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財政赤字貨幣化應適度 數量限制與規則制約是關鍵

2020-12-16 21世紀經濟報導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

財政赤字貨幣化面臨一些法律障礙,同時,大規模的財政支出會弱化結構性改革的動力。

近日,有專家撰文表示,在(中國經濟受到疫情嚴重衝擊)這種新的條件下,是否可以考慮財政赤字適度貨幣化?比如,如果由央行直接購買特別國債,不但可以避免國債向市場發行產生的擠出效應,而且可以產生和央行擴大貨幣供應不同的效果。

他認為,沒有必要擔心赤字貨幣化引起通脹問題,因為現在整個貨幣運行狀態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通脹的機理也發生了改變,導致通脹的可能性非常小,幾乎為零。國外十多年來的量寬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而且,適度地實現赤字的貨幣化,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結合成一種新的組合,緩解當前財政的困難,也可以解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的問題,比貨幣政策僅在再貸款、降準降息方面採取措施更有效。

財政赤字貨幣化現象已經存在於一些發達國家,央行通過量化寬鬆政策購入國債和其他資產,在當前應對疫情衝擊的時候,進一步變成了無上限寬鬆。比如,英國政府宣布,將財政部在央行的透支帳戶規模暫時擴大到不受限制的數額。由於日本、美國等國家在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後並未引發通脹,近些年現代貨幣理論(MMT)開始大行其道。這個理論認為,對能夠以本國貨幣借貸的國家來說,財政赤字並不可怕,因為赤字可以貨幣化。2016年,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也提出了「貨幣融資的財政計劃(MFFP)」,認為可以通過永久性地增加一國貨幣存量,為財政支出直接提供融資。

我們應該看到,美日等國之所以存在赤字貨幣化現象,主要原因是長期依賴貨幣政策,而沒有對經濟結構進行有效調整,在其政治體制下,無法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從而陷入對貨幣政策的過度依賴,這種依賴會越來越大,以至於上癮,當到一定規模後,就沒有了回頭路,直到最後陷入長期零利率或負利率的泥潭而無法自拔。

與這些發達國家經濟長期停滯不同,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市場經濟體,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結構性改革會釋放更多空間。作為轉型經濟體,中國不需要過度依賴貨幣政策,甚至要引以為戒,避免重蹈美日的覆轍。

首先,赤字貨幣化在這些國家沒有引起通脹不等於在中國不會導致通脹。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每一次貨幣寬鬆政策都會帶來房價暴漲以及包括人工、服務業、農產品等價格上漲。每次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出都會對製造業產生擠出效應,迫使資本流入房地產與金融領域,從而惡化經濟結構與收入分配。事實上,美國自啟動量化寬鬆之後,過剩資本都流入了股市,進一步加劇了其貧富差距。

其次,財政赤字貨幣化後會導致難以解決的分配問題。財政支出如何確保效率和公平是最大的挑戰。目前,地方政府和一些企業聲音更大,也存在誇大困難希望得到援助的心理,數萬億的資金如果沒有分配規則的約束,很容易按照影響力分配而得不到合理使用,從而影響投資質量,惡化經濟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比如,美國此次財政政策主要用於普惠性的個人救助、減稅等,而此前對華爾街的救助則引發了人們的抗議。

我們並不反對適度的財政赤字貨幣化,但必須有數量的限制與規則的制約,避免形成另類「大水漫灌」,對中國當前的改革事業產生衝擊,不但不能化危為機,反而會製造更大危機。那種過於誇大風險並以此提高大規模經濟刺激的迫切性與重要性的做法,是不理性的,我們必須把當前挑戰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尋求合理的方案。

對於央行能否直接購買特別國債的問題,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反對,因為這會違反了中國人民銀行法中關於「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的規定。另有專家則建議,由中央財政向商業銀行發行特別國債,中央銀行允許商業銀行將此類國債用於存款準備金繳納。應當說,央行直接購買國債面臨一些法律障礙,同時,大規模的財政支出會弱化結構性改革的動力,因此,必須謹慎對待這一問題。

相關焦點

  • 赤字貨幣化是什麼意思?財政赤字貨幣化爭論
    消息面:  最近,學界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討論逐漸升溫,「財政赤字貨幣化」引起熱議。4月27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一次會議上談到,「在疫情,也包括全球的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高債務、高風險的『三低兩高』新態勢下,是否可以考慮財政赤字適度貨幣化?」
  • 徐高:從破窗理論看財政赤字貨幣化 中國沒到「財政赤字貨幣化」的...
    類似地,在不同的宏觀經濟環境中,「財政赤字貨幣化」有可能利大於弊、也可能弊大於利。因此,對「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分析一定要放在經濟背景中,而不能簡單的贊成或反對。經濟中的需求不足往往與高儲蓄率相伴隨,並容易演變成為貨幣政策傳導路徑的阻塞。此時,貨幣數量論失效,貨幣總量變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降低。這種情況下借用財政的支出能力,可以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
  • 徐高:從破窗理論看財政赤字貨幣化
    類似地,在不同的宏觀經濟環境中,「財政赤字貨幣化」有可能利大於弊,也可能弊大於利。因此,對「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分析一定要放在經濟背景中,而不能簡單地贊成或反對。  經濟中的需求不足往往與高儲蓄率相伴隨,並容易演變成為貨幣政策傳導路徑的阻塞。此時,貨幣數量論失效,貨幣總量變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降低。這種情況下借用財政的支出能力,可以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
  • 榮大一姐談財政赤字貨幣化:即便央行兜底又如何?
    來源:新浪財經5月20日消息,財經作者榮大一姐發布微博談財政赤字貨幣化:「即便央行兜底又如何?」關於央行兜底地方債,劉尚希這裡沒有展開細說,支持他的野村證券的陸挺對這點講的比較清楚,大意是,既然地方債很多已經事實上剛性兌付了,不如藉由這次特別國債把這個東西放到明面上,不然後面反正還是會有更多規模的債務要弄成隱性的赤字貨幣化。簡而言之,雷就在那裡,視而不見沒有用,拖下去最終還是要解決。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周皓:堅決反對財政赤字貨幣化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8日,宏觀經濟論壇暨創新峰會在在海南三亞舉行,本屆峰會的主題為「開局開放」,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紫光講席教授周皓在演講中表示,要堅決反對財政赤字貨幣化。「中國以及全世界今年對財政赤字貨幣化的爭論非常熱烈,特別是美國川普政府對於央行的蠶食引起了很大的警惕,」周皓表示,「在針對新冠疫情的政策措施,全世界都在不斷推出財政政策的情況下,一定要保護央行獨立性和央行政策的有效性。」周皓表示,堅決反對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原因在於,雖然現在通過信貸和央行配置資源的方式,不是最理想的。
  • 張禮卿:只有在市場化融資無法實現合理赤字目標時才能貨幣化
    由於不受限制的政府財政透支導致中國人民銀行經常被動增發貨幣,成為「兩位數」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因而在1995年頒發的《中國人民銀行法》中明確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也就是說,目前中國在法律上是不允許財政貨幣化的。而在美國、日本等某些發達國家,其中央銀行是可以合法地直接購買國債,為政府財政赤字提供融資的,並在二級市場上進行經常性操作。
  • 賈康:以透支的方式來彌補赤字是一種「連襠褲」思維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賈康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概念過去一直就有,並不新鮮,關鍵是貨幣化的機制怎麼理解?是無所顧忌的,還是合理因而合意的?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概念過去一直就有,並不新鮮,關鍵是貨幣化的機制怎麼理解?是無所顧忌的,還是合理因而合意的?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激勵兼容」,如何掌握好激勵兼容原則的赤字貨幣化,裡面就有很多講究了。
  • 鈕文新:央行和財政有什麼好爭論的?——貨幣政策切忌作繭自縛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最近,關於赤字是否可以貨幣化的問題爭論不休。說實話,這事真沒什麼好爭論的,財政無非是說:央行應當以國債(國家信用)為基礎吞吐基礎貨幣;而央行則認為,這是赤字貨幣化,是財政向央行透支。
  • 香港2020年度財政赤字為歷來規模最大
    香港應努力推動經濟發展、尋求新增長點來創造收入。新華財經香港12月6日電(記者李濱彬)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日表示,香港本財政年度有超過3000億港元的赤字,是香港歷來赤字規模最大的一年。香港應努力推動經濟發展、尋求新增長點來創造收入。陳茂波在當日發表的網誌中表示,出現財政赤字的原因在於,自2019年中經濟開始下行、暴力衝擊對社會民生帶來破壞以及年初疫情對經濟帶來的壓力,特區政府在財政預算案推出逾1200億港元紓緩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是一次性開支,不會對特區政府構成長遠財政承擔。
  • 陳茂波料港明年《財政預算案》仍出現赤字
    觀點地產網訊:12月21日,香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自去年年中至今,香港先後受社會事件和疫情連環打擊,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整體經濟、各行各業和市民大眾均承受沉重壓力,而短期展望仍然是充滿挑戰。
  • 哈蒙德笑了 英國財政赤字狀況好轉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英國統計局在周二(8月21日)公布的英國財政數據顯示其7月份借貸放緩,除公共領域的銀行,英國公共領域債務截止至2018年7月底為1.77萬億英鎊。
  • 美國財政支出與赤字齊漲,市場關注美聯儲動向
    原標題:美國財政支出與赤字齊漲,市場關注美聯儲動向,專家警告股市有回落風險來源:匯通網為了緩衝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美國聯邦預算赤字一再膨脹,2020年第四季度季度預算赤字擴大了61%,失業救濟金導致支出增加,而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也準備部署更多的政府資金。
  • 美財長:現在不是擔心財政赤字或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時候
    來源:金融界網站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Steven Mnuchin)周一表示,立法者不應因擔心美國赤字規模或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而推遲新一輪抗疫紓困措施。姆努欽表示:「現在不再是擔心縮減赤字或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時候了。有一段時間,美聯儲正在縮減資產負債表並恢復正常,因此好消息是,他們確實有很大的餘地來增加資產負債表。」他補充說:「而且我認為,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同時發力、以及我們能夠以空前的方式與國會合作都是經濟狀況能夠改善的原因。」
  • 2020年11月哥斯大黎加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7%
    據《今日哥斯大黎加》12月11日報導,11月哥斯大黎加政府財政赤字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7.7%,相當於26784.5億科朗,同比增長了1.76個百分點。儘管財政部長埃利安·維勒加斯(Elian Villegas)表示將竭盡所能降低這一比例,但預計年底仍將達到9.2%。國家財政赤字增加主要源於收入下降。
  • 美國債臺高築的赤字,將是維持世界霸權地位的隱憂
    所謂的國債也就是聯邦政府累積的財政赤字,根據美國投資網站the balance,四分之三的國債由大眾、私人企業、外國政府持有,也就是所謂的公債。今年美國政府為了紓困疫情所造成的民生、經濟災害,大量借貸以發放刺激方案,四月時,美國的國債已來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22倍。
  • 經濟戰「疫」丨何德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發力應更加「精準」
    貨幣政策方面,還應繼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用好專項再貸款額度,定向支持相關企業復工復產。根據受疫情影響程度大小,對地區、行業和企業進行分類,實施差異化優惠的金融服務。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還可以表現在適時適當降準降息。財政貨幣政策為穩定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支持證券時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明顯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