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遏制華為,卻證明中國打開了新世界

2021-01-10 觀察者網

【在美國發起全球範圍內封殺華為公司行動,美國商務部發布聲明,宣布將華為公司及其70家子公司納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同時,美國敦促其盟友拒絕使用華為的5G設備,儘管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都採取了不支持美國的政策。而華為則宣布,多年前儲備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撰文:國際規則制定權之爭將聚焦何處?當前國際格局兩極化的戰略競爭核心內容是什麼?網絡技術將對政治意識形態有何影響?】

技術標準正成為國際規則制定權之爭重點

國際規則制定權的爭奪重點正向技術標準集中。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在眾多領域都具有絕對優勢,因此在制定國際規則包括國際技術標準上遇到的阻力較小。

例如,美國於1993年對「飛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MTCR)的附件進行修改,其中火箭出口限制的技術標準由1991年的300公裡射程和500公斤載荷改為「主要參數超過300公裡射程/500公斤載荷的完整火箭系統」。美國的GPS系統是唯一的全球通信系統,因此全球通信技術標準基本上以美國為準。而如今,美國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優勢有所下降,其制定技術標準的主導權相對萎縮,因此在通信技術標準方面的競爭也就凸顯起來。

自古以來,制定技術標準就是利益和權力的問題。秦始皇成功地實行了車同軌、度同尺、錢同幣、幣同形。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四、猶太人的領袖摩西也都曾搞過統一度量衡,但沒有秦始皇那麼成功。歷史上這些技術標準的制定都是由利益推動的,由權力決定的。

如今,全球通信技術標準的衝突在性質上仍是利益驅動的權力衝突,即美國擔心中國網絡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其無法維持在該領域的主導權。於是,美國不惜採取抓人的粗魯手段遏制華為。

華為的5G技術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與以通信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直接相關。過去15年,數字經濟的增速是全球 GDP增速的2.5倍。2018年美國和中國的數字經濟已分別佔各自GDP的58%以上和38%以上。數字經濟正在加速成為世界財富的最主要來源,而通信技術又是數字經濟增長的關鍵。通信技術既關係經濟發展,也直接影響軍事能力,對提高綜合國力水平已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加之全球化時代的通信技術標準又必然是全球性的,於是國際規則制定權在通信技術標準上的爭奪就凸顯起來。

2018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登記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行業是數字通信技術,佔8.6%;其次是信息技術,佔8.1%。目前,中國公司擁有的5G標準專利佔全球的36%,美國佔14%。截至2019年2月初,華為擁有1529項5G標準專利,超過任何公司,美國的高通公司擁有787項。華為在5G上的技術優勢,使其自然成為美國遏制的首要對象。

當前國際格局兩極化競爭的核心是技術優勢

美國遏制華為5G,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崛起對美國制定國際規則主導權的衝擊。所有國際規則都是依據相關事物的最優水平制定的。也就是說,擁有最大技術優勢的國家具有最大的技術標準制定權。技術優勢包括了技術水平優勢和價格優勢兩個方面。

近年來,中國與美國在技術上的差距呈現縮小趨勢,在個別領域甚至超過美國。這難免使美國擔心中國在技術創新上超過美國,因為中國創新能力超過美國則意味著中國綜合國力將超越美國。2018年,美國申請登記的國際專利為56142件,居世界第一;中國為53345件,位居第二,與美國差距不到5%。

與國際格局兩極化相似,通信領域也呈現出中美兩極化趨勢。而華為是中國在通信領域裡的帶頭羊,其2018年申請註冊了5405件國際專利,佔中國申請總數的10%以上。為了抑制中美實力差距縮小的速度,美國藉助盟國力量共同遏制華為,符合其在兩極格局中進行競爭的傳統策略。

其他國家在5G問題上面臨著在中美之間選邊的壓力,這與兩極格局下中小國家面臨的情況相似。國際格局的中美兩極化已經使很多國家面臨著在中美之間選邊的壓力。先是東協國家採取了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對衝戰略。之後這種戰略為東歐國家所效仿。

現在,日本和西歐國家也開始在中美之間搞戰略平衡。義大利甚至成為首個與中國籤訂「一帶一路」備忘錄的G7國家。通信技術領域裡的中美兩極化,同樣使其他國家面臨著在中美之間選邊的問題。不過,在通信技術領域裡,選邊的原則不是政治制度的異同,而是技術和價格的優勢。

發達國家在5G問題上的不同立場,反映出意識形態對國家關係的影響力在下降。自2016年起,冷戰後獲得國際主導地位的自由主義價值觀出現衰落,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中國崛起也是原因之一。中國縮小與美國在綜合實力上的差距,使人們懷疑自由主義制度的效率。中國縮小與美國在技術方面的差距,同樣促使人們懷疑美國制度在技術進步中的優勢。

如今,人們越來越多地從技術合作和競爭的角度而不是意識形態的角度判斷國家間的關係。例如,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依據意識形態原則,在5G問題上選擇支持美國;但西澳大利亞州的地方政府卻不同意聯邦政府的政策取向,決定由華為為該州的地鐵建設提供通信設備。這也反映出技術優勢對決策的影響力上升,而意識形態的影響力相對下降。

西澳政府有自己的選擇

國際政治力量劃分或為創新國、商用國、使用國

網絡技術使意識形態失去魅力。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人類進入了前輩向晚輩學習的社會(pre-figurative society)。網絡學習的便利條件使年輕人可以不求教於前輩,而老年人則因神經老化,大腦獲取和處理圖像的速度緩慢,在使用網絡時有較大困難,而不得不求教於年輕人。這種現象使前輩對後輩的權威下降。

與此同時,網絡學習提高了年輕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於是他們不但難以認同老一輩的意識形態,甚至對所有的意識形態都反感。2017年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二戰前出生的人中,有70 %以上的人認為民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而生於1980年代和其後的人中,只有不到1/3的人持這種看法。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歐洲做的調查的結果也非常相似。

網絡技術使知識得到廣泛傳播,由此人們的科學理性得到了提高,從而對科學技術的信任超越了對強調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的信任。

歐洲國家不支持美國遏制華為的政策,首要原因是技術上的需求,同時也表明意識形態已不再是歐洲決策者判斷國際夥伴和對手的第一原則。不僅歐洲國家的對外決策淡化了意識形態的傾向,2017年以來印度和日本也在淡化對外政策中的意識形態色彩。印度政府不但不參與遏制華為的5G技術,而且還將美日印澳戰略對話(Quad)的級別從副部級降到正局級。安倍於2006年首次當選日本首相時曾提出過建立「價值觀同盟」,但2018年以來,他不再提這個概念了,甚至將「印太戰略」解釋為經濟合作而不是軍事合作。

西方國家在5G問題上的立場分歧,有可能意味著政治意義的「西方國家」這一概念已不太適用於分析現行的國際政治。冷戰結束後,以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為基礎的國際戰略合作結束了,標誌是華沙條約組織的解散,從此「東方國家」這個概念就不再被用於分析國際政治問題了。

如今,在民粹主義和反建制主義的衝擊下,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似乎也要失去這種劃分國際政治身份的作用。「西方國家」這個概念不僅無法用於解釋在5G問題上的大國分野,對其他許多重大國際政治問題的分歧也都不適用。例如,在維護自由貿易原則和氣候變化的問題上,中日歐對抗美國;在伊朗核問題和巴以問題上,中俄歐對抗美國。從目前趨勢上看,不排除十年後,「西方國家」也不再是國家的政治身份了。

中美5G之爭不過是國際規則之爭在通信技術標準上的表現。今後,只要中國繼續縮小與美國在技術上的差距,不同領域的技術標準之爭就還會相繼而來。技術優勢比意識形態對大國戰略關係的影響更大,這將有助於防止以意識形態之爭為核心的冷戰重新發生。

在數字經濟時代,國際政治力量的劃分有可能出現新的三個世界,即「技術創新國」「技術商業化國」和「技術使用國」。投入科技創新的資源多少與大國戰略競爭的勝負正在形成正相關關係,而投入意識形態之爭的資源多少則與後者有可能是負相關關係。

(文匯報改編自微信公眾號「國關新青年」)

相關焦點

  • 美國究竟為什麼一貫地遏制打壓中國?
    近年來,美國打壓華為5G愈演愈烈,指使加拿大無端扣壓孟晚舟,又在晶片上大做文章封鎖華為,等等。人們不禁要問,從中興到華為美國到底想要幹什麼?簡言之,就是遏制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新中國剛剛成立不到一年,韓戰爆發,美國根本沒有中國美軍不準越過三八線忠告當回事,肆意入侵朝鮮,並轟炸中國丹東地區,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被迫與世界最強大敵人美軍打了四年,不僅打出了軍威國威,還讓美軍第一次在失敗的停戰書上簽字。之後又在越南戰爭中較量20年,中越聯手讓密林成為美國大兵的傷心之地。
  • 中國這項技術全球領先,韓國工程師: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
    華為,我國科技企業的門面,世界頂級的通訊設備、技術解決方案設備供應商,經過自己的幾十年如一日的潛心研發,終於在5G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成為了5G時代的領頭羊。為了鞏固自己的「科技霸權」,近兩年來,美方為了遏制華為在5G領域的發展,可謂是不擇手段,不但將其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企與之合作,還四處散播華為5G通訊設備存在安全後門的謠言,威脅其他國家取消與華為5G領域的合作。
  • 美或升級對華為限制措施 華為: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害人終害己
    來源:央視原標題:美國或升級對華為的限制措施 華為: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害人終害己據路透社報導,近日,美國政府多部門擬對華為採取新限制措施,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必須先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向華為供應某些晶片。
  • 中國的華為,世界的華為!!!!
    可以說,華為贏了——贏得了正氣,贏得了名氣,贏得了士氣!看吧,就在美國封殺華為的關鍵時刻,美國的中東協友沙特、杜拜等,竟然給華為送上了超過500億美元的5G合同!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31日報導,這個世界第二大國家的公司獲得了價值500億美元的5G訂單。5月30日,華為與杜拜籤署了一份超大規模的5G合同,合同金額接近500億美元。
  • 「跪舔」美國,遏制華為5G:迫使華為賣掉頂級業務,如淪為笑柄
    「跪舔」美國,遏制華為5G:迫使華為賣掉頂級業務,如淪為笑柄儘管華為正處於發展階段,但它總是受到美國忌憚打壓,但是華為仍在穩固的發展中。然而,當美國壓制華為時,一個國家做了美國的」狗腿子「,迫使華為出售了所有業務,但現在其卻淪為了一個笑柄。
  • 海外網評:遏制中國?美國心有餘而力不足
    談到中美關係前景,沙龍嘉賓、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審慎樂觀」,原因在於中美兩國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對美重要性正在不斷上升,美國不僅難以徹底遏制中國發展,也無法實現所謂「脫鉤」。以下為王文發言摘編:對於中美關係的前景,我始終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 打臺灣牌遏制中國?門都沒有!|20200519《新聞聯播》解讀
    這不是華為第一次被迫害了,早在去年美國就把華為拉上了黑名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口晶片,針對上一輪的迫害,華為的回應是你不給我出口晶片,那我就自己設計——華為被迫啟用自己的「備胎」海思麒麟晶片,實現了中國造,中國芯。此次美國的升級舉措是:華為你牛逼,你能自己設計晶片,我服!
  • 英媒:美國妖魔化華為,是錯誤的道路
    英國「開放民主」網站6月27日文章,原題:美國不應妖魔化華為——應該加大投入與中國競爭從歷史上看,大國之間的科技與產業競爭,比如一戰前英國與德國的鋼鐵競賽,可能導致軍事衝突。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華為所採取的舉動,是一場危險的科技戰的開火,它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為什麼美國政府要設法將華為從全球市場和供應鏈排除出去?
  • 巴西官員幾次表態支持美國以意識形態等理由攻擊華為的立場?中國駐...
    相反,華為是世界上首個公開承諾籤署無「後門」協議、唯一接受第三方檢測和監督的通信公司。英、德等國情報及網絡安全部門也曾做過評估,結論是沒有理由以安全問題禁止華為設備。目前,華為在全球範圍內已獲得91個5G商用合同,其中超過一半來自歐洲地區。這是國際市場對華為設備安全性投下的贊成票。同時,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中國企業完全自主經營、公平競爭。
  • 「點殺」中企以遏制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只是華盛頓的妄想
    其實類似行動早已不勝枚舉:以所謂「專利侵權」為由制裁海信、聯想;以所謂「未能及時懲戒違規員工」為由制裁中興;以所謂「受中國軍方控制為由」制裁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以所謂「網絡安全」為由制裁華為。而據昨日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已經對中芯國際施加了出口限制。雖然美政府提出的制裁理由名目繁多,但目的只有一個,即「點殺」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起支撐作用的科技企業。
  • 德媒: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發展到領跑世界
    中國科技總全面落後西方,到如今的尖端科技越來越多,一路走來中國的科技發展非常的艱難,並且在美國的嚴密限制下,我們每次想要突破一項技術,都會被美國和其他的西方國家重點關注,生怕我們在某些領域超過了他們。華為的晶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限制華為5G的發展,直接斷供對華為的晶片支持,讓我國的半導體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不過我們也有很多科技領域是美國限制不了的存在,德媒: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發展到領跑世界。
  • 美國為何接二連三地抹黑打壓中國華為?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中國華為浪潮。在非法扣留華為CEO孟晚舟之後,發現華為並沒有「就範」其設下的圈套,就開始動用其司法部門,指控華為涉嫌詐騙和串謀偷竊商業機密,在歐洲四處散布謠言華為威脅論,不讓歐洲國家「接近華為」。中國一家民營企業,為何讓美國如此興師動眾、氣急敗壞?
  • 美國想用四十年前的手段遏制中國科技?別做夢!歷史絕不會重演!
    其實華為出售榮耀實屬無奈之舉,也可以算是一場「自救行為」,原因就在於美國對中國發起的科技制裁。2019年5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在此緊急狀態下,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這幾乎斷了華為在美國的業務。
  • 貿易摩擦迎來重大轉折 美國怎麼還想著對中國科技企業下黑手?
    這很明顯,美國發動的貿易戰並沒有讓美國得到什麼好處,而是自損八百,中美貿易戰的後坐力,還波及到世界各地。怎麼辦呢?中美雙方幾經談判,最終決定籤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等於是貿易領域的停戰協議。不過之所以說是第一階段,主要指的是貨物貿易。美國對華科技封鎖和技術出口上,仍然在蠢蠢欲動,從而遏制中國在科技領域的進步,特別是尖端科技。
  • 華為之路就是中國強國之路!美國司法部長:美國必須絞殺華為!
    眾所周知,美國長期以來,之所以能稱霸世界因為有三個霸權:科技霸權、美元霸權、軍事霸權。而科技霸權則是美國霸權的根本所在,因為核心技術的進步才會引發技術革命,而技術革命又會引發新軍事革命的進步,甚至是改變和重塑世界政治格局。
  • 美國欲收購華為競爭對手 這步棋能成功落子嗎?
    作為新一代通信技術,5G網絡的部署將對現在的科技、經濟、社會、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毫無疑問的是,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聯繫愈發密切,融合日益深入,「基建」屬性也更加突出。因此,世界各國針對5G發展的競爭已經全面展開,美國更是不惜一切代價試圖遏制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
  • 法國媒體: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華為究竟藏了多少底牌?
    如今我國,實力最強的科技企業就是華為,且不說華為的已經壟斷全球的5G技術,如今就光是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就已經是足夠了不起了,4000元以上的旗艦機在國內佔據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這個曾經被任正非稱之為一生之敵的蘋果集團,如今已經是被華為漸漸超越。
  • 華為5G設備更先進更便宜,中國男足排名登世界第一?
    超1800家電子菸相關企業已註銷吊銷03/ 泰國最大移動運營商:華為進入該公司5G網絡建設競標名單04/ 中國男足排名登上世界第一?05/ 國產飲料界黑馬:元気森林估值20億美元融資進行中華為上半年收入增長13.1% 外媒:華為5G設備更先進更便宜華為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約合649億美元),同比增長13.1%,這表明第二季度銷售額出現大幅增長。第一季度的銷售收入僅為1822億元人民幣,同比僅增長1.4%。
  • 美國利用黑名單為企業謀利;實體清單無法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
    1、【芯觀點】以減產回應缺芯 汽車業復甦再蒙陰影2、美國官員:BIS的實體清單無法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3、美國土安全部警告美國企業避開和中國有關聯的數據服務4、韓媒:DB HiTek晶圓代工漲價20%,SK海力士和三星也在計劃中5、歐洲科技界:美國利用「黑名單」之名,為美國企業「謀利」6、每日精選
  • 遏制中國只是藉口?美日印澳「四國聯盟」實為美國獲益工具
    「四國軍事聯盟」和「亞洲北約」的構想是歐巴馬時期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核心內容。川普政府不遺餘力地落實這一構想,不僅將美國遏制中國的行動推向一個新高度,同時也再次證明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遏制政策是連續性的,至少在今後十幾年裡,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都不會改變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