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越害怕回家過年」
這是我最近聽身邊的朋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越臨近春節,
回家過年的焦慮感就越發濃重。
誰能告訴我這究竟是為啥?
今天,
就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據媒體報導,近年來,一些年輕人卻出現「怕回家過年」的心態。怕被催婚、怕被和別人對比、怕送紅包不堪重負……各種有形無形的「怕」步步緊逼,令許多人既想回家又心存恐懼。很多在城市職場打拼的年輕人,患上「春節社交恐懼症」。
過年不可怕,過年回家面臨的提問才可怕!
人民網微博發布#過年最怕被問的問題#
每個問題都戳中了小編
↓↓
網友表示:
現在的我屬於前三項
下面這位朋友的評論讓我十分敬佩,
不得不說,厲害了!
↓↓
「近鄉情更怯」也是廣大年輕朋友們
「怕回家過年」的一大原因。
我們一起來看看↓↓
「近鄉情更怯」的背後既有城鄉生活習慣的差異、話語體系的差異、文化習俗的差異,更有交流方式不夠科學的問題——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客觀存在,文化上的差異也由來已久,但長輩對後輩的愛和期許始終如一,年輕人對故鄉和親人的眷戀也根深蒂固,雙方在感情和出發點上並不對立,只是交流方式出了問題,並由此加劇了文化的割裂,製造了焦慮的情緒。捅破城鄉差異的窗戶紙,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共同語言的缺失、共情能力的空白。
時代在變化,長輩們需要不斷更新觀念,體諒年輕人的不易。既關注孩子們飛得高不高,更需關心他們飛得累不累。努力讓家鄉的溫暖、美好成為春節的主基調。暢敘親情、鄉情,把年過得更加溫暖而有意義。
小編在此呼籲!希望親人們能多給年輕人緩衝期,所有的事真的都可以慢慢來。
掌上春城綜合發布
素材來源:光明日報、人民網微博
責編:楊芮
編審:周曉雪
終審:李嚴