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買房的痛 可能比剛需更甚

2020-12-18 鳳凰網房產

來源: 自媒體

Part 1丨壹

最近,或者說最近兩年的杭州樓市,有幾個比較典型的現象:

第一個典型現象,是戶型面積的改變:剛需小戶型越來越大,而改善大戶型越來越小

普通剛需客戶希望控制總價的小三房,從原來的86㎡、89㎡日益擴大到96㎡甚至106㎡,舒適度卻並沒有明顯增加;

而傳統豪宅裡起步動輒200㎡、260㎡甚至更大的終極改善戶型,卻被逐漸壓縮到最大180㎡甚至160㎡,奧體、濱江等許多板塊的改善項目,甚至最大面積都不超過140㎡,沒有贈送面積之後的140㎡,居住舒適度在改善項目中也只能算一般;

這個現象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在高周轉的市場之下,富人也買不到稱心如意的真豪宅,只能去和中產搶房子。

第二個典型現象,是產品配置的改變:這個改變幾乎是從內而外整體的大改變

外立面上,純幹掛石材基本沒有了;社區配套上,獨立的會所基本沒有了,能夠做室內、室外雙泳池的新項目基本上也絕跡了;園林景觀上,以前開發商最愛講的故事,比如某棵樹穿越30年的光陰、1000公裡的路程才成為小區景觀的一部分,也沒有了;風雨連廊,基本很少有了;精裝修上,主臥的走入式衣櫃基本上也都不配了……

很多項目的業主對品質提出訴求,最看重的也只是精裝修標準上4000元/㎡還是3000元/㎡的差別,卻不知道,把桂花樹換成石楠,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把名貴的加拿利海棗換成普通的樹種,一棵樹大概能省下10多萬。

這些對於普通的剛需客戶而言可能覺得沒什麼,但是對於高端改善客戶來說,卻無比重要。

這兩個現象結合在一起,使得富人不僅買不到匹配身份的大房子,更買不到賞心悅目的園區景觀

這也成為當下樓市的一個獨特現象。

Part 2丨貳

但事實上,富人對於大房子、真豪宅的追逐,從未止步,無論江南還是江北

2017年,起步面積只有143㎡的信達濱江·壹品面市,而同期在售的是融創·候潮府的213㎡尾房,即便價格比前者還高,依然賓客雲集,因為老底子住在春江花月、金色海岸、新綠園等小區大戶型的客戶們,想要改善,不可能從目前居住的200多㎡「改善」到100多㎡的小戶型。他們不可能降低居住品質,他們需要大房子。

2020年3月,錢塘印象之後,近五年南星橋唯一的純大戶型改善社區仁恆濱江園最後一批房源加推,總價全部在千萬以上,客戶不降反增,992戶家庭搶62套房子,因為這是南星橋最後的大房子。

▲頂豪地段無頂豪產品,也是當前樓市一大怪相

江對岸也是如此。

此前,低調了許久的保億綠城·奧邸國際,以近乎突襲的方式公布銷售方案,希望儘可能低調地開盤,沒想到172套186-216㎡的大戶型房源依然引來了1497戶登記,捂不住的紅盤氣質;

剛剛過去的6月,杭州壹號院加推236套大戶型房源,267㎡的戶型,總價也都在千萬以上,卻依然引發大量客戶爭搶,最終一共登記3632戶,僅無房家庭就有947戶,非無房家庭基本只是陪跑。

▲奧體本可以更高端

整個市場的供應結構已經失衡,90㎡以內真正讓剛需低總價留在主城區的項目極少了,純正200㎡的改善房源、讓富人階層住得舒適的大戶型社區,也極少了

被逼無奈的富人們,只能去二手房中尋找大戶型,這也直接導致許多剛交付的次新盤出現了「大小戶型」價格倒掛的現象:蔣村、申花、南星橋的諸多改善項目,200㎡以上的大戶型,單價反而比小戶型貴,有的還不止貴一點點。

▲類似西溪誠園這樣的大小戶型價格倒掛已經較為普遍

而且,優質次新盤的改善大戶型,基本上還處於惜售狀態,180㎡甚至200㎡的優質房源,很少放量。

大戶型和一些倒掛明顯的剛需紅盤一樣難買,甚至某種程度上比那些紅盤更難買,這是富人近兩年買房最大的痛點

Part 3丨叄

更讓富人們感到憂傷的是,一些特別適合做頂豪的地段,開發商們也不做純正大戶型了,最多也就是在改善項目中搭配一部分

比如近兩年錢江新城、奧體、濱江的大部分新盤,起步面積基本都在100㎡出頭或120㎡左右,主力面積在140㎡、160㎡,搭配少量180㎡或200㎡以上房源。

從市場接受度、客戶基數、銷售速度等綜合方面考量,這當然沒有錯,而且是無比正確的定位。但這會帶來兩個巨大的問題:

第一,目前的富人階層,買不到真正的大戶型真豪宅

第二,現在買了這批中間面積段改善房源的客戶,幾年之後想再改善時,依然會面臨無房可買的尷尬現狀

也就是說,一步到位的終極居所,目前沒有供應,幾年之後,連二手房都不會有。

▲豪宅曾流行的鏡面無邊泳池,也越來越少見了

比如奧體,如果奧體最近新出讓的兩塊地,如果依然還是做御虹府、君品、嘉品這樣的中端產品定位,三五年之後,渴望在奧體買200㎡以上大房子的客戶,最後還是只能去淘奧邸國際、杭州壹號院的二手房。

從這個角度而言,許多開發商目前看起來無比正確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定位,特別是南星橋、奧體核心、濱江中心區等適合做頂豪地段的項目,當下的正確,會變成一種「短視」。

這句話雖然沒有任何惡意,也可能會讓有的開發商看起來不舒服,但目前的市場現狀,確實就是這個樣子。

就像我一個朋友渴望在南星橋買一套300㎡的大平層,等了幾年,所有新盤一套都沒有,最後只能去看藍色錢江、陽光海岸的二手房。

作為一個行業觀察和思考者,有時候真希望有開發商能夠在別人低頭看地的時候,偶爾能抬頭看看天空,看看遠方朝陽升起時晨曦的美、夕陽落山前晚霞的麗,還有群星閃耀時天河的璀璨。

Part 3丨叄

這篇文章想說的重點已經非常清晰了,稍微歸納一下:

1、富人買不到稱心如意的大房子,是當下的尷尬現狀;

2、富人不僅買不到匹配身份的大房子,還買不到真正符合改善社區的景觀和配套;

3、但富人對大戶型真豪宅的需求從未停止,導致許多人去買二手房,優質改善社區的二手房大戶型成為搶手貨;

4、如果在一些豪宅地段,開發商也普遍做適銷對路的中端定位,未來大戶型在二手房市場也依然供應緊缺,因為現在的新房結構就是未來2-3年二手房的供應結構。

所以,真的請珍惜目前優質地段上的每一個純正大戶型樓盤。

來源:斯文

相關焦點

  • 房價還會上漲,剛需買房是「撿漏」,而不是「站崗」
    所以說現在的樓市行情十分的複雜,對剛需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觀望,等待房價徹底穩定之後再出手買房。不過現實卻不允許購房者這樣做,因為專家預測未來10年裡還會有將近2億農民進城落戶,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市場上依舊會有源源不斷的購房需求。
  • 說句實話,留給剛需的買房時間,或許真的不多了!
    現在買房虧嗎?答案是虧,因為如果買不到熱點城市的房子,那就等於買房貶值,算一筆帳就知道。 2019年全國百城房價漲幅6.5%,一套100萬元的房子,1年時間可能溢價6.5萬元,但還需要扣除因為買房帶來的資金成本和各項資金中間費,現階段大約是8個百分點左右。所以,一套100萬元房產,在一年的時間裡,升值6.5萬元,同時貶值8萬元,最後等於損失1.5萬元。
  • 剛需想在徐州買房,這幾個樓盤是繞不開的了!
    也許大家聽到這句話耳朵都要起繭子了,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剛需置業者,並且不是一個堅信「房價在幾年內會崩盤」的剛需置業者,那這句話是非常值得用心聆聽的。 可是有的剛需買房人就要說了,誰不想趕緊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呢,關鍵是徐州的房價太高,已經難有剛需的容身之地了...
  • 房價倒掛,剛需購房者買房為什麼這麼難?
    同一個區域,有新房和二手房,如果新房和二手房的價格差不多,估計大多數購房者都會選擇購買新房,更別說新房的價格比二手房還要低。按理說,在上述城市買房,新房的價格還比二手房便宜,對於購房者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首先,因為新房的房價低,導致很多購房者前來搶購。
  • 限價之後,剛需買房卻更難了……
    作者:二鳴 來源:功夫財經 01 樓市打新,剛需難敵投資客 2020年的房地產市場,「打新」成了許多城市的的信仰,從深圳到杭州,再到南京、成都,只要有價差巨大的網紅新盤入市,一定會引發市場的騷動。
  • 「金九銀十」剛需買房迎最佳時機
    一時間,想要置業的消費者,尤其是剛需一族,都有些拿捏不準,到底是應該出手還是觀望?想要出手,又擔心房價持續下跌,想要觀望,又生怕錯失上車良機!那麼此時到底應不應該上車樓市呢?對於想要上車的剛需人群來說,不僅首付款大減,月供壓力也減負不少,相當划算。 而且,根據恆大年報數據,我們也看到了恆大真實的降價幅度。 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恆大每平米銷售均價從去年同期的10756元下降至9029元,降價幅度高達16%。
  • 58同城:2020年買房還能買小戶型嗎?剛需這麼做就對了
    疫情的原因,不少原本計劃買房的年輕人剛需們都推遲了購房計劃。不少專家預測,今年的房價穩中趨漲,但漲幅不會太大。其實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對「房住不炒」「穩房價」的大趨勢應該更認同了,畢竟2月份冰封時期,房價也並未大跌,如今成交量快速回升,房價也並未大漲,雖說不同地區冷熱不均,但整體穩定。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剛需該買房了嗎?如何買?
  • 剛需買房,我像結婚那樣衝動了那麼一點點
    這是個真實剛需買房的案例。作者:小黃鴨中隊長價值觀:客觀,偶爾偏激,悉你所需,為你所用!2018年5月的某一天,那天晚上正好是周末,和以往周末一樣,我和妻子帶著兩歲女兒去恆寧城市廣場逛。以往路過很多次,不過我沒有進營銷中心看過,因為在我的計劃裡在百色買房還沒有提上日程。不知怎麼的,那天晚上女兒拉著我們的手一定要去那邊玩,可能是因為那邊人比較多,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營銷中心的燈光絢麗多彩吸引了她,總之我不知道。
  • 12月起,當房企放出這5個信號時,剛需族就需要儘快買房了!
    對於購房者來說,買房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購房時機了。因為一旦購房時機選擇正確,那就可以省下10多萬元了!然而,普通購房者哪裡知道何時買房才最好呢?剛需族為此很是發愁呀!對此,小編要說的是,12月起,當房企放出以下這5個信號時,剛需族就需要儘快買房了!
  • 「房價倒掛」現在有望得到改善,剛需買房會更容易
    一看這個數據就能明白現在不管是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的新房價格漲幅都已經超過二手房價格漲幅,這在筆者看來對穩定樓市有著巨大的意義,至少能讓剛需在買房的時候變得更容易。目前樓市上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新樓盤開盤會有很多人前來搖號買房,但掛在中介的二手房卻很少有人問津,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房價倒掛」,二手房價格要比新房價格高出很多,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排除部分原本沒有購房需求的人,因為眼紅新房跟二手房之間的巨大套利空間而加入到新房市場上,從側面加大了現在新房市場的供需矛盾,也給樓市穩定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
  • 剛需必看!2021年買房,這幾個板塊一定要關注!
    剛需在南京買房,是一場修煉。首先你要分得清各個板塊,畢竟樓市的板塊概念和行政區不一樣,上秦淮不在秦淮區,上玄武也不是玄武區,河西南岸也不屬於河西南……即使分得清,還要能判斷出銷售說的規劃靠不靠譜,比如薛丁格的8號線、青龍山的殯儀館……那麼,2021年,剛需買房應該買哪裡?
  • 買房故事:買房路上酸甜苦辣 剛需讓幸福當家
    買房故事:買房路上酸甜苦辣 剛需讓幸福當家 北方網   2012-08-05 10:58 [摘要]
  • 剛需買房越買越遠,重慶還有哪些區域可以考慮?
    大多數剛需能夠承受的,也基本在內環外面。畢竟2016年沒上車的剛需基本也扛不住裡面的價格了。當前重慶市場,購房者門檻可以說在顯著的提高,那麼對於剛需購房者而言,能買到那些區域呢?
  • 無論是博士還是普通購房者,剛需買房不要太執著於新房!
    優先無房家庭購房的結果就是犧牲剛改家庭,二套七成的上海,剛改已經很難了; 杭州的人才優先購房政策最後也變成了人才優先炒房; 最典型的深圳一豪宅開盤,無數政策優先的剛需無房家庭最後變成了其他購房者的代持者!
  • 一年之中什麼時候買房便宜,剛需抓住這5個時機,能省好幾萬
    最近有網友私信問我,說什麼時候買房最便宜,這個問題其實挺挺難回答的。「最便宜」就有抄底買房的意味,現實生活中能抄底的基本靠的是運氣,不過確實有那麼幾個時間段,開發商會加大促銷力度,如果想便宜幾萬塊錢買房,大家可以抓住這5個時機。
  • 2021年能買房麼?等調控,還是等反彈?曹德旺與任正非觀點一致
    對於曾經的炒房浪潮來說,確實很多人熱衷於買房,並且將買房作為一項穩賺不賠的投資項目,但是隨著房地產泡沫經濟的消失,很多消費者也理性地認識到買房不再是剛需,同時也不能夠成為他們實現投資的唯一方式。因此,對於這種大眾消費商品來說,消費者目前選擇的是更為審慎對待。
  • 北京買房:剛需選房,你人生的第一套房,將是你日後置換的資本
    但是戶型太小不適合長期居住,有孩子之後更不行了。 3. 4號線南段-馬家堡,角門西,公益西橋附近。能買戶型稍微大一點的,但是好的新小區也很貴。 4. 4號線西紅門附近經濟適用房,很便宜,能買100平。也有商業配套。就是太遠了,怕通勤太累,並且以後不好賣。 5.
  • 樓市傳來好消息,剛需買房相信未來不是難題!
    現在買房,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然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整體樓市情況並不是太好,所以很多想買房的朋友,都處在觀望期,深怕買了以後高價接盤!其實,我在前幾期視頻,對此現象就進行了深刻分析,所謂「日光碟」,排隊買房,都是一些不良炒房客,以及房託炒作出來的,根本不真實,所以這裡再次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被帶偏!
  • 有錢人在悄悄賣房,窮人卻砸鍋賣鐵買房,為何甘願做接盤俠?
    現在市場上,已經很難見到瘋狂買房的人了,隨著住房的嚴重過剩,大家對房子的觀念發生了改變,實際上樓市的情況也出現了轉變,那些幾年前買了房子的富人,都在不斷的拋售房產,比如像中國最大炒房團上市公司,手裡掌握了130萬套住房,價值1.3萬億,在這幾年也在想辦法拋售房子,二手房掛單量超過10萬套的,全國有十幾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西安,杭州,蘇州,重慶等城市。
  • 社會有貧富差距,買房也有富人區和窮人區?這個4個地方最明顯!
    文:小娜買房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現在房價這麼高,很多人都是掏空了家裡的積蓄才能買得起一套房。而且在買房的時候,還要注意各種"陷阱",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落入開放商為你設下的"圈套"。有專家預測,未來10年,"窮人區"將集中在這四類居住區,所以買房時要注意。第一類:老街區眾所周知,如今,棚改已經被舊改取代,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了老住宅區。但不可否認,在舊房改造大潮下,不少老舊小區得到了升級改造,環境和配套設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即便如此,與新建建築相比,這些社區仍處於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