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2011年小米CEO雷軍在做客騰訊微訪談時表示,要打造小米成為像摩託羅拉、Nokia一樣的品牌智慧型手機,銷售渠道只做網售,甚至沒有廣告預算。
圖片來源:小米官網
時間來到了2021年,小米卻開始瘋狂開店,1月9日官方甚至還弄了一個「千店同開」的活動。
圖片來源:微博
從「只做線上」到「千店同開」,對於此,不禁有人要問,這將近十年的時間,小米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作出如此舉動。這就是本期數碼論要討論的主題。
2011年,小米手機第一代正式發布,高通雙核處理器+1GB內存+4GB快閃記憶體的頂級配置,1999元的售價,讓不少網友為之瘋狂,要知道當時同樣配置的手機售價不會低於三四千元。
圖片來源:微博
除了極高的性價比,當時的小米手機第一代繞開了傳統的線下實體店,只在線上銷售,由於備貨的數量有限,使得它只能搶購,這也造成了「物以稀為貴」、「搶到就是賺到」的現象。
2011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主要銷售渠道在線下,以運營商定製機為主。小米作為新興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出道時間短、規模小、名氣不大,很難入運營商的法眼,自然很難進入線下渠道,加上節省成本的關係,迫使小米另闢蹊徑。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2011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線上銷售市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成了「藍海」,這讓小米看到了希望,於是押注線上銷售市場,結果大獲成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據小米CEO雷軍在某次發布會上透露,小米1系列銷量為790萬臺,小米2系列銷量為1740萬臺,小米3銷量為1050萬臺,紅米銷量為1800萬臺,紅米Note銷量為356萬臺,總銷量為5736萬臺。雷軍還將此前的全年4000萬臺預期調至6000萬臺。
圖片來源:微博
在知名市場調研機構IHS發布的2014年中國智慧型手機銷量排名報告中,小米以6080萬部的銷量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4.97%。
圖片來源:微博
依靠線上銷售市場,小米在2014年登頂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所謂「盛極而衰」,小米也擺脫不了這種規律。
2015年小米手機出貨量6490萬臺,2016年,小米出貨量銳減同比下降36%,出貨量為4150萬臺,降至全國第五,雷軍開始反思問題出在哪裡,在《小米如何成功逆轉》一文中,雷軍總結出了三個原因:
圖片來源:微博
一是線上市場競爭慘烈,小米線上取得成功之後,一大批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如雨後春筍的出現,它們的特點是:高配低價,小米那一套被複製過去了,使得小米不再「一枝獨秀」。
二是在小米專注線上時,錯過了縣鄉市場的線下換機潮,當時電商只佔商品零售總額的10%,90%的人買東西還是在線下買。
三是高速成長帶來的管理挑戰,小米從十幾個人成長到超過一萬人,原有的組織架構與管理模式已經不合適了。
對此,小米也採取了相應的行動:得益於小米出色的成本控制與健康的現金流,先是熬死了一批網際網路手機品牌,接下來小米開始調整組織架構,引進優秀人才,最後是開店,雷軍稱之為新零售。
圖片來源:微博
雷軍對新零售的解讀是指通過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的運營方式,將線上電商的經驗和優勢發揮到實體零售中。讓消費者既能得到線下看得見摸得著的體驗優勢,又能享受線上電商一樣的價格。小米新零售的代表就是小米之家,雷軍曾經透露小米之家戰略目標:5年內銷售額破700億,未來三年開到1000家。
從2015年9月12日第一家小米之家開業,截止至2020年12月,小米線下共有2379家門店;從2019年12月28日第一次「百店同開」,到2021年1月9日第一次「千店同開」,小米拓展零售店的腳步一直在加速。
別看小米之家這些年雖然發展迅速,但是法定代表人卻換了一個又一個,從林斌、王川到現在的盧偉冰,這背後可以看出小米在新零售方面尋求更大的發展。
在2020年11月Redmi Note9系列發布會上,小米之家法定代表人盧偉冰立了個flag:未來一年,在每個縣城開一個小米之家,讓每個米粉身邊都有一個小米之家!
圖片來源:微博
從盧偉冰立的flag看,未來小米還會瘋狂開店,2021年1月份的「千店同開」說不定將會成為常態。
不管是2011年的「只做線上」,還是2021年的「千店同開」,小米只是在不同的時間段,選擇了合適自己發展的戰略或者說模式,沒什麼值得詬病的,畢竟沒有一成不變的人和事,對於企業來說,也是如此。
(校對/零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