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資本入駐社區團購,平臺與團長爆發信任危機

2020-12-11 覓櫥智能科技mc

#社區團購#

從今年1月份開始,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已經陸續完成了B、C1、C2、C3輪融資,總計融資金額高達4.457億美元。11月30日,正式宣布取得的1.96億美元C3輪融資,由阿里巴巴與時代資本領投,多家資本機構擔任融資財務顧問共同完成。

十薈團一家成立於2018年的新興企業,距今也只不過兩年半的時間。一家不建設自有APP,單純依靠微信小程序,提供社區果蔬、生鮮及家居用品的企業。在資本的力量下,業務卻已覆蓋全國百餘個城市,不由讓無數創業者感嘆資本力量的強大。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裡,看似冷淡的投資市場,在社區團購領域卻爆發出巨大的活力。數百億的資金鼓舞下,興盛優選、美團優選、每日生鮮、同城生活、考拉買菜、誼品生鮮、多多買菜等超百家社區團購平臺先後下場,打響了社區生鮮領域的「百團大戰」。

資本的角逐是血腥的,而且每一次都將對行業發生質的變革,影響到無數國人的命運。往前拉回十年,重新審視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看到,淘寶、京東打通了線上售貨渠道,讓線下實體店主欲哭無淚;滴滴打車帶動了網約車的興起,計程車公司逐漸走出了大眾的視野;美團外賣迎合了「懶人經濟」,線下餐飲業店主只能一再壓縮盈利空間。

「我們可以不購物,但卻不能不吃飯。」這一次的社區團購爆發在事關13億人「吃」的問題上,它的能量必然超過網際網路行業的任何一次變革,同樣它的阻力也將空前強大,來自於團購業務的各個方面。與以往不同,曾經的多次博弈中,資本血腥的本質已經暴露無疑,大眾對其失去信任才是根本問題。

平臺與團長關係微妙,互相試探對方底線

社區團購的底層邏輯是電商,核心是運營能力,「B2B2C」的關鍵是對供應鏈及團長的把控。所以,現階段各大平臺會對團長設置考核制度,業績不達標就會被勸退,甚至宣稱永不錄用。

這就導致了平臺與團長之間的關係微妙,幹得好的團長夾帶私貨或者被挖角到其他平臺,幹得不好的會和平臺產生衝突。

一般來說,幹得好的團長大體有兩類。一類是憑藉自己的努力,辛勤的汗水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這些人最擔心的就是市場被完全開發後,平臺將自己一腳踢開,所以忠誠度有限,當然這種想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以往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爭搶市場和現在完成合併後滴滴一家獨大,網約車司機的收入和激情可謂是天差地別。現在滴滴平臺收取乘客三四十塊的裡程計費,到了司機手裡只能剩下二十多塊,而且還有下降趨勢。

而現在社區團購各大平臺為了快速拓展業務,給團長開出的提成都不低,從8%-15%不等,拼多多推出的多多買菜甚至提出了20%的天價提成。我們都知道生鮮本身就是低利潤、高復購的產品,如果說15%還有存在一絲獲利的可能,那20%絕對就是在燒錢鼓勵團長挖取客戶,也就同樣意味著現在市場多麼紅火,將來的刀子閃得多麼耀眼。

這種情況下,老練的團長就會把流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讓很多團購平臺不能真正掌握小區的消費者。針對這一現象,平臺開始制定團長篩選標準和激勵制度,並提出定期更換團長,雙方爆發出激烈的矛盾。

另一類則本身就是社區生鮮從業者,它們是實體店主、果蔬售貨櫃運營商等,原本就具有自己的客群,他們加入社區團購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就是規避風險,薅平臺羊毛。

十薈團、多多買菜等拼團業務本身和他們經營的業務之間有較多的重合之處,如果完全信任平臺,本身客戶資源流失在所難免,通過加入大平臺,可以佔領制高點,規避掉與平臺競爭的風險。

同時,社區團購平臺的冷鏈運輸和前置倉存儲機制,可以銷售來自與全國各地區的農副產品,有效擴充果蔬售貨櫃運營商、實體店主的銷售品類,一邊銷售自己的產品,一邊做團長銷售平臺上自己沒有的產品,獲取高額提成就是他們的主要做法,現階段雙方之間的摩擦也比較激烈。

團長背書,產品質量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

團購業務瘋狂的背後,是社區團購在客單、復購上擁有更明顯的優勢,但其業務擴展的基礎其實是社區業主對於團長本人的信任。

老李是河南某社區果蔬自動售貨機的運營商,從事社區生鮮服務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了,業務一直很好,收益也很穩定,為人謙和,有時還會免費贈送一些菜品,給社區的老年群體送溫暖,深得社區居民的信任。

疫情爆發期間,老李主動承擔為社區居民送菜的任務,通過售貨機小程序、微信、電話等方式記錄居民們想要的果蔬,上門配送,辛苦自己,服務大眾獲取了很高的口碑。

某團購平臺看中了老李的業務能力,多次進行邀請,老李也就順勢靠上了平臺,開始了雙向經營。團長主要的工作就把產品賣出去,向微信社群發送拼團連結,就是主要的手段,老李原先的果蔬自動售貨機業務也是具有拼團功能的,一般就是一周發送兩到三次,都是經過自己精心挑選後選取的供應商,產品質量值得信賴。

但平臺的做法則更加暴力,一天十幾條不同種類的拼團產品輪番轟炸。首先,是很容易受到客戶的反感。其次,從通過平臺進行團購,消費者主要看中的就是價格,燒錢也是網際網路業務的主要手段,平臺上9.9的產品比比皆是,章丘大蔥甚至賣出了9.9元/10斤的低價。

低價的同時也引發了產品質量的問題,身為果蔬自動售貨機運營商的老李原本是可以進行品控的,這也是他能夠維護住自己客群的基礎,平臺的低價產品不能說是都有問題,但售後問題遠遠高於老李自主經營的時候,卻也是不爭的事實,老李的形象又逐漸從一個半社區服務工作者,變成了一個單純的生意人,社區居民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轉變。

即便是參與團購業務,也要愛惜羽毛,每個團長本身就是一個品牌,如果有像老李一樣有自己的售貨渠道,完全可以通過果蔬自動售貨機建立自有品牌,利用大的團購平臺貨源、資金優勢為自己鋪路,做社區團購業務要有所取捨,不能因小失大,用自己的信用為平臺買單。

「百團大戰」招數頻出,薅羊毛也要保持理智

現階段受到資本的壓迫,除了主動選擇迎合的果蔬店主、生鮮售貨機運營商之外,還有堅決的抵制派,超市、便利店是他們的主要陣地,因為業務受到的衝擊最為強烈,產品重複度最高,他們的收益直線下滑。

部分的社區團購平臺,針對這一現象,就開始轉變團長開發對象,從超市、便利店主轉向理髮店、手機通訊之流,個人還是幹不過資本,順勢而為也許更有優勢。

正大集團為了擴展社區團購業務,在合肥兩天就收了140餘名團長,並提出了6000元的底薪,給團長開底薪的結構證明社區團購競爭之激烈,但這也表明了這些大型企業、資本對於打通社區生鮮市場的決心。

這次戰役與以往不同,不僅有胡潤排行榜上那些佔據主要位置的網際網路大佬,步步高、正大集團等實體企業也都加入了戰局,成立了自己的社區團購品牌。不管是走每日優鮮、盒馬、叮咚買菜的「農村包圍城市」還是興盛優選、同城生活走的「城市包圍農村」, 「百團大戰」序幕已經拉開,接下來就是資本炮火的相互掃射。

權威機構預測,國內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在3-5年內超過萬億,資本力量下一眾高速增長的社區團購企業正在蓄勢待發。薅羊毛的同時,社區生鮮從業者們也要保持冷靜,穩定好自己手裡的資源,從長遠來看,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資本、團長、供應鏈:社區團購是如何煉成的?
    風起雲湧2018年,資本盯上社區團購這塊肥肉。興盛優選、小區樂、松鼠拼拼等30多家社區團購平臺先後獲得融資,其中不乏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數據顯示,2018年社區團購融資事件達23起,融資金額約為40億。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發表了對幾家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後武漢之戰的點評。2020年,社區團購成為最熱門的概念,巨頭間的戰爭隨之爆發。參戰方都遵循同一個玩法:打通供應鏈,配置中心倉,籤約團長建立自提點和推廣渠道,之後以低價吸引用戶下單。最終擊敗對手,拿下一座又一座城市版圖。
  • 在社區團購,「資本+流量」的無限遊戲終結了
    人民日報在2020年末的一篇題為《「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文章,再次將社區團購推上了風口浪尖。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專門針對社區團購出臺的「九不得」新規,更是從監管角度將野蠻生長的社區團購納入到良性發展的軌道。於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突然發現,之前屢試不爽的「資本+流量」套路失靈了。
  • 社區團購火了!濟南有上百家平臺爭搶,一座樓上有10個「團長」
    「我說了,你可能不信,我知道的我們小區就滴滴、拼多多、美團等平臺都入駐了,小區裡社區團長也有幾十個,最誇張的是一個樓上竟然有快10個團長,業主開玩笑說『都能按照樓層區分進行團購了』。」趙趙不可思議地說,同一樓上的這10名團長中,有的是一個社區團購平臺的,有的是幹著不同的社區團購平臺,但最終大家爭搶的也就是一座樓上這幾百戶業主。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誰的團長誰的團?
    2018年9月,該縣曾獲得商務部「年度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稱號,成為社區團購入局生根的沃土。2020年年底,社區團購復甦成了最熱門的資本話題。這個賽道上,不僅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分別投資的「十薈團」和「興盛優選」,還出現了諸如滴滴的「橙心優選」、美團的「美團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等多家行業巨頭的身影。
  • 社區團購平臺做團長真能月入過萬?
    劉怡是廣州大學城內一家花店的店長,同時也是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等社區團購電商平臺的團長,這是她最近經常對店裡顧客們重複的一句話,「現在是各大平臺的補貼紅利期。」社區團購徹底火了!網際網路「大廠」3倍薪資挖人、團長日薪500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篇《我在小區做團購,月入過萬》的帖子也廣為流傳。做社區團購團長到底賺不賺錢?
  • 被資本收割前,不妨多薅一把社區團購羊毛
    不過,當資本和媒體都在關注社區團購這條賽道時,那些真正的用戶和「團長」們卻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更在意的是哪家優惠力度更大、給的佣金更高,而且是時刻關注、枕戈待旦……換句話說,他們目前在社區團購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坐「末班車」。
  • 如何評定哪些社區團購平臺好用?
    目前,全球進入資本寒冬,但是有一股強勁勢力,正在逆流而上。現在出現很多社區團購軟體,但是社區團購區別於傳統模式,需要搭建社區團購系統工具來運營,那麼,如何評定社區團購系統哪個好用?快來看看智慧雲家總結出來的這個評定標準。1.
  • 社區團購新戰事:巨頭挖角「團長」 有菜販不以為然
    團長生意「打得火熱。」任非如是形容廣州的社區團購「行情」。特別是美團、拼多多在當地入局後,「這兩個平臺都瞄準了興盛優選的團長」,他說,自己成為被挖角的那一個。從原來做水產海鮮生意,到做起社區團購運營,對任非來說,事情看起來簡單,但真正實施起來並不容易。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上門,供應商說不幹了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布的評論指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多家供應商隨即宣布禁止經銷商未經授權或低於零售價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會被抵制嗎」成了平臺、團長、依賴社區團購居民最大的隱憂。好在事情出現了轉機。「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這些新職業中,有的已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社區團購團長、版權購買師等新職業仍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 社區團購燒錢亂戰 資本打架殃及「菜販」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區團購燒錢亂戰 資本打架殃及「菜販」本報記者/許禮清/蔣政/北京報導資本正如「野蠻人」一樣進駐社區團購。時隔兩年,社區團購再次被推至風口,在巨頭及資本的裹挾之下來勢洶洶。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從2019年1月至今,國內社區團購類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上百億元。在數百億資本加持之下,各家巨頭紛紛燒錢補貼,「團長+社群」成為主要的發展模式。這場網際網路巨頭、獨角獸、零售企業之間的激戰,誰勝誰負尚不可知,但對傳統經銷商、菜市場的擠壓或不可避免。
  • 網際網路巨頭跑步進入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為何火熱?
    社區團購熱興起社區團購併不是新事物,早在2016年就已小有發展,京東、永輝等均有探索。2018年,社區團購第一波投資熱潮興起,新玩家不斷進場,然而由於過快擴張和無序競爭,大批企業資金鍊斷裂,行業陷入低潮。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信息獲取習慣,社區團購迎來爆發式增長。滴滴、蘇寧、拼多多、阿里巴巴等相繼將社區團購作為重點拓展業務。
  • 社區團購,是天使還是魔鬼?
    (3)搶地盤大戰,高薪挖走競爭對手的社區團長、員工,大量低價推廣活動。一分錢、一塊錢的商品不斷推出。哪裡有便宜,消費者就會聚向哪裡,哪個平臺收入高,社區團長就會轉向哪裡。(4)巨大的資本開支相伴而來,實力太弱小的企業將直接出局。
  • 五大平臺真實測評,社區團購緣何持續升溫?
    社區團購主要採用的是「網上下單+次日提貨」的運營模式,用戶通過app或微信小程序下單,團購平臺次日將貨品送到團長所在提貨點,顧客可以自行選擇提貨點取貨。首先,社區團購的本質在於社群內的推廣與宣傳,其邀請新人補貼雙方的獎勵機制,幫助團購平臺快速擴大了用戶基數,通過微信生態完成用戶裂變;其次,社區團購實行「團長制」,團長負責相關促銷活動的推廣以及部分業務的維護,在無形中增加了社群的活躍以及用戶的信任;除此之外,社區團購無需到店、強力補貼的模式,也吸引了年輕一代用戶,避免了下班前往超市的煩惱。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原創 葉菁 曉說通信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
  • 阿里再次投資十薈團,看社區團購如何贏:資本、下沉市場、團長
    就目前來看,當下的社區團購正處在「戰國時代」,天下未分、諸侯未定...紅利、機會、天花板依然還在!除了機會,還有就是資本的不斷「下注」,上億的資金投入,誰都「頂不住」...其分析師認為,社區團購市場持續下沉,同時憑藉便利的觸達服務,實現用戶的高度教育。預計中國社區團購市場未來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阿里巴巴一直寄情於社區團購業務。前兩天,十薈團宣布完成1.96億美元的C3輪融資。
  • 燒錢大戰與搶人大賽: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一輪接一輪的融資正是今年社區團購的最真實寫照,作為最熱的行業之一,社區團購已經集結了美團、阿里、拼多多、京東、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資本正向風口瘋狂湧入。根據公開融資信息統計,今年社區團購平臺整體融資規模已經突破百億。今年以來,社區團購頭部企業獲得多輪大額投資,圖源:申萬宏源報告資本加持下,各平臺擴張瘋狂。
  • 京東7億美元入局社區團購:不讓團長當炮灰?
    2、在一人身兼數團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團長究竟是繼續拉攏還是偷梁換柱的弱化?網際網路巨頭打過許多補貼戰爭,但是這次應該是他們最懵的一次。社區團購本質上是零售而不是服務業(比如打車),其交易場景履約更為複雜,其實存在著「雙重平臺」邏輯。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將去向何方?
    這種模式下的獲客成本非常低」,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在當前微信生態足夠成熟的情況下,社區電商迎來爆發不難理解。數據顯示,2018年,主流的社區團購平臺已然高達40多家,其中二、三線城市佔比65%。   在疫情的刺激下,今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
  • 社區團長腳踏「好幾隻船」
    至此,網際網路巨頭中的京東、阿里、美團、滴滴、拼多多等均齊聚社區生鮮團購賽道,一場「燒錢」大戰一觸即發。後疫情時代,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儼然成了最熱的風口,吸引資本機構、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相互廝殺。而在社區內,更聚集了多家生鮮團購品牌的BD(業務拓展)專員,遊說便利店、生鮮店、活躍居民成為旗下「團長」,努力拓展生鮮團購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