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性低血壓or高血壓,背後有何玄機?

2021-01-19 醫脈通

作者:王玉偉 金迪 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上一篇文章向大家簡單介紹了「臥位」可誘發的某些心血管系統疾病,如臥位型心絞痛、臥位性心律失常(點擊查看:躺著也中槍?!聊聊那些「臥位」引起的疾病),然而,「直立」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也不容忽視。那麼,「直立」誘發的血壓異常背後又暗藏什麼玄機?


直立性低血壓


先來看一份病例:


患者70歲男性,1小時前散步時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右側肢體乏力、言語表達不清,急診入院。查體:體溫:36.7 ℃,脈搏:75 次/分,呼吸:14 次/分,血壓:90/55 mmHg,雙肺呼吸音清,心率75 次/分,心律齊,未聞及異常心臟雜音,右側肢體肌力IV級。患者長期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病史,目前口服藥物治療,平時血壓波動在120~130/80~90 mmHg之間。患者近1年來暈厥2次,未正規診治。患者否認心臟病、腦血管病史,否認吸菸、飲酒史,個人史和家族史無特殊。患者住院臥床休息數小時後,上述症狀逐漸減輕,第二天症狀消失。初步診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患者臨床表現符合「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特點,但是患者發生低血壓的原因仍需要進一步探究。患者長期糖尿病病史,存在自主神經病變基礎,既往暈厥病史,既往高血壓病史並服用降壓藥物,患者於站立活動時發病,入院測血壓偏低,故高度懷疑患者此次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能與直立性低血壓(OH)引起一過性腦缺血、腦灌注不足有關。建議患者完善自主神經功能測試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


那麼,問題來了,直立位與低血壓之間有什麼瓜葛?


正常情況下,自主神經功能可以通過調節系統性血管收縮和代償性心率加快維持正常血壓。當人體出現自主神經系統損傷時,就不能提供足夠的自主體位反應,很大程度上是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不足引起的。


OH通常是指站立位較平臥位時收縮壓下降≥20 mmHg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症狀和體徵包括體位性頭暈、伴或不伴暈厥的跌倒,也有少見的症狀如直立性認知功能障礙、精神遲鈍、渾身無力等表現。


OH在老年人群中發生較普遍,其發生原因複雜多樣,包括神經源性的原因(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及非神經性源性的原因(低血容量、心功能障礙、藥物影響)。神經性直立性低血壓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神經變性疾病(如多系統萎縮、帕金森病)或外周神經病變(如糖尿病、澱粉樣變性、HIV),在體位變化時不能完成充分的反射性調節(血管收縮、心率加快)從而導致低血壓。


2016 AAS/NPF神經性直立性低血壓共識提出了逐步診斷流程,於診所內或家庭監測體位變化前後血壓、心率,評估引起OH的藥物(如降壓藥物、抗抑鬱藥物、抗膽鹼能藥物),予以酌情減量或更改,進一步篩查OH的原因,排除心源性、血管源性及醫源性等非神經源性原因後,完善專科檢查如自主功能檢查等(見下圖)。


圖1  神經性直立性低血壓診斷流程


OH的治療目標是緩解或消除症狀,神經性直立性低血壓治療包括評估和調整患者目前服用的藥物,生活幹預措施包括保證飲水量補充血容量,調整鹽攝入量,較低體力的訓練和中度、非劇烈活動,睡覺採取頭高位等,如非藥物治療無法適當改善患者症狀,需要藥物治療(如米多君、屈昔多巴)。


我們了解了直立位與低血壓的關係,那麼,直立位會不會引起高血壓表現呢?如果可以引起,其發生機制又是什麼呢?


直立性高血壓


直立性高血壓和直立性低血壓同屬體位性血壓異常,目前直立性低血壓的研究開展較多,但關於直立性高血壓(OHT)的報導卻相對較少。


OHT通常是指在站立位時血壓增高,而在平臥位時血壓正常。OHT定義尚缺乏統一標準,多數研究以臥位血壓正常,直立後3分鐘,收縮壓升高≥20 mmHg和(或)舒張壓升高≥10 mmHg為OHT。


OHT的作用機制複雜,涉及多種因素,歸納其主要機制,如下圖:


圖2  直立性高血壓機制


雖然OHT在臨床工作中常被忽視,但意義卻不容小覷:①OHT被認為是高血壓前期的一種形式,能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發生高血壓的風險;②OHT與清晨血壓快速上升和夜間血壓過度下降有關,增加了中心動脈壓力和動脈血栓形成概率;③OHT患者發生腦卒中、左心室肥厚的風險增大;④OHT是血壓正常糖尿病患者一種新的併發症,可能與早期神經病變和持續性高血壓進展有關;⑤OHT患者尿蛋白排洩率和BNP濃度均增加。


OHT的治療方法包括適當體育鍛鍊,避免突然改變姿勢,避免穿緊身衣以及藥物治療(α1受體阻滯劑、α2受體阻滯劑、新型鈣通道阻滯劑、鎮靜劑、抗驚厥類)等。


小結


直立性低血壓的防治已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目前關於直立性高血壓的研究和認識仍存在局限和不足。此外,直立位也可引起心律失常的表現,後續文章將繼續與大家分享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Gibbons C H, Schmidt P, Biaggioni I, et al. The recommendations of a consensus panel for the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associated supine hypertension[J].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7, 264(8):1567-1582.

[2] 劉德宇, 向際兵, 王成. 直立性高血壓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2014, 29(6):471-476.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中老年人頭暈需警惕直立性低血壓
    其實這種現象背後很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壓」作祟,讓我們來看看它到底是怎麼回事? 直立性低血壓常見的表現有哪些? 哪些原因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 1、發生直立性低血壓最常見的原因有藥物如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血管擴張劑及部分抗抑鬱藥。 2、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神經退行性病變如帕金森病、多系統萎縮等可導致的直立性低血壓,病情也更為嚴重。
  • 一文掌握「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的藥物治療
    直立性低血壓是在傾斜臺上直立或頭高位傾斜至少60°時,3min內收縮壓持續下降≥20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10mmHg。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是直立性低血壓的亞型,其還有自主神經系統損害,無法提供足夠的自主體位反應,可能是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不足所致,並有些同時合併臥位高血壓。
  • 警惕直立性低血壓
    這很可能不是由貧血或低血糖引起的,而是源於一種叫做「直立性低血壓」的病症。那麼,什麼是直立性低血壓?它為什麼會造成頭暈的症狀?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直立性低血壓呢?  直立性低血壓是什麼?直立性低血壓又被稱為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多於平臥位或者久蹲後突然站立時,出現血壓急速下降,腦灌注不足導致短暫意識喪失。
  • 為什麼有人高血壓有人低血壓?
    高血壓不僅是老年人當中的常見病,如今也開始有了年輕化的趨勢,高血壓的危害可謂是人盡皆知。然而,低血壓對人體的傷害也是巨大的,這也許是很多人都未曾注意到的問題。那麼,高血壓和低血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為主要特徵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早期常無症狀,或僅有頭暈、頭痛、心悸、耳鳴等症狀。
  • 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
    自主神經功能和壓力感受性反射在機體血壓調節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年齡增長上述功能減退,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率上升。由於發病機制上的密切關聯,體位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時常共存,有OH症狀者70%是高血壓患者,其次是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引起的OH。
  • 坐著躺著需要站起時 直立性低血壓風險人群要小心
    高血壓患者常常會被醫生告知起床動作需要緩慢,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與之密切相關的一個醫學名詞——直立性低血壓,又稱體位性低血壓。老年高血壓患者需服用多種降壓藥控制血壓,而且老年患者血壓自我調節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有直立性低血壓風險的人群,包括老年人、長時間臥床者、服用降壓藥尤其是多種藥物聯合降壓治療者,均應注意。無論是躺著,還是坐著、蹲著,在需要站起時,都要十分小心。
  • 老年高血壓患者慎防體位性低血壓
    長江網訊(通訊員吳萍 段毅)「我得高血壓這麼多年了,血壓從來沒有這麼低過,你們是不是量錯了?」高血壓患者王爹爹看到自己的血壓值顯示100/60毫米汞柱,他忍不住向醫生發出質疑。76歲的王爹爹患有高血壓已經20多年了,平時每次量血壓基本上都在150/80毫米汞柱左右。13日,王爹爹吃過早餐後在躺椅上休息了半小時就起身去拿報紙,沒想到一起身眼前一黑腳一軟差點暈倒,幸虧家人在一旁扶住了他,趕緊將他送到了武漢市東湖醫院。接診的內科主治醫師許三雄給他一量血壓顯示只有100/60毫米汞柱,經仔細查問後判斷,王爺爺是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
  • 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章文杰告訴李老伯,他既有高血壓,又有低血壓,是一種特殊的老年高血壓——直立性低血壓伴臥位高血壓。這樣的患者在臨床並不少見直立性低血壓,也叫體位性低血壓,這類患者從臥位轉為直立位,或頭部傾斜大於60°時,3分鐘內高壓下降≥20mmHg和(或) 低壓下降≥10mmHg。
  • 躺下高血壓,站起低血壓怎麼回事?這幾種情況需注意
    高血壓患者居然還會被低血壓找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老大爺的家人也納悶,就把他帶去醫院檢查,結果更讓人疑惑。老人在站起來的時候血壓很低,最低時收縮壓小於90mmHg,舒張壓小於60mmHg,但一躺下血壓就高到嚇人,最高時收縮壓達180mmHg,舒張壓達100mmHg。 醫生說,這種高血壓叫做直立性低血壓伴臥位高血壓,臨床並不少見。
  • 高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同樣在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高血壓是全球第一非傳染性疾病,全球患高血壓的患者高達2.7億,對於高血壓的知識幾乎人人皆知。但是,低血壓同樣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特別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青少年、體質虛弱的人,以及老年人,其危害性因人而異。
  • 這些藥物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其常見症狀包括體位性頭暈目眩、黑矇感,以及伴有或不伴暈厥的跌倒;較少見的症狀包括直立性認知功能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在直立位時可能因一過性額葉低灌注而導致執行功能明顯障礙)、精神遲鈍、渾身無力、頸痛或枕骨下及頸旁不適(呈「衣架」式分布——低血壓誘發頸帶狀肌缺血的表現)或斜臥呼吸(直立性低血壓引起通氣時肺尖灌注不足或通氣灌註失調,導致直立位呼吸困難)。
  • 我們平時都在注意高血壓,其實低血壓的也很危險,更應該得到重視
    最近在門診中,總能遇到幾個低血壓的患者,周身乏力,狀態不佳。另外,我們也發現,患者對低血壓知識的了解,比高血壓要少得多,大多數人不太清楚低血壓的危害。今天我們聊聊低血壓最常見的原因及危害。一、是體制性低血壓,多見於情緒不穩,體質瘦弱的老年婦女,並且可有家族遺傳傾向。二、是繼發性低血壓,常繼發於急性失血、心臟病發作、慢性貧血,中風等慢性疾病。
  • 起猛了「眼前一黑」,低血壓?低血糖?
    症狀類似低血糖,但並不是突然發生而可能長期存在如頭暈、無力、面色蒼白等而造成站起時眼前發黑的,正是低血壓,準確講叫做『直立性低血壓』,它究竟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呢?導致血壓繼續下降,使大腦出現短暫的『缺血』,從而產生頭暈、眼前發黑等低血壓症狀。這就是直立性低血壓了。
  • 高血壓備受關注,但是低血壓你了解嗎?一起帶你探究低血壓
    導語:高血壓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一般上了年紀和肥胖人群比較易得高血壓,而這類人群對於高血壓比較關注,繼而在社會中引起了較高的討論率。相比起高血壓的高知名度,低血壓在人們認知中並不多見,下面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低血壓。
  • 出現高血壓症狀時怎麼辦?
    高血壓的朋友日常可能會有頭痛、頭暈、視力模糊、意識改變或發生直立性低血壓等情況,還可能有潛在的高血壓急症等併發症,所以日常做好高血壓的護理非常重要。 居家應該有相應的安全設施,如在廁所增加一個扶手欄杆,使用防滑地磚、防滑拖鞋等。 3、直立性低血壓怎麼辦?
  • 低血壓怎麼辦 低血壓如何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需要注意什麼?
    很多人知道高血壓,但對低血壓卻不怎麼了解,其實有低血壓也是需要採取措施改善的。
  • 您恐怕還不清楚低血壓有多危險!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腎病併發症之一,很多腎友在接受腎病治療的同時也在進行降壓治療,為了讓患者認識到降壓的重要性,醫生也一直在給大家普及高血壓的危害,這時,難免會有患者出現這樣一個錯誤的認知:既然高血壓這麼危險,那我是不是應該把血壓降得越低越好?只要血壓變低,高血壓的那些威脅不就不存在了嗎?
  • 莫把直立性低血壓錯當耳石症
    陳先生因頭暈到醫院尋求治療,經眩暈中心主任嶽俊生副教授診斷,患者是因直立性低血壓導致的頭昏,並指出直立性低血壓症狀與耳石症頗為相似,提醒廣大患者不要誤判。什麼是直立性低血壓?如何確診直立性低血壓呢?直立性低血壓是由蹲位或臥位突然起立,引起大腦瞬間供血不足,腦部因缺血缺氧,導致頭昏,眼前發黑,周身乏力,嚴重者發生暈厥等症狀。
  • 低血壓的危害與防治,您一定要知道!
    最近在門診中,總能遇到幾個低血壓的患者,周身乏力,狀態不佳。另外,我們也發現,患者對低血壓知識的了解,比高血壓要少得多,大多數人不太清楚低血壓的危害。今天我們聊聊低血壓最常見的原因及危害。 所謂低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的收縮壓低於9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
  • 警惕體位性低血壓
    想必很多人都有這個經歷,蹲久了突然站起來感覺頭暈、腿腳發麻,眼前一黑或者變得模糊,嚴重的時候還會有暈厥的症狀。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一起來聊一聊。有可能是直立性/體位性低血壓通俗易懂來說,就是在突然站立的情況下,頭部的位置迅速升高,心臟還沒來得及把足夠的血液運輸到大腦,大腦暫時性的缺氧,產生暈眩或者昏倒等現象。在醫學上叫做直立性低血壓或者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分為突發性和繼發性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