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秸稈成「黃金棒」——江西省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

2020-12-27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規範秸稈機械收割作業,推動秸稈農用產業發展,2020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這是兩年前江西省印發的《江西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設定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早在2019年就已提前完成。 


  江西是農業大省,耕地面積4600多萬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8300萬畝以上,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近年來,江西省把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作為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著力點,重點抓好秸稈綜合利用機制構建和產業培育,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促進產業化發展,探索出一種秸稈綜合利用的江西新模式。 


  構建多項創新機制 讓秸稈利用「動起來」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秋收時節,走進位於江西省高安市建山鎮青山村的聲園秸稈專業合作社,眼前一派熱鬧的場景。不斷有周邊農民把剛從地裡拔出的花生運過來,工作人員把一捆捆花生連果帶稈投進合作社的花生摘果機內,花生和花生秸稈立刻被分到兩邊。隨後,農戶把花生帶回家,花生秸稈則留給合作社,雙方均不用付費。 


  聲園秸稈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敖偉松表示,這樣的方式,既讓農戶從費時費力的摘花生勞動中解脫出來,又使得企業免費獲得了花生秸稈。企業每年都通過這個方式免費收到1500噸左右花生秸稈。這些花生秸稈銷往附近的養牛、養羊等企業,十分暢銷。同時,敖偉松高興地說:「僅去年一年,政府就給了我25萬元補貼,用於更新相關設施設備。」 


  讓敖偉松感到高興的這個補貼政策正是源於江西省實施的政策驅動機制。為了驅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江西一方面積極落實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僅2019年就落實資金5316萬元,在高安市、渝水區等11個重點縣開展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另一方面,加大地方財政資金支持,全省每年落實9200萬元專項資金,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與此同時,為了將秸稈綜合利用常用農機全部納入補貼目錄,實行應補盡補。截至目前,已使用農機補貼資金2.52億元。敖偉松就是獲得了這部分補貼資金,才能讓合作社規模越做越大。 


  在資金支持的同時,江西還著力構建重點帶動機制,充分發揮產業帶動效應。因地制宜發展秸稈利用產業,在水稻主產區的渝水區、豐城市、東鄉區等地發展秸稈纖維原料生產,在高安市、樟樹市等花生、油菜和草食牧業主產區發展秸稈飼料利用,在渝水區、鉛山縣、信豐縣等地發展規模化草腐食用菌產業。 


  在撫州市東鄉區淵山崗工業園內,有一家以稻草秸稈為原料、生產新型清潔植物纖維的公司——江西省長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進公司大門,就看到一個個圓鼓鼓的秸稈包,整齊排放在廠區的水泥廣場上。董事長黃長高告訴記者,公司應用最新的清潔製作工藝,生產出的纖維具有高強度、高得率的特點,可廣泛用於食用菌基料、模具包裝、高強度纖維磚、纖維板、高強度包裝用紙、可降解地膜紙等領域,項目副產物還可作為生物有機肥還田利用,改善耕地質量。 


  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分兩期建設,項目建成後可生產植物纖維10萬噸、有機肥6萬噸,年產值將達2.6億元。「我們這個項目全部開始運營後,無論是從秸稈利用的數量,還是從經濟、生態、帶動效應來看,都將成為我省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標杆。」黃長高自信地說。 


  培育離田利用產業 使秸稈變身「快起來」 


  在美麗的新餘市百丈峰景區有一家專門從事雙孢菇生產的企業——新餘市蘑坊菌業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廖金牯一直從事食用菌培育工作,但培養基原材料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原來,食用菌培養需要大量基料,基料中秸稈所佔比例最大。但是,在江西這樣的南方丘陵地帶,水稻秸稈收集比較困難,收集成本高。一年多來,廖金牯一直從外省調運小麥秸稈,每噸費用在700元以上,昂貴的價格和運輸成本成了食用菌產業發展難題。 


  企業要發展,基料問題就一定要解決,怎麼辦?幾經摸索,廖金牯利用渝水區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補助資金,從日本引進了10臺秸稈收割打捆一體機,這種機器不僅可以收割水稻,還直接將地裡的秸稈打成捆,大大提高了秸稈收集效率。每到稻穀收割時節,廖金牯就帶著工人,開著收割打捆一體機,到田裡免費幫助農戶收割水稻,被農戶當作廢物的秸稈則作為「報酬」免費提供給廖金牯。對於廖金牯來說,這一捆捆秸稈就是金元寶。 


  實現秸稈華麗變身的遠不止廖金牯的公司,在瑞昌市橫港鎮一家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將水稻秸稈塞進機器進行粉碎,秸稈粉末再和木料粉末按3∶7的比例混合,壓製成生物質「顆粒」燃料,替代煤、石油等不可再生燃料。目前生物質「顆粒」燃料氣化燃燒是一種清潔環保的燃燒方式,燃燒後生成的灰分還是優良的天然肥料。「現在很多企業都用這種顆粒來代替煤炭,既環保又經濟,市面上供不應求。」公司總經理徐勳銀說。 


  這僅僅是江西培育秸稈利用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秸稈「離田」利用的一部分。為了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近年來,江西各地以農為主,培育秸稈離田基料、飼料、肥料化利用產業,如贛州市信豐縣把全稻草種植草菇作為老區脫貧重點產業推進,目前,全省有利用秸稈生產菌菇企業30多家,年利用稻草等秸稈16.5萬噸,消納25萬畝秸稈;在九江瑞昌、吉安峽江等地有機肥生產企業,採用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生產有機肥,年利用稻草、菸葉稈8.2萬噸;高安市則結合草食牲畜產業發展優勢,推廣利用花生秧秸稈生產飼料,年利用秸稈6.5萬噸。 


  與此同時,江西積極培育秸稈能源利用產業,全省建成投產生物質發電廠12家,每年需要消納大量的秸稈等農林廢棄物,解決了小型燃煤鍋爐被禁用後南方稻穀烘乾鍋爐的燃料問題,實現了以能為重。 


  打造收儲運新模式 讓秸稈收儲「活起來」 


  「有賣秸稈的嗎?」家住高安市黃沙崗鎮南山村委會小褚村小組的褚太平在打理好家裡的農事之後,戴上口罩,開著三輪電動車開始了老本行——走村串戶吆喝著收購秸稈。今年已經66歲的褚太平,身體依然硬朗,只要農閒,就去收購秸稈。 


  當褚太平的三輪車裝滿了秸稈,他就會騎到離家不遠的位於高胡公路的一個秸稈收購點賣秸稈,賺取差價。像褚太平這樣的秸稈收購經紀人,在江西,不是個例,這是江西創新秸稈收儲運工作的一個縮影。 


  為服務秸稈利用企業,解決秸稈「收儲運」問題,依託國家項目支持,江西通過在交通主幹道設立收購點、培育吸引秸稈經紀人、推進企業農戶雙贏等方式,打造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運新模式。 


  在位於龍潭鎮塔水村廟背村小組的高安市郭付稻草專業合作社,員工正把壓縮打包成方方正正狀的秸稈裝上貨車。合作社負責人郭明滔介紹說:「這一車秸稈大約10噸重,將運往海南。」而合作社一年大約要收購3000噸左右各類農作物秸稈。 


  該合作社還就近在320國道旁邊設立了臨時收購點,這樣既方便了農戶把家裡的秸稈送過來,又便於把這些收購到的秸稈運回企業及全國各地。同時,合作社還有三四個固定經紀人,這些經紀人經常到附近走村串戶收購秸稈,然後統一賣到合作社。 


  這樣專門從事秸稈經紀的農民或合作社,既能協助鄉鎮秸稈收儲站收集、儲存秸稈,還能開展秸稈簡單粗加工,提高秸稈收儲價值。截至目前,江西已建成投入使用9個,已動工建設28個。 


  為了構建「組有人上門收、村有存放點、鄉鎮有收儲中心」的秸稈收儲體系,江西依託專業農機合作社或企業,以對口服務秸稈利用企業為主,建立鄉鎮收儲中心,配備機械化收割、撿拾、打捆、壓塊等機械和運輸設備,開展秸稈收集、分散儲存等。同時,還依託種糧大戶或糧食加工企業,建立秸稈收儲網點,既解決自身秸稈的利用問題,同時還能增加收益。全省各地依託2019年中央財政試點資金計劃建設秸稈收儲點39個,年可收儲秸稈56萬多噸,促進了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江西省人民政府 三農信息 廢秸稈成「黃金棒」——江西省探索秸稈...
    「規範秸稈機械收割作業,推動秸稈農用產業發展,2020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這是兩年前江西省印發的《江西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設定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早在2019年就已提前完成。
  • 南昌安義「秸」盡所用 多元化開展秸稈綜合利用
    進入秋冬季,各地秸稈焚燒汙染防治工作進入關鍵期。農作物秸稈作為農業生產的廢棄物,長期面臨禁燒及循環利用的難題,但在南昌卻成了助力農戶致富的法寶。近日,在安義縣鼎湖鎮, 兩臺機器在稻田裡不停穿梭,其中一臺機器所過之地,秸稈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田地上的秸稈碎屑。與此同時,另外一臺秸稈回收機將稻田的散落稻稈統一進行回收,不一會兒就「吐」出一個柱形秸捆,這些秸稈綜合利用之後,不僅杜絕了秸稈焚燒所造成的大氣汙染,同時還有增肥增產的作用。
  • ...吐」出「黃金棒」 ——我市開展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效果好
    原標題:「吞」掉廢秸稈 「吐」出「黃金棒」 ——我市開展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效果好   2020年,我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在97%以上。
  • 磐石市召開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現場會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12月9日全省秸稈農用化利用技術培訓班工作要求,近日,磐石市組織召開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現場會。磐石市副市長戚武,市農業農村局、吉林市生態環境局磐石市分局、各鄉鎮街及市農業農機站、部分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實施主體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青海讓秸稈成為「綠色稈」「黃金稈」
    秸稈離田,不見了滾滾濃煙作為我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之一,2019年以來,互助縣共計投入資金543萬元,用於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以前秸杆綜合利用在全省來說都是一個空白,沒有經驗可循。據了解,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縣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以用促禁,積極探索構建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長效機制。西寧市湟中區通過發放宣傳材料、懸掛宣傳橫幅、政策講解、召開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等多種方式,宣傳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
  • 秸稈壓縮成棒 鍋爐柴煤「兩吃」 農民取暖搞創新
    自製秸稈「壓縮煤」,穀物、木料丟進「節能爐」可生熱……11月13日,記者在蘇家屯區採訪時發現,以煤取暖過冬的方式正在悄然改變。     記者隨遼寧省生物質能源科技創新調研小組走進陳相鎮桃木屯村村民常寶國家,老常一手拿著爐鉤,一手往爐膛內填一種圓柱狀的原料。     「大夥管它叫秸稈壓縮棒,是玉米秸、小麥秸等經『秸稈壓縮機』壓縮後加工成的。
  • 簡陽市: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 「廢稈子」變致富「錢鉤子」
    「過去秸稈沒人要,現在秸稈成了寶,養牛也不愁飼料了,有利可賺,增加收入的同時還環保,真的是一舉多得。」與往年不同,今年看著村裡成片的玉米秸稈,簡陽市平泉街道龍王村10組組長廖忠武多了一些開心。往年,他只能眼睜睜看著秸稈化成基肥,如今,他將「廢稈子」變成了致富的「錢鉤子」。
  • 一棵秸稈的「旅程」——吉林公主嶺備耕一線見聞
    新華社長春4月5日電題:一棵秸稈的「旅程」——吉林公主嶺備耕一線見聞新華社記者薛欽峰進入四月,東北大地回春,正是備耕時節。在吉林省公主嶺市,轟隆隆的拖拉機、鏟車開始進田平整土地,撿拾秸稈,黑土地上熱鬧起來。
  • 機器「吃」進秸稈「吐」出飼料,膠州小鎮集體回收秸稈變廢為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 通訊員 劉芬膠州市鋪集鎮作為傳統農業鎮,每到收割時秸稈處理就是大難題,今年,鋪集鎮設立秸稈收儲運中心,運用機械將秸稈變成飼料,萬畝秸稈可為農民增收20餘萬元。6月19日,在山東省膠州市鋪集鎮馬家村的麥田裡,伴隨機器的轟鳴聲,一臺臺秸稈撿拾打捆機,像「清道夫」一樣,「吃」進一根根秸稈,「吐」出一捆捆稻草方塊。「今年一畝地能打這樣的捆12-15個,打一畝地的人工機械成本30元左右,零賣一個捆能賣5塊錢,大客戶按噸要,一噸能賣到150-200元,這樣的小麥秸稈捆供不應求。」鋪集鎮秸稈收儲運中心負責人鹿炳展說。
  • 望江:秸稈變成「金元寶」
    12月上旬,儘管水稻、棉花秸稈收儲已到尾期,但望江縣長嶺鎮北門坦村的一家秸稈綜合利用公司裡仍然機聲隆隆
  • 梅河口:由「渣」變「寶」的秸稈離田記
    提到秸稈離田的好處,村民賈洪財也打開了話匣子,以前秸稈大部分在地裡燒掉,汙染了環境。現在秸稈不僅變成了新能源,還保養了土地,有利於春天耕種。玉米是梅河口市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產量高,每年秋收後秸稈離田都是解決困擾農民生產生活工作的重中之重。
  • 寶清縣夾信子鎮召開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暨特色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
    本刊訊(馬吉成)7月30日,黑龍江省寶清縣夾信子鎮召開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暨特色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16個行政村三職幹部、鎮包村幹部、包片片長、黨政班子成員共計70餘人參加會議。鎮黨政領導在會上強調,通過實地觀摩學習二道村水稻秸稈全量原位腐熟還田技術、三道村人居環境整治、勇躍屯朝天椒種植基地,全鎮上下要形成比學趕幫、爭上遊的濃厚氛圍,拓寬鎮村幹部思維視野,激發乾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學習借鑑先進村屯典型,取長補短,學經驗、找差距、議措施。
  • 國家秸稈產業聯盟成功舉辦2018中國秸稈產業峰會
    由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 2018中國秸稈產業峰會,於1月6日在北京新疆大廈盛大召開。作為秸稈產業轉型升級的行業盛會,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和秸稈主產區政府領導、資深媒體記者等600餘人集聚一堂,共議秸稈產業戰略升級和結構優化後的嶄新格局。
  • 大窪區召開「三田」防火暨秸稈禁燒工作會議
    會議通報了全區秸稈禁燒工作有關情況;田家街道、西安鎮、榆樹街道、三角洲開發區、王家農場和兆海葦業先後作了表態發言。張學斌對我區「三田」防火及秸稈禁燒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張學斌強調,要認清形勢,立即行動,堅決打好「三田」防火及秸稈焚燒工作的攻堅戰。各鎮街要落實責任,死看死守,發揮網格員作用,做好日常監督檢查,成立「滅火小分隊」,發現火點及時撲滅。
  • 吉安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邁上新臺階 綜合利用率達95%
    吉安新聞網訊 小小秸稈,不僅關係著「三農」問題,還關係著生態環境治理。12月18日,記者從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隨著我市秸稈綜合利用的不斷加強,尤其今年還印發了《吉安市政府辦公室關於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實施意見》,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邁上新臺階,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比去年高出2個百分點。
  • 秸稈水分:檢測秸稈水分的重要性,秸稈水分檢測儀器
    一:秸稈簡介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通常指小麥、水稻、玉米、薯類、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農作物(通常為知粗糧)在收穫籽實後的剩餘部分。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於秸道稈中,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秸稈也是一種粗飼料。特點是粗纖維含量高(30%-40%),並含有木質素等。木質素纖維素雖不能為豬、雞所利用,但卻能被反芻動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 22個督查巡查組深入田間督查 我區紮實舉措確保秸稈禁燒「不松弦」
    22個督查巡查組深入田間督查 我區紮實舉措確保秸稈禁燒「不松弦」 發布時間: 2020-05-14 19:00:43 信息來源: 通州日報
  • 一根秸稈「廢變寶」的多種答案
    它能變身桌椅,能製成「板磚」,能成為工藝品……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產業化發展,秸稈原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利用取得明顯成效,秸稈綜合利用率和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實現雙提升,有力促進了生態環境改善。走,想更多了解秸稈能夠幹什麼,就跟著記者一起到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亳州館去看一看吧。
  • 許洪斌到嶽西展館現場調研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嶽西要聞-嶽西縣人民...
    11月13日,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我縣3家企業參加博覽會,秸稈「變廢為寶」的眾多新產品亮相博覽會。嶽西縣政府副縣長許洪斌到嶽西展廳檢查指導工作,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胡志紅陪同參加活動。
  • 蘑菇「長」在稻田裡 「吃」掉秸稈渣還田 「稻菇輪作」肥了冬閒田
    這些粉末是用稻草秸稈做成的培養料。鋪稻草可保溫保溼。這是一種生態種植新模式——稻菇輪作。」省農科院植保土肥所助理研究員段小麗介紹。大球蓋菇又叫赤松茸,一種草腐型食用菌,外形美觀,口感綿密,近年來市場俏銷。2017年秋,南漳利用稻草在露天試種大球蓋菇,半畝地收穫6000多斤鮮菇,引發研究人員關注。湖北是水稻主產區,每年秋收後,稻草秸稈回收處理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