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該劇講述了公元前52年,羅馬共和國發生的故事!

2021-01-08 元凌玄甲軍

《羅馬》第一季由HBO與英國廣播電臺、義大利國家臺合作,投資1億元的12集電視劇,由麥可·艾普特執導,凱文-麥克基德雷-史蒂文森、雷·史蒂文森等主演。

劇情簡介:公元前52年,羅馬共和國正值鼎盛時期;執政官龐貝(裡克·沃登Rick Warden 飾)坐守都城;盟友凱撒(塞倫·希德Ciarán Hinds 飾)徵戰高盧。期間,第13軍團屢立戰功,主將烏裡納斯(凱文·馬克德Kevin McKidd 飾)有勇有謀;手下波羅(雷·史蒂文森Ray Stevenson 飾)雖嗜酒如命,卻忠肝義膽。適逢凱撒得勝,屋大維遵母命赴前線慰問;不想途中遭劫,被經過的烏裡納斯和波羅救下。

13軍團凱旋,烏裡納斯與闊別8年的妻子相見,卻各懷心事。波羅偶然間發現了烏裡納斯妻子紅杏出牆的事實,為了保護長官的名譽;波羅在屋大維的幫助下,逼出了真相。凱撒準備獨攬大權,一直等待時機。龐貝看出了他的野心,與元老院眾人商議;其中以西塞羅為首的貴族勢力堅持認為凱撒為共和國叛徒,應誅殺之。

幕後製作:「羅馬」描述的正是現代的政治-惡鬥、腐敗貪瀆、政黨營私以及掙扎於自我以及群體價值觀之間。『人性永遠不會改變』全劇的始創者布魯諾海勒表示『我們於今日社會也能看到相似的問題點-犯罪、失業、疾病、掙扎於社會價值與自我之間、以及維繫社會地位的壓力。』

相關焦點

  • 同盟者的背叛,幾乎毀滅羅馬——公元前91年的義大利戰爭
    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讚、加個關注吧!公元前一世紀左右,羅馬共和國的版圖到達巔峰狀態。伊比利亞半島和部分高盧地區變成帝國行省,北非的迦太基完全被羅馬吞併,古典時代各國老師——希臘也屈服於羅馬的權威下,在東方,富庶的小亞細亞成為羅馬覬覦的目標。可以說,此時的羅馬再也不是一個城邦國家,而是具有強烈徵服欲望的大帝國。
  • 挫敗的野心:羅馬共和國成為帝國的十個階段
    在它的基礎上,羅馬共和國在貴族和平民之間在社會上分裂。貴族,世襲貴族,基本上是自己接管所有的政治和宗教職位,壟斷了政府的控制權,讓平民群眾只剩下一大堆債務,沒有出路。然後在公元前494年,羅馬平民的命令發生了衝突,他們做了今天的義大利人仍然做得最好的事情,並進行了罷工。他們的大規模罷工暫時使羅馬陷於停頓,並最終為他們贏得了一系列的政治自由。
  • 2021考研翻譯碩士百科知識: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是古羅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間的政體,其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公元前510年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暴君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
  • 教案| 九年級歷史(上)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提示: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紀初——徵服義大利半島、戰勝迦太基;      公元前2世紀——徵服東地中海地區;      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奴隸起義;      公元前49年——凱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
  • 古代權貴:羅馬共和國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
    羅馬共和國是從公元前509年推翻羅馬君主制到公元前27年建立羅馬帝國之間的近500年時期,這段時期見證了羅馬從義大利中部一個微不足道的城市擴張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統治或行使對整個地中海世界的霸權。共和國時期政府的演變受到了貴族階級、追溯到羅馬建國的土地貴族、以及更多平民或普通公民之間的鬥爭的強烈影響。
  • 羅馬共和國的興衰,輝煌與滄桑——從臺伯河沿岸到盧比孔河
    ▔▔▔▔▔ 公元前49年1月10日,凱撒率軍團抵達盧比孔河畔前。在共和國的歷史中,盧比孔河是一條界限,軍隊禁止進入盧比孔河以內。傳統的軍團制度適合農業制度下的羅馬城,但是羅馬已經千變萬化了,所以馬略要組建一隻職業的軍隊。馬略改革採用了募兵制度,募兵制代替公民兵制度使士兵與生產完全失去聯繫,服役期長達16年,變成了職業軍隊。軍團鷹旗和更完善的軍團制度也是馬略改革的成果。但正因如此上,軍團的效忠對象變成了軍團的指揮官,而不是羅馬共和國。
  • 古典學系列文章之五:羅馬共和國如何興起,又如何走向衰亡?(上)
    羅馬的歷史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羅馬王政、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相比另兩個政權,羅馬共和國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相對民主、擁有大範圍疆域的國家。在古典學中,古希臘的雅典比羅馬更早,但雅典僅僅覆蓋了幾個城邦,而羅馬共和國在疆域和人口上都遠勝雅典。鑑於它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羅馬共和國的政治故事便是這次推文的主題。
  • 義大利首都在羅馬,為啥不叫羅馬共和國?原因很簡單!
    古羅馬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 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三個階段,跨越了2000多年的時間。因為時間長,文化輸出廣泛,所以直至今日,羅馬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影響依然存在。在羅馬帝國時代的6世紀左右,義大利才出現在歐洲歷史上。
  • 150年後,羅馬人控制了阿爾諾河(Arno)以南的義大利地區
    不知為何,羅馬共和國的公民鬥爭持續了很長時間卻沒有因此造成致命的傷害,儘管隨著對民眾勢力的妥協,其政治制度慢慢發生了變化。然而,儘管羅馬的下層公民贏得了多次勝利,在權利分配中享有更多的份額,但羅馬從未實現民主制,羅馬貴族始終長期控制著羅馬政體。
  • 【戰史科】羅馬共和國的興衰,輝煌與滄桑——從臺伯河沿岸到盧比孔河
    ▔▔▔▔▔公元前49年1月10日,凱撒率軍團抵達盧比孔河畔前。在共和國的歷史中,盧比孔河是一條界限,軍隊禁止進入盧比孔河以內。
  • 羅馬共和國:我還能搶救一下不?蓋烏斯·馬略:要不,我試試吧
    蓋烏斯·馬略馬略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代,羅馬共和國快要病入膏肓了。在羅馬共和國的鼎盛時期,拳打半島小部落,腳踢高盧野蠻人——羅馬人以極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在義大利半島稱王稱霸。但是,第二次布匿戰爭,把羅馬共和國打出了內傷。當時的羅馬是個典型的農業國,自耕農數量很多。
  • 跨過盧比孔河之後,凱撒取得了至高權力,也導致了羅馬共和國毀滅
    凱撒跨過盧比孔河羅馬共和國的興衰從公元前500年羅馬最後一位國王被罷黜到公元前27年共和國結束的歷史。東、西羅馬帝國帶兵跨過盧比孔河公元前49年1月10日,羅馬建城第705年,太陽早已落在亞平寧山脈背後,第十三軍團的士兵在黑暗中排列成行軍隊形
  • 古羅馬,東、西羅馬,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都是咋回事?
    古羅馬是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 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三個階段的總稱。 我們都聽到過特洛伊的故事,特洛伊被攻破後,皇族中的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逃了出來,延續了特洛伊王族的香火。後代中的羅穆路斯建立了一座城,因為名字叫做羅穆路斯,所以這座城就諧音取名羅馬城,成為第一代國王。 此後,羅馬確立了議會制,進入了羅馬共和國時代。在羅馬共和國時代,出現了凱撒,能徵善戰的人物。
  • 社會結構劇變、地緣環境擠壓,探析羅馬從共和制度邁向帝制的緣由
    公元前105年,促使羅馬上層決定做出改變的外部壓力終於出現了,這一年羅馬軍隊在外高盧地區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而他們的敵人是一個嶄新的族群——日耳曼人。在日耳曼人南遷之前,凱爾特人(包括高盧人)是羅馬共和國北部疆界所面臨的主要畜牧族群,然而隨著全球氣溫的下降(公元前600-元年,其中前250年為最低谷),盤踞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以及中歐日德蘭半島的日耳曼人開始南遷侵入凱爾特人的領地。有史可查最早的一次日耳曼部落南下發生於公元前200年左右,即巴斯塔奈部落南遷。這個時間點,也與匈奴族群從漠北草原開始南遷和壯大進程差不多。
  • 蘇拉——凱撒——屋大維,羅馬進入帝制時代所經歷的三巨頭
    古羅馬的歷史,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王政時代(公元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前27年)羅馬帝國(公元前27~公元476/1453年)羅馬的王政時代,其實尚處於部落聯盟階段,而羅馬共和國才是真正的國家政權,羅馬由此進入文明階段。
  • 葬送根基,亡於貪婪,共和羅馬的滅亡
    羅馬共和國始於公元前509年,這一在驅逐末代國王塔克文一家後建立的古典共和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展現了蓬勃的生命力,儘管也曾在公元前390年遭到凱爾特人的入侵瀕臨毀滅,但是在此之後,羅馬共和國不僅絕地重生,更是接連完成統一義大利、奪取西地中海、滅亡迦太基、吞併希臘、擊敗塞琉古帝國等等壯舉,一躍成為當時地中海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下)
    6、基諾斯山戰役(公元前197年)基諾斯山戰役發生在公元前197年希臘東部地區的塞薩利,戰鬥雙方分別為蒂烏斯·弗拉米寧率領的羅馬軍隊與安提柯王朝國王腓力五世率領的馬其頓軍隊公元前31年9月2日,戰爭發生於羅馬在希臘的殖民地亞克興附近的愛奧尼亞海。屋大維的艦隊由馬庫斯·維普薩尼烏斯·阿格裡帕指揮。而安東尼的艦隊受到他的情人,埃及託勒密王朝女王克裡奧佩特拉七世的艦隊援助。
  • 論著選刊|羅馬共和國後期行省治理的弊端與規範
    [43]公元前70年,一項新法再次改組了法官身份的構成,規定法官由元老、騎士與司庫(Tribuni Aerarii)階層各佔三分之一構成,此舉較好地均衡了各方利益,法庭在不同階層之間易手頻仍現象方告一段落。[44]公元前59年由愷撒頒布的《關於搜刮錢財罪的朱利亞法》(lex Julia de Repetundis),系統總結了公元前149年以來的相關法律,並在某些方面有所延展。
  • 公元前20年代:奧古斯都時代的羅馬 | 20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經過秦漢時期逐漸完善國家治理制度,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公元前20年代,中國出現了薛宣、段會宗為代表的具備文才武略的賢臣良將。同時期的西方,古羅馬也出現了統一地中海世界的屋大維,給羅馬人和地中海周邊各個民族帶來了夢寐以求的和平。
  • 西方第二大名將,差點滅羅馬,很多人不知道他,被老太用板磚拍死
    2004年年底,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發行了一部戰爭傳記電影,叫做《亞歷山大大帝》。該片講述了亞歷山大大帝傳奇的一生,隨著亞歷山大大帝的英年早逝,龐大的帝國最後也曇花一現,四分五裂分崩離析。幾十年後一個希臘國王以亞歷山大大帝的繼任者自居,他就是希臘城邦伊庇魯斯的國王——皮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