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魏沛娜
《外太空的莫扎特》《時間之外》《拓星者》《希望島》……這些科幻片將有可能登陸全國各大院線,引人期待。記者從近期發布的《2021年院線電影前瞻報告》中獲悉,2021年全國約有262部電影待上映,其中,根據目前曝光的信息,科幻片有15部。
隨著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熱映,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元年,掀起了一股國產科幻電影熱潮。據介紹,目前這15部待上映的科幻片中,多部作品都集結了高水準的創作班底,其中有陳思誠導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寧浩、張一白監製、劉慈欣策劃的《時間之外》、張小北執導的《拓星者》《明日戰記》、雨果獎獲獎科幻小說改編的《摺疊城市》、翻拍科幻喜劇《機器人大爺》、科幻元素動畫《深海》,還有合拍片《月球隕落》《希望島》等,從多維度對科幻題材進行探索。
科幻片正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疾步狂奔,觀眾也對國產科幻電影的未來充滿憧憬。那麼,這15部科幻片,有沒有可能再次帶來票房與口碑的驚喜,掀起又一股科幻電影熱潮呢?「《流浪地球》一出,原來的好多疑問得到了解決:中國人在科幻電影中有沒有違和感?中國觀眾願不願意看本土科幻電影?中國團隊有沒有能力做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下子打破了很多迷思,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再怎麼強調它開創性的功績都不為過。那麼現在的問題就在於中國的電影人能不能源源不斷地將科幻創意製作成靠譜的影視產品。這就涉及到科幻影視工業化體系建設的問題。」科幻評論家三豐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郭帆做完《流浪地球》的第一件事就是復盤開發過程,總結工業化開發經驗,還聯合北京電影學院成立了「電影工業化實驗室」。在他看來,其實我們一直不缺科幻創意。「我很高興看到2021年會有更多科幻電影上映,更高興的還是本土科幻電影數量上來了,人才和工業體系建設的步伐便會大大向前邁進。相信離每年穩定產出幾十部科幻電影的日子不遠了。」三豐說。
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講師劉洋同樣很期待這些待上映的科幻電影。他認為,陳思誠導演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已經證明了他具有出色的類型電影的創作能力,而且是具有一定開創性的喜劇偵探類型的創作能力。劉洋說:「陳思誠這種對類型電影的開創能力,相信可以在科幻電影的題材開拓中為他提供幫助。寧浩和劉慈欣之前已經有過合作成功的案例,這一次的題材似乎具有更濃烈的科幻味,我個人非常期待。」
審讀:孫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