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快捷支付和物流運輸行業的不斷發展,網上購物應運而生,消費者足不出戶,僅憑一臺電腦就可以購遍全球。買買買的同時,難免會遇到快遞延誤、包裹丟失等情況,碰到上述情況,消費者往往會撥打物流公司的電話進行核實。誰曾想,犯罪分子竟盯上了這些打電話催件或是投訴丟件的消費者.......
快遞公司主動「理賠」
「陳小姐您好,您是不是有一個快遞沒有收到?」2019年4月,廣西的陳小姐接到某快遞公司客服的來電,問詢其近期是否有未收到的快遞包裹,得到陳小姐的肯定答覆後,客服便承諾會對丟失的快遞進行賠付。小心謹慎的陳小姐在電話中與對方核對了包裹的單號、收件地址等資料後,依照客服發來的二維碼一步步進行了「理賠登記」。
不久,當手機簡訊顯示銀行卡已被劃款2.2萬元時,陳小姐發覺「中招」了。
「精準」鎖定丟件客戶
讓陳小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確實是丟了件,也的確聯繫過快遞公司要求對丟失的快遞進行核實,怎麼就遭遇了電信詐騙呢?
據黃浦區檢察院吳海雲檢察官介紹,以被告人張某義為首的詐騙團夥根據事先購入的當天的某快遞公司丟件、延誤系統中的問題件信息,安排經過專門話術培訓的話務員逐個打電話給客戶詢問丟件情況,如客戶確認丟件,話務員則會按照編排好的劇本,以對被害人進行賠償為由,「指導」被害人進行「申請理賠」操作。
圖說:庭審現場。黃浦區檢察院供圖
多樣套路電信詐騙
詐騙團夥正是利用眾多被害人蒙受實際損失,希望獲得補償的心理,主動確認相關資料信息後取得被害人信任,通過微信或者QQ向被害人手機發送釣魚網站二維碼,謊稱掃碼輸入個人信息即可完成理賠申請。
詐騙團夥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秘密竊取被害人的銀行卡號、支付寶帳號和密碼等信息並登陸其網上銀行進行支付,「理賠」心切的被害人往往直接將交易驗證碼告知了詐騙團夥。
另據張某義等人供述,詐騙團夥還會編造快遞公司與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合作協議等藉口,哄騙被害人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進行貸款,將貸出錢款扣除理賠款後的金額轉帳至快遞公司所謂的「指定帳戶」,慌稱快遞公司會幫被害人還款。
「爬蟲軟體」入侵系統
以張某義為首的詐騙團夥之所以能夠「準確」定位被害人實施「精準」詐騙,關鍵在於他們獲取了快遞公司系統內的客戶信息。
那麼,詐騙團夥手中的客戶信息是怎樣得到的呢?據吳海雲檢察官介紹,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往往有較為明確的上下遊組織分工,詐騙實施過程中易滋生其他的黑灰產業鏈,如上遊對接專門利用網絡技術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分子,下遊對接專業的水房(負責逐級拆分、掩飾隱瞞贓款的犯罪團夥)。
被告人李某程通過編寫爬蟲軟體從快遞公司網站上非法竊取客戶快遞催收件和丟失件等信息,並將上述信息出售獲利,幾經轉手後,以張某義為首的詐騙團夥以10餘元每條的價格購入上述客戶信息。
本案的另一被告人張某鴻則是夥同他人利用個人的支付寶帳戶幫助李某程收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獲利的錢款。
該案是公安部督辦的電信詐騙案件,由於團夥和被害人均人數眾多,跨省取證困難、電子數據海量複雜,可謂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今年2月,審查起訴期限臨近卻遇上了突如其來的疫情,原本的辦案計劃也被打亂。
為了確保案件質量,吳海雲在疫情期間即進入加班加點模式,梳理證據百餘份,整理電子數據數十萬條,制定了詳細的偵查提綱,引導偵查機關獲取、固定相關證據形成案卷30餘本,為案件的順利起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檢察官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下,該案成功實現了跨省追擊、全面搗毀詐騙團夥、全面打擊上下遊犯罪鏈。
今年12月,黃浦區法院分別判處被告人張某義、謝某興、謝某敏等有期徒刑8年至6年不等刑罰;被告人李某程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被告人張某鴻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其餘數名被告人也被判處了相同或類似的刑罰。
檢察官提醒
一是需要查詢物流信息時,應當通過官方網站或是官方電話進行,遇到「快遞」、「客服」等售後人員打來的電話,切記先通過官方渠道確認其真實性,以免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二是不輕信、不點擊陌生人發來的二維碼、連結等,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證號碼、銀行卡等個人信息,保管好交易驗證碼,不透露、不轉帳。
三是消費者在收到快遞後,應儘快妥善處理快遞面單,及時將面單上的個人信息進行銷毀,防止個人信息洩露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