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淪落「賣白菜」,城市煙火沒了,那是千萬人的生計

2020-12-23 金葉哥哥

導讀:菜市場,是繁華都市裡,最具人間煙火的地方,2020下半年,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賣菜,他們的擔當沒了,淪落到與千萬小商販,爭搶飯碗的地步。「團購風暴」下的苦命人,網絡菜價比原產地還低,他們拼不過資本,整日起早貪黑,只因年紀四五十歲了,沒手藝。現在看來,這些平臺選擇退出團購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按這種形勢發展下去,未來,我們的城市,將會變得冷清。

文/金葉哥哥

目前,多家經銷商「斷供」社區團購,抵制,多半是被動的,隨著資本瘋狂擴張,這些生產廠家,最終,只能適應現狀。

時至今日,依舊還有人支持廉價菜,天變了。

部分城市的小青年們,熱衷於擠在狹小的房子裡,沉迷遊戲,無法自拔。

這些宅男宅女們不思考,昔日城市煙火消失,整天泡在網上的時間,將會比現在還要多。

近年來,隨著支付寶、微信等金融軟體的興起,它走進千家萬戶,讓人們購物時不用帶現金,即可用手機付款。

現代社會,誰還沒有智慧型手機呢?

真實的世界,遠遠不止我們看到的,在城市外的小鄉村,那裡的孩子,還不知道網絡是什麼。

很多老年人,都不會使用網絡。

他們認為手機的作用,只能接打電話,不願花上千元錢,來買個「不中用」的東西。

其實,網絡也具備雙面性。

你看,每年有多少年輕人,因為缺錢,銀行不願借給他,就到外面去借。由於還不起錢,家人安全受到威脅,他扛不住各種壓力,選擇輕生。

「拆東牆,補西牆」,最後陷入利滾利的套路,不僅自己沒了命,家人還因此受到牽連。

這些「宅男宅女」們的錢,又從何而來呢?

十個人當中,至少有九個,都有接觸過貸款的經歷,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負債纍纍,還不起本金和利息。

借錢的人,多以大學生居多。

他們交不起學費,急需用錢,亦或初入社會,沒有工作。

這些公司盯上了他們這種需求,於是拋出各種優惠條件,當你上了當,才發現壓根兒不是這回事。

滿足提前消費的欲望,這錢,必須要償還,而二十歲出頭的人,沒經歷過社會毒打,不懂。

從這些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他們的家庭。

有的父母供子女上大學,轉身,就回家擺攤,因為這,是底層人的生計。

成年人在外不容易,多數家庭都會接濟子女,而欠了外債,會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雪上加霜。

進了大學,就進了「象牙塔」嗎?

在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凸顯的現在,讀了大學,依舊要面臨失業的境地,這個世界,似乎,有錢才能生活。

多少孩子長大後,讀了大學,選擇「子承父業」,這不是屈才,而是千萬人賴以謀生的「活路」。

將來,他們也會有孩子,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是一種人生循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現在的富人,有的是靠白手起家、有的是靠幾代人的努力,還有的,是靠十年寒窗苦讀。

網際網路巨頭,對數以千萬小商販的「收割」,用一分錢,能買一個雞蛋。「團購」價格,比原產地還要低,他們不能再降價了,這樣,會把所有商戶逼停。

曾幾何時,我們發現這樣一種現象:

過年,沒了年味。

不止,是年輕人壓力大,遠在家鄉的父母也急,他們總是會嘮叨,後來,就再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了。

巨頭的「價格戰」,對普通百姓並沒多大的實際意義,相反,還會顛覆傳統,改變五千多年來,那母慈子孝的場景。

城市煙火,是千萬人的命。

本期話題:

「團購價」比原產地便宜,巨頭逼死商販後,再瘋狂漲價,城市煙火沒了,我們真的能得到實惠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文系「金葉哥哥」原創發布,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不應該沒有邊際,巨頭們入局社區團購威脅著1.42億人的生計
    一、每個人都有呼吸在城市汙濁空氣的權利,而非是被巨頭們搶奪生計的弱勢群體1. 他們是你視野之外的龐大群體城市的兩面像是一個殘酷而華麗的分割線,隔離了孵化繁榮和生活百苦,你的世界之外有那麼一大群人。而以往經歷過的一幕幕,類似環境長大的人能夠理解或者明白,他們的生活;從小遠離該環境生長的孩子,永遠無法明白,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疾苦。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原標題: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 社區團購如火如荼,央媒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
    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不是傾銷,不是壟斷 ,它們本質上物流的效率,它們是城市真正的毛細血管!想一想,20年前,生病半夜醒來,找不到泡麵,樓下超市早關,現在叫一個外賣好了,真正的擊中消費者的痛點,幫助了消費者。但是社區團購用補貼來圈佔市場,都引起了官媒的注意。但是社區團購貌似還不收手,還真要等著出大事嗎?
  • 規範社區團購「小便宜」 維護菜攤菜籃大民生
    原標題:熱評丨規範社區團購「小便宜」 維護菜攤菜籃大民生   針對社區團購,國家出手了。
  • 一個農批人眼中的社區團購
    原標題:一個農批人眼中的社區團購最近社區團購的話題比較火,享受到實惠的大爺大媽哥哥姐姐們和繁忙的快遞小哥比較開心。落寞的是菜市場的小販們,在媒體炮轟了一把社區團購後,他們看到了希望,估計心情才好了些。媒體義正言辭批評社區團購的底氣,是眾多受到傷害的小菜販們。可是部分菜市場的汙水橫流、少數菜販的看人報價缺斤短兩、非常時期的物價飛漲、少數市場衛生食品安全堪憂、農產品上遊不明去向不清,似乎都被人遺忘了。社區團購表面上賣的是菜,聚集的卻是農產品產銷大數據,我們天天喊著大數據,現在大數據眼看要來了,反對的聲音卻多了。
  • 央視評論:規範社區團購「小便宜」 維護菜攤菜籃大民生
    來源:央視原標題:熱評丨規範社區團購「小便宜」 維護菜攤菜籃大民生  文|韓丹  針對社區團購,國家出手了。綜觀這「九不得」,應該說都在法律的範圍之內,既劃定了平臺守法經營的邊界,也守護了小商小販的生存空間,同時還兼及了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在社區團購風起雲湧的時候,這樣的「九不得」來得及時且必要。「九不得」中提到的「低價傾銷」與「濫用市場地位」等,是社區團購中無法忽視的問題。
  • 團購風暴下的菜場小販:打不贏價格戰沒貨拿,生意少一半隨時失業
    ,平時的話,好多人吶!"在各大社區團購平臺上,每天都有秒殺商品,低價到不可想像的東西都能在平臺上看到。"他們那個巨頭要給他們補差價,他們的菜品比原產地還要低,實際上那個價格我們拿不到,它就把市場搶過去了。"老張想不明白,也不想想明白,他只是擔心如果自己失業,那該怎麼辦?"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四五十歲的人了,又沒有什麼手藝,誰會要我們?"
  • 社區團購奪了誰的生計?
    什麼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是一種以居民社區為單位,藉助網際網路進行團購銷售,在社區內提貨,為社區居民提供日常所需商品的購物消費方式。為什麼社區團購如此深受大家的歡迎?最近,菜販子有點活不下去了,因為社區團購受眾太廣,大家逐漸都將買菜、買吃的、買喝的、買用的戰場轉移到了社區團購上。
  • 被點名的社區團購:一場預謀已久的資本收割,將影響千萬人的就業!
    我們首先說說這些大公司推行社區團購的意義在哪裡?因為現實中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如果說除了買房子、買車這些大件消費、看病和教育之外,實際上在日常開支裡面,買菜的花費佔的很大。這個是一塊巨大的大蛋糕。因為我們不可能天天在外面吃,對吧?
  • 火爆的「社區團購」,能否撼動社區門店的江湖地位?
    今年5月開始,從滴滴到美團,再到拼多多,多家全國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宣布進軍社區團購,瞄準社區的流量池。網際網路企業入局的背後,既是對傳統社區門店商業模式的顛覆,也考量著數以萬計傳統經營者的「生計」問題。甚至於人民日報也發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社區團購給下沉市場帶去了什麼?
    有的小店老闆則表示已經明顯感受到了社區團購所帶來的壓力,「以前一箱雞蛋一天就能賣完,現在一箱雞蛋要賣三四天,以前雞蛋論斤賣現在都成板賣了,還是賺不到錢」。面對衝擊,傳統零售業是否會追隨社區團購的步伐?2018年6月至2019年間,中國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移動購物人數增長了7000萬,佔中國移動購物人數增量的53%;可見電商平臺對下沉市場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但網際網路巨頭們一直想打通的下沉市場為何還沒真正全面打開呢?原因有以下三點:1.
  • 警惕社區團購「薅一把羊毛 留一地雞毛」
    來源:中新經緯相關新聞:  南京發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 阿里美團等籤字  一個農批人眼中的社區團購:我們要小散亂弱 還是要大數據?但社區團購併非只是流量生意,而是對供應鏈資源、精細化運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能力的沉澱又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這就註定了社區團購是更為殘酷嚴格的消耗戰。在財務報表及投資人的壓力下,玩家們的「補貼大旗」能扛多久?補貼停止後,用戶黏性、團長積極性是否依然存在?不應忽視的是,補貼下的社區團購已開始顯現出受人爭議的一面。
  • 進擊的網際網路布局社區團購,真的只是惦記那幾捆白菜嗎?
    最近社區團購很火,也被央媒點名批評,相關部門緊急召開反壟斷會議,必將出臺政策管控,很多人還沒明白,好不容易便宜買菜,也要被限制,大家都只看到眼前買菜便宜幾毛錢一斤,貪圖眼前。這幾大網際網路大佬真的是傻子嗎?你們以為真的是菜幾毛錢一斤從地裡直接賣給消費者嗎?
  • 記者觀察|警惕社區團購「薅一把羊毛,留一地雞毛」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常濤)網際網路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近日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不僅如此,在產業及資本層面也引發了不小的反應。一時間,社區團購最終會不會「一地雞毛」的討論聲不絕於耳。但社區團購併非只是流量生意,而是對供應鏈資源、精細化運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能力的沉澱又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這就註定了社區團購是更為殘酷嚴格的消耗戰。在財務報表及投資人的壓力下,玩家們的「補貼大旗」能扛多久?補貼停止後,用戶黏性、團長積極性是否依然存在?不應忽視的是,補貼下的社區團購已開始顯現出受人爭議的一面。
  • 反壟斷處罰和敲打社區團購,兩隻靴子同時落地
    現在網絡輿論把馬斯克放火箭與國內網際網路公司賣白菜放在一起對比,拷問後者是否應感到羞愧。其實,中國出不了馬斯克這麼瘋狂的人,全世界也只有這麼一個,這一點可以從《矽谷鋼鐵俠》一書對他童年成長經歷的描述中做判斷。如果非要扯在一塊比,可以往回追溯400年五月花號抵達北美開始比。換句話說,沒有可比性。而且這也不是道德層面的事。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 科技創新更令人心潮澎湃
    2020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滴滴出行等大公司跑步進場,一股腦衝進了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今日發表評論稱,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社區團購對於普通消費者的意義
    社區團購這幾天處於風口浪尖上,多方唱衰,一方頂著輿論壓力也要上。究其本源,高調發布言論的主要有三方:官方媒體、部分供貨商和中間商、參與布局的巨頭們。一是官方媒體們的一致口徑,認為網際網路行業不應盯著於幾捆白菜,半斤蘿蔔的利潤。而應專注於科技創新,提升自身的科研實力,開闊新的市場經濟領域。
  • 社區團購「大亂鬥」結束
    沒過多久,網際網路新貴們攜巨資入局,且無一例外都瞄準了賽道第一的寶座,他們迫不及待地收割如此龐大、誘人的流量紅利。6月,滴滴「橙心優選」小程序上線。7月,美團成立社區團購事業部「美團優選」;阿里直營批發業務「零售通」聯合線下大賣場大潤發成立了社區團購項目組。11月,阿里旗下社區團購業務「盒馬優選」上線武漢,開1萬個團;雙十一各大平臺社區團購捷報頻傳。
  • 進價1.6元的土豆賣0.9元一斤,一條路上4天冒出28位團長,社區團購...
    當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進軍社區團購,社區微信群裡的廣告和手機App裡的優惠券替代了菜市場熟悉的吆喝聲和殺價聲。人們只需在手機上提前預購,貨物會在次日抵達顧客選中的自提點。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做社區團購的第一個月,開城數量就達到120個。11月底,一家網際網路巨頭宣布,旗下社區團購已覆蓋200個城市,最多的一天,在36個城市開店。
  • 我考不上大學都是「社區團購」給影響的
    今天講的是一個跟策劃有點關係的故事最近在做一個跟社區團購有關的項目,沒白天沒黑夜的腦子裡琢磨的都是關於社區團購那點兒事兒。再說,社區團購選品覆蓋面再廣也覆蓋不了全部品種的菜品,最終人們還是得去菜市場、超市、便利店選購其他產品作為補充。既然都到了菜場了為什麼不都買齊了?非得團購上買土豆,菜市場買白菜,超市賣雞蛋?等湊齊了他奶奶的腿也跑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