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一區,曾用名臺北縣,GDP654.88億,人均可支配收入33279.4元
大豐區,江蘇省鹽城市市轄區,大豐地處黃海之濱,江蘇省東部、鹽城市南部,位於北緯32°56′~33°36′,東經120°13′~120°56′,東臨黃海,西連興化市,南與東臺市接壤,北與鹽城市亭湖區交界,擁有112公裡長的海岸線,總面積3059平方千米。
大豐1942年5月始設縣,歷為東臺屬地,由東臺析出,原名為臺北縣,意為東臺北部,後因與臺灣省臺北市、臺北縣(今新北市)重名,1951年8月更名為大豐。1996年8月撤銷大豐縣,設立大豐市,2015年8月撤銷大豐市,設立大豐區。
大豐是長三角城市群中一顆耀眼明珠,是麋鹿故鄉、黃海港城、上海「飛地」、革命老區、長壽之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開放包容。總人口72萬人。轄2個街道、11個鎮、兩個省級開發區,境內有江蘇省屬農場3家和滬屬農場1個,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大豐先後榮獲「全國首批生態建設示範市」、「國家首批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國家級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江蘇省文明城市」、「江蘇省衛生城市」、「江蘇省園林城市」、「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最佳休閒小城」和「中國生態保護最佳溼地」。是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大豐經濟保持穩定增長。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4.8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72億元,同比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228.17億元,同比增長1.4%;第三產業增加值337.99億元,同比增長8.3%,增幅列鹽城市首位。人均GDP達93581元,同比增長5.3%。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全區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3.6:34.8:51.6,其中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4個百分點,比鹽城市平均水平高4.1個百分點。
大豐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79.4元,同比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37.1元,同比增長8.2%,收入比鹽城市平均水平高62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21.2元,同比增長9.0%,收入比鹽城市平均水平高286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58縮小至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