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邵 逸 夫 醫 院 星 標 我 們
近幾年
猝死的話題頻頻出現在新聞報導中
為什麼一個個平常看起來健康的成年人
會突然猝死?
猝死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說說年輕人猝死
據有關研究統計,中國每年猝死總人數達到54.4萬人,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每天有近1400人。
而且,越來越多年輕人猝死登上新聞熱點,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使年輕人憂心自己的健康狀況。但事實並非如此,年輕人猝死只是龐大猝死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猝死人群集中於有心臟病的中老年人。
猝死的原因和高危人群
國外對3-35歲的年輕人進行過研究,發現猝死的病因中,心源性病因佔 56.4%,非心源性病因佔39.3%,其他佔4.3%。非心臟性猝死原因是癲癇(23.8%)、腦出血(23.8%)、哮喘(16.1%)和肺栓塞(12.5%)。
具體的心源性猝死病因如下圖。
因此最最常見的猝死原因是心律失常,其次為急性心肌梗死。在這裡,非常非常強調地告訴大家:猝死往往是發生於有心臟疾病的人群的(例如典型的冠心病)。
有心臟疾病的中老年人才是真正的高危人群!!!
1.惡性心律失常
許多人的生活習慣很差,長期嗜煙嗜酒;或者工作壓力大,長期996熬夜工作;漠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孤獨焦慮抑鬱;長期不鍛鍊使免疫系統更為脆弱,這些都嚴重影響著身心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進一步可能出現嚴重的惡性心律失常,猝死風險大大增加。
在此告誡大家:王冠再璀璨,榮耀再耀眼,不及健康珍貴。
2.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一直都是中老年人猝死殺手。但是隨著肥胖比例的增高,三高人群的普遍,冠心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年輕化。新聞中經常可以看到二十多歲的青年人突發心梗進行搶救,這一例例教訓時刻警示著我們關注健康,特別是胸悶胸痛症狀的出現!及時就診,不要因小失大!
3.心肌炎
看似流鼻涕、打噴嚏、嗓子疼的小感冒,都會使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此時切記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在感冒情況下仍長時間熬夜工作、受涼、疲憊可能出現急性心肌炎,嚴重情況下可導致急性心功能不全從而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風險。如果感冒後十天半個月還沒好一定要記得看醫生,特別是身體本身就弱的老年人,不要一直拖著,不要勞累,不要勞累,不要勞累。
4.心肌病
少部分年輕人猝死其實是有基礎心臟疾病,比如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可能因為身體負擔加重,繼而增加心臟負擔,如懷孕(尤其是多胞胎)、肥胖症、肺纖維化等。這部分患者務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猝死風險。
猝死有什麼常見的徵兆呢?
01
心慌
泛指突然心跳加快,往往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特別是超過140次/分鐘時患者往往自我感覺明顯。大多數心慌的危險性較小,但如果是頻繁發作,一定要去醫院查查看。
02
乏力
指一段時間內(幾天、幾周、幾月)出現極度疲勞感,伴有焦慮、抑鬱、失眠等症狀,應高度警惕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臟問題。
03
頭暈
經常性的頭暈發昏可能意味著腦部供血問題,嚴重的腦部供血不足可導致猝死,因此頻發頭暈也是我們警惕的前兆。
04
胸悶、胸痛
頻繁的胸悶,休息即可緩解,但會反覆發作;典型的心絞痛發作表現為胸痛 ,疼痛主要位於胸骨後或偏左側心前區,有時可以放射至咽,左肩、左上肢的小拇指側、上腹部、牙齒等不典型部位,這種症狀可能警示心血管疾病,血液循環不穩定,一旦近期有胸悶胸痛的困擾,積極就醫是最好的選擇。
05
劇烈腹痛
可見於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腸梗阻、宮外孕破裂等,少部分上腹痛還可見於急性心肌梗死。
猝死了怎麼搶救?
猝死的搶救,目前公認的方法主要有2種:心肺復甦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都不接觸AED,甚至都沒聽說過AED,雖然杭州地區的AED已經開始廣泛分布,但緊急條件下,讓沒有搶救經驗的人通過手機定位找到AED,正確冷靜使用AED,基本不太現實。哪怕是一個醫生,沒有足夠搶救經驗的也可能處於懵圈狀態。
因此,對於廣大群眾而言,最好的方法是打120搶救,然後心肺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