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下2019年的成績——全年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478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15446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全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
按美元算,中國的GDP、人均GDP
全年經濟實際增速為6.1%,GDP總量達到了990865億元人民幣。其中,第一產業(廣義農業)貢獻了7046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實際增長3.1%;第二產業貢獻了386165億元人民幣,第三產業貢獻了534233億元人民幣——三大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是7.11%、38.97%、53.92%。
按照2019年全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中國的經濟總量達到了14.36萬億美元,人均約為1.03萬美元——成功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網友們,僅僅是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而人均收入只是超過了3萬元人民幣,不要混淆哦。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呢?
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雖然意義很大,比如: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離世界銀行公布的「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不遠了,意味著中國的人均GDP不僅遠超印度、越南、南非、泰國等,而且也已經超過了土耳其、墨西哥、哈薩克斯坦。
並且也有望超過2019年的阿根廷(按照IMF預測,2019年阿根廷的人均GDP或下降到1萬美元以下)等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而人均GDP算,咱們中國已經進入到「中上級別了」。
但是,我們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人均GDP差距仍非常巨大。按照IMF的預測,在2019年美國的人均GDP預計達到6.5萬美元,澳大利亞的人均GDP繼續超過5萬美元,德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的人均GDP都略微超過4萬美元。
即便是義大利、西班牙、韓國等,他們的人均GDP也超過了3萬美元。甚至,中國的人均GDP都達不到全球人均水平——按照IMF的預測,2019年全球人均GDP約為1.146萬美元。按此計算,中國人均GDP僅約為全球人均的90%。
這意味著,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總量全球第二,但我們的人均GDP都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離發達國家仍有較大的距離。
根據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後,經濟發展將更加依賴高科技產業,更加依賴消費。這意味著今後中國將更加重視就業、重視消費,經濟活動將由以前的「重生產,變成重視消費」。
兩三年後,中國人均或能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當然了,中國經濟增速仍比全球平均水平更高,且人均GDP差距已經只有10%了,按此推算,有可能在兩三年後,中國的人均GDP有望趕超全球平均水平。然後再過兩三年有望達到世界銀行設定的「高收入國家標準」。
備註:按世界銀行的標準,當前人均GDP達到1.3萬美元左右就可以進入到「高收入國家」行列。再次提醒大家,人均GDP不等於人均收入,請勿混淆。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