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全球都在關注同一個話題,那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不同國家都做了不同的措施,我們的好夥伴波赫也是,現在全國上下也是緊張防疫,路上都見不到什麼人。那麼,疫情前的波赫首都塞拉耶佛是什麼樣子的呢?
塞拉耶佛是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的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它有著發達的旅遊產業,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600年的歷史受到來自東西各大帝國的強烈影響,這也是塞拉耶佛觀光的魅力。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前所未有的旅行意義。因為很多景點都會有很類似的樣子,所以這裡給大家整理了相對有代表性的幾個地方,而且都是幾乎免費參觀的哦!
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拉丁橋
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夫婦巡視時,在這座橋上被熱血塞族青年刺殺,從而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瓦解,也葬送了100萬人的性命,從而使這座籍籍無名的橋,成為世界歷史舞臺的中心。看上去是一座特別不起眼的橋,但是卻承載了一場大戰爭的遺蹟,去往該地的遊客都會爭相打卡拍照。
一覽全熱窩的Yellow Bastion遺蹟
原址是建於1727—1739年的炮臺,現改為觀景平臺。來這裡的國人特別多,也許是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緣故,場景再現了當時熱窩的全貌。站在觀景臺上可以看到塞拉耶佛的全貌,附近也有一些咖啡吧、餐吧,可以供遊客們歇腳、駐足觀賞。
塞拉耶佛大清真寺
波赫古城區的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清真寺。也是在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一處特別經典的場景,它的風格有一些波斯風情,而整座清真寺和土耳其的風格幾乎無疑,可以看到奧斯曼土耳其人在500年前於巴爾幹半島的滲透是多麼迅猛。
富麗堂皇的市政廳
塞拉耶佛市區其實很小,基本步行就能解決。不管是從古城還是拉丁橋出發,走到市政廳都不算太遠。
市政廳是奧匈帝國佔領塞拉耶佛時期建造的最富麗堂皇的建築,是世界文明的象徵。市政廳是個三角形的建築,內部是伊斯蘭和奧匈帝國風格的混合體,曾經在波赫戰爭中被毀,後來在歐盟的援助下按原有的樣子重新建造,參觀需要購買門票。
永遠圍滿鴿子的瑟比利噴泉
瑟比利噴泉位於土耳其城老城區,一個充滿奧斯曼風格的木式建築。這裡最出名的畫面就是遊客站在廣場中間被鴿子包圍。瑟比利噴泉與奧匈帝國建成的市政廳相對,以它為中心鋪展開去的街區是奧斯曼式公共生活的殘影。
最後,想說一句,波赫這個從前南斯拉夫分類出來的國家,物價也不高,民風淳樸,等疫情過後還能跟塞爾維亞一起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