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不僅是老年人當中的常見病,如今也開始有了年輕化的趨勢,高血壓的危害可謂是人盡皆知。然而,低血壓對人體的傷害也是巨大的,這也許是很多人都未曾注意到的問題。那麼,高血壓和低血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為主要特徵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早期常無症狀,或僅有頭暈、頭痛、心悸、耳鳴等症狀。表面上看,它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實際上是引發心、腦血管和腎病變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如果控制不當就會病變,引發腦中風、心梗和腎功能衰竭等病症,嚴重時可猝死。
什麼是低血壓?
低血壓主要分為直立性低血壓和餐後低血壓,直立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起身站立後感到頭暈,軟弱無力、站立不穩摔傷,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暈厥的症狀,測量血壓值比臥位時低20毫米汞柱以上。餐後低血壓是指在進食兩小時內,收縮壓下降>20毫米汞柱或原收縮壓≥100毫米汞柱,下降至≤90毫米汞柱,並伴有一些頭暈、虛弱、嗜睡的表現,長期低血壓可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
另外,在測量血壓的過程中,還會出現一種情況——白大衣高血壓,這種情況一般表現為,當某些人去醫院就診時,被醫生測量出高血壓,可是,回到自己的家中測量時,無論是即時血壓還是動態血壓,監測結果都顯示正常。在以前,這種情況被認為是面對醫生時緊張所致,而現在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情況是病人的狀態處於正常血壓與明顯持續性高血壓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應加強隨時訪問觀察。
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保健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避免進食高鹽食物和調味品,限制鈉鹽攝入。第二,控制油脂,減少動物食品和動物油攝入。第三,保持營養均衡,適量補充蛋白質,多吃新鮮蔬果。第四,科學控制體重,堅持運動。
低血壓患者平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首先,不要過度勞累,少熬夜。在飲食上,注意葷素搭配,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晚餐後平躺一會兒。另外也要注意增強體質,適當的有氧運動有助於低血壓患者恢復健康。
高血壓和低血壓並不可怕,對待它要有長期疾病管理的意識,才能防患於未然。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毛菡 [責任編輯: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