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需要積極治療,那麼低血壓需要治療嗎?看完你就懂了

2020-12-23 醫說健康

眾所周知高血壓是一種容易威脅到生命安全的心血管疾病,人們普遍對高血壓有著較強烈的重視感和關注度,會更加重視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但在實際臨床治癒的過程之中,發現低血壓也是一種尤為常見的身體疾病,人們卻缺乏對低血壓的重視和了解。

實際上,低血壓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著極大的威脅,由於體循環動脈血壓較低,可能會導致上肢和腦部供血不足,讓患者出現頭暈眼花和四肢乏力的症狀。患者長期處於低血壓的狀態之中,既會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的狀態,同時也可能會出現突然暈厥造成的生命安全問題

就此而言在患上低血壓的病症之後,患者也應當積極地參與治療,從以下方面進行調節緩解低血壓的症狀。

1.注意增加營養,合理飲食:許多低血壓的起因便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營養結構,血壓低的患者應當加強自身營養的供給,增強對各種營養食物的攝入,與此同時也可以添加阿膠和紅棗等一系列益氣養血的補品。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和相應的飲食營養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增強營養,同時增強身體內的鹽分,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血壓,因此也可以適當的增加食鹽的攝入。

2.警惕貧血等附加病症:血壓低的患者也可能會伴隨著貧血的症狀,在出現這一系列的症狀時更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低血壓的患者日常生活之中也應當警惕貧血問題,可以多攝入蛋白質和維生素等一系列的食物。同時低血壓患者可以多吃豬肝和動物血等一系列的食物,能夠有效地緩解貧血和低血壓的症狀。

3.減少降壓和降膽固醇的食物攝入:低血壓患者的飲食與高血壓患者恰恰相反,為了提高血壓並且補給營養低血壓的患者應當多攝入高鈉和高膽醇的食物,同時也應當減少各種具備降壓效果的食物攝入,例如應當減少苦瓜、洋蔥等一系列降壓食物,同時也可以增強豬肉和雞蛋等一系列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

但在實際營養攝入的過程之中,也應當避免矯枉過正,根據飲食習慣和相應的醫生建議合理的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高膽固醇和高鈉食物攝入超標,只有合理的調整飲食才能夠有效的提高血壓,同時也能夠避免過度補充引起高血壓等一系列問題。

4.根據血壓的數值合理調節:低血壓患者在血壓偏低的情況之下,可以通過生活方式進行調節,但血壓過低可能會造成生命安全的風險,因此相關患者應當積極的進行體檢,了解低血壓的嚴重程度選擇服用藥物或者調整飲食方案。

總之健康的飲食方案和營養的有效補充能夠有效地緩解低血壓的症狀,而氣血虛弱也可以通過各種補氣血的食物和藥物進行補充,生活之中保持良好的習慣也能夠有效地緩解低血壓的症狀。但在血壓過低的情況下,也應當積極地採用藥物進行治療,才能夠讓生命安全得到更好地保障。

相關焦點

  • 低血壓需要治療嗎?
    「我的血壓一年比一年低,需不需要治療啊?再過幾年能不能就是0了,需要吃點藥嗎?」在長春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醫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詢問。那麼低血壓到底需不需要治療呢?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水平,通常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毫米汞柱,被稱之為低血壓。
  • 高血壓要降壓,那低血壓要治療嗎?血壓過低,2件事要牢記
    大部分人都知道高血壓是慢性疾病,出現之後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很多人會通過各種方式來維持血壓穩定,防止高血壓產生。但是生活中並非所有人出現的都是高血壓,部分人身體不良反應明顯,通過檢查發現的是低血壓,低血壓同樣也會帶來身體傷害。
  • 低血壓是比高血壓還可怕?3招讓您遠離低血壓
    低血壓也是我們日常中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低血壓對我們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嚴重時會導致頭暈、噁心、暈倒等。有人說低血壓比高血壓更加可怕?真的是這樣嗎?有什麼辦法可以遠離低血壓嗎?其實說低血壓比高血壓更可怕是因為低血壓是不可預知的,而且我們也常常忽視,從而導致發生了一些嚴重的後果。所以我們要重視低血壓,遠離低血壓的危害1.
  • 高血壓突然變為低血壓,要怎麼辦?
    3、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就會出現心臟功能下降,導致低血壓。高血壓突然變為低血壓,要怎麼辦?高血壓突然變為低血壓,患者一定要重視起來,要到及時醫院就診進行相關的檢查,明確引起血壓下降的原因。如果患者是由消化道出血引起的低血壓,就要補液擴容,必要的時候輸血治療。得了高血壓怎麼辦?3種方法來改善高血壓的治療原則是控制血壓,維持治療,改善症狀,防治併發症。
  • 低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血壓低千萬不能吃這些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有低血壓的症狀,那您知道低血壓的治療與飲食有哪些嗎?平時血壓低的人不能吃什麼食物呢,低血壓的類型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低血壓的治療與飲食低血壓的治療與飲食一:飲食低血壓的治療與飲食,你知道嗎?
  • 低血壓有害,必須治療?不是所有的低血壓都有危害需要幹預和處理
    流言:低血壓有害,必須治療真相解讀:不是所有的低血壓都有危害,都需要幹預和處理。2.病理性低血壓病理性低血壓對身體會造成損害,主要是引起重要臟器供血不足、疲乏無力、四肢溼冷甚至休克的症狀。包括慢性和急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包含服用過量降壓藥物的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或體質性低血壓。
  • 高血壓患者,什麼情況下會導致低血壓?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昨天從急診收了一位高血壓、心絞痛的患者,他來醫院的時候已經從高血壓變成了低血壓。如果說長期的高血壓會有風險,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那麼低血壓會在很短時間內就出現危險,因為低血壓簡單的理解就是休克。老百姓以為昏迷叫休克,其實醫學上,簡單的一個指標就是低血壓就是休克。
  • 高血壓的分級,治療時機及目標
    高血壓的治療時機和目標 1.降壓藥物治療的時機 2.體位性低血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需要測量臥位、立位血壓。體位性低血壓(OH)指由臥位轉為直立位時收縮壓下降≥20 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 推薦藥物:選擇可改善大腦血流量的降壓藥物,如ACEI或ARB,並從小劑量起始。
  • 高血壓成為低血壓?醫生提醒:避免這6種情況出現低血壓更危險
    昨天從急診收了一位高血壓、心絞痛的患者,他來醫院的時候已經從高血壓變成了低血壓。如果說長期的高血壓會有風險,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那麼低血壓會在很短時間內就出現危險,因為低血壓簡單的理解就是休克。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高血壓,沒有正確對待導致低血壓的病例。高血壓患者,什麼情況下會導致低血壓呢?
  • 體質性低血壓症狀有哪些 如何進行治療
    我們都知道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那麼是不是血壓越低越好呢?情況並非如此,低血壓也會威脅到身體的健康,體質性低血壓是常見的一種情況,那麼體質性低血壓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體質性低血壓?下面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
    高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同時存在產生治療矛盾,這類病人的血壓控制是臨床上的一大難題。體位性低血壓不是一個特殊疾病,而是血壓對許多原因的調節異常的表現。OH定義為由臥位起立後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以上, 或收縮壓低於90mmHg, 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以上。
  • 治療高血壓藥物,你服對了嗎?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之一,但在我國其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遠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除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外,還需終身服藥。面對琳琅滿目的降壓藥物,你服對了嗎?①降壓效果佳,能夠有效的控制血壓;②安全性好,長期服用無肝腎毒性等不良反應;③方便服用,價格適宜,依從性高;④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能預防和逆轉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腎等併發症,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
  • 低血壓有害必須治療?
    正值年底,很多單位和公司都組織員工去體檢,一些員工的體檢結果顯示「低血壓」。於是,他們就上網查詢相關消息,而網絡上有關低血壓的解釋多種多樣,其中有一種說法指出「低血壓有害,必須治療」,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 直立性低血壓or高血壓,背後有何玄機?
    患者臨床表現符合「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特點,但是患者發生低血壓的原因仍需要進一步探究。患者長期糖尿病病史,存在自主神經病變基礎,既往暈厥病史,既往高血壓病史並服用降壓藥物,患者於站立活動時發病,入院測血壓偏低,故高度懷疑患者此次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能與直立性低血壓(OH)引起一過性腦缺血、腦灌注不足有關。建議患者完善自主神經功能測試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
  • 低血壓,一個比高血壓還容易被人忽視的大問題
    也就是另外一種疾病——低血壓。相較於高血壓,大家對低血壓的了解稍顯不足。那麼今天小澤就來給大家科普科普低血壓的知識。什麼是低血壓?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成年人收縮壓即高壓低於90mmHg,或舒張壓低壓低於60mmHg,被認為是血壓偏低。
  • 高血壓備受關注,但是低血壓你了解嗎?一起帶你探究低血壓
    導語:高血壓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一般上了年紀和肥胖人群比較易得高血壓,而這類人群對於高血壓比較關注,繼而在社會中引起了較高的討論率。相比起高血壓的高知名度,低血壓在人們認知中並不多見,下面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低血壓。
  • 高血壓變了低血壓?醫生提醒:避免6種情況,否則更危險
    昨天從急診收了一位高血壓、心絞痛的患者,他來醫院的時候已經從高血壓變成了低血壓。 如果說長期的高血壓會有風險,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那麼低血壓會在很短時間內就出現危險,因為低血壓簡單的理解就是休克。老百姓以為昏迷叫休克,其實醫學上,簡單的一個指標就是低血壓就是休克。
  • 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福建衛生報你和健康之間就差這一點關注如果以為自己得了高血壓,低血壓這個病就絕對不會找到你了,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前段時間,寧德一位高血壓患者李老伯突發頭暈,暈倒了結果一查醫生告訴他,暈倒是因為——低!血!壓!
  • 何謂體位性低血壓?它的發病機制、預防及治療,一次性說清楚
    05體位性低血壓應如何治療?(一)急性期治療體位性低血壓一般為一過性程,嚴重時可發生暈厥。先做好防護,以防摔傷。然後迅速安排病人臥位,呼救以確定自己的知覺,並趕緊在第一時間給患者補充淡鹽水。但是,在觀察一段時間後,如果症狀沒有得到緩解,就一定要考慮急診治療。(二)非藥物療法對體位低血壓的治療,目前還沒有特效新藥,治療主要針對病因,避免可能導致體位低血壓的因素,如迅速起床、熱水浴、長期臥床等,避免動作加重腹腔或胸腔壓力,如便秘、排尿時用力過猛、抬重時憋氣等。1、注意飲食食多餐,戒酒,餐後適當休息後再運動。
  • 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病機制、預防及治療,一次說清楚! - 心電圖劉醫生
    體位性低血壓可見於各個年齡段,但在老年人中常見(15%~20%),發病率隨年齡、神經功能障礙、代謝紊亂而升高,尤其是合併多種疾病的虛弱老年人,其在養老院人群中發病率可達50%或50%以上。1/3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可能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多見於體位突然變化之後,血壓突然下降,是老年人暈厥或暈倒的重要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