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的中國有一位傑出的外交官,對新中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就是陳楓大使,廣西柳江曾經是他戰鬥過的地方。
陳楓出生在廣東省陽山縣黃坌街一個小商業家庭。中學開始接受進步思想。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地下黨組織的領導,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共廣西城市工委書記。新中國成立後,任柳州市委書記、南寧市委書記、市長。1965年調任外交部,任駐阿富汗、蒲隆地、冰島和模里西斯大使。
陳楓在中學時代就關心國家和民族的興衰、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1937年11月,高中尚未畢業便踏上了延安的徵途,在延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不掘不撓的鬥爭。
1938年12月,廣東抗戰形勢緊迫,陳楓從延安回到廣東老家陽山,開闢後方根據地,號召廣大人民群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1946年,陳楓受上級黨組織的派遣來到了廣西,先後擔任中共桂柳區特派員,桂柳區工委書記,廣西省城市工委書記等職,領導廣西大學的學生運動,帶領廣大地下黨員和人民群眾進行艱苦的鬥爭,推動了桂柳區革命鬥爭的向前發展,為迎接大軍南下解放廣西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7年7月,陳楓來到成團水靈村熊柳生家,指示從廣西大學回來的熊柳生開闢 「柳柳宜邊區」工作,建立了 「中共柳柳工委」,發展擴大黨員隊伍;向群眾宣傳黨組織的「反飢餓、反內戰」工作方針,做好當地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工作。
1947年9月,陳楓派陳樂思、張慶研到成團熊柳生家的水碾房,籌備建立中共桂柳區工委的秘密印刷機關,在水碾房裡,中共桂柳區工委領導的指示、報告文稿以及大量的學習文件資料,都從這個水碾房裡秘密傳送到各地下黨組織和黨員手中。
1948年2月14日至3月5日,陳楓在熊柳生家組織召開「崑崙山會議」,是廣西第一期黨員幹部訓練班,會議分析國際國內形勢。主要傳達、討論毛澤東關於《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重要文件;作出了《加緊努力,迎接新形勢》的決議,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針,提出了「一切工作布置都是為了發動武裝鬥爭,迎接解放軍南下」的口號,為迎接大軍解放廣西鋪開了道路。這次會議的召開總人數17人,歷時20天時間,這是解放戰爭時期廣西地下黨最重要的幹部培訓班之一,是第一次「成團會議」。解放後的建國初期,這批黨員幹部都走上了重要的領導崗位。
新中國成立後,陳楓1950年3月至1951年6月任柳州市委書記;1953年5月開始任南寧市委第一書記兼南寧市長,在任期間大抓工農業生產,促進了廣西經濟社會的發展。
1965年1月陳楓離開廣西,調任外交部工作,歷任亞非司副司長,駐阿富汗、蒲隆地、冰島、模里西斯大使。20年的出使生涯,對中國的外交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駐冰島使館期間,陳楓同志堅決貫徹黨的外交路線和方針,積極推動兩國文教、藝術、體育和科技的交流,促進兩國貿易的發展,兩國友好關係得到不斷發展。駐模里西斯使館期間,積極開展華僑、華人及其社團工作,利用一切機會宣傳我國的對外政策,交了一大批朋友,為今後中國的外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