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的「用韻」

2020-12-12 靚說國學

一、韻

韻是格律詩的基本要素之一。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合轍叫押韻。 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白什麼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拼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格律詩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韻母。大家知道,一個漢字用拼音字母拼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聲母,ong是韻母。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

二、韻母和押韻

把兩個以上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詩句的同一位置上,使聲音和諧悅耳,這種情況就叫做押韻,或壓韻。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各押韻的字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例如,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白腳)

無花只有寒。hán……(韻腳)

笛中聞折柳,……(白腳)

春色未曾看。kān……(韻腳)

曉戰隨金鼓,……(白腳)

宵眠抱玉鞍。ān……(韻腳)

願將腰下劍,……(白腳)

直為斬樓蘭。lán……(韻腳)

這首詩逢雙數句用韻,用平聲韻,首句不入韻。詩中的「寒」、「看」、「鞍」、「蘭」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ɑn,所以說它一韻用到底。詩中「看」,是平聲,由於語言發展了,語音起了變化,現代漢語「看」字有「kān」和「kàn」兩種讀音,這是要注意的。

三、格律詩的押韻

格律詩的韻例變化較少。它的押韻有三點應當注意。

第一,必須一韻到底,不許出韻。

例如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shēn。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xīn。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jīn。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韻腳「深、心、金、簪」四字,同屬平聲侵韻。[同屬十三轍en(恩)韻]

第二,首句往往借用鄰韻。

隔句韻第一句通常是不用韻的,所以近體詩第一句有借用鄰韻作為襯韻的現象。晚唐已開先例,宋人就蔚為風氣了。七絕如歐陽修《田家》:

綠桑高下映平川chuān,

賽罷田神笑語喧xuān。

林外鳴鳩春雨歇,

屋頭初日杏花繁fán。

「川」,先韻字,「喧、繁」元韻字,以先韻襯元韻。(十三轍安韻)

七律如晏殊《寓意》:

油壁香車不再逢péng,

峽雲無跡任西東dōng。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

幾日寂寥傷酒後,

一番蕭索禁菸中zhōng。

魚書欲寄何由達?

水遠山長處處同tóng。

「逢」冬韻字,「東、風、中、同」東韻字,以冬韻襯東韻。(十三轍eng翁韻)

五絕五律的例子,就不備舉了。 借用鄰韻這一現象,清代錢大昕已經注意到了。他在《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六借韻條說:「五七言近體第一句,借用旁韻,謂之借韻。」

首句借用鄰韻是有條件的。它們必須在詩韻裡是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韻。王力先生把它分為下面八類: 1.東、冬為一類。 2.支、微、齊為一類。支與微較近,它們與齊較遠。 3.魚、虞為一類。 4.佳、灰為一類。 5.真、文、元、寒、刪、先六韻為一類。真與文近,元與文近,寒與刪近,刪與先近,先又與元近;真與元,寒與先,元與刪較遠;至於真與寒,寒與元,文與刪先,先與真文,則原則上不能認為鄰韻。 6.蕭、餚、豪為一類。 7.庚、青、蒸三韻為一類。 8.覃、鹽、鹹為一類。

第三,多用平聲韻。

近體詩以用平聲韻為正例,用仄聲韻的很少。仄韻近體詩多半是五言絕句,如劉長卿《方外上人詩》: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zhù。

莫買沃州山,時人已知處chù。

「住」與「處」是仄聲字。

四、押韻的一般規則

格律詩的押韻,從李白的《塞下曲》,杜甫的《春望》等可以總結出主要有如下規則:

1.偶數句押韻。

格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只押平聲韻。

格律詩正例是押平聲韻,而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雷打不變的規矩,如果押仄聲韻,讀起來會覺得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則。

3.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

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而格律詩不允許。

4.首句入韻的詩,其首句的韻腳可用鄰韻。

由於第一句押韻與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韻腳是不太嚴格的,用鄰韻也行,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孤燕入群」。這種首句用鄰韻的風氣到晚唐才相當普遍,宋代更成為有意識的時尚。若不押韻時,限用仄聲字。

5.不允許一個字重韻。

6.腳分明。

韻腳一定是平聲,白腳一定是仄聲,這叫腳分明。

五、小結與拓展

以上所述律詩用韻的嚴格性,只是為了說明古代的律詩。今天我們如果寫律詩,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韻書來押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也可用鄰韻,只要朗誦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不過,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卻又應該知道古人的詩韻。

相關焦點

  • 詩詞寫作:格律詩中的押韻規律,平水韻的運用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巷,這是我們格律詩課程的第五章內容,今天我們開始講解格律詩的押韻。格律詩能夠讀起來能夠朗朗上口、帶給我們美的享受,不僅和它精煉的語言有關,更與它的押韻有關。雖然一般的詩歌也講究用韻,但是格律詩卻將「用韻」推上了至高境界,所以格律詩便成就了自己在詩壇的特殊地位。一、關於韻01、本身定義:韻即為漢字除聲母或聲母及介音以外的部分,大家都學過拼音,肯定都懂這個。
  • 格律詩第七講:平水韻和新韻之爭,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近體詩?
    我們已經完成了格律詩的基本平仄規則,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的推導講解,並在上一講理清了律詩的對仗知識和押韻的基礎知識,那麼這一講我們繼續深入講押韻關於平水韻、新韻的選擇和使用範圍,以及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詩。奉上前六講連結,歡迎有心的朋友查看,再跟上繼續。
  • 格律詩有沒有仄韻詩,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須仄韻嗎?
    從平仄的角度來看,並沒有對格律詩押什麼聲調的韻作出規範。因為絕大部分格律詩都是平聲收尾,配合詩歌的吟誦體韻味,所以我們現在一般默認了格律詩平聲結尾的規則。從押韻本身來講,詩歌的押韻分為排韻和隔句韻。排韻就是句句韻,隔句韻就是偶數句押韻。
  • 格律詩第十二講:格律詩中的異數——六言絕句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格律詩第七講:平水韻和新韻之爭,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近體詩?,「你怎麼用後來的平水韻討論唐詩?」,「你怎麼用普通話來看平仄?」,這些問題看上去高級,但實際上在十一講裡面沒有哪一個沒有聊到。要麼你沒認真讀,要麼你沒認真想,要麼你根本就沒看,看個標題就開噴。這種私信和留言太多,沒有精力一一回復。這裡統一說聲抱歉,格律詩其實不複雜,僅僅十一講就已經講得非常透徹,連音韻學的發展都講了。
  • 隨筆短文/關于格律詩鄰韻通押的一點淺見
    眾所周知,創作格律詩必須遵守格律要求,否則,就不能叫格律詩。格律詩的要求很嚴格,如:平仄、押韻、對仗、三平尾、三仄尾、孤平拗救等等都是不允許隨心所欲的。我今天想與大家談一談的話題,是關于格律詩鄰韻通押的一點個人淺見。
  • 研學|格律詩用韻淺說
    格律詩也叫近體詩,是相對舊體詩而言。在唐以前的詩稱舊體或古體詩,唐以後的詩稱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兩大類。格律詩一般只押平聲韻且須一韻到底。(但個別也有押仄音韻的。比如李紳《憫農》,柳宗元《江雪》。)隸屬於同一類的平聲韻互為鄰韻,它們之間是可以通押的。鄰韻通押也是為詩的一種有效手段。正如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所說「今天我們寫格律詩,不必拘泥古人的詩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他韻腳用鄰韻,只要讀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
  • 歐金林:學寫格律詩,若干要點淺談
    3.一首格律詩,最基本的和最首要的,是韻腳必須一致。如果採用《平水韻》的上平一東韻,那麼全首詩的幾個韻腳字就必須都是上平一東韻。如果是七絕,第一句和第二句用的是上平一東韻,第四句用的卻是上平二冬韻,那第四句的韻腳就出韻了,如果第四句不換成上平一東韻,那這首七絕就不能成立了。
  • 詩詞寫作入門:幾分鐘教你搞懂格律詩的押韻,寫詩就是這麼簡單
    >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講解格律詩的押韻及其有關要領總結。我們在前面章節中就說過,格律詩能夠讀起來朗朗上口,主要就是因為遵循了一定的平仄和押韻規律。在格律方面,句內、句間的平仄是格律詩的第一大硬體,那麼第二大硬體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押韻。
  • 學習寫詩:格律詩的押韻方法總結,送給喜歡寫詩的朋友
    也許好多朋友在讀詩的過程中,都發現過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有些格律詩中的韻字並不都在同一個韻部。那這是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作者在詩中押了「鄰韻」。關於鄰韻的一些初步介紹,在上一章中講到過,大家可以點擊查看文章:
  • 談談格律詩的拗救
    從趙忠祥老師的其他詩詞作品裡一些句子如「李琰榮光驚六合」、「四十春秋從藝忙,豪情仍熾識開張」等來看,趙老師似用的古聲韻。如果是古聲韻,以上七律有沒有格律的問題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過不是44處,而是只有一個「出」字是出律的。44處出律的說法,顯然是不負責的說法。也因此,我決定給學院的學生談談有關格律詩拗救的問題。
  • 5分鐘4段內容,1200字看懂格律詩的作法
    前言南朝齊永明時代,沈約等詩人開始研究四聲八病,永明體就是早期的格律詩。唐朝科舉中加入了格律詩的寫作,這成了古代讀書人的基本功。所以現代人要學習詩詞創作,也必須學會基本的詩詞格律知識。一、平仄 新韻 古韻沈約等永明體詩人研究的四聲,就是格律詩的四聲:平上【shǎng 】入去。仄,就是不平。上、去、入,就是仄。平仄交替,增加了詩句的音韻之美。現代人學習詩詞創作,最麻煩的是古代四聲(古韻)與現代普通話(新韻)的四聲不同。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格律詩的規則通過前面十講已經講清楚,但是還有很多相關知識。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點交代清楚,幫助大家在學習完格律知識後進一步提升創作近體詩的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
  • 格律詩為什麼宜用平聲韻
    關于格律詩押韻為何要用平聲韻的問題,前賢今人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大都語焉不詳,或說只能用平聲韻,不宜仄聲韻;或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首先,我們來講發聲的需要。   再舉一個例子,人們在山林裡曠野中要向遠處的人縱聲高呼或縱情呼喚時,總會是用這個陰平的"阿(a)"字,也能同樣說明這個道理,因為平聲才能拖得長,才會有餘韻。  所以說,格律詩之所以選擇平聲韻,其實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因,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的結果。也就是說,平聲韻相對於仄聲韻來講,會產生更好的音韻效果!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上一講我們已經講完了五、七律的平仄格式,也就是說格律詩的通則都講完了。那是不是我們憑藉前面講的知識就可以對格律詩做出判斷呢?一首詩放在我們面前,是否能夠立刻判斷是否合律?對於絕句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於律詩來說,還不行。絕句和律詩的區別在哪?絕句是四個律句組成,而律詩是八個律句。
  • 格律詩第五講:不必背誦,跟我一起來學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推導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四·,格律詩的基本通則推導出了絕句的四種基礎平仄格式:「仄起不入韻」、「仄起入韻」、「平起不入韻」、「平起入韻」四種格式。絕句平仄格式回顧以及賞析應用希望大家在上一講之後都掌握了四種基礎格式,我們這裡先用一首五絕、一首七絕回顧一下平仄格式。我們在學習、熟悉階段還是要儘量多地掌握分析古詩的格式,真要忘記是要在完全掌握之後。我們隨便選首五絕吧。
  • 【詩詞樓閣】什麼是古風、格律詩、古體詩、近體詩、 今體詩?
    另外,還有一種在格律詩出現以後的古體詩,初看與格律詩幾乎一樣,但仔細分析卻不顧格律,也就是故意而為之。)  【近體詩】近體詩通常又被稱為「格律詩」,也叫「今體詩」,形成於唐代,它與古體詩的最大區別在於平仄、押韻有著嚴格的規範,所以叫做格律詩,不符合規範的就為出律了在表現形式上,近體詩又分為絕句和律詩絕句:每首詩
  • 格律詩「一三五不論」的平仄變換原則、詩病示例以及出律拗救詳析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格律詩第八講:格律詩特殊韻格和普遍文法那我們就從這句俗語說起,順便談一談我們在創作格律詩經常會碰到,要學會避免的「詩病」。一三五不論「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在格律詩中的平仄對應位置上的用字方法。我們在學習格律詩的平仄關係的時候,經常會明明知道一個地方該平或仄,但是寫詩用字語義和詞義完全沒辦法合平仄。
  • 寫詩方法總結:記住這些要領,任何格律詩你都能輕鬆上手
    ,這正好在我們今天的課程內容中包含;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具體的格式推排和實例列舉方式,幫助大家進一步熟悉並掌握格律詩的寫作。替、對、粘是格律詩必須要遵循的平仄規律,而我們只要掌握了替、對、粘的要領,無論何種格律詩格式,都可以輕鬆駕馭、信手拈來。二、格律詩形式推排通過以上總結,再結合前面章節的講解,我們來推排格律詩的形式。
  • 六甲番人原創詩詞|五言古詩·秋日晚晴,用韻平水韻上聲十九皓
    六甲番人原創詩詞|五言古詩·秋日晚晴,用韻平水韻上聲十九皓。彩鳳飛來早,梧桐枝已老。斜光照雨疏,卻道天晴好。後記:友詩滿城梧桐雨,再無鳳與蟬,唯喜陽光明媚,今日秋雨,及午後,卻是雲盡山色暝,正如願。自註:1、五言仄韻古詩:嚴格而言,近體詩是不存在仄韻的,仄韻的五律或五絕都應歸入古體詩。但為了讓古詩更有韻味,參考格律詩平仄粘對也未嘗不可,《五言古詩·秋日晚晴》參考首句仄起入仄韻式,其平仄是:仄仄平平仄,(韻)平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韻)2、梧桐棲鳳:《莊子·外篇》之《秋水》篇中有云:「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
  • 十分鐘搞明白什麼是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
    2、格律詩以後的古體詩格律詩出現以後,有人喜歡寫格律詩,有人喜歡寫古體詩,例如李賀、李白的古體詩作品都好于格律詩。這個階段的古體詩有什麼特點呢?這時的個別古體詩有了格律化的因素,甚至用格律詩的句式寫古體詩,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裡就有標準的律句: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