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壓患者慎防體位性低血壓

2020-12-23 瀟湘名醫

長江網訊(通訊員吳萍 段毅)「我得高血壓這麼多年了,血壓從來沒有這麼低過,你們是不是量錯了?」高血壓患者王爹爹看到自己的血壓值顯示100/60毫米汞柱,他忍不住向醫生發出質疑。

76歲的王爹爹患有高血壓已經20多年了,平時每次量血壓基本上都在150/80毫米汞柱左右。13日,王爹爹吃過早餐後在躺椅上休息了半小時就起身去拿報紙,沒想到一起身眼前一黑腳一軟差點暈倒,幸虧家人在一旁扶住了他,趕緊將他送到了武漢市東湖醫院。接診的內科主治醫師許三雄給他一量血壓顯示只有100/60毫米汞柱,經仔細查問後判斷,王爺爺是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

許三雄醫生解釋,體位性低血壓也稱直立性低血壓,是由於體位的改變發生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壓,如平臥的人突然直立。直立性低血壓在老年人中比較多見,還會伴有站立不穩,視力模糊,頭暈目眩,軟弱無力,大小便失禁等情況,嚴重時會發生暈厥。

許三雄醫生提醒,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在改變體位(如起床時,站起時)時動作一定要慢,防止血壓突然下降。可以先做一些準備動作,如輕微的四肢活動,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編輯:畢婷】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這些藥物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是直立性低血壓的亞型,除符合直立性低血壓定義外,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患者還存在自主神經系統損害,特點為無法提供足夠的自主體位反應,而自主神經最顯著的作用是通過系統性血管收縮和代償性心率加快維持正常血壓,這種缺失很大程度上是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不足所致。
  • 注意細節,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但是過猶不及,過度的波動,尤其在一些日常活動中,甚至休息狀態時出現波動就不正常了,常常使患者感到不適,導致心、腦、腎等器官損害。這在老年人群中就更加明顯。直立姿勢改變引起壓力反射為了避免血壓的過度波動,機體有一整套的調節機制來預防,例如體位變化。正常人的頸動脈內壁有一個壓力感受器,能感受到流經此處的血流及壓力變化。
  • 為什麼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更危險
    低血壓是指血壓低於正常水平的血壓,即低於90/60 mmHg。高血壓對人體產生危害,同樣,低血壓也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因為血壓的驟然降低比持續高血壓水平狀態更危險。特別是一些老年高血壓患者,突然發生低血壓可能會是危險的先兆,會造成一些重要臟器如心、腎、腦的血液低灌注,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 教你5招來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尤其老年患者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什麼老年人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年人的血壓調節機制「退化」了,當從平臥或座位突然變成直立時,血管中的血液因為重力的原因迅速如泉湧到下肢。此時,血壓需要調節機制的作用才能保持正常。
  • 高血壓患者,什麼情況下會導致低血壓?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昨天從急診收了一位高血壓、心絞痛的患者,他來醫院的時候已經從高血壓變成了低血壓。如果說長期的高血壓會有風險,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那麼低血壓會在很短時間內就出現危險,因為低血壓簡單的理解就是休克。老百姓以為昏迷叫休克,其實醫學上,簡單的一個指標就是低血壓就是休克。
  • 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
    上述自主神經系統的代償機制非常高效,因此正常人在快速體位改變時也不會感到不適。當全身血管擴張或嚴重血容量不足等機體無法代償時,會發生神經源性暈厥,典型表現為一過性黑蒙。需要注意的是,未經控制的高血壓增加OH的發生率。社區健康人群中OH的發生率約為2%,控制良好的高血壓患者中為5%,但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中高達19%。nOH的典型表現是仰臥位高血壓(neurologic supine hypertension, nSH),由於壓力―利尿鈉機制,夜尿增多(可達2L),因此在晨起時體位性低血壓最為嚴重。
  • 直立性低血壓or高血壓,背後有何玄機?
    患者長期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病史,目前口服藥物治療,平時血壓波動在120~130/80~90 mmHg之間。患者近1年來暈厥2次,未正規診治。患者否認心臟病、腦血管病史,否認吸菸、飲酒史,個人史和家族史無特殊。患者住院臥床休息數小時後,上述症狀逐漸減輕,第二天症狀消失。初步診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章文杰告訴李老伯,他既有高血壓,又有低血壓,是一種特殊的老年高血壓——直立性低血壓伴臥位高血壓。這樣的患者在臨床並不少見直立性低血壓,也叫體位性低血壓,這類患者從臥位轉為直立位,或頭部傾斜大於60°時,3分鐘內高壓下降≥20mmHg和(或) 低壓下降≥10mmHg。
  • 提醒:高血壓更要注意低血壓風險,如何做?本文為你一一分析
    血壓過低,會使得人體的各個臟器血液灌注不足,也容易出現心悸、乏力甚至昏厥等症狀和問題,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一定也要注意低血壓的風險。對於病理性的或用藥不當導致的低血壓問題,就值得我們重點關注。這些情況,大都與高血壓密切相關,血壓波動性的增大,會帶來健康的危害,而且相對於高血壓,低血壓引發急性健康損傷的風險往往更大。為什麼高血壓患者,更容易出現低血壓風險呢?
  • 橫看成嶺側成峰,老年高血壓的控制有哪些妙招?
    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許多人談之色變的老年高血壓。老年高血壓指的是:年齡≥60歲、血壓持續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若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定義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 躺下高血壓,站起低血壓怎麼回事?這幾種情況需注意
    高血壓患者居然還會被低血壓找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老大爺的家人也納悶,就把他帶去醫院檢查,結果更讓人疑惑。老人在站起來的時候血壓很低,最低時收縮壓小於90mmHg,舒張壓小於60mmHg,但一躺下血壓就高到嚇人,最高時收縮壓達180mmHg,舒張壓達100mmHg。 醫生說,這種高血壓叫做直立性低血壓伴臥位高血壓,臨床並不少見。
  • 常吃降壓藥會引起低血壓?闢謠:低血壓的真正原因,主要是這3點
    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主要考慮3方面原因相比於沒有高血壓問題,血壓正常的健康人,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的風險往往更高,而且多數都發生在高血壓病程多年,血壓未得到積極穩定控制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身上,高血壓傷害身體健康,而低血壓的風險也同樣值得注意,當出現低血壓時,身體會出現乏力、眩暈、心跳加速等多種症狀
  • 體位改變血壓也會改變
    但是我們要慎重地對待這類問題,特別是老年朋友們。作為心內科的醫生,首先聯想到的就是體位性低血壓,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這個病症及預防方法。體位改變血壓也會改變人下蹲的時候,雙腿的血管受到壓迫,時間久了血液的流速也會減慢。當人突然直立的時候,血液因為重力驅使而向下半身移動,加重上半身的缺血狀態。
  • 藥物是體位性低血壓的常見誘因 服用五類藥,要防低血壓
    王大爺是高血壓老患者,平時服藥很規律,血壓控制得也比較理想,但最近發現每天早上起床時會頭暈,有時眼前發黑、站立不穩,甚至有一次摔倒在床上。王大爺以為是血壓又高了,但一測量血壓又不高,百思不得其解,就趕緊來醫院諮詢。藥師經過仔細詢問,找到了王大爺頭暈的原因:低血壓。
  • 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項!
    1、注意直立性低血壓 老年人容易形成體位性低血壓,在降壓治療過程中,如果老年人從躺著變為直立時頭昏眼花,則老年人可能有直立性低血壓,患者及其家人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 高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同樣在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高血壓是全球第一非傳染性疾病,全球患高血壓的患者高達2.7億,對於高血壓的知識幾乎人人皆知。但是,低血壓同樣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特別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青少年、體質虛弱的人,以及老年人,其危害性因人而異。
  • 【老年天地】老年血壓失控 多因患者自主停藥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高居首位。 高血壓一般從中年起病,延至老年,成為老年常見病,但也有不少人,六七十歲才出現血壓升高,可稱之為「晚發性高血壓」。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老年高血壓實施全方位的醫學管理,血壓得到控制的人數越來越多。
  • 高血壓成為低血壓?醫生提醒:避免這6種情況出現低血壓更危險
    昨天從急診收了一位高血壓、心絞痛的患者,他來醫院的時候已經從高血壓變成了低血壓。如果說長期的高血壓會有風險,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那麼低血壓會在很短時間內就出現危險,因為低血壓簡單的理解就是休克。老百姓以為昏迷叫休克,其實醫學上,簡單的一個指標就是低血壓就是休克。患者李阿姨,66歲,平時是高血壓,長期吃著降壓藥,血壓控制的不錯。後來又確診了冠心病,醫生告訴她,如果發作心絞痛,可以含服硝酸甘油,緩解心絞痛。昨天傍晚,李阿姨正準備吃飯,突然心前區疼痛,伴大汗,李阿姨知道是心絞痛發作了,於是含服了一粒硝酸甘油。
  • 低血壓,一個比高血壓還容易被人忽視的大問題
    原創 澤橋醫生 澤橋醫生別把低血壓不當回事咱們平常聽多了各種高血壓的危害,都知道高血壓是一種嚴重的非傳染性慢性疾病。
  • 血壓低於這個數,可能比高血壓更危險!這類低血壓60%的老年人都有...
    常言道「高血壓猛如虎」,尤其現如今高血壓患者數量龐大,且逐漸趨於年輕化,讓更多人有了恐懼之心,都希望血壓低一點、再低一點就好了。但血壓太低可能比高血壓更危險!生活中深受低血壓困擾的人不在少數,前段時間就有很多粉絲在留言想了解關於低血壓的健康知識。今天可可就給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