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劉豔美
上海交大安泰EMBA課程教授劉濤
隨著「安泰E堂大課」重慶站與成都站順利舉辦,上海交通大學EMBA全國巡迴活動成功落下帷幕。明年,上海交大安泰EMBA將深度連結區域發展,聚焦政策前沿、金融科技、創投生態圈、自貿區賦能、「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等主題,分別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口、重慶與成都開展「移動課堂」,在全國移動授課,助力更多企業家共探行業進階之路。
在成都站「E堂大課」現場,來自上海交大安泰EMBA的劉濤教授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專訪。在談到企業如何把握創造價值的機會時,她認為,有自由現金流的企業才是有價值的企業。而企業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財務思維的決策人和管理者。
NBD:很多人擔心,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未來會讓一些財務工作者「丟掉飯碗」。對於這個問題,您如何看待?
劉濤:確實,數據現在能夠標準化和精益化。未來標準化的動作和數據,都能通過人工智慧來完成。對於財務人員來說,就算是你考過很多證、財務做的很熟練,但充其量也只能是「技術官僚」,只是在技術上做到了頂峰。
但是,財務工作從來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工作。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也並不是僅僅擁有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就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對於企業來說,創造價值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需要把握戰略定位、商業模式、管理模式和風險。企業需要具備財務思維的決策人和管理者。
NBD:那麼,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時代,財務工作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劉濤: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行各業開始全球分工。許多發達國家會把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分布在不同時空中的財務工作,也呈現出了全球化趨勢。那麼,分布在各地的財務工作如何在同一時間裡匹配企業戰略定位和管理工作,就成為了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美國汽車巨頭福特建立了財務共享中心來聚合所有的財務數據。由財務共享中心作為大腦,指揮企業全球化的運作。後來,許多跨國企業集團做大做強後,都借鑑了福特的這種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模式。
如今,到了ABCD+5G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標準化、及時化、可視化的數據來管理企業、進行決策。過去那種財務共享中心就不靈了。前端「用戶」的巨大差異性,也使得傳統的財務系統變得低效了。
今天的企業在做業務的時候,不再沿用原有的方式。而是將業務職能分為前臺、中臺和後臺。所謂前臺,是我們所說的「看得見炮火的地方」——哪裡有用戶和市場,就到哪裡去;中臺既要穩健,也要能夠支援前擋的炮火;而後臺則是主要提供穩固的服務。
而財務本身就是和業務結合在一起的,財務既要穩定後臺的「基本盤」,也要支持前線的業務。在產品的快速迭代中,數據需要精準地給出答案:客戶是誰,供應商是誰,企業應該怎麼做。
NBD:數字時代下,我們需要以怎樣的思維,來看待財務工作在新技術條件下所發生的這種變革?
劉濤:未來所有的業務盈利組織所做的這些交易都會走向數位化。這就需要根據數據來精確決策和管理業務,從而最終達到智能化。這就是我所講的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同時賦能企業智能化。
企業的核心目標是做一個實現社會價值的企業。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技術,而企業一定要把握住科學技術進步迭代。所以,我們才會講「沒有偉大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一個有價值的企業,從財務的角度來說,就是要有錢。有自由現金流的企業才是有價值的企業,就是剛才講的有「剩餘的錢」。它的商業模式是否成功,首先是要養活自己,然後是有自由現金流。
畢竟,先要有結餘,才能養活自己。而養活自己之後還要承擔責任、歸還借款,然後是股東分紅,還要再瞄準未來去做研發。
NBD:變局之中,我們往往期待尋找到破局之道。按照上海交大安泰EMBA的辦學理念,從財務的角度來看,安泰EMBA課程將如何幫助中高級財務工作者,找到破局未來發展之路?
劉濤:對於安泰EMBA來講,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幫助財務工作者,還要幫助企業。我們希望在財務思維、企業決策上提供幫助,培養具有戰略財務思維的專業工作者。
對企業的管理層和決策層來說,我們都希望他們具備財務思維。簡單來說,財務思維就是數位化,通過數位化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可能出現問題的風險鎖定。
具備財務思維,還需要去考慮市場、研發和供應鏈管理的成本支出。這時候就要關注兩個維度——收入和成本。通過準確的戰略定位和市場定位來實現收入,通過優質的管理來降本增效,這樣企業的價值才能呈現出來。
NBD:除了課程以外,在中高級人才的整體培養方式上,秉承的是怎樣的理念?上海交大安泰EMBA還有哪些方面的特色?核心競爭力在何處?
劉濤:我們也去考察過很多的商學院,對比了他們的核心體系。相比之下,我覺得我們最大的不同首先在於安泰EMBA是紮根中國的。比如哈佛的案例庫已經100多年歷史了,但它的文化是美國的文化、美國的營商環境;而我們是紮根中國、紮根中小民營企業的,這是我們的一個特點。
另一方面,我們的學員都來自中小民營企業,這樣我們的課程更能夠賦能我們的中小民營企業,幫助他們在未來去創造長期價值。另外,我們根據科學進步迭代的速度來調整課程模塊,讓我們的學員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
(文/蘇娜,實習生鄢雨松對本文亦有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