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高血壓是病,得控制,當血壓過高的時候就會頭昏頭疼,甚至會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但是低血壓同樣也是病,而且除了頭暈等症狀外,過低的血壓還會導致休克甚至是死亡。所以不論血壓高低,都需要注意調整。
很多人都不知道低血壓是怎麼回事,其實低血壓的症狀很容易體會。當久蹲後突然起身,是不是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的症狀,這就是低血壓,不過不要擔心,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叫做體位性低血壓,就是突然站立,血液不能及時輸送到頭部,造成的暫時的血壓偏低,正常人會馬上恢復到正常血壓,也就緩解了頭暈目眩、眼前發黑的症狀。
血壓低於多少,算作低血壓?
對於低血壓的診斷,臨床上將收縮壓低於90mmHg,或者是舒張壓低於60mmHg,就可診斷為低血壓。
低血壓都有哪些危害呢?
1、頭暈頭疼、疲乏無力
低血壓的人會經常感到頭暈頭疼,疲乏無力,尤其是早上起床,感到精神不振,四肢無力。顳頂區或枕下區隱痛,也可呈劇烈的搏動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也有兩眼發黑、眩暈迷糊的症狀,甚至是暈厥倒地等,在改變體位的時候最容易發生。
2、心前區不適或者疼痛
低血壓患者會表現為心前區不適或者疼痛的感覺,當體力勞動或者是精神緊張的時候發作,有時候在安靜的時候也會發生,類似心絞痛發作。
3、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內分泌紊亂
低血壓患者還會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等症狀,低血壓會影響消化功能。部分低血壓患者還會表現為低血糖、性功能減退、月經不調等內分泌紊亂症狀。
4、影響睡眠
低血壓還會表現為神經功能障礙,可表現為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經常失眠等。
大部人都覺得血壓高了有危險,血壓低一些比較好,其實不然,低血壓也會導致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疾病,因為血壓過低,這些器官的供血不足,就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中老年人更為明顯。
低血壓怎麼辦?
臨床上降血壓藥物比較普遍,升血壓的藥物少之又少,那麼患有低血壓的患者,該如何應對?
1、加強體育鍛鍊
體育鍛鍊對人體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要適當,不可過於激烈,最好是有氧運動,每周3-5次,根據自身情況。如果本身有基礎疾病,就要選擇一些比較舒緩的,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體育鍛鍊有調節血壓的作用,對於高血壓和低血壓都有調節的作用,體育鍛鍊是最好的良藥。
2、適當高鹽飲食
高鹽飲食的同時要適當多喝水,可以讓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增加血容量,從而升血壓。
3、增強營養
體質虛弱的患者要增加營養,通過增加營養可以改善低血壓的症狀。
什麼樣的人容易患有低血壓?
女性和老年人容易患有低血壓,如果長期放任低血壓不管,對身體臟器的影響還是蠻大的,會影響臟器的功能,加速衰老,還會導致各種臟器疾病。所以血壓偏低的時候要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