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向所有勞動者致敬的節日。是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在這一天各國一般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但是,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將5月1日定為勞動節,那些同過「五一」的國家,具體的慶祝方式和習慣也大不相同。
雖然勞動節是一個現代性的節日,但是在我國古代,幾乎大部分的人民都是辛苦的勞動者,尤其是在農業社會,主要的勞動生活便是在農田裡面勞作。正是因為這樣的生存和生活經驗,所以在古代,也產生了許多歌頌農民在田間辛苦勞作的詩歌。
今天便為大家分享五首古代有關勞動的詩歌,這些詩歌有些用質樸的語言描述了勞動者的勞作場景,有些則感嘆農民勞作的不易和艱辛,但是同樣都寄寓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讚美之情。
《國風·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這是《詩經》中的一首經典的描述農事的詩歌,仿佛一幅躍然紙上的農耕圖,將農民一年四季的勞作生活描寫的簡潔又清楚。不僅如此,還記敘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農耕的豐富經驗,反應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
《歸園田居》
【東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的這首詩歌實際上充分體現了陶詩的清新自然。詩人用質樸簡潔的語言描述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在這種辛苦卻又知足的勞作中下,也蘊含著人們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希冀。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歌,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用這首詩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珍惜糧食。雖然語言簡單,但是卻體現出了農作生活的艱辛,糧食的來之不易,也讓人們對食物多了一份珍惜和敬畏之情。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詩歌把平淡而美好的田園生活描繪得惟妙惟肖,展現出了一幅春日裡農村,老人和青年、孩童們其樂融融,共同勞作的春景圖。其中也蘊含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嚮往之情。
《山行》
【清】姚鼐
布穀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
千層石樹通行路,一路水田放水聲。
詩人用飛鳥撲撲、樹木蔥蘢和譁譁的水聲描寫出了一幅熱鬧的春耕圖。表達了對勞動人民辛苦勞作的讚美之情,對農耕生活的嚮往之情。以景摹
人,更顯熱鬧。
這些經典的詩歌,描述了千百年來古代人民的生活經驗和智慧。也是對人民辛苦勞作的讚美,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僅用'這些詩歌,向所有辛苦勞動的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