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很多網友分不清人均GDP、人均收入的區別啊。今天南生再次撰文給大家介紹下兩者的區別。首先GDP是生產的概念,指的是一個時期內一國、地區內各個常住單位所創造的最終產品、服務的總價值。
2019年中國人均GDP、人均收入
2019年,咱們中國境內的個人、企業、機構等創造的GDP已經超過了99萬億元人民幣,按美元算約為14.36萬億美元。按人均算,已經突破1萬美元(接近7.08萬元人民幣)——即在2019年中國人均創造的最終產品、服務的總值略微超過1萬美元。
您創造的總值超過1萬美元,當然不可能全部當成薪酬發給你啊。作為單個居民,我們只能獲得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體居民人均獲得的「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人民幣(按上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4455美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
這個「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我們實際拿到手的各類型收入,除了工資外,還保留投資、做生意、補貼、福利等其他各項收入」。如果算上已經繳納的稅費,那就不止30722元人民幣了。
全國31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地區來看,上海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約為69442元人民幣,逼近7萬元大關,第二名繼續是北京市,其在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達到了67756元人民幣。浙江省、天津市、江蘇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4萬元之上。
廣東省、福建省、遼寧省、山東省、內蒙古都超過了3萬元。雖然,廣東省的經濟總量全國排第一名,但由於人口也龐大,其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並不十分突出。遼寧省則正好相反,其GDP總量排名不高,但人均收入還挺不錯。
重慶、湖南、海南、安徽、江西、河北、四川、陝西、吉林、寧夏等19個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萬元之上,而西藏、甘肅仍只是接近2萬元。其中,重慶市有望在今年(2020年)使得GDP總量超過廣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
2019年,中國人均存款呢?
看完了人均創造的生產總值、人均獲得的可支配收入,接下來我們看看2019年中國居民的人均存款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國住戶存款餘額為821296.39億元(不包括企業、機構以及其他單位的存款,僅算居民的)。
按照14億人口計算,人均存款約為5.866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請注意,這是和全體居民一起的平均地,包括了嬰幼兒、老年人等等。即如果您的家庭人口為三人,那家庭存款平均數就約為17.6萬元人民幣。您或您的家庭有沒有拖後腿呢?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