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錦繡 李飛 通訊員 張濤 修翠波 青島報導
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通過優化農村秸稈、畜禽糞便、旱改廁人糞尿等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的方式,合理解決了秸稈焚燒、畜禽糞便排放、沼渣沼液填埋以及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酸化等農業汙染問題,把減少化肥與農產品質量提升有機結合,形成了可複製、可示範、可推廣的即墨模式。
即墨區移風店鎮是種植、養殖的大鎮,據介紹,單移風店鎮自身每年大約能產生8到10萬噸尾菜、9萬畝小麥玉米秸稈,每天產生200方的畜禽糞,每年移風店鎮處理這些廢棄物的費用就高達50餘萬元。移風店鎮全面推行對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後,採用點「廢」成「肥」方式將每家每戶的尾菜、秸稈、畜禽糞便、人糞尿等統一規劃、集中處理,轉變為合格的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就近返還農田,既解決了農村廢棄物,又提高了土壤地力。
「運行了新模式之後,原來的垃圾『變廢為寶』了,不僅解決了我們的問題,還走出了一條具有即墨特色的發展之路。」移風店鎮七級社區農業辦公室主任劉吉鵬說。
找到發展方向後,即墨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症下藥,在運營模式上打造了區域整體推進和農場自堆自用兩種模式。區域整體推進模式以鄉鎮為整體區域推進,將畜禽糞便、秸稈、尾菜等統一收集、集中處理,進行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通過集中堆漚、生物菌發酵,將這些廢棄物轉變為合格的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再就近返還農田。採用「政府主導+環衛收運+第三方投資運營」的運營模式,政府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環衛收運有機廢棄物,第三方投資運營,政府採購產品。
農場自堆自用模式則是以規模化農場為主體,將農場自產或購的秸稈、尾菜、糞汙等有機廢棄物等在政府提供技術指導和第三方技術公司提供設備下進行就地堆漚發酵,充分腐熟後的肥料用於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採用「農場+技術服務」的運營模式,農場自備原料和場地,政府提供技術服務和第三方提供設備,生產的合格成品肥歸農場所有。
即墨區農業農村局也同步開闢了移風店鎮七級社區1500畝示範點、段泊嵐鎮即發農業園1600畝養殖種植示範點、鰲山衛街道鰲角石村600畝示範點等規劃多片示範區,建設不同形式的示範點,形成多元化、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局面。
即墨區全區每年種植、養殖產生尾菜、秸稈約60萬噸、畜禽糞便約200萬噸,這些「廢物」處理不好,將成為阻礙農業發展的短板。即墨區農業農村局通過加強種養結合的新技術、新模式找到突破口,推動農業生產過程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有效遏制和減少了農業面源汙染,把農村環境保護與有機肥料生產相結合,實現地方生態循環,建設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