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禁忌

2021-02-10 德霖壇

道教禁忌是在中國古代民間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無論參訪道門,或是旅遊觀光,均應注意道門禮儀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將對一些道門禁忌略作介紹。

道教的宗教活動,又稱為「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現形式。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聖又莊嚴。因此,圍繞醮壇的法器和活動等,自然也十分聖潔,並由此產生了諸多禁忌。壇場禁忌,總的精神就是:諸多穢不可入壇。也就是說,道教在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切不可有弔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親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諸多禁忌。據《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成儀•醮後諸忌第十三》,齋醮諸忌略有七條,即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此外,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

道教在舉行宗教活動時,不僅要有清靜的醮壇,而且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淨之身。在行儀式之前,道士通常要齋戒沐浴,潔淨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所以沐浴須在密室中進行,而且忌用不潔之水。

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祭品奉獻於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於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靈之物。道士要上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乾淨,切忌「信手拈香,觸以腥穢」;現代供神之花,常以梅、蘭、菊、竹四季之花為上品,次為水仙、牡丹、蓮花。敬神所用鮮花,首重清香芬芳,全無芳香者,或香味強烈、令人生厭者,忌用於敬神;醮壇所用之燈,須用一色芝麻油燃點,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則會觸穢神靈;道門稱奉獻齋壇之水為七寶漿。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潔之水;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須是「時新果實,切宜精潔」,忌用石榴、甘蔗之類及穢泥之物。除此之外,食過之物、冬瓜、蕃石榴、芭樂、李子、單碗菜也都不能用於祭神。

燒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種信仰行為。所謂敬香者不可不誠,其禁當然就不可不忌。道教燒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燒香;忌雙香祀神,道教祭神一般多以三柱香為準;忌用右手捻香,須左手持香,右手護香;忌以口齧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燒香忌回顧,要心神專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道門內部具有濃鬱的神聖氛圍和宗教色彩,衣有衣的要求,食有食的講究,都不能夠隨心所欲,我行我素。道教服飾禁忌內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穢褻法服;忌法服不潔、形儀慢黷;忌衣服雜色;忌衣飾華美、與俗無別;忌法服借人等等。在飲食方面,道教養生之道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飲食禁忌。道教特別強調對於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絕。現今,道教兩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訓,苦心厲志,不立家室,禁絕葷辛;而正一則允許成家,除齋醮活動期間,一般不禁絕葷辛飲酒,但求心淨而已。

參訪宮觀時也有一些禮儀應該注意。一是和道士「招呼」的禮儀。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佛教的「合十」禮儀,而要用「拱手」禮儀。拱手就是兩手抱拳。二是見了道士不得問壽。即不得問道士的年齡。三是燒香的禮儀。各地道觀習俗不同。有的地區,可以在神壇前燃燭燒香和焚化紙制「元寶」等。有的地區,只能在道觀指定的蠟臺、香爐和焚爐中燃燭、燒香、焚紙。有的地區,則只允許燒香祀神,而沒有燃燭等其他習俗。四是叩首的禮儀。重大的道教醮儀,主祭道士都用中國傳統的三跪九叩儀。如果入門問禁,入鄉隨俗,可以在神壇前行鞠躬禮。

道教宮觀是道士生活、修道和舉行各種道教活動的重要場所,無論道內道外,都要保持道觀的清靜、整潔和莊嚴,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說,進入道觀,應當衣冠整齊,注重形儀,不可光身赤腳,也不可高聲喧譁。特別是全真道士茹素吃齋,入全真道觀決不能夾帶葷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葷,惟逢齋必須吃素,因此,在香期內入正一道觀,也不能帶放葷菜。

以上所談的禁忌,雖然並非道教禁忌的全部內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希望可以幫助讀者大致了解道教的禁忌戒律。

中國道教協會  丁常雲

 

相關焦點

  • 道教禁忌談
    編輯:山真審核:山麟道教禁忌是在中國古代民間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
  • 【道教知識】——道教祀神供品禁忌
    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供品奉獻於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於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潔之水;        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須是「時新果實,切宜精潔」,且「寧供樹上吊的,不供地上種的」。常見的是供奉「四幹四水」即四種乾果(如棗子、桂圓、松子、核桃等)、四種水果(如蘋果、梨等)。忌用石榴、甘蔗之類及汙穢之物。除此之外,食過之物、冬瓜、李子(不供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也都不能用於供神。
  • 道教入廟禁忌,遊覽宮觀五注意【內容轉自「道教」】
    在古老民間信仰中有些禁忌是相傳沿襲、約定成俗的,是一種人與人,人與神聖之間的尊重。例如:遇喪事者、女士月事者、臨盆者、進出產房者、出生未滿月嬰兒均不進廟宇。為何上述之者不宜進入廟宇持香禮拜神聖 ?以下列出解除禁忌後進入廟宇參香時機:一、嬰兒出生未滿月者,產婦需做完月子方可進入廟宇(出入產房者須待嬰兒滿月後方可入廟宇)。二、參加喪禮告別式者,須滿二十四小時方可入廟宇參香。三、探視亡者最後一面者,須滿一週後方可入廟宇參香。父母或公婆往生者,須滿四十九天後方可入廟宇參香。滿週年後方可向玉皇上帝參香。
  • 不得動土不朝拜:「戊不朝真」的道教禁忌
    戊日是道教的一個術語,也是道觀諸多講究之中最為重要的,也是仙道的禁忌;通俗稱之為「戊日」或是「逢戊」。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順序從老黃曆上推,每六十天為一輪,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這六天就叫戊日,稱「六戊」,也叫「明戊」。
  • 道教入廟禁忌,遊覽宮觀五項注意
    廟宇是一處神聖的宮殿,而非君王權威的御所,是平易近人而讓人省思且可得到心靈上的慰藉之聖地
  • 了解道教祀神供品禁忌,知道了才不犯錯
    ☯ 諮詢、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號:15079601388 ☯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供品奉獻於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於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須是「時新果實,切宜精潔」,且「寧供樹上吊的,不供地上種的」。常見的是供奉「四幹四水」即四種乾果(如棗子、桂圓、松子、核桃等)、四種水果(如蘋果橘子)。忌用石榴、甘蔗之類及汙穢之物。
  • 道教的「五供」指的是哪些,供神有什麼禁忌嗎?
    道教將供於神壇的這些供品稱之為「五供」,那麼何謂「五供」呢?供養神明有什麼禁忌嗎?本期就為大家講解一二。五供也稱五獻。通俗的將是將五種供物供於神明,除了日常道士值殿之時供奉五供以外,在道教的各種齋醮科儀中,高功法師們也會把五供獻祭於神明。這五供指的是香、花、燈、水、果。道教有云:「五獻皆圓滿,奉上眾真前,志在求懺悔,亡者早生天。」
  • 道教知識|道教關於日月三光的禁忌
    道教裡關於日月的禁忌還是很多的,且比較普遍。如「不得輒指三光,久視日月。不得裸露於三光,不得呵罵於日月」等等。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對待日月三光呢?就如同道教科儀裡高功要執笏板對越聖真一樣。一來表示恭敬,二來對越高真當誠惶誠恐,豈可直視。唯恐冒犯聖真,故執笏來朝。對神明以及對日月的不直視不冒犯,其實是人類自古敬天畏天,敬畏天地的一種表現。「感天地負載之恩,蒙日月照臨之德」是人對自然,對天地的一種恭敬和敬畏之心,要時刻心存對大道的感恩,對天地養育恩的感謝之情。因此道經中要求人們不可久視日月,道理即使如此。
  • 道教拜鬥十種禁忌須知
    禮斗法會,又稱拜鬥,是道教獨有的科儀,是古人對星宿的一種崇拜。北鬥星君掌消災解厄,南鬥星君掌延壽施福。
  • 道教禁忌「四不食」指的是哪些?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呢?
    道教是一個發源於我國本土的傳統宗教,自黃帝問道廣成子以來,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如果按照東漢張道陵天師的天師道正式創立時間來算,道教也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道教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以道家黃老思想作為立教之本,結合了原始的鬼神崇拜信仰發展而來。
  • 【禁忌】道教符咒的禁忌和畫符的程序儀式
    存想,又名存思,簡稱為"存",若存想專精,則稱為"精思",是道教最普遍、最具有特色的思維方法。在道教徒的修煉中、法術中、齋醮科儀中,都運用"存想"的方法,往往成為全程法術、科儀的關鍵。    符咒一般有四種主要的表達形式,也就是所謂的四大要訣:    符:就是書符,代表靈界公文和法規。
  • 道教基礎知識
    道教的宗教活動,又稱為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現形式。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聖又莊嚴。
  • 道教上香的正確流程與主要禁忌
    道教上香,有一套嚴格的規範和禮儀,諸善信切莫忽略或輕視。
  • 道教祖天師禁忌「四不食」的真正原因你知道嗎?
    很多人都知道正一道在飲食上有一個比較著名的戒律即「四不食」,指的是不食「狗、烏魚、鴻雁、牛」,祖天師張道陵禁忌「四不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一.不食狗,因其忠狗一直都是忠誠的象徵,是百姓看家護院的不二之選,清段玉裁《玉篇·犬部》稱:「狗,家畜,以吠守。」
  • 奇鵬奇門遁甲|道教與佛教禁忌的五葷三厭是什麼東西
    不過,佛教和道教也有相同禁忌的東西,那就是五葷三厭,那什麼是五葷三厭呢,能在道家和儒家推崇,還能被外來宗教所引用,口不說非禮之言,戒食五葷三厭。本期宗教文化為你介紹。  五葷三厭為中國古代的「齋戒」飲食的禁忌,最早為道家、儒家所推崇,後被外來宗教引用。
  • 走近道教:為何燒香要用三支香呢?為什麼有「不燒檀香」的禁忌?
    燒香是道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是供奉神明最重要的物品之一,早在上古時期,古人就用香來祭祀天地間的神明。
  • 道教是如何看待放生的?放生的禁忌有哪些?莫讓放生變成殺生
    道教尊重生命,以「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作為思想教義,道教認為生命是非常神聖的,世間萬物都有生存的權利。修行者首先要有一顆慈悲仁愛之心,並且將它作為得道成仙的一個重要因素。全真派丘處機祖師以七十三歲的高齡遠赴西域,廣開教門,開化度人,勸誡成吉思汗止殺愛民,最終使無數平民免遭屠戮。藥王孫思邈不但是道教敕封的一位藥王,同時也是民間百姓崇敬的醫者。
  • 道教,為什麼有「禁燒檀香」的禁忌?
    在道教中檀香被稱為浴香,即用於沐浴洗澡時燒的香,不能用於供奉上真。「稽首禮臺上,燒香歸虛無。」這句著名的玉京山步虛詞,道出了道教舉行齋醮法事必定開壇燒香的禮儀。燒香的科儀據說可作為通真達聖之媒介,香氣上達天上之宮闕,迎請上真下降。
  • 道教禮儀
    比如叩拜、敬香、獻供等都是道教禮儀中用動作向神致敬的形式。 (道教禮儀)       信士朝聖敬香為祀神大事,必須虔誠祀事,遵守一定的宗教禁忌。       1、語言禁忌:即進香者要心意虔誠,進入宮觀要靜默清心,不能因朝聖勞累而生懊惱怨悔之心,叫苦叫累;也不能在進香沿途說汙穢不淨、褻瀆神明或不吉利的話。無論您是香客,還是遊人,在特定的道教文化環境內,都要有所尊重。
  • 道教戊日禁忌 九天神霄玉訣戊日禁忌
    據《九天神霄戊口禁忌》云:「昔漢武帝好道求仙,於元豐元年七月望日,感西王母降臨,帝問日:世間蟲蝗,水旱之災緣何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