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所述,姚明職業生涯期間是穩穩的亞洲第一中鋒,且當時正值中國男籃的黃金時期,卻從未拿過含金量相對不高的亞運會冠軍!確定有點奇怪,也有很多故事。
首先我們排一排洲際賽事在中國男籃這裡的重要程度,層次由高到低分別是: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亞錦賽和亞運會。亞運會(大學生比賽就不算在內了)屬於相對含金量最低的比賽了,也屬於比賽難度最小的比賽。
姚明職業生涯兩次率隊拿下奧運會前8,亞錦賽冠軍也是拿到手軟!然而卻在2002年他唯一一次參加的亞運會比賽中,遭遇了韓國隊的「逆襲」,無緣冠軍!因素是多方面的。
姚明自1998年開始代表國家隊出戰,1998年亞運會時未入選比賽名單,2006和2010年都因傷缺席。2002年則遭遇黑色30秒,遺憾丟冠!
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是姚明唯一一次參加的亞運會,那屆亞運會的12人名單有郭士強、劉煒、鞏曉彬、張成、胡衛東、陳可、李楠、劉玉棟、朱芳雨、巴特爾、杜鋒和姚明!單純就人員配置來說,除了王治郅外,幾乎就是當時最好的男籃12人了。實力還是穩穩碾壓亞洲老對手韓國隊的。
因此,儘管中國男籃在2002年世錦賽中成績不佳,但亞運會賽前幾乎沒有人認為中國隊會讓這塊金牌旁落。
整個賽會期間,可以說從第一天開始到最後30秒前,一切都是順風順水,毫無波瀾。然而最後的30秒,決賽對手韓國隊居然上演了神奇的「驚天大逆轉」!
原因分析:內因為主,外因為輔,中國男籃因亞運會失利而重建
2002年亞運會丟冠的原因是多因素促成的結果,按原因重要程度排序如下:
1.整體對亞運會缺乏足夠的重視!02亞運會的球員班底中,胡衛東、鞏曉彬、劉玉棟等人都是96黃金一代的球員,屬於拿過奧運會8強的球員!打亞運會的鬥志和欲望普遍不強。這一點跟對手韓國隊沒法比,那場決賽韓國隊是真能跑,運氣也好,超級3分球也能進。
2.具體到決賽,全隊太拖大。對困難預計不足,沒做好打硬仗的準備!比賽最後1分鐘時,主力隊員都開始準備換領獎服了。
3.韓國隊還是佔據了一定的主場優勢,裁判最後時刻的吹罰確實傾向主隊!很多球迷都在提到2002年日韓世界盃韓國隊闖入4強的裁判相助,亞運會決賽中確實有裁判的因素。但這絕對不是主因,韓國隊神準的運氣三分球也不是主因,主因還是男籃思想上的鬆懈。
4.那屆亞運會失利之後,中國男籃就徹底重建了。96黃金一代的老將徹底淡出,以姚明為核心,杜鋒、劉煒、朱芳雨等80後球員開始成為建隊核心!2004年球隊奪取雅典奧運會前8,標誌重建成功。
總結回顧2002釜山亞運:屬於男籃新老交替時的小波折
2002年的釜山亞運,22歲的姚明雖然發揮,但還不是中國男籃的絕對核心!正是這次比賽的失利,讓男籃迅速推翻原有架構,開始打造以內為主的攻防體系!此後這一體系,在此後的6年內日臻成熟,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大放異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