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中國「威脅」,印媒鼓譟「2021決不對華妥協」被批:一味示強無...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環球時報 記者 胡博峰】「決不向中國屈服」,自中印邊境對峙發生以來,本國政府如何處理對華議題以及採取何種政策便成為印度媒體的關注焦點,新的一年兩國關係如何發展自然也成為年末報導「重頭戲」。《印度斯坦時報》29日在一篇名為「2021年戰略展望」的報導中稱,「對於印度而言,2021年的到來意味著進入新的不確定階段,必須採取明智的外交手段、抱持堅定的決心,在主權和國家利益問題上決不妥協」。文章毫不諱言地宣稱,「中國對印度構成最大的軍事、外交、經濟等挑戰,正在蠶食印度的戰略空間」。

印度The Print新聞網30日披露,印度將在2021年進行一系列軍事武器裝備試驗,包括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用於潛艇和無人機作業的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以及新型「布拉莫斯」等多種型號的飛彈試射。報導稱,印中邊境對峙暴露出印度在無人機攻防方面的短板,因此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將是明年印度軍工研發的重要方向。此外,印度還將為無人機配載合成孔徑雷達、電子信息系統、態勢感知系統等。

印度國防部門消息人士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近半年來創下射導試驗的紀錄,幾乎涵蓋短、中、遠不同射程的全部型號,目的無疑是藉此在邊境對峙談判時向中國施加壓力。但他也強調,印度目前仍堅持通過對話解決分歧、避免將分歧上升為爭端的立場,預計這一立場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不過,截至目前舉行的8輪軍長級會談顯示,雙方尚未就脫離接觸方式、建立緩衝區等關鍵議題達成一致」。

印度防長辛格30日接受印媒專訪時也稱,印中邊境對峙談判尚未取得進展。印度亞洲國際新聞通訊社稱,中印迄今舉行了數輪旨在化解邊境衝突的軍事和外交層級對話,「但沒有任何實質性結果」。辛格說,若現狀持續,印軍不會減少軍隊和裝備部署,但如果局勢得到緩解,印軍將相應減少部署。他強調,新一輪軍長級會談可能隨時舉行,「兩國正就此密切溝通」,「我們的期望是,通過談判可以取得一些積極成果」。

《印度斯坦時報》日前報導稱,因中國西部戰區司令員易帥,上任過程需要時間,因此印中新一輪軍長級對話被推遲。印度政府匿名高官表示,印中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第20次會議以積極的姿態結束,對新一輪軍長級會談至關重要,預計雙方將利用此輪會談達成書面的脫離接觸和局勢降級協議。另一名印度軍方官員表示,談判仍在進行中,在沒有達成協議前,印軍將一直堅守在一線。印方研判認為,中方易帥並不意味著會改變以往的對印強硬策略。該報此前還援引知情印軍高官的話報導稱,印度已拒絕接受中國軍方提出的「將拉達克第1指至第8指地區劃為軍事緩衝區(或無人區)」的提議,這不符合印度利益。該高官稱,今年邊境對峙發生前,第1指至第8指地區中,有一半處於印度實際控制下,且印度對該地進行「有效巡邏」。因此,中方的提議事實上是希望「讓印軍後撤」。「如果印度接受中方提議,相當於放棄對領土的巡邏權,變相接受中方的實控線主張」。

雖然不少印媒在報導中印邊境對峙問題時大多使用較為「強硬」的姿態,但印度空軍司令巴達烏利亞29日在出席活動談到中印邊境對峙時,似乎在用軟硬兼施的方式喊話。據《印度時報》報導,巴達烏利亞說,從全球範圍看,中國如與印度爆發嚴重武裝衝突,「不符合中國利益」。他認為,在「拉達克地區」爆發的對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例如「軍事主導造成的意外事故」,而兩國互信缺失導致對峙升級。他同時「甩鍋」稱,中國在「拉達克地區」部署了雷達以及地對空、地對地飛彈等裝備,印方才相應作出部署,印度空軍對一線地區保持高度戒備狀態。他還強調,印度必須集中力量提高整體軍事實力,建立快速有效的應對機制。

《環球時報》記者觀察發現,印度媒體在盤點2020和展望2021時,在中印邊境對峙問題上普遍抱有強硬心態,「決不妥協」正是直接展現這種心態的關鍵詞。但分析人士認為,一味示強實際上無助於解決當前問題。與此相反,建立在務實和理性基礎上的處理方式,才是解決當前對峙僵局的出路。

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渲染中國「威脅」,印媒鼓譟「2021決不對華妥協」被批
    原標題:渲染中國「威脅」,印媒鼓譟「2021決不對華妥協」被批:一味示強無助於解決當前問題【環球時報 記者 胡博峰】「決不向中國屈服」,自中印邊境對峙發生以來,本國政府如何處理對華議題以及採取何種政策便成為印度媒體的關注焦點,新的一年兩國關係如何發展自然也成為年末報導「重頭戲」。
  • 2021年也不會對中國妥協!印媒繼續鼓吹:印軍將會繼續保持強硬
    中印邊境問題一直都是國際上關注的熱門話題,而印度政府如何處理對華議題也成為了了印度媒體的關注焦點。2021年作為新的開始,也讓印度媒體開始猜測,未來一年中印兩國的發展會怎樣。不過,大部分印度媒體始終堅信,莫迪政府在邊境問題上絕不會妥協,還會繼續以強硬姿態對待中國。
  • 中國使館駁斥立陶宛渲染「中國威脅」報告:非常荒謬和可笑
    中國駐歐盟使團10日在官網首頁刊發聲明,駁斥德媒有關大量中國間諜在布魯塞爾活動的不實報導。德國《世界報》9日聲稱該報獲悉,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要求歐洲各國外交官提高警惕,因為多達450名中俄間諜遍布「歐洲心臟」。上周,歐洲小國立陶宛在年度報告中渲染「中國間諜威脅」餘波未平。借著德媒的最新炒作,有法媒再添一把火稱,間諜滲透活動再成歐盟心頭大患。
  • 1000多公斤核彈頭,印媒自信能應對威脅?網友:東風飛彈不是擺設
    011000多公斤核彈頭,印媒自信能應對威脅?當然,印度發現國產這條路子行不通,索性就向美俄等發達國家引進先進武器,「砸鍋賣鐵」也要武裝印軍,提升印軍戰鬥力,這樣才能夠與中國形成強有力的對持關係。眾所周知,印度一直都以趕超中國為目標,不管是經濟,還是武器裝備,都想要與中國一較高低,無奈實力不行,屢戰屢敗。也正是因為如此,印度在處理邊境問題上也變得格外敏感,甚至一點兒也不退讓,把中印邊境關係搞得十分緊張。
  • 遏華聯盟又添新成員,七國軍艦將齊聚印太,日媒:形成對華封鎖網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跟班小弟」澳大利亞、日本紛紛響應,今年11月,美、日、印、澳四國舉行了「馬拉巴爾-2020」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印媒毫不避諱地聲稱,此次軍事演習針對的就是中國。在美國的一系列軍事、政治和外交層面的運作之下,一個印太版本的、旨在遏制中國發展的「北約」正在初步形成。除了印太地區國家,部分域外國家也想介入其中。據日本媒體報導,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為了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合作,維護德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德國海軍準備在近期向印太地區派遣一艘飛彈護衛艦。
  • 渲染「中國威脅」設置障礙,川普團隊忙著給拜登下套
    當地時間3日,他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聲稱「中國對當今美國構成最大威脅,也是二戰以來對全世界民主和自由的最大威脅」,將蓬佩奧等一些美國政客此前不斷重複的謊言與謠言又翻了出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引述一些美國媒體和專家的話說,「在地緣政治上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的不是別人,恰恰是美國自己」。
  • 印媒:美國制裁下,土耳其將計就計退出北約,稱心如意同中國交好
    土耳其是北約30國中,軍事力量第二強的國家。當地時間12月15日,美國宣布對土耳其施加制裁。美國的制裁措施包括:不再給土耳其國防部頒發美國軍火出口許可證,凍結土耳其被制裁者在美國境內的資產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直言稱,土耳其購買S-400防空飛彈系統必將威脅到美國軍事技術和士兵的安全。
  • 美國海軍上將無端渲染中國威脅 我專家駁斥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環球時報記者 杜海川】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菲利普·戴維森當地時間12日表示,中國是美國面臨的長期最大戰略威脅,而美中之間的競爭已上升到代表兩種不同價值觀之間的一場較量。
  • 美國國防法案再提中國,鼓吹制定「全面對華戰略」,終將自食苦果
    川普在自己的任期末期,依然頻頻與美國國會作對,近期川普否決了《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接著參眾兩院又召開會議否決了川普的否決決定。2021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也是一樣,而且在今年的法案中,美國還別有用心地炒作了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公然煽動中美進行戰略競爭,該法案提出美國應制定"全政府對華戰略",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以應對中國軍力發展,同時應繼續推動對臺軍售。可以看到,在涉華議題上,美國依然固守冷戰思維,背離了國際關係中的互信準則,甚至嘗試粗暴幹涉中國內政,美國的所作所為嚴重破壞了中美兩國的雙邊關係。
  • 美國駐印度大使:美印政府達成重要共識,將合作打擊中國「入侵」
    據《印度教徒報》1月6日報導,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賈斯特最近就中印邊境問題上表明了美國的立場,聲稱川普政府已經與莫迪政府就幫助印軍合作打擊中國在實控線上的「入侵式」行動達成了共識,未來雙方將進行緊密協調,確保給印太所有國家都帶來成長和繁榮。
  • 做人要低調藏鋒,不要像博美犬那樣一味示強!
    但是它偏偏不知道天高地厚,坐井觀天,盲目自大,一味在強狗如林的狗狗家族中示強放肆!它無論見到體型多大的狗狗都主動出擊,主動挑釁,狂吠不止,只進不退!但是每次都被其它狗狗打得一敗塗地!都被咬得傷痕累累!你說,這小小的博美犬咋這麼不明智呢?咋這麼喜歡逞強呢?咋就不懂得低調藏鋒,保存實力呢?
  • 中印邊境傳出重要風聲,印媒突然釋放友好信號,中方態度非常明確
    日前,印外交部發言人突然釋放了一個友好信號。印媒報導稱,斯裡瓦斯塔瓦表示,印方希望同中國進行更多軍事和外交渠道上的溝通,來推進"拉達克地區"的問題取得進展,也希望兩國問題能早日取得突破。
  • 日防衛相(安倍弟弟)視察衝繩自衛隊訓話 渲染「中國軍事威脅」
    日媒稱,這是岸信夫上任後首次前往衝繩。然而,在向衝繩自衛隊員發表講話時,岸信夫卻通篇渲染「中國威脅」。他列舉了中國近期的軍事活動,宣稱「中國在日本周邊的軍事活動變得頻繁」。隨後,岸信夫還向自衛隊員「訓話」稱,大家應「自覺肩負起保衛日本安全的責任」,「每天更勤奮地執行任務」。
  • 印媒稱伊核專家被殺或誘發三戰,美日澳印將在南海「包抄」中國
    據環球網12月5日報導,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表示,中國和印度至今仍未達成撤軍協議,其主要原因在於印度。此外,錢峰還特別說明,中印邊境問題在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兩國的談判可能是一場馬拉松賽。此外,印度外長蘇傑生也證實了中印兩國將長期談判。
  • 拜登上臺將重視中國?印媒叫囂:印美當務之急是對付中國
    導讀:近日,據美媒報導,目前拜登已成功打敗川普,即將成為新一任的總統。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多國領導人都對拜登進行了祝賀。這其中也包括了近日一直提及海洋問題、準備與美國加深聯盟關係的日本,以及和我國在邊境陷入僵局的印度。
  • 美印局勢逆轉?白宮向印度下發最後通牒,威脅將停止一切合作
    作者:舒心編輯:月七據悉,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貿易,已經有十餘年,印度政府為了迎合美方的立場,一直只敢從俄羅斯進口一些落後的戰鬥機,因此印方的軍事力量並不強大。美印局勢逆轉?印方此舉或引得美方不高興,據俄方媒體報導,當美方聽聞印度將從俄羅斯進口重要的軍事武器,美國取下虛偽的面具,暴露出原來的本性,隨即發表聲明,向印方發出嚴重警告,不允許印方在與俄羅斯有任何軍事上的合作,美方願意與印方保持良好的關係,美國的霸權主義在一次上線,美印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或發生局勢逆轉。
  • 邊境對峙之際,中巴籤署一項新防務協議,印媒渲染:為對抗印度
    並且無論是此前美國在南海軍演,還是近期美日印澳聲勢龐大的「馬拉巴爾」學習指向都很明確。對此,很多網友呼籲我們趕緊尋找盟友,減小壓力,雖然檯面上沒有動靜,但在今年我國的外交訪問一點都沒有變少,尤其是對周邊國家。據《環球時報》12月1日報導,繼對尼泊爾訪問之後,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11月30日抵達巴基斯坦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
  • 印軍130萬大軍準備「兩線作戰」?印媒又在火上澆油
    別看印媒說得唾沫橫飛,但卻無法掩蓋印度此舉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的無奈之舉。畢竟,當下印度在印巴邊境所面臨的軍事壓力,一點也不比中印邊境小。印度把大部分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僅僅能夠維持與巴鐵相抗衡的狀態。一旦新德裡將印巴邊境的軍隊調往中印邊境,這等於在將邊境衝突的勝利天平主動向巴鐵拱手相讓。
  • 國會通過新國防法案,川普為何要「賴」中國?
    當地時間12月13日,川普發推說,參眾兩院高票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讓中國成為「最大贏家」,他威脅要否決,推文所有字母都是大寫。國防授權法案事關國防預算,是搭載各種政策措施的工具,因此也是美國國會每年必須通過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法案之一。中國因為啥會成為「最大贏家」?
  • 美國國會通過新國防法案 川普為何要「賴」中國?
    當地時間12月13日,川普發推說,參眾兩院高票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讓中國成為「最大贏家」,他威脅要否決,推文所有字母都是大寫。中國因為啥會成為「最大贏家」?引發多方關注。對此,川普一個字也沒有說。而《華盛頓郵報》等美媒將該法案稱為國會給下一屆也就是拜登政府「對抗崛起中國的新框架」,正如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所稱,法案將有助於「遏制中國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