了幫我控制體重,妻子女兒都成了我的陪練員,還陪著我改變飲食習慣。我的英語基礎不好,女兒就主動當起了「英語輔導員」,經常督促我的學習。
神舟五號任務時,我被選入任務梯隊。但直到火箭發射前一天下午,才最終確定由利偉執行首飛任務。我和翟志剛作為備份,將一直堅持到火箭點火的那一刻。
整個飛行過程中,利偉的表現非常完美,我由衷地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他是在代表我們整個航天員隊伍去執行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利偉凱旋後,我們大家在航天員公寓門前列隊歡迎他,我緊緊抱住利偉,不禁喜極而泣。
「神五」首飛任務結束後,許多人問我:下次任務該你上天了吧?他們並不知道,每次載人飛行航天員乘組的選拔,都要「重新洗牌,從零開始」,這意味著,我和戰友們又回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神六」任務能不能入選?這也是一個我曾千百次捫心自問的問題,答案只有一個:繼續努力,刻苦訓練,絕不放棄!
訓練是重複和枯燥的。所有的訓練內容,我們都曾經反覆做過多次,沒有一點新鮮感,時間一長,我不禁有些煩躁。但是,利偉執行任務返回後,跟我講的一個細節,讓我加深了對訓練的認識。
他告訴我,剛剛進入軌道的時候,感到是頭朝下、腳朝上,整個人是倒立著。這是失重狀態下人的一種錯覺,利偉適應太空的能力確實很強,很快就把這種錯覺糾正了。如果這種錯覺總不能糾正過來,一些操作就要發生混亂。看來,訓練是必要的,也是沒有止境的。
2005年4月,任務總指揮部確定我和費俊龍組成乘組搭檔。我和俊龍都抱定一個信念:既然機遇再次向我們走來,就要牢牢抓住它,決不能再讓它擦肩而過。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中,很多重大控制動作和重要空間試驗,都需要兩人配合完成,航天員乘組良好的心理相容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和俊龍儘量在一起生活、訓練,互相熟悉對方的性格、脾氣、愛好,直到一個簡單的手勢和眼神,彼此都能達成默契。
對執行這次任務,我和俊龍準備充分、信心十足。出徵那天,我們平靜得如同一次普通的「出差」,心率保持在每分鐘70次左右。10月12日9時整,隨著一聲「點火」的口令,長徵二號F火箭拔地而起,我和俊龍的手不約而同地握在了一起。
飛上太空第2天,農曆九月十一,恰好是我41歲生日。由於13日的工作計劃安排十分緊張,頭一天晚上,任務指揮部特地安排妻子、女兒和我進行天地通話,女兒為我唱了生日歌,妻子也為我送來祝福,讓我度過了一個永生難忘的太空生日。
5天的太空飛行結束後,我們圓滿完成了空間科學實驗任務,按計劃返回地面。著陸瞬間,我和費俊龍分別發送了切割傘繩指令,按動按鈕的時間分毫不差,返回艙呈垂直狀態平穩矗立在草原上,那一刻,我們感到無比自豪。
「神九」任務中,我和張曉光、王亞平是備份航天員,我們始終嚴格訓練、刻苦磨礪,時刻準備受命出徵。任務總指揮部最終確定由景海鵬、劉旺、劉洋執行任務,我們由衷地為戰友感到驕傲,全力以赴做好地面支持配合工作。
「神十」任務展開後,我們又投入到緊張的備戰之中。這次任務由我擔任指令長,帶領曉光、亞平兩位沒有太空飛行經驗的戰友出徵太空,完成載人航天工程首次應用性飛行任務,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2013年6月11日下午,習主席親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送我們出徵、為我們壯行。帶著主席和全國人民的期望重託,我們踏上了飛天之路。
從火箭起飛到太空遨遊,從進駐天宮到太空授課,從交會對接到安全著陸,我們始終感覺良好,各項工作都按計劃順利進行。特別是神舟十號太空授課活動,是我國第一次設立太空課堂,全國6000多萬名中小學生收聽收看了我們的授課,領略了太空的神奇魅力。
與地面課堂的孩子們互動交流時,我感到特別欣慰:今天,我們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揚起夢想的風帆;明天,他們將沿著我們的足跡飛向更高更遠的太空,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必將代代傳承、生機無限。
6月12日端午節那天,我們品嘗著科技人員精心準備的「太空香棕」,與全國人民一起度過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尤其令我難忘的是,6月24日,習主席又親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我們天地通話,親切詢問我們工作生活身體等情況,勉勵我們圓滿完成後續任務,盼望我們勝利歸來。主席溫暖的話語、諄諄的囑託,讓我們倍感振奮、倍受鼓舞,更加堅定了圓滿完成任務的必勝信心。
經過15天的太空飛行,6月26日早晨,在圓滿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後,我們安全順利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轉眼間,加入航天員大隊已經20年了。我常常回憶起工作、生活、訓練,特別是在太空飛行中的點點滴滴。
太空是神奇的,太空生活是美妙的。我們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固然有著政治、經濟、科技等諸多方面的意義,但即使不考慮這些因素,只是因為飛天是我們祖先千百年來的嚮往,只是因為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古老民族,中國人也應該在浩瀚太空佔有一席之地。
作為一名航天員,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訓練、頑強拼搏,時刻準備著為祖國出徵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