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公主看似尊貴,然大多命運悲涼,她們 的一生多是做了政治棋子。她本是唐太宗愛女,自小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鬚眉,在那個年代熠熠生輝,本可享一世太平,可惜最後卻所愛非人,不得長守,被世俗唾罵,最後悽悽慘慘。
高陽深受李世民的寵愛,對她的任性多是遷就,也因為這樣的溺愛,養成了她過於放蕩不羈的性格。隨著高陽及笄,唐太宗將她許配給世家貴族房玄齡之子房遺愛,也不算低嫁他人。可是高陽自小叛逆,不喜約束,對於父親安排的政治婚姻心中多有排斥,而且房遺愛也不是她心中想像的那類良人。
房遺愛雖世家出身,但不喜讀書,只愛武力,不懂男女之間鶯鶯燕燕,沒有半點情趣爛漫,按現今話來說便是直男一個,而且是鋼鐵直男。高陽婚後對他十分冷漠,夫妻間的關係莫名尷尬,但房遺愛為了討公主歡心,甘願忍受她的冷遇,天天跟在其身後陪她遊山玩水。
一次高陽在打獵途中偶遇一位年輕僧人,他瀟灑俊朗,在山林之中恍然一見似謫仙人一般,她不由得看出了神。那僧人也注意到了鮮衣怒馬豔麗多姿的高陽,她如一縷炙熱陽光毫無徵兆的闖入他本平靜無塵的內心,不得不承認,對於這位女子,他動了俗心。
二人山林邂逅,一見鍾情,對彼此念念不忘,於是他們拋棄了皇家身份,忘卻了戒律清貴,不由自主的走到了一起。此事被房遺愛得知,這樣的羞辱他也能忍,不僅不揭發二人,還為兩人的偷情放哨,也是一個狠人。當然公主也沒有虧得於他,將府中美貌侍女送入他房,自各取所需,並且在外人眼中他們一直保持恩愛形象。
公元645年,全國選拔譯經人的考核,辯機被選其中,他將要去弘福寺長住,短期之內都難以得見高陽,兩人分別依依不捨,高陽將自己的「金寶神枕」送於辯機,就如同她夜夜陪在他身邊一般。本是寄情之物,然一切的災禍都由這枕頭而起。
649年的冬天,負責治安的官員抓住了一個小偷,搜得了一隻鑲滿珠寶的玉枕,此物一看就價格不凡,極其貴重,許是哪家貴族之物,可小偷卻說是從弘福寺一和尚處得來。一個清貧和尚怎麼可能有如此珍貴之物,於是官員們一番徹查才得知這是高陽公主贈於辯機的。
男女之間若是清白,哪裡有送人枕頭的,出嫁公主偷情出家和尚這一件驚天醜聞迅速遍布了長安城,事已至此,辦案之人只得硬起頭皮將奏本小心翼翼的交到太宗手中。唐太宗見後氣的不輕,高陽太過無法無天,簡直丟盡了皇家臉面,他一怒之下要處死辯機。
高陽冒死向太宗求情放辯機一條生路,聲淚俱下,可見是對那和尚動了真情,太宗更是生氣,直接下命腰斬,並將高陽身邊知情不報的侍婢一律處死,高陽也被軟禁在公主府,失去了自由。
不久之後,唐太宗病逝,高宗李治繼位,他恢復了姐姐高陽公主的自由。她出府後來到辯機墳前,小小的孤墳荒草從深,她抓起一捧黃土細細尋聞愛人的氣息,回到宮中之後她變得瘋狂起來,大肆派人找尋年輕俊秀的和尚,與他們尋歡作樂,企圖麻痺自己。
可世上辯機只有一個,那些人在想也終究不是她的辯機,每每從狂歡之後清醒過來時,內心的悽涼的孤獨只會讓她加倍絕望和哀傷。之後她為了報復父親開始密謀造反,她想要這盛世江山為她的辯機陪葬,她開始逐漸幹涉朝政,想要推翻李治,推翻父皇欽定的皇位繼承人。
公元652年,被完全蒙在鼓裡的李治還賜了許多財物給姐姐,時常到她家去與她飲酒設宴,看李治這般單純,她內心也有過動搖,可是一想到身首異處的辯機,她實在難以忘懷,他的音容笑貌,深情款款,海誓山盟都揮之不去。
可惜天下沒有不通風的牆,一直於高陽公主不和的房遺直總在暗中監視高陽,得知了她的秘密趕忙就上報李治。公元653年,經過查實,房遺愛等人被判除斬,高陽也被賜三尺白綾,死前回顧一生,她的肆意妄為,任性不羈害了她最愛之人,也害了最愛她之人。
這一段皇室汙點自高陽去後無人再敢明面提及,可是她與辯機不為世俗接納的情意確實叫人嘆息,若她不是公主,未曾出嫁,若他不是僧人,未曾出家,二人山林驚鴻一瞥或許也可留下一世情長相伴。
參考資料:
《二十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