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印第安文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Goro's和Visvim。無論高橋吾郎或是中村世紀,都只是學到印第安文化裡的一點皮毛。
然而就這點皮毛,讓他們領導著整個潮流圈,傲視群雄。間接說明印第安文化的厲害程度。
印第安文化有種很獨特的魅力,跟中國文化很類似的一點:只要你接觸它,就會忍不住愛上它。印第安文化也不是一篇小小的文章能夠講完的(出本書都說不完)。
今天就講跟潮流息息相關,印第安文化中的首飾文化以及其他相關的內容。在正文開始前先說點別的。有個說法:印第安的首飾是松石與銀之間碰撞出來的藝術品。說的確實沒錯,可真隱藏不住內心的好奇。
好奇的點:為什麼是松石,就不能是其他的瑪瑙,翡翠,珍珠等?
秉承著鍥(xian)而(de)不(wei)舍(teng)的精神,就查了點相關資料。首先不是說只使用松石,用其他的曠石來搭配銀也是有的,只是很少。(可能因為礦產資源欠缺)
其次,松石對印第安人來說是有很重要的意義。古印第安人把松石當作聖石,認為佩戴松石飾品會得到神靈的護佑,同時松石還象徵著「信賴和信任」,給遠徵的人帶來吉祥和好運,被譽為成功幸運之石。
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不是印第安文化特有的,應該是整個人類的文明史上都有的。古埃及文明,中國文明,希臘文明,瑪雅文明,都有圖騰文化的存在。大學老師告訴過我們,人類認識這個世界可以通過4個途徑:神話,宗教,哲學和科學,而圖騰文化是與眾多神話故事相輔相成。
圖騰崇拜提現在印第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提現在飾品中。常見的圖騰包括:雷鳥(非常神聖的存在),熊,鷹,羽毛,蜻蜓,箭頭,烏龜,太陽等等。
現在可以弄明白為什麼Goro's(或者是其他印第安風格銀飾)的銀飾都是老鷹,羽毛,太陽吧?
印第安的圖騰也是紋身風格裡很重要的一種。
大同小異的首飾
雖說都是印第安首飾,可每個印第安部落之間,習性不同,信仰不同,手藝不同。高橋老爺子只是在其中一個部落學習,學得是那個部落的手藝。
目前流傳比較廣的幾個部落:Navajo,Zuni,Santo Domingo,Hopi等。各個部落的生存環境有差別,環境不同可使用的材料資源就不一樣。還有演變出來的首飾造型,搭配方式,打磨手法,鑲嵌手法和拼接手法都很不一樣。PS:中村世紀這條項鍊可是大有來頭。
就是Navajo部落有名的沙模鑄造工藝製造出來的項鍊:
各個部落的飾品:
經濟蕭條下發展
上個世紀美國有過經濟大蕭條時間,大環境下資源非常匱乏。可印第安人用他們的智慧和工藝,用手頭上能得到的所有資源包括:獸骨,塑料,各種金屬,石料(多數是廢棄的石料)和碎的松石(寶石)等,進行加工製作成首飾。
這些首飾基本上都是用來售賣,賣給過往旅客,久而久之成為經濟蕭條下的一種生存方式。幸虧這種商業行為,才讓印第安配飾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得到很大的推廣宣傳。
印第安民族是個很保守的民族,他們很排斥外來群體,他們不出去,別人也別想進來。要不是真的為了生存而商業化,現在時尚潮流就少了個瑰寶。
From 潮牌派。
聲明:本人與文中品牌無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