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創作格律詩必須遵守格律要求,否則,就不能叫格律詩。格律詩的要求很嚴格,如:平仄、押韻、對仗、三平尾、三仄尾、孤平拗救等等都是不允許隨心所欲的。我今天想與大家談一談的話題,是關于格律詩鄰韻通押的一點個人淺見。
鄰韻是中國古代詩詞的一個術語。著名國學大師王力先生認為:所謂鄰韻,即指韻音相近者。因其於韻書排列上相鄰,故名為「鄰韻」。必須指出,鄰韻是因為韻音相近而為鄰韻,並非是排列相鄰而為鄰韻。但其排列相鄰,卻是因為韻音相近的關係。例如:平水韻(一東、二冬、四支、五微、八庚、九青)既是韻音相近,又是排列相鄰。但是(三江,七陽)韻音相近,卻並沒有排列相鄰。
那麼什麼是鄰韻通押呢?鄰韻通押是近代提出的押韻方法,毛澤東也提倡寫詩可押鄰韻。如果說寫格律詩,用平水韻還不能押鄰韻,那是根本不了解什麼叫押韻。所謂鄰韻通押,並非是有些人認為的鄰韻只能借用在格律詩的首句,即古人所指的(孤雁格)。國學大師王力在所著的《詩詞格律》一書中,對於鄰韻通押於整首詩中也予以了認可。毛澤東、魯迅、郭沫若等人,也在整首詩中鄰韻通押。
例如:毛澤東的七律《長徵》,用的是平水韻(十四寒,十五刪),詩中的第二句「萬水千山只等閒」,第八句「三軍過後盡開顏」。都屬於鄰韻通押。而並非是鄰韻只能借用在首句。作者本人四十年前學習格律詩,首先接觸的就是王力先生所著的《詩詞格律》。本人創作詩詞也一直都是參照平水韻律詩鄰韻通押一覽表。本人認為,鄰韻通押給詩詞的創作中帶來了很多便利,使創作者有更大的創作空間。
歷史總是在不斷進步,格律詩傳承發展到今天,也已經有了諸多改進,《中華新韻》,《中華通韻》,都是新時代的產物。但是,寫格律詩提倡用新韻還是古韻,卻是一個觀點不同,眾說紛紜的學術話題。作者以為,無論是新韻或古韻,都可以求同存異,在格律詩的創作過程中,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真正的好作品不在于格律,而是貴在好的意境。唐代詩人崔顥寫的七言古體詩《黃鶴樓》,不正是因為意境高遠,而千古流芳嗎。
有人說,格律詩是帶著鐐銬的舞蹈。既然古人可以舞動得淋漓盡致,我們為什麼不能舞動得盡致淋漓。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盡之處,歡迎廣大詩友善意的批評指正。
本文圖片來源於百度,感謝網絡作者支持。如有侵權,立即刪除。原創作品,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