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伏灸的時間
具體如下↓
中伏:2019年 7月22日——8月 10日【現在】
末伏:2019年8月11日—— 20日
其實昨天就是中伏的開始,因為恰逢大暑,所以中伏我們放在今天說一說。
大家都知道三伏有初伏中伏末伏。
雖然都是伏天,其實也有區別,初伏好像是一天的早晨,陽氣澎湃,生機勃勃,末伏像是傍晚,陽氣雖然還佔據主導,但已經開始減弱。
而中伏,就像一天裡的正午前後,天氣最熱,陽氣也最盛。
尤其今年中伏有20天,已經在初伏艾灸的灸友,這個時候繼續灸,一些頑固疾病,慢性疾病,有可能在中伏階段達到根除,艾灸工作依然可以如火如荼的進行。
除此之外,必須提醒每一位女性灸友,這個時候,別忘了灸一個地方,就是灸腿。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陰陽平衡的整體,陰和陽一定是維持在動態的平衡內,不論哪一個超標,都會導致陰陽的失衡。
陰陽一失衡,人全身的許多聯繫都會減弱,好比斷電了一樣,臟腑器官無法協調工作,容易造成機能紊亂。
三伏灸養陽氣的前提,也肯定是要求我們保持陰陽平衡。陽氣太弱會打亂陰陽平衡,陽氣太過也是一樣。
而在中伏天,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我們的身體順應天時,陽氣肯定是佔據主導,因為陽氣太旺,容易出現陽大於陰的異常情況。
灸腿的目的就在這裡,上為陽,下為陰,腿上擁有許多滋陰的穴位,灸腿可以讓人體陰陽保持平衡,同步壯大,得到最佳的養生結果。
昨天的文章我們講到,大暑要養脾,為什麼養脾?
因為這段時間溼氣會很重,可能是整個夏天乃至全年溼邪最旺盛的時候。
這些溼邪還可能與環境裡的熱邪寒邪結合,成為溼熱和寒溼,對身體威脅更大。
而且溼性趨下而重濁,容易下注於下焦,於女性而言,盆腔的器官組織往往深受其害,導致盆腔炎、盆腔積液、白帶增多、子宮肌瘤等問題。
精神上,溼邪會讓人萎靡、嗜睡、乏力、舌苔白膩或黃膩等,在中醫叫做「溼邪中阻」,不光難受而且危害巨大,當發現身體溼邪過多時,應該及時的灸腿,保持中伏乾爽!
前面說到中伏天氣最熱,天氣一熱,就容易帶來問題,比如直接的問題就是很多地方冷氣會全面開起來。
不論在家,在公司,商場,車上,還是地鐵上,冷氣總是「貼心」的伴隨你左右,想不吹都不行。
其次,天太熱,身上的毛孔會張開散熱,加上大家穿的少,穿的薄,當冷氣給我們帶來涼爽的同時,也會透過毛孔鑽進身體。
剛開始是在皮膚表面,隨著時間推移會進入肌肉,關節,血液,臟腑,危及各個器官系統,很多慢性病就是這麼一步步來的,那時再要調理就需要花大量的功夫。
所以中伏天當然是要灸腿,腿屬陰,陽氣也相對薄弱,容易暴露,是寒氣入侵的大本營。
把腿灸好,守住寒氣入體的通道,寒氣的威脅就少了一大半,還可以預防上下寒熱的症狀。
很多女性有皮膚粗糙、鬆弛、老化、長斑,原因可能不是你沒保養好,而是因為體內臟腑氣血失衡所致。
就拿色斑來說,所謂無淤不成斑,多數色斑都是氣血滯瘀在表皮的一種反應!
血屬陰,氣屬陽,血的寧靜與氣的運行之間形成了陰陽的協調平衡,這樣就保證了血氣的正常運行。
如果出現了氣虛或氣滯血瘀,血不能濡養肌膚,就會導致皮膚粗糙、鬆弛、老化、長斑。
灸腿養生的同時,也能順便幫助氣血更容易到達面部,滋潤臉龐,濡養皮膚,比美顏相機還管用。
腿部穴位太多,大家用不著挑花眼,這裡精心配製了6個穴位,適合多數女性中伏艾灸,參考如下:
1、風市穴:抵禦風寒
2、血海:活血生血,月經量少、閉經、子宮肌瘤必灸!
3、陰陵泉:針對溼邪
4、太溪:腎經原穴,滋養腎陰,平衡陰陽
5、太衝:疏肝解鬱,行氣活血,肝氣瘀滯者必灸!
6、湧泉:引血歸源,引火下行,陰陽不調、體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除了這6穴,常用的足三裡三陰交也可以灸,那麼具體是怎麼樣灸呢?
艾療名媛課堂建議,中伏天女性灸友們在艾灸背腹部同時,每次可以兼顧兩個腿部穴位,用艾灸盒同時灸,或者先灸腰腹部,再灸腿!
肢體穴位的艾灸時間,一般每穴15-20分鐘,循序漸進延長,不上火可以10休息兩三天,同時慢慢延長艾灸時間,增強艾灸效果!
中伏灸腿,一舉多得,還沒有開始的灸友趕快行動吧。
關於艾療名媛課堂
艾療名媛課堂,專注於女性艾療的微信公眾號。服務大眾的同時,也致力於提升艾灸療法的市場競爭力。
艾療名媛課堂創始人黃老師,90年代末期就讀於中醫學院,現居上海, 專門服務於艾灸事業,從不吝惜對女性的服務幫助。如果您有艾灸方面的疑問,歡迎在文末留言與我們交流,也歡迎添加黃老師助理的微信號:aj8579 進行諮詢。
(長按圖片,掃描二維碼)
關注艾療名媛課堂,學習專業艾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