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民族音樂的突破與發展,以中國音樂為主體,以中國民族器樂為載體的音樂會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與推崇。2020年1月2日晚,中山音樂堂特別推出中國彈撥與擊樂相結合的新年音樂會,在眾多以西方交響樂為主體的新年音樂會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著名琵琶演奏家章紅豔教授率領中央音樂學院部分優秀青年教師、中央音樂學院彈撥樂團與進擊打擊樂團,以獨奏、重奏、合奏、協奏等多種形式演繹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延展絲綢之路的夢幻畫卷;以音樂空間匯聚的奇思妙想,創造藝術世界的無窮意境;用多種新穎形式滿足聽眾的欣賞需求、進一步提升觀眾對於民族音樂的認知、了解與鑑賞能力;以獨屬於民族音樂的蓬勃朝氣堅定文化自信,賦予新年中國文化中蘊含的活力與力量。教育部原副部長、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魯昕會長、中央音樂學院郭淑蘭研究員等嘉賓出席音樂會。
歲序更新——奏響經典新聲
《進擊》《橫刀立馬》
演奏:進擊打擊樂團
《品》
演奏:薛冰倩 樊怡凝 汪明漩
《武生》
演奏:劉小菁 王穎 邸琳 宋寧 林奇 樊怡凝 薛冰倩
橫戈躍馬,一往無前。中央音樂學院打擊樂專業青年教師尹飛攜進擊打擊樂團以振奮鼓聲開啟音樂會的絢麗篇章。尹飛老師在此次2019 《中國器樂電視大賽》中帶領學生分別獲得職業成年、少年打擊樂組冠軍。此次他們特別為觀眾帶來獲獎作品《橫刀立馬》與樂團代表作《進擊》。兩部作品一者用中國傳統民族打擊樂與現代作曲技法相融合,一者將中國傳統的節奏審美與西方的旋律樂思相結合,在默契配合中彰顯中西方音樂在打擊樂中交匯的新氣象。而由中央音樂學院在校生薛冰倩、樊怡凝、汪明漩帶來的彈撥樂三重奏《品》則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生動詮釋著民族音樂中的「傳」與「承」。隨後,中央音樂學院阮專業教師邸琳與琵琶專業教師劉小菁攜彈撥樂團登場,特邀二胡專業教師王穎合作演繹飽含京劇元素的《武生》,矯健敏捷身姿、大將風範氣度盡在眼前。音樂會首先帶來的幾部經典作品,立足於傳統文化深厚底蘊,進一步開拓傳承與發展中國音樂的無限可能。
天邊情歌——飛渡絲路山海
《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幹》
演奏:王穎 鋼琴伴奏:郝楠
《美麗的非洲》
演奏:劉音璇 馬英俊 汪明漩 劉芳菲 程語 陳隆
《西域流光》
琵琶:章紅豔 舞蹈:高健 打擊樂:魏然
《天邊情歌》
指揮:葛亞南 演奏:中央音樂學院彈撥樂團
「韻者,美之極也。」源自東方的靈動意韻描繪著絲綢之路的山與海,詮釋著沿途的瑰麗與夢幻。絲路篇章開啟,王穎老師與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鋼琴藝術指導教師郝楠合作,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描繪新疆人民的熱烈歡舞與縱情高歌;中央音樂學院揚琴專業教師劉音璇、馬英俊攜手彈撥樂團成員,運用非洲民間音樂的節奏和音樂語彙,將非洲的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情融入《美麗的非洲》之中。
當鼓與琵琶聲起,身後輕紗動疏影,正流轉微妙之韻。章紅豔教授特邀中央音樂學院打擊樂專業教師魏然與青年舞蹈家高健,帶來曾多次震撼於世界舞臺的《西域流光》。多年行走於古絲綢之路,章紅豔教授將她在石窟、壁畫之中探尋到的彈撥樂身影化作舞臺之上的舞姿與音樂,讓指尖的聲音穿越時空,走過西域的無限風情。融入《敦煌琵琶譜》的音高元素塑造著神秘空靈的無盡震撼,正是以敦煌之音,訴說敦煌之盛景。音樂向西北一路而行,彈撥樂團指揮葛亞南攜全體成員登臺,為全場觀眾帶來彈撥樂團參加2019《中國器樂電視大賽》的獲獎作品《天邊情歌》。藍青色的背景映襯著弦樂的細膩音色,鏡湖雪山、無垠草原,畫面感油然而生。追溯歷史淵源、用優美旋律展現各國、各民族文化的交相輝映、互鑑融通。絲綢之路的情與景不斷具象,音延萬裡,正若一曲雲外長歌,一道絢麗流光。
匠心絕妙——融匯多元創意
《十面埋伏》
演奏:章紅豔 打擊樂:魏然 尹飛 於怡 劉暢
協奏:中央音樂學院彈撥樂團
「文律運周,日新其業」。演奏內容、手段、形式上的不斷豐富與創新,讓音樂充滿源源不竭的動力。彈撥樂團為觀眾帶來改編為彈撥樂版本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新年經典作品《撥弦波爾卡》,用東方的音樂語言表達來自西方的新年祝福,為新年的氣氛更添新趣。熱烈的氛圍不斷凝聚攀升,在音樂會壓軸曲目《十面埋伏》中達到頂峰。這部在1998年由章紅豔教授獨創的沉浸環繞式《十面埋伏》,歷經歲月沉澱,卻仍舊不減分毫新意。想要在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上再闊天地是極為不易之事,這要求改編者以豐厚的演奏實踐經驗,在精準把握作品內涵的基礎之上將所有的感悟變為能夠拓展經典的點睛之筆,打造作品獨特的氣質與風格。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散坐於席間的演奏家們將觀眾環繞其中,仿若讓每一個人親臨垓下之戰,眼見楚漢爭鋒。
在觀眾熱烈而持久的掌聲與歡呼聲中,彈撥樂團的成員帶來了精彩的返場節目。這次的返場與以往不同,既不是經典曲目,也非新作,成員們「輕裝上陣」,幾組鼓槌、幾個垃圾分類回收桶,便是一部輕巧活潑的小品。章紅豔教授介紹到,這是彈撥樂團參加中國器樂電視大賽時準備的才藝展示,作品經過精心策劃編排、結合當下社會需求,以提倡環保為出發點命名為《垃圾分類》。多元創新的思路讓音樂充滿生命力,用東方經典表達西方祝福的心意、紮根經典勇於開拓的新作、與時代共進而產生的創意,這三重新意讓新年之新,變得更為親切而鮮活。
在當晚的音樂會中,觀眾不僅聽到音樂會強烈、明確的藝術追求,更感受到一名職業演奏家不論任何狀態都堅持為人民服務、為觀眾帶來藝術精品的敬業精神。連續發燒五日的章紅豔教授不僅沒有受到身體不適的影響,還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全心全意傾注於弦上,以最純粹、最精湛的琴音帶領觀眾暢遊樂海。演奏家們也正是以這樣的敬業精神為指引,經過一整月的精心準備、無數次的反覆磨合、彩排,才能夠成就音樂中的無窮奇境。
最後,章紅豔教授登臺向觀眾分享了她的體會與感受。她特別談到了重奏中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還有其所特有的細膩與精緻、以及推動民族音樂重奏發展的重要性。本場音樂會的多種演出形式更加體現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對於民族音樂探索的創新、開拓、與引領。音樂家、教育者、更是傳承者,生逢其時,更是重任在肩。民樂系中、青年教師以對於自身專業領域多年的潛心鑽研,帶領學生不斷探索民族音樂未來發展的方向,並形成兼具時代氣息與藝術傳承的獨特風貌。在本場音樂會中,他們集中展示了中央音樂學院的學術高度、實踐深度與對於藝術品格以及音樂氣質一以貫之的追求。音樂會結束後,魯昕會長對參演人員給予了極高評價,她提到,音樂會打破了大家對於原有民樂的認知局限,既能表現傳統音樂,又能表現古典音樂,展現出了極高的音樂水準,具有當代的審美特徵。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要相互搭配,教育的目的各有不同,高等教育參與職業教育能夠提升職業教育的行業標準,同時職業教育也能更好地為高等教育服務,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為社會建設做出貢獻。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涵容世界文化內涵、表達當代人文情懷。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師生通過以中國音樂為主題的新年音樂會,使用多種藝術語彙融合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在藝術的廣博天地之間,展現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獨有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