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在兩個剛果之間為何有一塊飛地?

2020-12-22 地圖帝

非洲中部國家剛果(金)的地理輪廓非常特殊。剛果(金)面積234.4萬平方公裡,在非洲僅次於阿爾及利亞,但是,剛果(金)幾乎沒有出海口。剛果(金)的西部,隔著剛果河,是剛果(金)的「兄弟」剛果(布)。兩個剛果的海岸線都不長,但剛果(布)怎麼說也有156公里海岸線,有一個像樣的港口城市黑角。剛果(金)就慘了,面積這麼大,海岸線竟然只有37公裡,連個像樣的港口都沒有。

無論是剛果(金),還是剛果(布),都對自己的海岸線較短不滿意。他們往往會指責同一個國家——安哥拉,認為是安哥拉「無中生有」,在剛果(金)與剛果(布)之間弄出一塊面積巨大的飛地卡賓達(也譯卡奔達),這才導致剛果(金)幾乎沒有出海口。安哥拉則一臉委屈,說這事是我搞的嗎?冤有頭、債有主,這是當年葡萄牙鬼子在安哥拉殖民時的傑作,你們找葡萄牙論理去。

在五百年多年前,葡萄牙是響噹噹的海上霸主,到處霸佔殖民地。公元1482年(也有一說為1475年),葡萄牙的探險家迪奧戈他在大西洋沿岸航行時,看到有條大河匯入大西洋,這就是剛果河口。迪奧戈認為這條大河是他們「發現」的,就應該屬於葡萄牙。葡萄牙想對剛果實行殖民統治,沒想到剛果的國王比較厲害,幾棒子就把葡萄牙人打得暈頭轉向。

剛果後來被法國和比利時瓜分,法國部分就是現在的剛果(布),比利時部分就是現在的剛果(金)。法屬剛果還好辦,有海岸線,可比屬剛果是沒有出海口,因為剛果河口還在葡萄牙手上。葡萄牙控制了剛果(金)南邊的安哥拉,以及現在的卡賓達。而卡賓達與安哥拉北部,正好把剛果河口包圍起來。

比利時本土面積只有3萬多平方公裡,發展所需的資源主要靠面積巨大的剛果(金)。剛果(金)沒有出海口,資源就無法運到比利時。比利時有辦法,他找到「老大哥」法國,還拉上了德國,來找葡萄牙論理。1884年11月,德國柏林召開了一次會議,商討歐洲各強在非洲的殖民地劃分。法國、德國就替比利時說話,認為葡萄牙應該劃出剛果河口,讓比屬剛果擁有出海口。葡萄牙不想給,但比利時又拉來了一個「江湖大哥」,就是美國,美國支持比利時的主張。

在法國、德國、美國的支持下,比利時不顧葡萄牙的抗議,強行闖到了大西洋岸邊,給剛果(金)弄來了一條不是很寬的出海口,也就是現在剛果(金)的「瓶口」部分。1885年,根據柏林會議的談判結果,各方籤訂了《希姆拉布科條約》,白紙黑字給比屬剛果爭取到了出海口。

比利時高興了,葡萄牙卻非常不爽。因為葡萄牙的安哥拉殖民地與卡賓達殖民地,被比利時隔成兩半,卡賓達了安哥拉的飛地。卡賓達與安哥拉之間被隔開,確實給葡萄牙統治造成不便。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升卡賓達的殖民地地位,與安哥拉地位持平,便於葡萄牙管理。於是,面積7823平方公裡的卡賓達就成了葡萄牙統治下的一個海外省,與安哥拉平起平坐了。不過,葡萄牙畢竟是個小國,經濟不算發達。為了節省統治安哥拉與統治卡賓達的成本,葡萄牙還是把兩塊殖民地合併,時間是1933年。

為了反抗葡萄牙的統治,1961年,安哥拉開始起義,在境內追打葡萄牙殖民者,葡萄牙殖民者在安哥拉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經過多年努力,1975年1月,安哥拉終於擺脫葡萄牙的魔爪,11月建立國家。

安哥拉在追求自立的同時,早就注意到了卡賓達。獨立的時候,安哥拉就說過:絕不允許卡賓達脫離安哥拉。安哥拉在開各方會議時,故意不讓卡賓達的代表參加,以達到阻止卡賓達脫離安哥拉的目的。卡賓達對此極為不滿,認為卡賓達本來就不屬於安哥拉,是葡萄牙人把兩塊不同的區域強行整合在一起。

安哥拉堅決不允許卡賓達脫離安哥拉,而卡賓達則堅決要求自己脫離安哥拉。各自都有很多理由,其實只有一個真正的原因——上世紀六十年代,卡賓達沿海區域發現了儲量巨大的石油。

安哥拉有多少石油儲量?約有18.7億噸(131億桶),卡賓達佔了多少?約15億噸!打個比喻,卡賓達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盛產石油、天然氣),讓俄羅斯放棄西伯利亞的石油、天然氣,對於幾乎沒有工業基礎的俄羅斯來說,這等於斷糧。對安哥拉也一樣,失去了卡賓達的石油資源,像安哥拉這樣一個窮國,可能就再無翻身機會了。所以,無論卡賓達怎麼鬧,安哥拉守住卡賓達的意志都極為堅決。

圖-安哥拉女孩

而對於卡賓達來說,擁有如此驚人的石油儲量,憑什麼讓安哥拉坐享其成。安哥拉人吃肉,卡賓達人喝湯?卡賓達人會憤怒地發問:憑什麼!在卡賓達人看來,如果卡賓達成為國家,完全可以通過賣石油發財。然後就可以像海灣那些國家不勞而獲。不用半點努力,直接過上發達國家的生活。所以,安哥拉與卡賓達在這個問題上,雙方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誰讓步,就等於把一大塊肥肉拱手讓人,誰都不傻。

本文地形圖出自下面這本書《世界各國地形圖》,含148個國家的地形圖。

相關焦點

  • 剛果金面積這麼大,海岸線為何只有37公裡?
    加彭、剛果(布)與安哥拉三國加起來,面積和人口也及不上剛果(金),剛果(金)為何如此憋屈,被幾個鄰國差點堵成一個內陸國呢? 這得從殖民時代說起,剛果(金)是比利時的殖民地。比利時在非洲有三個連在一起的殖民地,剛果(金)東側還有兩個地圖上不容易發現的小國,盧安達和蒲隆地。
  • 安哥拉:差點把民主剛果堵成內陸國,卡賓達飛地是如何形成的?
    ▲ 剛果河口,剛果(金)唯一的入海通道造成剛果(金)狹窄出海口的原因在於鄰國安哥拉的飛地—卡賓達,這塊面積不過0.7萬多平方公裡的地區,幾乎把剛果(金)堵成內陸國,如今這個國家的最大港口,竟是剛果河上的一個河港。
  • 非洲水量最大的剛果盆地,為何有兩個同名剛果的國家?
    在非洲中部,因為有剛果河的存在,這裡和撒哈拉沙漠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理存在。剛果河地近赤道,氣候炎熱,加上河流遍地都是,就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或譯亞馬遜)流域,面積約500萬平方公裡。而世界上第二大熱帶雨林區域,就是剛果河流域,面積約有2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20個江蘇省的面積。由於剛果河流域面積太大,包括的國家也非常多。
  • 安哥拉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空軍舉行聯合演習
    據安哥拉當地媒體消息,安哥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空軍於當地時間11月20日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夏沙舉行聯合演習,此次聯合演習為兩國觀演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安哥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已明確表示願意加強合作並充分維持兩國的睦鄰友好關係。
  • 非洲為什麼有兩個剛果國家?剛果(金)和剛果(布)為何不合併?
    19世紀70年代,一位名為史丹利的探險家成功溯剛果河而上,發現了位居非洲心臟地帶的剛果盆地。至此,整個非洲大陸基本上完全被西方列強所探索。▲1853年地圖上的非洲大陸中央還顯示為未探索區域而先前在剛果河出海口立碑的葡萄牙,則並沒有選擇溯河而上繼續深入內地殖民,反而選擇在剛果河南岸沿海地帶著重經營自己的安哥拉殖民地。
  • 世界這些著名飛地你知道嗎
    亞塞拜然飛地——納希切萬 位於歐洲外高加索南部,亞塞拜然飛地,北鄰亞美尼亞,一小部分國土與土耳其相鄰。亞塞拜然人佔99.5%以上。 7世紀,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吞併此地區,並多次屠殺效忠於拜佔庭的亞美尼亞人,納希切萬地區開始伊斯蘭化。
  • 為何有兩個剛果,他們的首都一河相隔,為何兩個國家不統一
    在剛果河流域的兩岸,有這樣兩個國家,它們不僅在簡稱上完全相同,而且都使用法語,其中面積較大的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較小的為剛果共和國。兩國的首都金夏沙和布拉柴維爾,還隔河相望,成為世界上距離最近的首都。
  • 剛果(布)剛果(金),為何同樣的名字,卻不同的命運?
    在非洲有這樣一條河流,若按流量來劃分,它是僅次於亞馬孫河的全球第二大河流,這就是剛果河,也被稱為薩伊河。它所流經的區域,有被譽為「非洲之肺」的全球第二大熱帶雨林,亞馬孫雨林。還有兩個以「剛果」得名的國家,一個是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曾被稱為薩伊共和國;一個是剛果共和國,簡稱都是「剛果」,官方語言都是法語,地理環境也十分相近,就連首都也僅相隔一條河流而已,但國土面積一大一小的這兩國,如今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一貧一富,國土面積大的那一個,竟淪為了目前全球最落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 非洲兩個名為剛果的國家,卻一貧一富!為何差距這麼大?
    在非洲有這樣一條河流,若按流量來劃分,它是僅次於亞馬孫河的全球第二大河流,這就是剛果河,也被稱為薩伊河。它所流經的區域,有被譽為「非洲之肺」的全球第二大熱帶雨林,僅次於亞馬孫雨林的剛果雨林。還有兩個以「剛果」得名的國家,一個是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曾被稱為薩伊共和國;一個是剛果共和國,簡稱都是「剛果」,官方語言都是法語,地理環境也十分相近,就連首都也僅相隔一條河流而已,但國土面積一大一小的這兩國,如今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一貧一富,國土面積大的那一個,竟淪為了目前全球最落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學生時代的地理「迷思」:非洲為什麼會有兩個「剛果」?
    剛果河流域如今,剛果河流域有兩個以「剛果」得名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較小的名為「剛果共和國」。不僅國名相同,官方語言都是法語,這兩個國家的首都也近在咫尺,金夏沙和布拉柴維爾隔河相望,是世界上相距最近首都。
  • 江西有一塊飛地,卻位於安徽幾百年,後世只承認自己是江西人!
    我國歷史上許多文人志士都曾經表達過,祖國的興亡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祖國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故鄉,如果身處異國他鄉,在某個夜晚,我們的思念就會靜靜地流淌在我們的心間。在江西有一塊飛地,卻位於安徽幾百年,後世只承認自己是江西人,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其中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 剛果資源極為豐富,被稱為「世界原料倉庫」,為何卻非常窮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例外,比如世界上最大的黑人國家剛果(金),擁有各種稀有金屬礦產資源,素有「世界原料倉庫」之稱。黃金、鑽石、銅、銀、石油、天然氣、木材、水利等資源儲量高居世界第四位。連當今火得不行的新能源汽車所需的金屬鈷,也大部分來源於此。 但時至今日,這個國家卻依然一貧如洗,民不聊生。
  • 剛果共和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你知道多少?
    剛果盆地非洲最大盆地,屬於世界十大盆地(曾稱為世界最大盆地),又稱薩伊盆地。位於非洲中西部,呈方形,赤道橫貫中部。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位於下幾內亞高原、南非高原、東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贊德高原之間,位於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加彭和剛果共和國。
  • 冷戰並不冷:上百萬人喪生的安哥拉內戰,其實是美蘇冷戰博弈結果
    於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當時的超級大國開始敵對,雙方之間的爭霸冷戰正式開始,隨後升級為以蘇聯為老大哥的華約組織與以美國為老大哥的北約組織間的冷戰。當時蘇聯和美國都是世界範圍內軍事力量最強的國家,並且都擁有一定數量可以摧毀世界的核彈,所以雙方都儘量避免發生直接戰爭。
  • 什麼是飛地?中國有哪些飛地?
    飛地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它指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相連的土地。而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它無法直接從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所以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飛地概念產生於中世紀,第一次出現在1526年的馬德裡條約文件。飛地的歷史成因複雜,具有邊緣地帶的特徵:政府控制力相對薄弱,行政管理鬆弛成本較高;社會經濟落後,文化多樣性色彩濃鬱。飛地種類繁多,有飛地國家,他們完全被另一個國家所包圍,比如聖馬利諾,是義大利的內飛地國家;
  • 俄羅斯加裡寧格勒的這塊飛地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中歐腹地還有俄羅斯一塊陸地飛地——加裡寧格勒。那麼,遠離俄羅斯本土的中歐,為何會有俄羅斯的一塊飛地呢?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前文提到,在1991年12月,蘇聯解體時,俄羅斯自然成為了繼承蘇聯絕大部分領土的國家,當然這當中就包括加裡寧格勒州。
  • 北京天津之間飛地「大三香」,是如何形成的?其中的大是怎麼來的
    如果有人看京津冀地區的地圖,會發現北京和天津被河北省所環繞包圍,而北京市和天津市兩個直轄市之間還有著一小塊標註為河北省廊坊市的地區,一共有三個縣(市),由北向南分別是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網絡上有人取三個地方第一個字稱之為「大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