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社區團購「薅一把羊毛 留一地雞毛」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中新經緯

相關新聞:  南京發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 阿里美團等籤字  一個農批人眼中的社區團購:我們要小散亂弱 還是要大數據?  謠言不斷、硝煙四起 為何巨頭還要堅定做社區團購?

原標題:記者觀察 | 警惕社區團購「薅一把羊毛,留一地雞毛」

網際網路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近日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不僅如此,在產業及資本層面也引發了不小的反應。一時間,社區團購最終會不會「一地雞毛」的討論聲不絕於耳。

目前,社區團購仍處在早期階段,在補貼的誘惑下,其「預售+次日達+自提」的模式是不是真需求還有待驗證。需要警惕的是,部分玩家借社區團購這一概念向資本市場講述了一個「生動故事」,並無心戀戰,等補貼戰難以維持,最後只能留給供應商、小攤販、消費者「一地雞毛」。

更需要警惕的是,社區團購再次演化為一兩家巨頭的壟斷遊戲,「吃人家的終究要吐出來」,最後讓供應商和消費者「困」在模式裡,反被平臺「薅了一把羊毛」。

回頭看,社區團購,這個因疫情「吹又生」的買菜模式,實際上是由於網際網路巨頭進入再次成為焦點的。換句話說,一些用戶的社區團購新需求並非來源於實際生活的需要,而是被網際網路巨頭們刺激倒逼出來的。

有人形容,資金入場、重金補貼、大舉招人,網際網路巨頭們親自下場「搶菜」的畫面,像極了每一次風口到來的前夜。現階段,補貼是推動社區團購開疆擴土的有力武器,這一招術對這些靠補貼起家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並不陌生,甚至稱得上駕輕就熟。

但社區團購併非只是流量生意,而是對供應鏈資源、精細化運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能力的沉澱又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這就註定了社區團購是更為殘酷嚴格的消耗戰。在財務報表及投資人的壓力下,玩家們的「補貼大旗」能扛多久?補貼停止後,用戶黏性、團長積極性是否依然存在?

不應忽視的是,補貼下的社區團購已開始顯現出受人爭議的一面。近日,多家糧油商發文抵制社區團購平臺補貼賣低價,原因是社區團購平臺低價銷售衝擊超市客戶,糧油商收到大量超市類代理商的投訴甚至要求退貨。而另一個較大的爭議是,社區團購是否奪走了小攤販們的生計。雖然我們不應秉持道德化、靜態視角看問題,但網際網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知顯然有待於提高。

據了解,目前社區團購主要玩家已在北京、上海開啟「地推模式」,全面進軍一線城市已提上日程。也有玩家表示,會加速在全國各地開城,提供服務。希望玩家們在追逐市場份額和單量的同時,創新業務模式,加大技術賦能,保證商品質量,不「薅羊毛」,更不「留一地雞毛」。

正如人民日報評論《「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所指出的那樣: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文:常濤 標題責編:常濤 羅琨 趙佳然

相關焦點

  • 記者觀察|警惕社區團購「薅一把羊毛,留一地雞毛」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常濤)網際網路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近日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不僅如此,在產業及資本層面也引發了不小的反應。一時間,社區團購最終會不會「一地雞毛」的討論聲不絕於耳。目前,社區團購仍處在早期階段,在補貼的誘惑下,其「預售+次日達+自提」的模式是不是真需求還有待驗證。需要警惕的是,部分玩家借社區團購這一概念向資本市場講述了一個「生動故事」,並無心戀戰,等補貼戰難以維持,最後只能留給供應商、小攤販、消費者「一地雞毛」。
  • 補貼大戰下,社區團購沒有羊毛、只有雞毛
    當疫情將社區團購「翻新」成為風口後,一時間各方勢力爭相追逐。根據《2020社區團購白皮書》,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90億元,預測到2021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飆升至1210億元。  在市場已存在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等玩家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再次加碼社區團購。
  • 被資本收割前,不妨多薅一把社區團購羊毛
    可惜,以往北京、上海等被各種網際網路新鮮事物重點關注的區域,卻被這次的社區團購浪潮拋棄。身處一線城市的我們,只能無比眼饞地看著朋友圈那些其他城市的朋友們,每天曬著各種「幾乎等於白送」的菜價。儘管社區團購不是啥新鮮事,但當各路巨頭帶著巨額補貼湧入之後,總會引來無數討論甚至質疑。就在上周,央媒「不要總惦記幾捆白菜流量」的點評,更讓這個行業充滿了不確定性。
  • 社區團購登陸鞍山 一分錢的羊毛趕緊薅
    被稱為「燒錢賣菜」的社區團購模式登陸鞍山,客戶爭奪戰的補貼之下,一分錢也能薅到不少羊毛。業內人士坦言,燒錢補貼的持續時間有限,不管以後用不用,可以先佔了這波便宜再說。即使不是新客限購的商品,價格也非常低廉,比如黃皮圓蔥在生鮮超市的銷售價格是每500克2.28元,而美團優選的價格是1000克1.99元,比生鮮超市便宜了一多半。不僅價格低廉,取貨也很方便,記者搜索發現,定位區域附近500米內有20個自提點,最近的一個自提點距離只有37米。
  • 九不得出臺,社區團購的羊毛,我們還能薅多久?
    新規的出臺,你可以說是對社區團購的一種規範,也可以說,是對大廠們入場參賽的一種默認。可以預見,取得牌照的社區團購,只要不踩紅線,憑著技術和資本的優勢,最終還是會笑到最後。傳統的菜市場和小商小攤,雖然暫時避免了刀斧加身的疼痛,但未來依然不容樂觀。
  • 社區團購先鋪墊後挖坑再捕獵,別總想利用大數據!薅社會主義羊毛
    社區團購的發展與演變其實社區團購在2016年就小有發展,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社區團購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今年下半年,凡是有名的網際網路巨頭一一跑步入場布局社區團購。為什麼總想著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薅大眾的羊毛?什麼是社區團購?一提到社區團購,可能大部分讀者想起了某巴巴所謂的新零售模式,似乎又是一個高科技的產物。但社長認為單純從名字的角度分析,社區兩個字就鎖定了薅羊毛的對象,團購似乎跟某多多等一系列興起的網際網路產業銷售模式差不多。
  • 觀察| 社區團購買菜,這把羊毛你薅到了嗎?
    原創 天津廣播 天津廣播正文共:6913字 18圖預計閱讀時間:18分鐘「1分錢1個橘子」「9毛錢1顆大白菜」「8塊5毛錢30個雞蛋」……最近,社區團購的這把羊毛,你薅了嗎?其次得益於耿大哥夫妻倆的好人緣,在耿大哥門店提貨的大都是中老年女性——有調查顯示,中老年女性是社區團購的主要消費群體。但是一些上年紀的老年人,往往不能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每當這樣的老人找上門來,耿大哥夫妻輛都會耐心地教她們如何用手機下單。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大姐有一個「大群」。
  • 網際網路大佬集體燒錢賣菜,你薅羊毛了嗎?
    沒錯,這就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號稱是中國零售最後一戰。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這一波,你準備好薅羊毛了嗎?新用戶專享1分錢購買商品。某社區團購平臺截圖。
  • 警惕社區團購「燒錢大戰」戕害市場競爭秩序
    12月12日,有消息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該公司稱,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最終會損害客戶利益。一段時間以來,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先後砸重金加入社區團購,巨頭們不僅在高薪挖人,還在搶店。
  • 你在買菜APP上薅的每一根羊毛,都將加倍奉還!
    8月,拼多多也推出了「多多買菜」,在兩個月內覆蓋了60座城市,簡直是拿出了做零售電商的速度做社區團購。或許是看到這三個不同領域的巨頭陸續下場,字節跳動和京東也加入了進來,一個立項「今日買菜」,一個計劃推出「京東優選」,都瞄準了社區團購這塊大蛋糕。
  • 網際網路巨頭瘋狂燒錢入局社區團購
    1分錢買個橙子、1塊錢買半斤龍眼、9毛錢買份青菜、1分錢一袋鹽,你所不能想像的低價,在最近新加了我們小區的微信群裡都有,涵蓋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瓜果蔬菜、肉禽蛋奶等,我們普通消費每天快樂的薅羊毛。
  • 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
    規範社區團購「小便宜」伏爾泰曾經說過: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近日,央視針對社區團購的「低價傾銷」發表了評論:任何創新都不能成為違法的理由,創新精神和法治精神不是一道可以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必須二合一的必答題。什麼意思?
  • 資本巨頭握屠龍刀戰社區團購,本可徵服星辰大海,偏要寶刀割草
    其實社區團購多年前就有了,為啥最近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進入後,一夜之間主流媒體上巨頭參與的"社區團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呢?支持資本進入"社區團購"的網友們認為:1、可以薅一段時間資本的羊毛,難道不香嗎?補貼讓小販死掉一批,補貼過了小販再出來不就得了?
  • 社區團購,一場資本的狂歡,狂歡過後是一地雞毛還是雞毛飛上天?
    社區團購這種銷售模式,乘著2020年疫情的東風,規模迅速壯大。各大資本紛紛進場,跑馬圈地。聯網巨頭企業如美團、拼多多、京東、滴滴等都紛紛湧入這一賽道,創建或投資社區團購平臺。騰訊投資了生鮮連鎖品牌誼品生鮮、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以及永輝超市。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在本身的電商渠道上就有生鮮零售,現在也在布局社區團購。美團除了與生鮮超市、菜市場合作配送生鮮,今年7月成立優選事業部,將「社區團購」業務定為一級戰略項目,滴滴目前專攻社區團購,今年6月上線的橙心優選目前已經覆蓋7個省市,10月日訂單量超過280萬單。
  • 瘋狂社區團購:資本燒錢開路,0.99元1斤雞肉,商販生計何去何從
    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2月11日,京東公告稱,
  • 社區團購「大亂鬥」結束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曾經需要大力宣傳推廣的燒錢生意突然傳遍街頭巷尾,可謂羊毛滿天飛,造成了「環境汙染」。傳統渠道的流量被瓜分殆盡,而突然間被迅速培養起來的用戶習慣與號稱萬億級別的藍海市場,讓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心動了」。沒過多久,網際網路新貴們攜巨資入局,且無一例外都瞄準了賽道第一的寶座,他們迫不及待地收割如此龐大、誘人的流量紅利。
  • 社區團購大亂鬥,必將影響每個人的生活
    社區團購,是最近網上最火的事兒了吧。甚至引起了人民日報的關注,「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網上甚至開始流傳阿里、美團、平多多都要退出社區團購,專心主營業務或者去幹晶片。
  • 社區團購的結局可能是「兩邊通吃」,菜農利益如何保障,何去何從?
    社區團購賣菜被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炒起來了,經過幾個月的廝殺,權威媒體發聲後,保護菜農利益的呼聲越來越高了,衛龍等企業也早已發布聲明,禁止旗下代理商供貨給社區團購平臺,但如何才真正能保護菜農的利益?社區團購發展後的最終結局一定是「兩邊通殺」,到時菜農的位置就很尷尬了。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可這一門生意並不新鮮——實際上,2016年生鮮社區團購模式就已出現,到了2018年底,該模式在二三線城市快速拓展,引來資本關注;2019年行業又一度進入洗牌期。至於所謂團購模式,則存在更久——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在2010年上線,到2011年5月團購網站的數量超過了5000家,隨後爆發千團大戰,共燒了70億元人民幣,落地一地雞毛。
  • 社區團購的本質是流量重構
    ★成為旺財GO(wangcaigo)資深讀者: 最近最火的概念是社區團購,各路巨頭蜂擁而至,各類媒體也紛紛出來解讀,有捧得,也有罵的,但我覺得大部分都沒講明白社區團購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