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2014年時,央行就開始研究數字人民幣,揭開了神秘的面紗。8月14日,商務部官網發布《關於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其中就公布了數字人民幣要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意味著國內的數字人民幣,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塵埃落定。
儘管數字人民幣的概念,幾年前,就開始了炒作,但距離真正實施仍然需一定的時間,這從5月26日央行行長易綱回應 「數字人民幣正式推出時間」時表示,目前尚無時間表,即可判斷。
所謂的數字人民幣,就是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據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指出,數字貨幣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位化的。
其實,央行推出的數字人民幣,在未來將取代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幣紙幣和硬幣這兩種形式的人民幣,並且保持了現鈔的屬性以及主要特徵,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現鈔的最好工具。
因此,數字人民幣只是「替代現鈔的一種工具」,實際上與當下的民眾用手機中的支付寶、微信等來支付,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變化的只是整個金融體系,包括金融運轉變化等。
據此判斷,商務部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杭州、南京等20餘個國內大城市包括河北雄安新區中全面深化試點,有後續視情擴大到其他地區的打算。
央行推出數字人民幣,其實,對民眾的經濟社會並沒有什麼影響,原因就是當下的城鎮包括農村居民,早就已經習慣在淘寶、拼多多等軟體上購物了,包括平常生活中的吃喝玩樂、打的坐公交等,基本上都是用微信、支付寶支付,很少有人用現金或是銀行卡刷卡結算了。
此外,即便央行在全國大面積正式推廣數字人民幣,從長遠看數字人民幣會取代紙幣和硬幣,但這並不意味著紙幣和硬幣就一定會在流通領域消失。
民眾外出旅行什麼的,身邊還是得準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需之時使用,比如對某些地方未開通電子支付的公交車,可能就需要投1-2元硬幣或紙幣。
本人某次在超市購物時,收銀臺結算系統突然崩潰了,後臺技術人員一下子沒有修復,用手機和銀行卡的都無法支付,幸好本人口袋裡存放有數張紙幣,現金結算就購物成功,許多持手機的人,只能放棄購物了,由於交易無法成功,對於超市和個人都是損失。
因此,有民眾的擔心,萬一斷網了,或是手機沒有信號,那麼當然數字人民幣就不能使用了,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央行肯定會考慮到這一點。
比如戰時萬一斷電斷網,肯定會影響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因此,人民幣紙幣和硬幣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不會退出流通領域的,民眾對此大可放心,不會因為央行推出數字人民幣進而影響民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