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科技申請 「狗臉識別」專利 基於狗鼻圖像與已訓練好狗鼻紋模型

2020-12-17 IT商業新聞網

  IT商業新聞網7月22日訊,近日,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條專利信息,包括申請 「狗臉識別」專利。

  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新增的多條專利信息中,有一條最引人注目:一種狗鼻紋特徵點的檢測方法、裝置、系統及存儲介質。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本專利申請於 2018 年 12 月,公布日在 2020 年 7 月。

  專利基本信息摘要顯示,該專利所述狗鼻紋特徵點的檢測方法包括:基於狗鼻圖像與已經訓練好的狗鼻紋模型,得到所述狗鼻圖像中狗鼻紋特徵點與對應的各個狗鼻紋基準特徵點的坐標偏差;

  根據各個狗鼻紋基準特徵點的坐標及所述坐標偏差得到所述狗鼻圖像中各個狗鼻紋特徵點的坐標。根據本發明的方法、裝置、系統及存儲介質,可以有效地提高狗鼻紋特徵點檢測的準確性和實時性,以及運行速率。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 2011 年 10 月,公司註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公司致力於打造服務於各商業領域的AIoT作業系統,以及構建具備連接物聯網設備能力的生態系統。而曠視的核心技術是計算視覺及傳感技術相關的人工智慧算法,包括但不限於人臉識別、人體識別、手勢識別、文字識別、證件識別、圖像識別、物體識別、車牌識別、視頻分析、三維重建、智能傳感與控制等技術。

  此外,在曠視科技的最新招聘信息上,公司發布了AI算法伺服器產品經理以及資深產品經理兩個職位的招聘,工作地點均在北京。

相關焦點

  • 全球一周專利追蹤:Apple Pencil有望從真實世界中取色,曠視申請...
    曠視科技申請「狗臉識別」專利近日,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條專利信息,其中之一為:一種狗鼻紋特徵點的檢測方法、裝置、系統及存儲介質。本專利申請於2018年12月,公布日在2020年7月。根據本發明的方法、裝置、系統及存儲介質,可以有效地提高狗鼻紋特徵點檢測的準確性和實時性,以及運行速率。
  • ECCV 2018 | 曠視科技奪獲人工智慧頂賽Wider Challenge人臉檢測冠軍
    Wider Face 比賽使用同名數據集,它首次開源於 CVPR 2016,包含 32,203 張圖像和 393,703 個檢測框標註,是當前不同場景之下人臉類別跨度最大的數據集,從小臉密集臉、多姿態臉、遮擋臉、表情臉、化妝臉到模糊臉,一應俱全。
  • 呼和浩特市政府、和林格爾新區與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三方...
    曠視與中國移動籤署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9月,曠視與中國電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7月,曠視在行業首發《人工智慧應用準則》,倡導科技向善,2019年5月,完成由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BOCGI)、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以及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參與的7.5億美元D輪融資,2019年4月,北京智源-曠視智能模型設計與圖像感知聯合實驗室揭牌,2019年4月,曠視與海澱區東升鎮達成戰略合作
  • 曠視科技公開「帶有虛擬試妝圖形用戶界面的顯示屏幕面板」專利
    企查查APP顯示,12月8日, 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曠視科技」)公開多項專利,其中一項專利名稱為「帶有虛擬試妝圖形用戶界面的顯示屏幕面板」,申請日為2020年4月24日。該專利摘要顯示,該圖形用戶界面能夠實時展示攝像頭拍攝的動態素顏畫面,上妝以後可以動態地展示上妝畫面,用於用戶體驗妝品上妝以及整體妝容效果。企查查顯示,曠視科技致力於人臉檢測、識別、分析和重建技術的研發,通過融合機器視覺、機器學習、大數據挖掘及3D圖形學技術,向開發者和用戶提供性能好、使用方便的人臉技術人臉技術。
  • 虧損近百億股東中途退出,曠視科技IPO是真缺錢還是真有貨?
    而這則新聞讓印奇十分震驚,原來人臉技術可以這麼值錢,正式打開了曠視科技的大門,印奇主攻視覺識別,唐文斌搞定圖像搜索,而楊沐則負責系統架構與數據挖掘。同年,在ImageNet 賽場上,基於深度學習Alexnet取得突破發展,打破了過去人工智慧在圖像識別領域的桎梏,讓圖像識別能夠進入消費級市場的可能。
  • 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回溯 曠視正式成立AI治理研究院
    從1月份剛剛發生的歐盟拒絕AI申請專利、認為申請者「只能是人」,到全球關注的自動駕駛事故、智能音箱勸主人自殺事件、AI批量創作假新聞,以及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等十大事件,都讓我們認識到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裡,AI治理的重要性。
  • 曠視科技備戰科創板:曾因人臉識別遭質疑 剔除補貼仍虧損
    根據輔導材料,曠視科技與中信證券於2020年9月籤署了輔導協議。早前,曾有媒體報導稱,曠視科技可能會向科創板遞交上市輔導申請,最後以「A+H」的方式同時登陸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不過,曠視科技方面則表示,「不予置評」。CDR上市已有先例貝多財經了解到,曠視科技曾於2019年8月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準備在港交所掛牌交易。
  • CVPR 2018 | 曠視科技物體檢測冠軍論文——大型 mini-batch 檢測器MegDet
    全球計算機視覺頂會 CVPR 2018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即IEEE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將於6月18日至22日在美國鹽湖城舉行。作為大會鑽石贊助商,曠視科技研究院也將在孫劍博士的帶領下重磅出席此次盛會。而在盛會召開之前,曠視將針對 CVPR 2018 收錄論文集中進行系列解讀。
  • 2020年金融科技專利報告
    出品|零壹智庫&天冕大數據作者|任萬盛一、中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情況與發展趨勢 截至2020年Q3,全球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數量累計已達到18,015件,覆蓋中美韓加澳日等34個國家和地區。例如,智能營銷是基於大數據、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推出的應用場景。智能投顧是基於海量客戶數據和產品信息,藉助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構建的模型,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千人千面的投資理財服務。這些場景均離不開大數據和AI。在2020年前三季度,大數據+金融專利申請數量為452件,其中有近50%的專利同時應用了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
  • 圖像識別能識臉,能不能識別出咱倆不為人知的關係?
    除了商業目的的炒作,訓練 AI 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首先,你需要大量的標記圖像。最小數量值為 20 個標記,軟體最多支持數量值 10,000個標記。標記越多,辨識度也就越高。很多圖像識別都是關於識別模式。
  • 曠視科技人臉數據事件不能不了...
    2020年9月12日,李開復在一個演講中說,創新工場曾經幫助孵化的「曠視科技」從螞蟻金服、美圖等公司拿到大量人臉數據。這引起了網絡輿論的極大關注。用戶用支付寶人臉識別支付、用美圖軟體自拍,形成的人臉數據,被偷偷給了「曠視科技」?若果真如此,無疑是對個人數據的極大濫用。
  • 李開復「口誤」,螞蟻集團、曠視秒「打臉」,暴露了人臉識別數據...
    9月12日,李開復在首屆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演講稱,創新工場八年前投資曠視科技時,曾幫助曠視科技獲取螞蟻集團、美圖的大量人臉數據。 螞蟻集團表示,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曠視科技表示,在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曠視科技始終尊重並致力於協助客戶確保數據安全。「我們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這是我們的一貫原則。」
  • 極光開發者大會:曠視科技敖翔談視覺智能如何助力大數據風控升級
    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先生作為重要嘉賓出席本次大會,並發表《視覺智能助力大數據風控升級》的主題演講。視覺智能助力大數據風控升級主講人: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大家好,我叫敖翔。很高興來到極光開發者大會,分享關於機器視覺跟風控之間的關係。
  • 曠視IPO在即,看清「AI第一股」的商業真相
    但整體來說初創公司有兩條發展路徑:以一個場景(如人臉識別)作為突破口,通過連接企業客戶內部系統或自建場景入口如傳感器等方式獲取數據,基於多維度的數據不斷訓練模型、優化算法,在某一個場景問題中找到最佳解,再向其他行業中相似的場景複製;以一種通用技術(如機器視覺)作為突破口,深耕算法和底層框架,尤其當機器學習被工業界接納後,從底層驅動訓練模型,不僅能提升方案在不同場景下的普適性和運算效率
  • 一種基於大規模數據集的圖像識別方法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IAT)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帶引導學習和噪聲監督的產品圖像識別方法。這項研究發表在《計算機視覺和圖像理解》上。該團隊引入了一種名為product -90的新型大規模數據集,而不是通過費時費力的圖像捕捉來收集產品圖像。該數據集包含90個類別的14萬多張圖像,與Clothing1M(一個大型公共數據集,設計用於在人工監督下從嘈雜數據中學習)有關,但包含更多的類別。圖片來自電子商務網站的評論。
  • 文本秒生成圖像,震驚業界,詳解OpenAI兩大AI模型
    編譯 | 子佩編輯 | Panken智東西1月7日消息,2021開年,頂著地表最強語言模型GPT-3的光環,OpenAI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一路高歌猛進,於昨日推出兩個跨越文本與圖像次元的模型:DALL·E和CLIP,前者可以基於文本生成圖像,後者則可以基於文本對圖片進行分類,兩者都意在打破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兩大門派
  • 文本秒生成圖像,震驚業界!詳解OpenAI兩大AI模型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譯 |子佩編輯 |Panken智東西1月7日消息,2021開年,頂著地表最強語言模型GPT-3的光環,OpenAI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一路高歌猛進,於昨日推出兩個跨越文本與圖像次元的模型:DALL·E和CLIP,前者可以基於文本生成圖像,後者則可以基於文本對圖片進行分類,兩者都意在打破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兩大門派「涇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