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越來越新潮:本體、本業、本真丟不得

2021-01-19 中國財經時報網

2020年11月,故宮博物院與中央民族樂團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出的《天地永樂·中國節》主題視聽音樂會首演,以民族管弦樂展現節日主題,音樂會舞臺背景採用沉浸式交匯形式,故宮博物院藏的《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貫穿始終,與音樂相得益彰,美妙音樂和新穎演出形式受到觀眾認可,後續收到不少演出邀約。

今年元旦,北京民族樂團在京上演了《國·風》新年民族音樂會,古風、二次元等多種風格曲目的選擇、編排以及舞臺呈現令人眼前一亮,B站up主(一般指在視頻網站上傳視頻的人)、民樂演奏者「墨韻隨步搖」等的加盟進一步吸引了樂迷尤其是年輕人的關注。

近年來,民樂創新、年輕化、「出圈」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眾多樂團、音樂人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也有一些難題需要破解。

民樂越來越新潮

正如北京民族樂團團長李長軍所說,民樂想要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必須吸引更多年輕人喜歡;想要更多年輕人喜歡,就必須推出吸引力夠強的內容。於是,北京民族樂團在新年民族音樂會這一重要品牌演出項目中,大膽探索民樂的年輕化。在今年的《國·風》新年民族音樂會上,從《卷珠簾》到《滄海一聲笑》、從《涼涼》到《加勒比海盜》,音樂會將觀眾熟悉的流行音樂、外國金曲以民族管弦樂形式加以改編、演繹,觀眾耳目一新。音樂會的舞美設計突出古風古韻,燈光也一改傳統民族音樂會打通透白光的方式,而是根據音樂的情緒、節奏而富於變化。

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欣賞民樂的主要渠道其實不是音樂廳,而是電視、網絡、手機等媒體平臺。與傳統演奏形式相比,各類媒體平臺對民樂的年輕化表達更加青睞。民樂在各種節目中的呈現也不再僅僅是演奏作品,而是被賦予更多「看點」。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等通過挖掘保護瀕臨失傳的傳統樂器、民樂與其他音樂對話等途徑,試圖讓「曲高」不再「和寡」。綜藝節目《明日之子樂團季》的受眾定位更加年輕,其中許多選手很受青年觀眾、網友歡迎,閆永強的嗩吶、哈拉木吉的馬頭琴和呼麥、薩木哈爾的冬不拉、徐洋的中國大鼓等展現了民樂新潮、具有活力的一面,使大眾對民樂的認知出現很大改變。在《國家寶藏》《鄰家詩話》等節目中,民樂也以獨特方式參與其中,展現了自己的魅力。

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琵琶演奏家趙聰認為,媒體、觀眾對民樂越來越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接觸民樂、欣賞民樂、創新民樂,是件好事。「我讀書的時候,人們都覺得學西洋音樂才是洋氣的、高級的,但現在完全不是這樣了,民樂的大眾基礎日益深厚彰顯了我們的文化自信。」趙聰說。

既好聽,又好看

在青年人聚集的「文化社區」B站,以民樂演奏為主要內容的up主很多,作品也各具特色。比如,「二十四伎樂」「古琴診所」等推出的作品中,演奏者身穿古風服裝,再通過視頻技術使他們看起來如同置身古畫,音樂響起仿佛畫中人撥動了琴弦。他們演奏的多為觀眾熟悉的經典曲目、影視劇歌曲改編,耳熟能詳的作品加上具有新意的包裝呈現,使得這類「古畫復活」作品深受網友喜愛。

不難發現,年輕民樂人除了音樂本身,還普遍注重作品的視覺呈現。三籟現代國風樂團的不少作品借鑑了電影的表現方法,他們遠赴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在電影《大話西遊》的取景地演奏電影《大話西遊》主題曲《一生所愛》,把觀眾思緒帶回電影場景。三籟現代國風樂團還根據同名美劇音樂改編了作品《權力的遊戲》,並前往位於四川的海拔4000米的稻城亞丁取景拍攝,在聽覺之外追求視覺震撼。

作曲家葉敏認為,進入21世紀以來,音樂應該被定義為視聽藝術,不僅訴諸聽覺,而且追求賞心悅目,這要求表演者從演奏技巧到表現形式都要與時俱進。「這是一個特別專業同時也非常嚴肅的課題,需要深入探討,不能僅流於外在形式的改變。」葉敏說。

在民樂年輕化過程中,演奏者也在不斷探索、突破自我。北京民族樂團三弦演奏家商鍾元在參加《國樂大典》節目之前,沒有想像過自己可以站著演奏,可以在演奏中加入歌唱甚至戲劇表演。商鍾元在不斷創新嘗試中加深著對民樂年輕化的理解。她表示,演奏從流行音樂、外國作品改編而來的作品所需要的技巧不如傳統民樂作品難,前者的難點在於用傳統民樂的技巧、審美給流行音樂賦能。「我們的技巧要服務於當下的演奏,讓觀眾認識到,年輕、潮流絕不是庸俗,而是非常炫酷、非常『燃』、非常有品位的。」商鍾元說。

傳統根基不能丟

正如趙聰所說,文藝市場十分活躍,流行趨勢幾乎可以自發顯現,但專業從業者和藝術院團也應該同時抓好傳承,傳統的根基不能丟。

民樂年輕化的潮流湧動,翻出的浪花形態各異,有得的同時難免有失。如中央民族樂團、北京民族樂團等著力創新的樂團,恰恰也是在繼承傳統、演奏典範的民族管弦樂作品方面具有實力的樂團,但也有部分藝術團體、演奏者對民樂年輕化的理解和呈現不乏值得反思之處。

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琵琶演奏家吳玉霞看來,民樂年輕化包含不同層次和多種因素。基於民樂的本體特徵創作的新銳時尚,以及根據民間傳統音樂經典和外國作品移植、改編的多種類型,做出符合民樂自身藝術規律和審美旨趣的藝術呈現,都是很好的嘗試,也符合中國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追求。

吳玉霞認為,這類嘗試必須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堅實的藝術功力為支撐,並非人人可為。缺乏紮實的基本功,或僅僅出於吸引眼球目的而一味追求所謂的年輕化,其中恐怕就含有快餐化、表面化甚至急功近利的成分。吳玉霞表示,文化的多元離不開精神觀照,只要是健康向上、充滿陽光朝氣的,都有存在的必要,需要注意這類作品與傳統風格的民樂作品在市場上的比例。傳承並非因循守舊,創新並非面目全非,科學實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很重要,不應提倡「民樂快餐」「碎片拼盤」,更不能成為民樂發展的主流。

「目前,文化短視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潛心於專業學習和深入研究氛圍不夠,對於大眾的審美情趣需要科學引領、合理定位,不低估百姓的審美能力和文化需求是文化傳播重要的前提。事實上,從大量藝術活動反饋來看,高雅、純美的藝術是有接受度的,並非所有觀眾都喜歡熱鬧非凡,藝術創作還是應該提倡尊重藝術規律,千萬不能把藝術的本真性丟掉了。」吳玉霞說。

「目前,文化短視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潛心於一門藝術的深入研究卻不夠,對於觀眾的審美趣味、審美能力的把握也不夠精準。事實上,觀眾可以引導,並非所有觀眾都喜歡『熱鬧非凡』,從業者還是應該守住藝術的本體、守住自己的本業,不要把自己的本真丟了。」吳玉霞說。

的確,藝術發展不能捨本逐末,越是強調創新,越要夯實傳統根基、專業基礎。葉敏認為,民樂真正實現年輕化,實現商業與藝術並重,要求從業者具備紮實的音樂功底,對曲風、調性、音律、編曲、音樂製作進行深入研究。「以此為基礎,創作或者改編出大量不同風格的優秀音樂作品,加上與音樂內容相匹配的表演形式,才有可能做到深入骨髓的改變、創新。」葉敏說。

相關焦點

  • 北音畢業生「星月三姐妹」攜中國民樂經典曲目唱響日本關西外國語...
    該場演出中,由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器樂系新民樂專業畢業生孫明星、孫明月以及小妹孫明陽組成的「星月三姐妹」組合「(中國唯一一組親姐妹/器樂/歌唱/組合),秉承「提煉傳統精髓,納入新潮元素的創作原則」,以流行演唱為主體,融合了中國傳統器樂合奏的新潮流演繹風格,帶來《春江花月夜》 《高山流水》、《漁舟唱晚》等中國風曲目......一首首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古曲新奏,不僅讓各國孔子學院的領導和學生印象深刻
  • 北京民族樂團讓民樂「出圈」
    持續做付費直播,在國內的職業院團中並不常見,而李長軍的底氣在於:「北京民族樂團讓民樂出了圈。」2020年元旦時,北京民族樂團舉辦了一場線下「國潮」音樂會,用民樂演出《貝加爾湖畔》,樂隊成員載歌載舞來了段「神曲」串燒,還請來了在二次元和配音愛好者中有很大影響力的配音演員姜廣濤。
  • 【民樂情懷】上下五千年——民樂歷史文化攬萃
    於公元前111年建立張掖郡後就在現今民樂境內建立了氐池縣,由此民樂的建縣史已跨越了2100多年。期間,僅縣名就有氐池、否武、漢陽、祁連、臨松、安平、和平、金山、東樂、民樂等10個。一縣易名之多,足見其民樂廣闊的地域、眾多的人口和悠久的歷史。縣境內的扁都口峽,既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南道,又是重要的軍事關隘,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 國有金融機構將「清理門戶」:突出主業 回歸本業
    要求三個月內製定整改落實方案記者12月16日從財政部網站獲悉,財政部日前下發了《關於國有金融機構聚焦主業、壓縮層級等相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旨在引導國有金融機構圍繞戰略發展方向,突出主業,回歸本業,「清理門戶」,規範各層級子公司管理和關聯交易,促進國有金融機構持續健康經營。
  • 《魔域》新資料片本體寵魂獸覺醒功能震撼曝光,魔影背後的真相是?
    重現世間的奇境、時空亂流的裂縫、咄咄逼人的魔族、充斥古老符號的上古文書、學者們暗中的謀劃……隨著城外越來越接近的魔影,一樁樁上古的隱秘正浮現在傳奇勇士的面前,魔族從何而來?幻獸由誰創造而出?靈魂的本體寵又為何不得外放?隱藏在魔影背後的真相即將揭曉!
  • 《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新潮》
    《新潮》停刊後,當時主管行政財務的幹事李小峰,把《新潮叢書》擺在家門口的地攤上賣,大概賣了不少錢。後來他開了一家書店,取北京大學和《新潮》雜誌的前一個字,叫「北新書店」。1918年12月13日,《北京大學日刊》發表《新潮雜誌社啟事》說:「同仁等集合同趣組成一個月刊雜誌,定名曰《新潮》。專以介紹西洋近代思潮,批評中國現代學術上、社會上各問題為職司。不取庸言,不為無主義之文辭。
  • 引導國有金融機構回歸本業
    《通知》稱,國有金融機構及其所屬各級子公司之間不得進行虛假注資、循環注資,一般不得通過股權質押進行融資。除財務投資外,國有金融機構所屬各級子公司不得反向持有母公司股權,國有金融機構所屬各級子公司之間不得交叉持股。
  • 星月三姐妹攜中國民樂典曲目唱響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
    ▲星月三姐妹的中國民樂演奏2019年10月,在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成立10周年慶祝活動的現場,北京語言大學孔子學院藝術團帶來的「中國風」精彩演出,驚豔了全場。來自世界各地幾十所孔子學院的院長及中外嘉賓對她們的表演讚不絕口。
  • 民樂能不能跟國際接軌?這支「最優美」的民樂團來漢給答案
    上海民族樂團12月18日晚,江城民樂粉絲湧向琴臺音樂廳,當晚,指揮姚申申攜手上海民族樂團獻上國樂盛宴《海上升民樂》,這場被姚申申稱為樂團「拳頭產品」的作品曾在美國、歐洲載譽演出,也是第一次來到武漢。,民樂家們的重新編排,讓武漢觀眾第一次在嗩吶聲裡感受了搖滾和流行的表達方式。
  • 民樂合奏《火紅的薩日朗》古箏版《左手指月》……|這場音樂會刷新...
    省歌舞劇院民樂團通過對耳熟能詳地流行音樂作品進行改編,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關注民樂、了解民樂、喜愛民樂。17 歲的高中生劉然是一次聽民樂會," 這次是跟著媽媽一起來看演出的,本以為民樂肯定都是長輩們才喜歡的老曲調,沒想到抖音上流行的歌曲也能用民樂來演奏,真挺有新意的,希望這樣的演出以後能常有。"
  • 民樂出圈,這家樂團跨界流行、二次元成潮流
    持續做付費直播,在國內的職業院團中並不常見,而李長軍的底氣在於:「北京民族樂團讓民樂出了圈。」2020年元旦時,北京民族樂團舉辦了一場線下「國潮」音樂會,用民樂演出《貝加爾湖畔》,樂隊成員載歌載舞來了段「神曲」串燒,還請來了在二次元和配音愛好者中有很大影響力的配音演員姜廣濤。
  • 台州民樂:名家傳承成就繁榮
    民樂,在台州音樂界並非櫥窗裡的古老記憶,經過幾代從藝者的努力,如今已成為大放光彩的當代音樂。據統計,台州現有民樂從業人員894人,其中中國音協會員10人、浙江省音協會員160人,全市共有業餘民樂團18支,民間職業劇團樂隊90餘支,這些團隊和骨幹活躍在各大賽事活動和惠民服務中,被浙江音樂界稱為「台州民樂現象」。
  • 王陽明的本體功夫論與禪學
    王陽明本體功夫論是對程朱理學的反思, 也是對自先秦以來整個儒學思想發展的反思。王陽明不滿於程朱理學將本體功夫割為兩節從而導致的種種弊端, 提出要反本求源, 復萌儒學之本。致良知學說是王陽明思想較為成熟的理論形態, 而他晚年提出的四句教則被認為更多地融合了禪宗的思想。
  • 國風民樂 中國民樂樂器笛子的製作方法
    民樂雜家帶您認識中國傳統民樂,了解中國傳統民樂的歷史以及各種文化知識。慢慢的大家會意識到中國民樂中的古箏 笛子 二胡 古琴 琵琶 吹打樂 揚琴 洞簫 葫蘆 絲竹音樂 嗩吶 巴烏 笙 壎 馬頭琴這些樂器不管是單獨演奏還是各種民樂合奏都是多麼美妙的聲音。
  • 電影《閃光少女》——民樂的抗爭
    提到《閃光少女》,不熟悉的人,可能會以為它是一部愛情片,然而,它卻是一部弘揚中國樂器,弘揚民樂的影片,劇中涉及到的樂器有編鐘、古箏、揚琴、大鼓、中阮、琵琶、二胡、嗩吶及其他,涉及的曲目有《廣陵散》、《權御天下》、《逐日》、《百鳥朝鳳》、《野蜂飛舞》等,是一部熱血勵志影片。
  • 最沒存在感的本體覺,對於孩子的注意力卻有著重要影響!
    前面我們學習了人體三大感覺系統的前庭覺、觸覺,本章我們將學習最後一個感覺系統----本體覺。有這麼一個寓言故事:一天,一隻青蛙碰到一隻蜈蚣。青蛙就對蜈蚣講說:「真奇怪,我只有四條腿,在跳動的時候經常會顧慮:哪一條腿要用力,哪一條腿不要用力,怎樣保持我身體的均衡。但是,你居然有一百隻腳。你是怎麼控制這麼多條腿走路的呢?」蜈蚣一聽,就跟青蛙講說:「讓我想幾分鐘,我再告訴你正確的答案。」幾分鐘以後,蜈蚣就跟青蛙講:「希望你下次遇到新的蜈蚣,絕對不要問他這個問題。你沒問的時候,我走的很好,被你這麼一問,我這麼一想,我的腳就動不了了。
  • "掤勁」和「不丟不頂」
    而練太極拳恰恰是要我們在放鬆的狀態下進行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努力保持放鬆,這樣逐步減小和消除外系統的作用,進而逐漸調動那個內系統產生的力量,在內外系統此消彼長的過程中,逐漸使內系統的作用被我們的意識所認知,並固定在我們身上成為新的力量主體,最終我們的外系統由於作用的減小而變的越來越鬆柔
  • 東營市華樂民族樂團民樂音樂會精彩上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段學虎 崔立慧12月11日晚,東營市華樂民族樂團精心打造的民樂作品音樂會,在東營市呂劇博物館室內劇場精彩上演。嗩吶的蒼涼,笛子的悠揚,大鼓的鏗鏘...30餘人的樂隊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熱情洋溢的民樂音樂會。
  • 羅家倫與《新潮》雜誌
    《新潮》雜誌是八十多年前傅斯年(孟真)、羅家倫(志希)等十幾位北京大學學生創辦的一份雜誌。在當時,除了影響力頗大的《新青年》之外,《新潮》是另一份提倡新文化運動的富有號召力的雜誌,風行一時。這本雜誌只有一百五十頁,創刊號各欄文章共二十一篇,傅、羅二人寫了十四篇,佔「創刊號」總篇幅的十分之七之多,其中有關介紹《新潮》雜誌宗旨一文《今日之世界新潮》就出自羅家倫的手筆。
  • 溫嶺市民樂團:致力於掀起民樂風潮
    樂團還將溫嶺各地的民樂高手納入麾下。如團長江君方,與民樂相伴40年,成功入選 2016台州市文藝名家(名團)展演工程,曾在溫嶺影視城舉辦「秋笛和鳴」——江君方、江君亮師生竹笛音樂會。成立之初的樂團還得到當地民營企業浙江競帆鞍座有限公司的資助。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就是一位民樂愛好者,公司將廠房提供給樂團作為排練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