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資本收割前,不妨多薅一把社區團購羊毛

2020-12-23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左岸

來源: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一分錢一頭的大蒜、9分錢一盒的巧克力曲奇、7毛錢一斤的土豆,網際網路巨頭們瘋狂撒幣的這個冬季,讓人一下又想起了當年5塊錢打一次網約車、3塊錢點一份外賣的美好時光。可惜,以往北京、上海等被各種網際網路新鮮事物重點關注的區域,卻被這次的社區團購浪潮拋棄。身處一線城市的我們,只能無比眼饞地看著朋友圈那些其他城市的朋友們,每天曬著各種「幾乎等於白送」的菜價。

儘管社區團購不是啥新鮮事,但當各路巨頭帶著巨額補貼湧入之後,總會引來無數討論甚至質疑。就在上周,央媒「不要總惦記幾捆白菜流量」的點評,更讓這個行業充滿了不確定性。

不過,當資本和媒體都在關注社區團購這條賽道時,那些真正的用戶和「團長」們卻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更在意的是哪家優惠力度更大、給的佣金更高,而且是時刻關注、枕戈待旦……

換句話說,他們目前在社區團購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坐「末班車」。

補貼無止境,佔便宜為先

近一段時間,拼多多成立多多買菜、美團上線美團優選、滴滴稱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京東斥資7億美元投資興盛優選並且由劉強東親自帶隊,阿里在投資十薈團之外,盒馬、餓了麼等也在自有業務上發力社區團購。

雖然有人說這個市場未來會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大金礦,但網際網路巨頭們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快速入場,市場擁擠踩踏仍是在所難免。

關鍵是,這一輪市場的大戰並沒有新鮮「玩法」,補貼砸錢依然是網際網路巨頭們進入賽道的唯一手段。

這種方式簡單粗暴,但卻比任何營銷手段都要來的有效。就像拼多多硬生生用百億補貼將自己從並夕夕打造成了拼爹爹一樣,價格永遠都是廣大用戶最敏感的關鍵點,而性價比也永遠都是大眾最重要的訴求。

目前各個平臺都開設了非常豐厚的新人特權:如1分錢的雞蛋(4個),1分錢的鹽(一袋)等等,新人註冊購買就能享受。除此之外,高頻率的超低價秒殺、各種明顯低於市場價的產品更是數不勝數。巨額補貼的刺激之下,現階段社區團購平臺上同一商品的客單價,往往比傳統商超便宜20%~50%。

那麼用戶對此的反應呢?他們似乎都變成了「遊戲玩家」。

武漢的王先生告訴懂懂筆記:「我在這幾個社區團購平臺都註冊了,新人特權每家都用了一遍。每天群裡有什麼特別低價的產品,如果自己需要也會買,價格目前很低,例如 9毛9一瓶醬油、一聯紙抽這種的。」

如果是面對傳統的電商渠道,這種在不同平臺註冊並比價購買的方式即便是價格便宜,用戶時間成本也會相應增加,但社區團購是個神奇的存在。

微信群、團長或者其他用戶的拼購推薦,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用戶自己選購的時間。至於自提方面,按理說不同平臺需要去不同的自提點取貨,但很多用戶最後發現,儘管是不同的社區團購平臺,但是「團長」卻是同一個人。

用戶們根本不會去考慮未來平臺補貼結束後再提價的「割韭菜」隱患,王先生淡定地表示:「我才不會考慮那麼多,趁著補貼多佔點便宜總錯不了,以後繼續用誰家的再說吧。」

或許,這也是絕大多數普通用戶的心聲。就像當年用戶們註冊N多個帳號薅瑞信咖啡、每日優鮮等高舉補貼大旗的平臺羊毛:先把今天的便宜拿到手,不就是花點兒時間多註冊兩三個平臺嘛?

平臺收割用戶,團長收割平臺

用戶之外,目前這股熱潮中被各大平臺努力拉攏的團長們也是忙碌異常,他們的思考是趁著這波浪潮儘快收割補貼。

為了覆蓋更多的用戶,快速擴充用戶規模是入場巨頭最急迫的事情。那些拿著數十億補貼的巨頭們最不缺的就是錢,而高薪拉攏競對的骨幹以及社區團長就是用戶量增長的最好辦法。

據此前媒體的報導顯示,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在武漢開城階段,直接將興盛優選當地一個中心倉的倉配員工幾乎全部挖走,薪資的漲幅2-3倍都不是個事兒。滴滴也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十薈團、興盛優選這些社區團購前輩手裡,用很短時間挖了幾十號人,薪水漲幅最少在30%。

這種連鍋端的挖人方式甚至引來了朱嘯虎的吐槽,他在朋友圈直言:「新生代巨頭仰仗資本的力量5倍薪資全鍋端式的挖人,是非常醜陋和邪惡的,是對中國創新的徹底扼殺。」當然,朱嘯虎發出這樣嚴厲的說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本人是興盛優選的投資人之一。

目前很多社區團購平臺的佣金都高達25%,四分之一的佣金比率在任何銷售行業都是非常恐怖的。除此之外,很多平臺還拿出了高額的拉人頭佣金,目前各大平臺的地推拓展團長單個提成,基本都在130元以上。

有錢自然不怕招不到人,另外對於所有團長而言,預售、自提的機制也讓他們有了一人兼顧多個平臺的可能。如今這已不是什麼新聞,趁著平臺不計成本的補貼,團長們自然也樂意多薅一些平臺的羊毛。

一位長沙的社區團長非常得意地告訴懂懂筆記:「之前有一家平臺表示邀請一位新用戶可以獲得3塊錢獎勵,然後新人註冊還可以免費獲得水果、鹽、雞蛋這些商品。我先在小區門口免費送雞蛋,只要加微信點我的分享連結註冊,就可以免費領取雞蛋,然後我把雞蛋送出去,換來拉新人的收益。第二天平臺那邊把新用戶註冊的免費雞蛋再送過來,我繼續用這種蛋生蛋的方式拉新人賺獎勵。」

這一切,都讓人那麼的熟悉……

就如同現在天天都在吐槽平臺派單機制、抽成比率的網約車司機們,大多也都在懷念當初網約車大戰剛開始時,平臺不計成本地瘋狂燒錢的情景。當時司機們就是平臺最大的競爭力,所以平臺願意多給司機補貼。而司機們懷念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每天跑得很輕鬆,月收入輕鬆過萬甚至兩三萬。如今美景不再,「打工人」自然要牢騷滿腹。

現在社區團購的團長們,扮演的就是當年網約車大戰初期那些網約車司機的角色。他們站在時代的風口享受著紅利,但風口總會散去,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也會吐槽平臺佣金低等等問題。

《王爺到》裡面四王爺這樣教育他的兒子:大清國沒多少日子了,唯一的任務就是拼命撈錢。現在那些一人身兼多職的團長們也都明白,最緊迫的任務是趕在平臺收割用戶之前,先把平臺的便宜趕緊收割了。

這也就形成了如今社區團購的一個有趣現象:普通用戶在抓緊時間薅羊毛,團長們為了高額佣金四處出擊,平臺拿著巨資拼命拉人頭,所有人都在和時間賽跑……這既是社區團購平臺快速發展的現實,同時也是未來的隱患所在。

故事的結局,總會出人意料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這輪社群團購的風口下,北京、上海這些曾經頗受網際網路巨頭青睞的一線城市被冷落了。

這背後的原因,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即時生鮮配送方面已經非常成熟(屬於存量市場)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就在於「社區」這兩個字。

北京、上海都是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一線城市,對於那些經常搬家的北漂、滬漂們而言,社區的歸屬感並不強烈。但在那些生活氣息濃厚的二三四線城市中,社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鄰裡關係成為了最重要的社會構成,信任度高的鄰裡關係也為社區團購奠定了最重要的信任基礎。

「用戶搶購、拉人入群、高頻率轉發」……這些搭建在和諧鄰裡關係上的社交裂變,正是如今社區團購下沉戰略(挖掘增量)的核心。

另外,從整個生態鏈的角度上來看,無論是現在的社區團購還是過去的生鮮電商,除了冷鏈物流的高成本困境之外,生鮮品類天生的高損耗率是無法避免的。而社區團購所帶來的預售、次日達、自提這些新的要素,對於那些非一線城市的團長們而言,則是實現「去庫存」以及大幅降低終端履約費用的要素。

無論是電商平臺的C2M,還是現在的社區團購,從商業模式上來看其實都是一個高效率的進化過程。

對於社區團購,現在業內最大的爭議就是:科技巨頭們是不是用它們的資金和流量搶走了菜販們的飯碗。其實站在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科技帶來的行業高效率進步和迭代,一直是每個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現在輿論讚揚馬斯克做電動汽車、發射火箭,但過去生產汽車需要手工打造,後來福特T型車的流水線出現大大提高了汽車製造效率,現如今,特斯拉的各種自動化生產線甚至直接取代了很多工人。站在這個角度來看,馬斯克是否又跟這些社區團購巨頭們做了同樣的事情呢?

未來AI還會代替很多人類的工作,這種擔心和顧慮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或許這就是公眾對未來的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期待和恐懼吧。

知名媒體人劉春提出的「社區團購是靠補貼擊垮對手最終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渠道壟斷,然後再進行收割的模式」,被絕大多數人認可。所有人都知道未來社區團購的菜價會漲,但這個漲價的幅度是多少?用戶能不能接受?什麼時候開始漲?很多人不關心也不想知道答案。

當社區團購的市場達到一定規模,搭配模式本身的高效率,降低勞動成本是必然的。所以,未來社區團購的終端成本,肯定要低於那些層層經銷商模式的傳統渠道。而靠著補貼打敗傳統渠道和其他競爭對手,實現規模化、降低成本之後在獲得更多用戶,並在較低利潤基礎上獲得持續發展,應該是現階段發力社區團購的巨頭為自己規劃好的理想藍圖。

當然,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偏差的,資本的角力之下最終會以什麼方式收場誰也無法預料,畢竟當初共享單車、長租公寓、共享租車等風口也都有一個美好的藍圖,但最終不是雞飛蛋打就是滿地雞毛。

或許,那些普通消費者是最幸福的。對於這些行業的「大變化」、「大格局」,普通用戶和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的團長們都不會在意。所謂資本的意志、傳統渠道的焦慮不是他們要考慮的,他們只要單純的享受風口帶來的紅利,享受實惠之於還要花點兒時間再多薅一把資本的羊毛。這應該也是社區團購爆發狀態下最祥和的一幕了。

相關焦點

  • 警惕社區團購「薅一把羊毛 留一地雞毛」
    謠言不斷、硝煙四起 為何巨頭還要堅定做社區團購?原標題:記者觀察 | 警惕社區團購「薅一把羊毛,留一地雞毛」網際網路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近日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不僅如此,在產業及資本層面也引發了不小的反應。一時間,社區團購最終會不會「一地雞毛」的討論聲不絕於耳。
  • 九不得出臺,社區團購的羊毛,我們還能薅多久?
    新規的出臺,你可以說是對社區團購的一種規範,也可以說,是對大廠們入場參賽的一種默認。可以預見,取得牌照的社區團購,只要不踩紅線,憑著技術和資本的優勢,最終還是會笑到最後。傳統的菜市場和小商小攤,雖然暫時避免了刀斧加身的疼痛,但未來依然不容樂觀。
  • 社區團購登陸鞍山 一分錢的羊毛趕緊薅
    被稱為「燒錢賣菜」的社區團購模式登陸鞍山,客戶爭奪戰的補貼之下,一分錢也能薅到不少羊毛。業內人士坦言,燒錢補貼的持續時間有限,不管以後用不用,可以先佔了這波便宜再說。這塊生薑是他前一天在美團優選上購買的,200克只花了1分錢。張先生告訴記者,沒想到美團還可以買菜,而且這麼便宜方便。記者點開美團APP,首頁「美團優選」非常醒目,其中新人「一分購」的商品有1000克黃瓜、450克芋頭、105克牙膏以及10片口罩等近20種。
  • 記者觀察|警惕社區團購「薅一把羊毛,留一地雞毛」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常濤)網際網路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近日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不僅如此,在產業及資本層面也引發了不小的反應。一時間,社區團購最終會不會「一地雞毛」的討論聲不絕於耳。目前,社區團購仍處在早期階段,在補貼的誘惑下,其「預售+次日達+自提」的模式是不是真需求還有待驗證。需要警惕的是,部分玩家借社區團購這一概念向資本市場講述了一個「生動故事」,並無心戀戰,等補貼戰難以維持,最後只能留給供應商、小攤販、消費者「一地雞毛」。
  • 社區團購先鋪墊後挖坑再捕獵,別總想利用大數據!薅社會主義羊毛
    有很多讀者疑惑,國內有那麼多網際網路巨頭,為什麼就不去研究一下晶片?為什麼不學習馬斯克登陸火星?為什麼不利用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為什麼總想著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薅大眾的羊毛?什麼是社區團購?一提到社區團購,可能大部分讀者想起了某巴巴所謂的新零售模式,似乎又是一個高科技的產物。但社長認為單純從名字的角度分析,社區兩個字就鎖定了薅羊毛的對象,團購似乎跟某多多等一系列興起的網際網路產業銷售模式差不多。
  • 補貼大戰下,社區團購沒有羊毛、只有雞毛
    當疫情將社區團購「翻新」成為風口後,一時間各方勢力爭相追逐。根據《2020社區團購白皮書》,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90億元,預測到2021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飆升至1210億元。  在市場已存在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等玩家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再次加碼社區團購。
  • 觀察| 社區團購買菜,這把羊毛你薅到了嗎?
    ,你薅了嗎?除此以外,他們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團長」——今年9月份,在團購平臺業務員的上門邀請下,夫妻倆成為了 「京東區區購」的團長,一個多月前, 又成為了「多多買菜」的團長 ,採訪前一天,他們又擔任了「橙心優選」的團長。「美團優選也讓我當團長,但是我實在忙不過來了,」耿大哥看著平臺司機剛卸下來的11筐滿滿的貨無奈地說。
  • 資本巨頭握屠龍刀戰社區團購,本可徵服星辰大海,偏要寶刀割草
    其實社區團購多年前就有了,為啥最近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進入後,一夜之間主流媒體上巨頭參與的"社區團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呢?支持資本進入"社區團購"的網友們認為:1、可以薅一段時間資本的羊毛,難道不香嗎?補貼讓小販死掉一批,補貼過了小販再出來不就得了?
  • 大批資本入駐社區團購,平臺與團長爆發信任危機
    11月30日,正式宣布取得的1.96億美元C3輪融資,由阿里巴巴與時代資本領投,多家資本機構擔任融資財務顧問共同完成。十薈團一家成立於2018年的新興企業,距今也只不過兩年半的時間。一家不建設自有APP,單純依靠微信小程序,提供社區果蔬、生鮮及家居用品的企業。在資本的力量下,業務卻已覆蓋全國百餘個城市,不由讓無數創業者感嘆資本力量的強大。
  • 資本、團長、供應鏈:社區團購是如何煉成的?
    興盛優選、小區樂、松鼠拼拼等30多家社區團購平臺先後獲得融資,其中不乏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數據顯示,2018年社區團購融資事件達23起,融資金額約為40億。其中短短2個月之間,便有20多億投資資金湧入市場。僅2018年,主流的社區團購平臺已然高達40多家,其中二三線城市佔比65%,市場一片火熱。
  • 南京某大型蘇果超市居然到路口擺攤促銷,社區團購初見成效?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社區團購之後,可以明顯感覺到農貿市場的人流量變少了,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對新事物接受的程度更快,畢竟薅羊毛的好事,不薅白不薅。蘇果超市作為連鎖超市,南京的大街小巷都會看到它的身影,不管是大型綜合店還是社區店,它是南京的一大特色,也會經常搞活動,但是看擺在大門口直接擺攤,還搞低價促銷活動還是很少見的,難道是社區團購初見成效?競爭這麼激烈了?
  • 社區團購|進擊的巨頭和菜市場內卷,結局早已註定!
    社區團購的全民大討論告了一段落,網際網路巨頭進軍菜市場從小步變成了快跑,紛紛開啟燒錢大戰。白菜一分錢,蘿蔔九分錢,一時間讓人誤以為扶貧辦進社區,我隱藏多年的身份暴露了。社區團購提高效率,這一點不可否認。壓縮供應鏈、精確供求關係,用大數據優化供給,這也是生鮮電商在做的事情,社區團購將此又往前推了一步,大大降低倉儲、物流、配送方面的成本。一個「團長」等同一支軍隊。
  • 網際網路巨頭瘋狂燒錢入局社區團購
    1分錢買個橙子、1塊錢買半斤龍眼、9毛錢買份青菜、1分錢一袋鹽,你所不能想像的低價,在最近新加了我們小區的微信群裡都有,涵蓋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瓜果蔬菜、肉禽蛋奶等,我們普通消費每天快樂的薅羊毛。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可這一門生意並不新鮮——實際上,2016年生鮮社區團購模式就已出現,到了2018年底,該模式在二三線城市快速拓展,引來資本關注;2019年行業又一度進入洗牌期。至於所謂團購模式,則存在更久——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在2010年上線,到2011年5月團購網站的數量超過了5000家,隨後爆發千團大戰,共燒了70億元人民幣,落地一地雞毛。
  • 網際網路大佬集體燒錢賣菜,你薅羊毛了嗎?
    沒錯,這就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號稱是中國零售最後一戰。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這一波,你準備好薅羊毛了嗎?新用戶專享1分錢購買商品。某社區團購平臺截圖。
  • 你在買菜APP上薅的每一根羊毛,都將加倍奉還!
    除此之外,社區團購領域本就有靠自己做起來的「土著」,比如2014年成立的「興盛優選」和2018年成立的「十薈團」,他們也分別獲得了騰訊和阿里巴巴的融資。放眼望去,半個網際網路都參與了這場社區團購的爭奪戰,而且戰局正在不斷擴大。
  • 社區團購,是天使還是魔鬼?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肆虐,同樣有一種創新的模式流行開來,那就是社區團購。越來越多的人在小區組建的拼購群裡購物,然後等著配送。涉及的品類主要是生鮮和日用品。當消費習慣形成後,其它所有電商產品,都逐漸進入社區團購平臺。目前比較流行的平臺有興盛優選、美家買菜、美團優選、考拉精選等。社區團購與若干年前掀起熱潮的團購不同的是,充分利用了社交關係。
  • 社區團購來了,你贊成還是反對?從心理層面看事件發展
    (1)聯合更多同行,堅決與社區團購方競爭到底。(2)順應時勢,退出競爭,另謀職業。3、生產者方面。還是兩個選擇。(1)和社區團購方積極合作。(2)聯合同行,堅決抵制。4、消費者方面,仍然兩個選擇。(1)羊毛不薅白不薅,以後的事誰管得了?(2)拒絕眼前利益,聯合起來抵制可能的壟斷。
  • 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
    前幾天還是資本熱捧,巨頭們蜂擁進場,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突然就被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點名敲打,一些供貨商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抵制,國家反壟斷的重拳砸下,一時間輿論發酵,社區團購好像成了洪水猛獸。2、就連供貨商也站出來反對,是因為社區團購導致竄貨亂價,打亂了供貨商的價格體系。3、燒錢補貼引起的價格戰是導火索,低於進貨價銷售,是引發眾怒的重要原因。4、擔心巨頭壟斷市場後再收割,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商家對巨頭和資本缺乏信任。
  • 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
    規範社區團購「小便宜」伏爾泰曾經說過: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近日,央視針對社區團購的「低價傾銷」發表了評論:任何創新都不能成為違法的理由,創新精神和法治精神不是一道可以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必須二合一的必答題。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